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Blog

從聽中學,從玩中說, 五歲的孩子,也能自然開口說台語

台語曾經是我父母那一輩溝通的主要語言,在我的成長過程,他們卻幾乎都和我講華語,我只有在和長輩溝通時,才說著零零落落的台語,可以說我的台語是用聽學來,或者是嘗試說錯而學會的。 出社會後,因為工作的緣故,覺得和長輩講台語可以拉近距離,但腔調或許太奇怪了,常常被「建議」還是講華語就好。 女兒出生後,我從沒想過要營造台語環境,覺得她能和長輩簡單問候即可。直到女兒三歲多,我們參加親子共學團,看到有些團員很堅持也很用心以台語作為育兒的主要語言,而孩子們也說得很好很自然,讓我打開眼界,了解原來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因為這樣,我也警覺到,隨著長輩們年歲漸增或離開,我生活中講台語的機會更大幅萎縮了,而我的台語卻還是這樣不輪轉,女兒以後又能跟誰學習台語呢?在這種心情的驅使下,我也決定付諸行動,從自己做起,開口跟女兒說台語。 和一般台語家庭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是在女兒五歲左右,才想轉變和她說台語。這對使用華語溝通已經相當流暢的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女兒一開始常反彈說她聽不懂要我講華語,我也不時會忘記要跟女兒說台語。所幸,女兒的玩伴有不少正是說台語的家庭,我們密集的玩在一起,不只我有頻繁練習說的機會,女兒也能有大量「聽」的環境。 若在家的時間,我也會放一些台語童謠當背景音樂,或許是這樣沉浸式或漸進式的學習環境,我發現女兒在台語的學習有明顯進展。 這幾個月來,女兒開始不排斥,會聽甚至願意開始講一兩個單字,例如: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轉變,想紀錄下來跟大家分享: 例一:我們和朋友約出遊,到了會合地點卻沒看到人,女兒用台語說「in去便所(他們去廁所)」。我聽到覺得很驚喜,女兒第一次用台語說一句完整的話,之前都是一個單字或詞,後來我又順勢用台語補充「嘛有可能去買物件(也有可能去買東西)」,「可能去…..」,我想多說一點增加她的詞彙量跟變化性。 例二:睡前聊天,女兒問我「叫」的台語怎麼講,我說「kiò」,她就自己發出四個聲調,分別問我這聲調是甚麼意思,我說「kiô」是「橋」也是「茄」。 例三:晚上陪睡時我唱「嬰仔嬰嬰惜」,女兒問說「惜sioh」不是「熱sio」的意思嗎?我驚豔她有這樣的聯想,我解釋是因為發音不同所以意義也不同。後來她又自己哼出「小小ê世界」也是「sió」,我有跟她說這個意思,跟「熱sio」又不一樣。 例四:現在女兒有時會哼著台語童謠「羞羞羞羞羞,提籃仔撿泥鰍」,就會問我歌詞的意思。我用台語和她對話時,也會發現她在想要怎麼講,或者先跟我確認「chúi」是「水」,然後再說出一詞或一句;甚至不時想到什麼就先問我台語要怎麼講,著實令我讚嘆不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兒年紀比較大,我發現她對「字」跟對應的「聲調」很有興趣,會想到一個字的音,然後發出不同的聲調,也會問我分別的意思。雖然有些音可能沒有對應的字,不過孩子自己唸著玩也是很棒的經驗。 這種像是玩益智遊戲的方式,是我沒有想像過的學習經驗,也開啟我對台語不同的想像空間。希望我們能一直保有這樣的動力,讓 台語持續拓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文:米米恩(台語路體驗活動參加者)引用自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臉書粉絲頁

繼續閱讀 »

