Category: 園長的話

愛我們的家,了解媽媽的辛苦

曾幾何時,我們在時間上總是覺得時光飛逝,日復一日的生活、一成不變的工作、汲汲營營的忙碌日子,轉瞬間,消逝了許多的美好時光,如今已是五月了。 今年的五月很特別,有三個節日~五一勞動節、5月11日母親節、5月31日端午節;這三個節日以母親節最受人們的重視。 母親節這個受到全世界重視的節日,是美國人安娜賈維斯發起的。她覺得母親一輩子默默為家庭付出、奉獻,她的辛勞應該被人們重視。1913年美國訂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儘管這個溫馨的節日已在全球廣為流傳,許多國家都選擇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一同慶祝母親的愛與奉獻。不過,有些國家會在一年中的其他時節,以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敬愛。 仁和今年沒有舉辦慶祝活動,然而也沒忽略母親節蘊含的意義,各班老師的教學及吟唱「愛我們的家」,了解媽媽的辛苦、家庭和家中成員的重要,讓愛天天住在你我的家中。 家庭的愛,在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就立定根基了。因著上帝的憐憫,讓人類對自己的家庭仍然保有與生俱來的愛。父母雖然不好,還是會把好東西給自己的孩子。 幼兒園時期的小朋友和家庭的連結最深,特別是和母親,這個階段的小孩容易直接表達情感,小學以後漸漸的就比較間接、歹勢講。 家長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學前時光,和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這將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回憶。 別消滅幼托保母的熱情 近日一條社會大新聞,就是有關保母虐童的案件,這是大家所無法容忍的事件。因此政府又計畫推出一項兒托專法,法案的草案針對0-2歲托育單獨立法。 雖然這項專法是針對保母,不是直接影響幼兒園,但這此法案的內容,讓作為與托育相關的幼教人員也不認同。 以強制錄影上傳到政府為例,一般公司為了安全有監視器錄影無可厚非,先不論幼兒的隱私和政府是否有能力保護個資,實在想不出,除了特定的犯罪人員,誰願意在工作時間24小時被錄影上傳到政府機關接受監控? 保護幼兒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但政府內的官員看到什麼問題都習慣拿起法律,沒有檢討真正原因,用修法把責任推到業者頭上,以為就能解決問題,殊不知這種修法只會造成更多問題,消滅更多具熱情的幼托、保母人員。 用心的托育機構和優秀的幼托老師不計其數,媒體應該多些正向的報導,一些人性光明面的新聞才是,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正向能量,讓愛充滿每個人心裡。 值此溫馨節日的到來 仁和送每位媽媽蛋糕一盒。 祝福所有的媽媽 母親節快樂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學習善意和包容

昨天是五一勞動節放假,放假的對象是參加勞工保險的工作者,私立幼兒園的老師是其中之一。而公立學校的老師、公務員沒有放假;有人放假有人沒放,不同調,導致有的家庭,需要多一些心思去安排;因此有立法委員提議將勞動節定為國定假日。 一直以來都不知該如何和小朋友說明勞動節放假的意義與對象,只能解釋,因為老師放假,沒人可以帶你們,所以小朋友就放假了。 五一勞動節放假當天,有不少勞工團體集結在凱道抗議,提出許多對政府的訴求,。 大人的世界有著千頭萬緒的矛盾,孩子的天地彷彿平行世界,單純無憂無慮,充滿了愛與同情,充滿了好奇與趣味,也最無心機,最不知記恨,只要對他一點好,他便全心全意地回報你。 大人的世界世故老成,好爭好鬥,上帝便賜下這些天使,好讓我們多學一點純真與無邪。 是啊!每天能與這一群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小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 看著他們盡情地在仁和的園地玩體能、騎車、踢球、唱歌、跳舞、奔跑,一起學習,沐浴在當中,享受寬敞戶外空間帶來的自在感,與自然親近,感受與體驗,聽鳥兒吱吱喳喳的叫聲,風輕輕地吹動花朵,金桔花開花結果,魚兒在水中游,種種生命的驚奇,體驗觀察自然界的奧秘,培養好奇探索的學習態度。 校園的一隅,有位小女孩,一個人自得其樂地玩著,想騎三輪車就去騎,一面唱歌,喃喃自語,看起來很快樂。 很多時候這個孩子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師長的話有聽沒有懂,孩子的媽媽也展現很大的包容心,讓孩子依照自己的生活節奏,甚至快到中午才來學校,無法配合幼兒園的作息,上課坐不住,老想跑到室外,老師也以包容的心讓她在大人的視線內自己玩。 小女生的自由自在也有表現的時候 有一天,有位小男生掉了一條有紀念性且有價值的項鍊,園長知道這件事時已經事隔四天,沒聽說也沒看到;晨會時,園長提起這事,有位老師想起班上聯絡本上有位小女生撿到一條項鍊交給她。 當時老師以為項鍊是撿到的小女生自己不小心掉的,就把它放入透明封口袋內並黏貼在本子上帶回家。小女生家長回說:「那不是我們的東西喔。」 哦哦~原來這條項鍊正是那位小男生遺失的那條。 物歸原主,並提醒家長,小朋友來園不要攜帶、佩戴貴重物品。 不知小女生在哪兒撿到的?這段看似平凡的小插曲,沒有複雜的算計,沒有交換的期待,只有「撿到別人的東西、交給老師」這善意的舉動。 大人的世界常常充滿矛盾,幼兒的世界相對單純,希望所有仁和的孩子都能在園內學習到善意和包容,長大後也能把這份善意與包容,帶給更多人。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哇!建築」

