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父母好榜樣 關機陪孩子讀書

朋友的孩子因為段考考不好,被母親以「少一分,扣一元」的方式,扣光了零用錢。

孩子不甘願的說:「沒考好是因為媽媽整天看電視,從我回家一直看到上床睡覺。」其實孩子想好好念書,但是電視的聲音吵得他無法專心。孩子想討回零用錢,於是問我:「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看電視會干擾讀書?」

「不但有證據,而且還不少。」閱讀時,雖然是用眼睛看內容,但是文字在腦海中會轉換成語音來處理;一般閱讀簡單的文章,可能不需要經過語音轉換,但閱讀困難的文章,就要有這個過程。

有個實驗是:在大學生的喉頭貼上小電極,偵測喉頭肌肉震動的情況。實驗結果發現:學生在看報紙時,喉頭肌肉沒有動;在閱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念莎士比亞的劇本時,喉頭肌肉就震動了,雖然沒有出聲,但在心中默念。

對閱讀還不是那麼熟練的小學生來說,做功課時,他們需要把字的聲音在腦海中念出來,以延長訊息處理的時間,並理解前後文的語意。因此,電視聲音的確會干擾做功課。

為什麼「孩子默念的聲音」和「電視的聲音」會互相干擾呢?我們都有以下類似經驗:在寫信時,若有人跟你說話,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別人話裡的字寫到信裡去。這是因為人類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很小,只有7±2個單位;在寫信時,後面的三到五個字,就已經在工作記憶中等待被寫出來,這時如果有人對你說話,就會製造工作記憶的競爭,而導致寫錯字了。

就訊息處理的理論來說,訊息進來後,要先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工作記憶有一部分是語音記憶,一部分是視覺記憶。語音記憶比視覺記憶的時間來得久;影像暫留只有四分之一秒,但語音記憶可以到二十秒。

比如,在公共電話亭打一○四詢問某餐廳的電話號碼,接線生回答後,如果手邊沒有紙筆,其實是可以把電話號碼的八個數字,暫時存在工作記憶中,再掏出錢投進電話,撥出號碼來。但是,假如投錢進去,正要撥號時,有人拍打電話亭的玻璃門,說:「對不起,可以跟你換個零錢嗎?」雖然沒有理會對方,但是數字卻忘了,因為對方的話,已把那八個數字的電話號碼給擠出去了。

所以,在孩子做功課時,父母最好不要在一旁說話或看電視,免得干擾他。其實,要孩子好好的做功課,最好的方式是:父母也拿書來看,這樣孩子就有「同甘苦,共患難」的感覺;即使功課很多,他也不會抱怨。

學習效果取決於情緒與動機。假如父母一直看電視,卻叫孩子去念書,他會不甘願的想:「為什麼你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看?」心裡不平,書自然讀不進去了。

以目前電視節目的水準來說,父母還是看書的好,一方面給孩子作好榜樣,一方面增加知識,淨化心靈。

文/洪蘭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