理念和目標

人們總是對「新」充滿著希望,如新的一年、新的產品,新的事務;期待新的事會發生,是比原來預期的更好。520賴總統就任後,新政府團隊接續,燒燙燙的,大家充滿了新的希望,期待新團隊帶來不一樣的亮點。 新教育鄭英耀部長與媒體見面時說明他的教育理念,他說教育就是協助每個年輕人、每個學生都因受教育而有美好的未來,這也是教育重要的功能。期待台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少一點擔心,教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提升教育品質,讓教師本於專業,安心在校指導學生。 文化部李遠部長,擬將文化幣領取年齡從十六歲下修到十三歲,也就是國中生就具有領取資格,讓青少年透過文化消費,使文化向下扎根。他說台灣的教育把小孩當小孩,沒把小孩當大人,這是台灣長期以來的問題,且台灣的小孩從國小中年級後就不看書籍、電影,喜愛打電動、看短影音,這不利文化發展,因此他積極扶植台灣的童書與繪本,將台灣的兒少書籍推到全世界。 教育是百年大計,沒有速成的捷徑,百年樹人是一步一腳印的經營歷程,需要大家匯聚熱忱與毅力,持之以恆不斷地用心耕耘與灌溉,始有豐碩的成果。主事者有理念、有正確的目標,更需凝聚共識,營造優質且幸福的學習氛圍。相信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者,都抱持著一份理想和熱情。 仁和也不例外,有目標、有核心理念。創辦人創園的藍圖,從大量研讀中外幼教書籍,到日本參觀、取經,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條件,從創園之初就設定了目標,以運動感覺智能,以幼兒的高度、視野,規劃屬於他們的世界-除了教室外有舞台、有泳池、草場、遊戲場、生態池、餐廳、寢室,讓小孩從家到幼兒園,空間的銜接與擴大,讓孩子能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動動身體、動動東西、開啟探索之門,了解世界。 仁和之所以可以舉辦母親節、運動會等親子活動,是因為我們有空間,不必去外面租借場地。辦活動需要場地,不只是活動當天需要,還有練習和彩排,往返的交通問題、安全問題等,光是舉辦一場活動就要勞師動眾,都會讓幼兒園很頭痛。 我們有場地,可以本著理念進行,這是我們的優勢,當然園所的開銷、負擔也比相較來得高。 除了親子活動外,還可以規劃不同的校內活動,讓學習更有趣、多元,開闊幼兒的視野,豐富學習的經驗,讓學習不只是在教室紙筆的讀、寫、算而已,蹲下來從幼兒的高度,看見他們眼中的世界與亮點。 祝 闔家平安 喜樂滿足 Mandy

繼續閱讀 »

【腸病毒通報及停課要點】

教托育機構為腸病毒易感族群之聚集場所,病毒極易透過學童的密切交流,傳播至家庭及社區,為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避免疫情影響幼(學)童健康、校園及家庭生活,請加強宣導幼童家長及照顧者腸病毒預防觀念,生病不上學、大人小孩皆應正確勤洗手生病時盡量在家休養,避免前往公共場所等,並提醒照顧者密切留意腸病毒病童健康狀況,倘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往大醫院就醫。 為避免疫情蔓延,一週內如有同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學(幼) 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校 (園)方除應協同家長會立即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並應召集相關教職 員、家長、衛生專業人員等研議有效因應措施。 停課標準: (一)幼兒園: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當年度發 生腸病毒七十一型流行疫 情:七日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 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該班級應停課七日。 2、 當年度無腸病毒七十一型流行疫情:位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公布當年度曾有「腸病毒七十一型檢驗陽性個案」或「年齡在三 個月以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之行政區,七日內同一班級 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手足 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該班級應停課七日。 3、當園內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個案,且個案檢出腸病毒 D 六十八型時,該個案就讀之班級應停課七日。 4、非位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當年度曾有「腸病毒七十一型 檢驗陽性個案」或「年齡在三個月以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 之行政區,七日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 床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經園方召集 相關教職員、家長或家長代表、衛生專業人員開會研議,並取得 該班級之二分之一以上家長同意,始得採取停課措施,停課日數 以七日為原則,決定停課時,應檢附會議紀錄函報本局備查。 (二)國小:原則上無須停課。 惟若有前款各目疫情條件之一,衡酌同一 班級有群聚感染擴大之虞,為避免疫情蔓延,且有必要者,學校得 採停課措施,停課決定應由校方召集相關教職員、家長或家長代表、 衛生專業人員等開會研議,若為前款第四目之情形,並須取得該班 級之二分之一以上家長同意;停課日數以七日為原則,決定停課時, 應檢附會議紀錄函報本局備查。 (三)國中:原則上無須停課,以衛教宣導及環境消毒為主要處理措施。 (四)停課權責及復課程序: (一)停課權責: 1、 由校(園)長決定停、復課日期,確定停課後,啟動危機處理機 制,立即至校安中心辦理通報,並通知駐區督學。 2、 停課期間,為防止其他學(幼)童感染,請確實進行停課班級教 室及校園環境清潔消毒,每日須追蹤停課班級學(幼)童治療情 形及其他學(幼)童健康情形。 (二)復課程序:當停課原因消失,即應恢復上課,為保障學童受教權益, 校(園)長決定停、復課日期後,幼兒園部分不需補課,但需依相關規定進行退費;另國小應連同補課計畫,以公文函報本局備查, 停課期間之午餐費應依相關規定辦理退費。 文/ 市教育局學輔科