教學主題:「哇!建築」 「我是一個小小建築工人,戴上我的安全帽,砌上一塊、兩塊、三塊四塊磚,我要蓋一座漂亮的大房子,蓋一座漂亮的大房子。」一首旋律簡單、淺顯易懂的歌詞,孩子們很快就朗朗上口,一面哼著歌,一面動手玩積木,堆疊著他們夢想中的房子。 本月教學主題 「哇!建築」,小孩們很感興趣,對建築的課題他們並不陌生,因為在居住的生活環境中,建築物處處可見,有新建中的大樓,透天厝、別墅、新的舊的房子到處林立…,還有許多正在改建中的房子。    環伺仁和幼兒園四周,前後左右目前就有四間舊屋正在進行改建工程。此起彼落的敲打聲,著實感到刺耳不舒服、心煩。想想幼兒園也會有整修工程的時候,大家就彼此體諒。 老師也趁機帶小朋友前往改建中的房子參觀。期待舊屋翻新後的新生命,讓社區的居住環境更舒適、美好。 春季旅遊:史博館 四月24日週四的春季旅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又是一趟知性之旅,充滿了感恩的旅遊。在決定地點的同時,考量的就是和建築有關的課題之連結,和提供資源的豐富性與教育價值。幾經評估,這個以台灣這塊土地所發生的歷史沿革為核心的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雀屏中選。 博物館是一座不同於一般的建築,以「渡海」、「鯤鯓」、「雲牆」、「融合」四個與臺灣意象相關的概念為設計核心,讓孩子們欣賞不同的建築所呈現的特色;除了建築物外觀,還有內部的設計、空間的規劃、展廳所呈現的擺設等,讓孩子們從參觀置身其中,體會建築的美學。透過參觀,體驗、操作、影片介紹等,增長見聞、開闊視野。 本週積木創作主題:台灣歷史博物館、 我是一個小小建築工人… 幼兒園這兩年添購了許多木頭積木,名為單位積木,同時並添購置物箱與烏龜車,置放在活動室的角落,方便移動與使用。每週五晨光時間小朋友齊聚一堂,分四組進行,共同討論設計的主題,分工合作、動手動腦玩設計,小小的腦袋創意無限,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令人驚艷。同時也訓練小朋友的表達能力。

繼續閱讀 »

