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腸病毒預防保健

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無菌性 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

家中有5歲以下幼 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要隨時注意個人及幼(學)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家中幼(學)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 家休息,不要上學;且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儘量減少接觸;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應小心處理,且處理完畢也要立即洗手;並請注意觀 察家中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 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