繼續閱讀 »

春季旅遊的迴響

「很感謝園長一年二次的戶外教學,有些學校都沒有,甚至母親節也沒活動。辦一次活動真的都要投入大量的心力,但相信看到孩子們的笑容都值得了。戶外教學,每次都有新收穫,也從中更能體會老師們的辛勞,很感謝園長及老師。」 「小孩這次旅遊回來特別開心,一直分享著過程給我們聽;謝謝老師們,讓小朋友在就學期間,過得這麼多姿多采。」 「科工館旅遊,小孩玩得很開心,還說下次想再去玩,很多寓教於樂的體驗,真棒!」「科工館之旅,小孩模擬地震最有興趣,剛好最近台灣地震頻繁,可以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 春季旅遊-高雄科工館,得到家長許多的迴響,滿滿的謝意;過程中雖然辛苦,卻也甘之如飴。從地點的選擇,科工館的預約、餐食、車輛、保險、當日的行程等,確實是需要花一些心思去計畫、執行;感謝老師們的合作,讓仁和團隊再次展現絕佳的默契。 愛的季節 – 母親節 五月,是愛的季節,溫馨的月份,也是偉大母親的節日,母親的子宮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她的愛是堅忍永不厭倦、溫柔永不會改變的,母親對子女的愛不灰心、不失望。有一猶太名言:「上帝無法到世界每一角落,所以創造了母親」。 意思是母親能代表著上帝在世上的每一角落照顧世人,上帝的愛透過母親具體表現在世人的身上,透過母親塑造我們的人格與信仰,也希望透過母親的愛,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更和諧、家庭更幸福。 家不只是人們可以遮風避雨、居住的地方,每個小孩都希望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希望自己是個幸福的孩子,擁有父母的愛,家人的愛,一起住在有愛的家裡。 帶著小朋友一起唱幸福的臉和愛我們的家,每個小孩的臉都閃閃發亮「幸福有沒有在你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每個人愛它, 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獨;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小朋友們認真的唱著,加上動作,園長提醒好聽的聲音,不可以用喊的,喉嚨會受傷,要從肚子裡出來,孩 子們似懂非懂的聽著… 今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藉著活動,小朋友們再次以表演來表示對媽媽的謝意,也許沒什麼新意,但可是孩子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感謝之意,用說、唱、畫來表達,請家長用心體會,不管孩子們的表現如何,總是他們的誠意。 活動除了小朋友的表演外,還安排有親子一起體驗的時間,有積木魔法師、Music玩樂趣、魔法科學-水上開花,以及仁和美少女的開場舞、還特地情商攝影公司提供拍照的布景。一切的一切,代表著仁和的誠意。 祝 平安喜樂 母親節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積木的魅力