連假也是學習獨立思考的好機會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就在週四進行,藉著塗氟的日子,與合作多年美加美學診所的呂醫師、林醫師見面,知道又過了半年,彼此問安,可也是件幸福又快樂的事,就連醫生媽也來關心,醫生媽說~仁和辦學,始終如一,讓身為家長的我們很放心。 醫師親切、仔細、用心且耐心的為小孩們服務,小朋友依序一班班、一個個輪流著,張口讓醫師為他們的牙齒塗氟、把關,塗氟活動進行超順利的,連幼班小孩也能主動張口接受檢查;醫師用心的準備小禮物送給每位參與塗氟與口腔檢查的小朋友。  接著進行衛教宣導,呂醫師特別以AI生成製作仁和幼兒園牙齒小英雄影片,介紹牙齒保健的相關課題~有乳牙有幾顆?多久要檢查牙齒?正確刷牙的方法?甚麼是蛀牙?乳牙和恆牙?…..答對的小朋友可以領到一份小禮物。 連假也是學習獨立思考的好機會 週五過後,接著又是週休二日,不知道小孩們的例假日是怎麼過的?還有連休三日以上的假期?問~放假都在做甚麼?答~去阿媽家、到公園、百貨公司、圖書館…. ~四月初兒童、清明連假,加上運動會補假,共五天的假期,原以為連假五天大家應該很高興才是,沒想到卻有不同的反應。 家長尤其是長輩,因為連假,必須照顧孩子好幾天,小孩精力旺盛,整天跑跑跳跳的,照顧者實在吃不消,體力也透支,心裡頓時佩服起幼兒園老師了。 網路上也看到類似的問題,有幼教老師分享,班上小孩家長,因為連假,孩子在家裡無聊,吵著要去幼兒園,媽媽傳訊息給老師,問老師假期間若沒有特別的安排,媽媽願意花錢請老師陪小孩玩,老師的回答是沒辦法哦! 連假,孩子的反應通常兩極化,有的孩子覺得在家太無聊了,想到學校:有的是連假期間放飛自我,平常家長不讓做的事,例如看電視、玩手機,因為連假的關係,爸媽只好讓孩子沒限制的玩,這種一旦恢復正常上課後,又得花時間去調整。其實上述兩種狀況都是反映出平常孩子可能沒有自己的想法或喜好,只是照著爸媽、師長的安排,才會在沒有他人規劃的時候,不知道要做甚麼。 讓孩子自己選擇 對幼兒來說,規劃可能比較難,但可以從發展喜好來作選擇,培養基本的獨立思考,可以問小孩,最想做的是什麼?畫畫、美勞、到公園運動或看書…,盡量讓小朋友自己做選擇。 一旦做了選擇,若有兩天的連假,可以再問~第二天想做什麼呢?孩子也會開始思考,我最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慢慢再細問,上午或下午,需準備什麼工具或材料?如畫畫需要圖畫紙和色筆,家裡有嗎? 這樣的過程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而且也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以及事先準備的好習慣。 連假對家長來說可能是額外的工作,不過只要培養,多數孩子都能從中建立「自己也有能力安排生活」的信心,隨著時間,慢慢展現出更多主動與想法。而這些從生活中萌芽的獨立能力,會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養分之一。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51屆運動會後記

