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話 – 走出校園 認識環境

本週配合教學主題,除了幼幼班外,每個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去踏查。事前的叮嚀免不了,外出總是擔心安全的問題,一切就緒,孩子們臉上帶著笑容,愉悅的手牽著手到社區散步趣。

雖然是常常出入每天必經的巷弄,但小孩們卻有些陌生感,平常不是搭小客車,就是坐摩托車,難得有此閒情逸致,與老師、同學走路踏查,看看學校附近的環境、觀察房子的外觀、大小、巷弄的寬窄,增強對生活環境的知覺辨識。

「原來前門的巷子較小,後門的路比較寬」、「馬路旁有好多的商店」、「有新開的大樹藥局」、「有7-11,我們有去參觀過,還有買東西」…

老師帶孩子走出校園,藉由孩子的雙腳一步一腳印,將學習場域延伸到社區。同時也發現平常在課堂上表現比較不積極的小朋友,出了教室彷彿變了一個人,眼睛發亮、精力充沛,在社區踏查時能夠以流利的口語來表達,也可以做介紹。 戶外踏查,讓孩子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居住與就學的周遭環境,並建立關係和連結。

每天11點10分一到,體能音樂一響,小孩們魚貫地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戶外準備進行30分鐘大肌肉的活動,透過器材的排列、組合,孩子們展開肢體的動作,與同儕們盡情的玩著,儘管已汗流浹背,仍興緻高昂、欲罷不能。

午休起床後的20分鐘活動,亦是小孩們的最愛,空間充分的運用與器材的使用,不是騎車就是搖呼拉圈、踩高蹺、投籃、或是到草場賽跑,後門爬桿,有用不完的體力,把握在幼兒園活動的時間。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科技產品的普及化,雖增加家庭生活機能的便利性,卻使得親子運動的機會相對減少,同時,幼兒娛樂活動多以 看電視、玩電腦、3C產品等靜態性居多,和以往孩子在戶外跑、跳、做大肌肉活動或團體遊戲有很大的差異。對孩子的體適能及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幼托整合後,教保活動課程,其中「身體動作與健康領 域」,將身體動作抽離成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強調每日應有30分鐘大肌肉活動,並融入其他領域中;以運動為主體、遊戲為方法」。

幼兒在三歲以後,腦部功能的發展十分快速,六歲更是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此階段應提供幼兒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做為日後發展之基礎。

學齡前兒童若生長於具有豐富身體活動與刺激的環境中,其大腦發育及認知功能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於環境刺激較少的學齡前兒童。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