四月十八日舉辦積木觀摩分享賽,由各班先進行初賽,再推派代表參賽。當日參加分享賽的小朋友,各自攜帶自己的積木集合在活動室,待大家都就位ready後,園長公布比賽的主題,就是目前最夯的AI機器人,孩子們聽後,立刻專心的沉浸在積木的世界中,安靜又認真的進行組合屬於自己的機器人,不久後,一台台機器人陸續產出,壯觀又可愛。 積木遊戲,是仁和每週三晨光時間固定、也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為了讓小朋友一早來園,就可以與三五好友齊聚一堂,享受玩積木的樂趣,前一天下午下課後,負責老師就會先行準備好桌子,以便隔天一早,小孩來園整理書包的物品後,就可以到活動室玩積木。 每週三晨光時間的積木活動是跨班級、跨年齡的大團體活動,除了可以開闊學習的視野、觀察更多小朋友的作品,還可以進一步拓展交友的機會。 對小孩來說,玩積木是一個展現自己想像力和認知的方式。 這次比賽,雖以機器人為主題,不過有的孩子組合出來的作品是以人型為主,也有其他形狀,有的是左右對稱,也有不對稱的,有組成一組的,也有分成好幾個小部件的,每個孩子認知和想像的機器人都不一樣。 再者,積木也是訓練小肌肉的絕佳方式,大部分積木都需要挑選、拿起,按壓、組合等運用手臂、手掌、手指等動作,無形中提高不少幼兒使用小肌肉的熟練度,而且孩子從遊戲中學習,一點都不覺得累,積木可以說是讓小孩動手又動腦,以小孩為中心,從遊戲中學習,綜合幼兒六大學習領域的「身體運動與健康」、「美感」、「認知」等的一種創意教學遊戲。 創意的發想很多元,不限主題和素材。有機會帶小朋友到野外露營,可以和孩子撿拾大自然的素材作為創意的造型、組合的元素,例如樹枝、葉子、石頭、甚至沙土等,問小孩:能不能組成什麼,有時候孩子的創意,真的會超乎我們的想像,可別小看他們。 幾片落葉、幾根枯枝、加上一點巧思,就可能變化成一幅動人的藝術創作。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打開他的眼睛,美感寶藏就在眼前。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記憶中才剛迎接2024新一年的到來,接著歡喜過二月的農曆年節;在春暖花開的三月,見識小孩展現過人的體能;四月南下科工館的旅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亮點、幼兒園的生活精彩萬分。 感恩的季節 – 母親節 不知不覺來到五月,五月是感恩的季節,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我們不免俗的在母親節前星期五上午舉辦慶祝會,除了有小朋友的表演外,還安排有親子一起體驗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和家庭的連結最深,特別是和母親,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直接表達情感,小學以後漸漸的就比較間接、歹勢講。家長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學前時光,和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這將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回憶。 祝 平安喜樂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用自然素材玩造形

讓小小孩玩造形遊戲,就是希望以最好玩的方式讓孩子感受組合與創作的樂趣,然而爸爸媽媽除了在家中準備各種讓玩造形材料之外,也別忘了,走出戶外就有更多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可以讓孩子盡情遊戲!樹葉是翅膀、枯木是小馬;石頭可以變成笑臉、也能是長長的火車;而在大自然裡觀察、探索,更是讓孩子欣賞美的事物、引發創意最直接的方式。 大自然的和諧感與生命力 在擁有豐富元素的大自然裡遊戲,孩子可以看到從樹葉細縫中灑下的金色陽光,可以聽到蟲鳴鳥叫、聞到花香草香,還有那吹來的徐徐涼風。就是這樣自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打從心底感受到大自然裡渾然天成的和諧感和無窮的生命力。 而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孩子可以透過親身的體驗,而擁有更豐富的生命經驗,這些都將是美感與創意的基礎。 觀察讓想像力起飛 有人說大自然是最棒的美術館,對小小孩來說,大自然更是最棒的遊戲場。孩子處在大自然寬廣的環境中,走著走著,隨時都可能驚喜發生。 孩子會撿起地上有著兩個洞的樹葉,就如同有什麼大發現地告訴你說「這是臉耶」;也可能隨手拿起樹下兩面枯葉成為他的翅膀,煞有其事地揮動雙臂,開心地說「我飛起來了」;他會跨上一根枯木當作小馬,再到旁邊撿起小果子、小樹枝放進枯木的小凹洞裡,告訴你說「我在餵小馬吃東西」。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與生俱來在大自然中遊戲的能力,能將具體的觀察加上自由的聯想,讓想像力無限地延伸。你會發現,透過觀察與聯想,「造形」其實隨時存在孩子的生活之中。 碰觸的經驗會成為記憶 除了用眼睛觀察之外,用手、用腳去碰觸也是很重要的體驗,與大自然互動的觸覺經驗往往會成為深植心中的感動記憶。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去抱一抱樹幹,感受樹木凹凸不平的表面質地;也能讓孩子摸摸樹上垂掛的氣根,感覺一下粗細與長度;或是脫鞋後去踏一踏沙地、泥土或是草地,體驗不同質地帶來的觸感。 碰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各種自然素材的質地與紋路,這樣的經驗是無法在家中或教室裡取代的。雖然有些孩子可能對於觸碰新的事物,會感到有點緊張,就像是初次嘗試手指膏覺得有點害怕一樣。所以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鼓勵,並且陪著他一起玩,當他看你試過也玩得開心,他自然會有安全感而開始大膽嘗試。 文/小太陽Family