上上週(3/29)舉辦了第51屆親子運動會,隔週三、四、五兒童清明和運動會補假一連五天,讓大家能有更好的假期安排,即使沒有外出旅遊,也能放鬆心情,放慢工作時忙碌的腳步。 運動會的機會教育 舉辦一場運動會並不輕鬆,除了事前的周詳規劃、練習,當日活動的進行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整理與檢討,做為明年運動會的參考。 活動的意義非凡,不僅讓家長能親眼看見孩子的身體發展與自信展現,更提供孩子們難得的「機會教育」──關於時間管理、團隊合作,以及提前準備的重要性。 孩子們學習什麼是領導和團隊合作​,例如:大會舞需要全體孩子共同參與,有些孩子動作學得快,便自然地成為帶頭者,幫助同學或弟妹學會動作。練習時若有人不合作,練習的次數就會增加。 另外時間的規劃,集合時和小朋友一起討論時間的課題,就運動會8:30開始,對多數小孩而言是一種挑戰,那為什麼要8:30開始?於是園長啟動活動室布幕的按鈕,當活動室的布幕緩緩上升,呈現在眼前的是陽光照在草場的畫面,小朋友豁然明白,愈晚太陽愈大、愈熱,也能理解為什麼要在8:30開始。 小朋友是運動會的主角,也是成功的關鍵。為了運動會,半個月前就開始練習開幕典禮的流程和大會舞的排演,不論是進場動線、升旗典禮還是大會舞,每一個項目流程都井然有序。孩子、老師與志工家長也都展現了絕佳的默契與配合度。  小朋友們體會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備越充分,表現就越從容。這是一堂用身體體驗、用心記住的課。  運動會的回憶 活動過後,週四園長和孩子們分享運動會的活動-最喜歡的運動會項目是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我最喜歡的是坐在爸爸的肩上投籃、我最喜歡氣球傘,因為可以吃漢堡、有花仙子…、我喜歡跳箱,跳起來像飛起來一樣..」、我最喜歡賽跑、我喜歡跳舞…等。 再問:「怎麼把這些快樂的回憶留下來呢?」孩子們認真地想著~可以拍照、表演、寫下來,最後,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畫下來。  畫畫,永遠是幼兒最喜歡的表達方式之一。於是園長發畫紙給想要畫下回憶的孩子,把這段記憶透過畫紙記錄下來。 慶祝兒童節舉辦親子運動會,園長也用心的準備了禮物,讓孩子們感受到被祝福與重視。更令人感動的是,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回顧參與的經驗,個個臉上露出了快樂與滿足的笑容。 有句話說:「強國必先強身」,體能不只是身體的鍛鍊,更是意志、合作與責任感的養成。相信,在這片陽光與汗水交織的操場上,孩子們學到的,不只是跳躍與奔跑,更是在生命旅途中一筆筆珍貴的成長色彩。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參與活動是了解孩子的機會​

週六即將登場的親子運動會,除了有體能的展現外,尚有團體舞的表演、唱園歌、升旗歌、運動員進場等團隊合作的項目,要讓這群小蘿蔔頭們一起合作,還真是不簡單,老師可要有幾把刷子,過程中不是這個動就是那個亂跑,還真是考驗著老師們的耐心和專業。 一一克服了這些難題,順利的練習了幾項合作的項目,鼓勵小朋友,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不過,隔天又忘了,只能反覆再反覆的練習,無法要求到位,不過至少知道他們在表演甚麼,歡喜就好。 開場後,一班班運動員依序進場,一面念著仁和園歌「我是仁和的好寶寶,聰明可愛天真又活潑,唱歌遊戲和跳舞..走到台前停下來,一起呼著隊呼,也因著練習一次次成長、進步。 大會舞「台灣尚勇、仁和尚讚」和體能展現~娃娃兵大冒險(幼幼)、小小兵歷險記(小班)、超越顛峰(中班)、極限體能王(大班),音速小子等,打破班級,以大、中、小、幼分齡分組方式來進行;請家長拭目以待,仁和這群小小兵的表現。 參與活動是了解孩子的機會 透過親子運動會,提供家長來園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父母更了解自己孩子體能的發展,與在團隊中的表現。 談到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爸媽可能擔心平常上班或家務已經十分忙碌,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參加?而且在家只要跟自己的小孩互動,到班上卻要面對一群不熟悉的孩子,應該怎麽跟他們相處?要說什麼話?會不會在孩子面前出糗?更何況也不太清楚自己參與活動,對幼兒園或老師會有什麼幫助。 其實,對於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並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一定都是跟孩子有關的事。只有經過每一次的參與,爸媽才能進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觀察他與友伴之間的相處,透過老師分享孩子在園所的狀況中,更貼近認識自己的孩子。 舉辦運動會,最令園長傷腦筋的可是音響問題,也因此問題,幾年 前運動會從週六改在週五舉辦,因假日,麥克風的聲音干擾到鄰居, 讓他們在假日無法休息,環保局的電話接不完、連警察也來關切,徒增困擾。 因為是自己的場地,要在哪一天舉辦都不是問題,106年至111年改在週五舉辦,鄰居的抗議就再也不曾發生(週五大家都去上班);不過,家長的建議週五上班日他們無法參加,連校友也說他們要上課。 週五或週六哪天舉辦才好咧?幾經討論、評估後,決定運動會和畢業典禮在週六,其他活動在週五。 運動會最大困擾就是聲音的干擾,因為草場是開放式的空間,很難避免不會吵到鄰居,只能做好敦親睦鄰的功課。說實在的有家長和校友的參與,活動才會更加熱鬧。 期盼望我們的用心能得到家長的支持與肯定。邀請您一起來參與這難得的盛會。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別忘了明天上午 8:30 與仁和有約

繼續閱讀 »

運動會不只是運動

隨著三月底的到來,一年一度的親子運動會即將登場,小朋友們積極地做會前的準備練習,期許在運動會上能有好的成果展現。 仁和今年已邁入第51年,創辦人洪南海先生創園的核心教育理念-運動感覺智能,51年來未曾改變;且每年都舉辦親子運動會,讓孩子有機會展現學習成果,並邀請家長來參與,透過參與的機會,見證並記錄孩子身體動能的成長。 仁和的運動會是在園內舉辦,雖然場地設備不夠完善,但以幼兒園而言,能在自己的園地舉辦,已經不簡單了。草場的大小是創辦人專為孩子們安排規劃的,足夠小孩跑跳、活動, 創辦人在創園之初,以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將八百多坪的園地,規劃有花園、草場、沙場、游泳池、遊戲場、活動室,教室、辦公室、會議室,戶外空間占了五百多坪,他深知戶外活動對學齡前小朋友的重要性,讓小孩們在園地裡奔跑、嬉戲、運動,呼吸新鮮的空氣,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成長茁壯。 為什麼要讓幼兒多參與體能遊戲? 過去,台灣社會對幼兒體能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然而,近年來隨著政府推動《幼兒教保活動大綱》,對體能的關注顯著提升,這與我們的理念越來越接近。 學者專家已察覺體能活動-大肌肉的發展,對幼兒的重要性,並將「身體動作與健康」列為教保活動的核心領域之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提出對應的學習指標,例如身體動態、平衡與協調能力等。 仁和的孩子幾乎都能輕鬆超越這些標準,並不需要額外刻意學習。因為我們的體能遊戲與活動,安排在平常的作息裡,例如晨間巡迴體能遊戲、跳箱,將學習與發展自然地融入其中,而體能優異的孩子往往在這個年紀便能展現出驚人的天賦。 以跳箱為例,有些孩子年紀小小,就能跳過9層,甚至可加上浮板,這是許多成人都難以達成的挑戰,但孩子們卻能輕鬆做到,並樂於不斷挑戰自己。在仁和的校友中,也有人成為職業運動選手,他們的運動天賦其實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展露無遺;這些並非刻意訓練,而是單純的「玩」。 團隊運動是最佳的社交互動學習 今年的運動會和往年一樣,有開幕典禮,團體表演、體能展現、足球對抗賽、親子趣味賽等。透過活動,孩子們學習合作、溝通,並在競爭與協作間取得平衡,這些都是未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運動場上不僅是個人能力的展現,更是孩子們互相學習、培養團隊精神的絕佳機會。 在此誠摯的邀請家長撥冗參加,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孩子學習成果的展現,是家園共同努力的成果。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師溝通從互相體諒尊重開始