繼續閱讀 »

春季旅遊與注音教學

週三春季旅遊戶外教學,以喜樂的心,帶領全園師生、家長,搭乘遊覽車,前往位於高雄的科學工藝館。 當天,天氣是cloudy day,陰陰涼涼的,是出遊的好日子。無法預料的天氣,在出發前二天,玥玥老師問園長:會不會擔心下雨?園長很有信心的說「不會啊,因我不是富戶家(念台語),天氣陰陰的旅遊最好了,且在室內不用擔心!」果真,照我們所求所想。 高雄科工館的設立,嘉惠南臺灣的學子,讓孩子們有個學習科學遊戲的好去處,館裡的陳設,讓他們透過聽、看和操作來增長知識和見聞。 從台南到科工館,車程約五十分,館裡的設施有常設館、特展館、大銀幕電影院和體驗設施。 地下一樓兒童科學館的FUN城市,可事先預約,每場只能預約40人;由於第一場時間趕不上,預約第二~第五場;還有四樓的地震體驗屋,大夥兒依序前往,難得有真實感的體驗,平常也只能宣導、演練。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玩得不亦樂乎,欲罷不能,集合時間到了,老師說參觀的時間不夠,還有好幾個館沒玩到。哈~若一次就能玩完,那就不好玩,沒有吸引力了! 高雄科工館,很棒的一個工藝博物館,車程不遠,是園長的首選。裡面有好多的資源,可供孩子學習。平時家長可自行帶小孩去參觀,當然團體一起去,孩子的學習動力較強。 幼兒該學多少ㄅㄆㄇ? 春季旅遊後,五月的母親節也即將到來,這也意謂著大班孩子在幼兒園的階段已在倒數中;有的小朋友期待著國小的生活,但也有孩子較為緊張,然而身為父母的也會擔心小孩能否適應國小的生活~如功課跟不跟得上、同儕間的相處、老師是誰、注音符號會不會…等,許多的擔心又以注音符號為親子間共同的壓力。畢竟語言、語文是學習一切的基 礎,從注音符號的學習開始就跟不上,當然會擔心了。 上週六報名參加一場「說話教學與符號探索」的研習,被此標題所吸 引,也鼓勵老師參加;不過整場都是以注音符號教學為主題,教學者是 現任國小低年級老師,經驗豐富,以在國小帶領學生的方式和現場的研 習者分享。透過圖片、海報和教具,生動活潑又有趣,很吸引人想去探索學習。 中場休息時請教講師,除了稱讚她的教學外,也就教於她,國小老師的注音符號教學應該都像她一樣生動,為什麼幼兒園小朋友要提早學習呢?若小孩的學習有誤,改正時是否較困難? 小學比幼兒園年長一歲,理解力較強,應該較容易懂,對於我提出的問題,老師不否認的說:現行國小課程安排只有10週學習注音符號,老實說,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學過注音符號,會很趕、壓力比較大,因此她認為,孩子在上國小前,最好37個注音符號都會認、會寫。(這是第一線老師提出的想法) 幼兒園該不該教注音符號的討論由來已久,沒學過注音的孩子,初期的確會出現一定的學習落差,過去也曾傳出政府規定幼兒園不能教注音,但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是規定,不能以分科方式進行注音教學,不能進行以精熟為目的讀寫算教學。 這項規定主要是考量學齡前孩子眼睛骨骼肌肉尚未成熟,而且專注力不夠,不適合進行大量讀寫訓練,不過可以透過生活、遊戲或閱讀等等進行整合性教學。 這也是仁和一貫的建議,在孩子平常生活就融入一些注音教學,當然更注重親子閱讀的推廣,家長的陪伴是關鍵的因素。 臨近畢業,準備進入小學,無論父母或孩子都或多或少都有點焦慮,如果覺得孩子還沒準備好,現在開始也不晚,也不需要讓孩子寫作業式的練習注音符號,帶著孩子看有注音符號的繪本或故事書、學習手冊,平常和孩子對話時用遊戲方式猜注音符號,這樣效果會更好。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