春天來了,氣候變化很大,花草樹木也開始生長,週三適逢植樹節,週一請園藝師傅來園修剪花木,讓幼兒園的環境更加整潔,也讓植物在春天重新生長。修剪後的園地,空氣特別清新,看著綠意盎然的園地,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與大自然的連結。 缺人的不只是醫護人員 近日看到新聞上說醫護人員缺工的狀況由來已久,前陣子台灣急診醫學會發表聲明,有護理師連續上班16小時,引發大規模離職,最近又看到,台北三軍總醫院有病患,因為醫師不願開立巴士量表,竟因此對醫生口出穢言,並攻擊醫師;由於健保管制的關係,醫護人員的待遇和負擔不成正比,又得不到尊重,難怪現在醫護人員這麼缺乏。 不過不只醫護人員是這樣,幼教人員也是如此,大家可能不知道,幼兒園的學費被政府管制,私立也一樣,準公幼更是如此,現在萬物皆漲,來自政府和家長的各種要求也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導致身心俱疲,願意在幼教界努力的老師,多數是喜歡小孩,有使命感的。 讓園長難過的糖果事件 本週見有位家長給老師的留言後,感觸很多。現在家長不讓孩子吃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可以理解,當小孩拿糖果回家的時候,家長心裡很不悅,心想已經提過不可以給小孩吃糖果,為何老師還給?於是在聯絡簿寫了留言「是否把家長的叮嚀當耳邊風?還是家長聯絡簿上的交代事項當屁?」來質問老師。 親師間沒有話語的互動,就會有了誤解。而這糖果的因,是隔壁班有位小朋友生日,拿了軟糖和小孩們分享生日的喜悅,老師還特別交待大家帶回家,問過父母才能吃哦。 園長可以體會家長的不信任和憤怒,了解事情的原委,請老師轉達班上家長,小朋友生日請不要帶糖果、餅乾請小朋友吃,平常獎勵也不要有這類東西。家長還提到,孩子在家裡有一些不當的模仿行為,是以前所沒有的,一定是在幼兒園學的,例如口氣不好的叫人離開。 親師溝通從互相體諒尊重開始 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導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交代,老師和學校不可能刻意違反,都會盡量配合。學校裡的小朋友,來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他們會互相學習模仿,不當的行為一定會發生,這是從家裡邁入社會的正常現象,這也是來學校的目的之一,我們才能發現不適當的行為並給予引導改善。(延伸閱讀:六大學習領域 – 社會)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的行為有不適當,非常鼓勵主動和老師溝通,但溝通不是以上對下的責難或無端指控,老師絕對尊重家長教育孩子的主導權,但家長也必須尊重老師。 老師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夥伴 健保制度下看病便宜,讓很多人把專業的醫護人員當成服務業,甚至當成出氣筒,病患覺得我繳了健保費我的要求就必須被服務被滿足,但醫護人員不是來「服務」病患的,老師也不是來「服務」家長的;何況即使是服務業,我們也一直教導孩子,應該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個服務你的人。 醫護人員是用專業來協助病患恢復健康,老師是以專業來協助家長給孩子正確教育的夥伴,老師和父母家長是平等的合作夥伴,將心比心,如果老師連家長的尊重都無法得到,又怎能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讓老師寒了心,老師是不是就乾脆不教更省事? 幼兒教育需要你我的尊重和肯定 現在台灣的醫護和幼教環境因為制度的關係都特別辛苦,幼教是一份需要極大愛心和耐心,長期澆灌孩子的工作,很多幼教工作者也是因為喜歡小孩,憑一股熱忱與奉獻的精神在從事這份工作。 家長是孩子學習模仿的主要對象,家長怎樣對老師,孩子都看在眼裡,會學習、也會模仿。 仁和51年來一直抱持成功的教育必須「家園同心、親師合作」,相信來仁和的家長都是認同這樣的理念,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老師辛苦了,謝謝!就能讓老師有更大的熱忱和動力來帶領孩子,期待家長都能用夥伴的心態來互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攜手合作,為孩子建立美好的根基。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學習和人相處

問小朋友~ 為什麼要來幼兒園?來學習,來玩。 「自己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玩,還是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哪一個好呢?」小朋友異口同聲的說-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才好。  再問~你有沒有「朋友」?大家都舉手;朋友有沒有很重要?「有」於是帶著小孩們一起吟念「交朋友」的兒歌~「交朋友-朋友少,真煩腦,沒人跟我玩,實在很無聊。我要交朋友,相親相愛玩很久。」 跟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的時候要怎樣?相親相愛、不可以吵架每個人心裡面都想要相親相愛,但就是做不到。在幼兒園,孩子們能交到興趣相同的好朋友、一起玩,是多幸福快樂的事;但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即使是小孩,也難免會有糾紛與衝突。 糾紛是日常 本週如往常一樣的作息,也有班級發生孩子間的小摩擦。其一:有個小孩把水壺的水倒在同學的書包裡;其二:拿在手上的餐袋揮到別人。 經家長告知,老師進一步的了解,彼此互相道歉、和好。然而,身為父母的,難免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因此,園長藉此機會分享一些經驗,幫助家長理解,如何適當處理孩子在幼兒園的人際互動。 孩子之間的糾紛難免,重點在於學習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同儕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衝突或糾紛就是人際互動的一部分,關鍵在於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解彼此的感受,並從中學習尊重、溝通與同理心。 師長與父母的介入時機 當孩子之間發生糾紛時,大人是否介入、如何介入,對於孩子的學習影響很大。如果是輕微的爭執,孩子們通常能夠自行解決,這也是他們學習社交技巧的機會。   然而,當衝突升級,或是影響到孩子的安全與心理狀態時,老師與家長適時介入,協助孩子理解彼此的想法,並引導他們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與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壓力來源 有時候,孩子在幼兒園的情緒表現,並不一定只是因為當下的糾紛,還可能來自於其他壓力,例如對老師或同學的期待,甚至是家中氣氛的情緒影響等。 當孩子回家提到幼兒園的事情時,家長可以多觀察、耐心傾聽,並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急著評斷或解決問題。 切勿聽信一面之詞,面對面溝通最重要 當孩子回家訴說學校的事情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心疼或擔憂,有時候甚至會在Line群組指責老師或其他家長,傳訊息雖然很方便,但往往無法充分溝通,甚至會造成誤會。 千萬記得,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不同,每個孩子表達能力不同,即使孩子說了實話,也可能只是一部分的故事。 若發現孩子對某件事感到特別不安,建議與老師、園所進一步溝通,了解事情的全貌。 面對面溝通不僅能釐清誤會,也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累積負面情緒。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幫孩子學習自我保暖

進入春天早晚氣候變化大,生病請假的孩子依然有,以台灣有句俗語說,囡仔人尻川三斗火,意思是孩子屁股下好像有火一樣,體溫較高,但是保暖還是很重要,有時候孩子因為感覺熱而不注意保暖,反而吹到風就容易感冒。   幼兒園的孩子如何穿搭保暖?  一般而言,來到幼兒園的孩子活動會比家裡多,尤其是仁和有各式各樣的體能活動、遊戲、沙場等等,因此孩子需要適合活動的衣物,寬鬆的似乎較適合。 我們都聽過所謂的洋蔥式穿法,意思就是天氣冷的時候,不要只靠一件厚重衣服保暖,而是用多層衣服來調節。 像現在早晚氣候溫差大,以3層衣服比較適合,內層以寬鬆透氣內衣或現在流行的排汗保暖衣為主,中間層可以搭配適合活動的薄長袖T恤/套頭衫,外層則主要為防風保暖外套。這種穿法,足以面對多變的天氣,且孩子活動時也不會不方便,只要脫下外套就能進行。  頭部/頸部保暖 頭部/頸部保暖比較容易被家長忽視,園長發現,特別是以機車接送孩子的狀況下,有時候天氣較冷容易吹風,在趕著上下學時,很容易忽視;因此在選購外套時,可以選擇有保護頸部的,有的外套設計把領子拉出來就可以擋風,很方便,天氣更冷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讓孩子帶保暖帽來學校;此外也務必在接送孩子時帶口罩,沒有帶口罩騎車直接吹風也常常是導致感冒的原因。  慢慢來 比較快 – 幫孩子學習自我保暖 孩子體溫一般較高,活動又多,因此即使氣溫低,但一活動也可能立刻滿頭大汗,又忙著玩,有時候玩到忘記,內衣溼答答;老師看到就會提醒,不過,沒辦法時刻注意到每個小孩,SO~教導小孩如何穿、脫衣服、學習自我保暖調節就很重要了。 在家裡可以先引導孩子感受到環境天氣的變化,例如起床準備穿衣前問孩子,今天天氣是冷還是熱,冷該怎麼穿,熱該怎麼穿?今天有甚麼活動?穿什麼衣服較適合?盡量以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因應氣溫變化,該穿什麼衣服;多數孩子只要以此方式教導,一段時間就會學到自己選擇穿衣服。 有些家長懶得教導,就會直接幫孩子穿上衣服,這樣雖然一開始比較快,但孩子少了學習的機會,天氣和衣服的關係,與思考因應環境變化的學習過程,當孩子習慣被要求、被告知後,事事仰賴父母師長決定,反而往後學習上會更慢。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