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台灣80%嬰幼兒睡眠不足!

2020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更好的睡眠,更優質的生活,更美好的地球」,人們不斷地想運用高科技追求更好的品質睡眠,因此開發出琳瑯滿目的睡眠商品,像是創造適合睡眠的共振頻率環境、製造引導慢波睡眠出現的磁場環境、利用遠紅外線促進睡眠等等。這些方式捨本逐末,花了大錢卻不見得擁有好睡眠,大家都忽略一件事,影響睡眠品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其實就是「睡眠時間的長度」。

台灣嬰幼兒睡眠16小時以上僅6.6%,8成低於標準值!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2015年的研究指出,建議新生兒可能 每天需要睡到平均16到19小時左右,因年齡層的不同,建議0〜 3個月新生兒每日睡眠時間為14〜17小時,4〜11個月嬰兒為12 〜15小時,1〜2歲幼兒為11〜14小時,學齡前3〜5歲幼童每日 應睡10〜13小時,6〜13歲國小學童每日睡眠時間需9〜11小 時。

2003年蘇黎士長期追蹤研究的發現,6個月大嬰兒平均每日睡 眠時間14.2小時,至18個月大嬰幼兒的平均睡眠時間有13.6小 時。而在台灣的嬰幼兒,2017年國健署新世紀嬰幼兒調查顯示,0 〜6個月的嬰兒每日睡眠12小時佔33%,6〜18個月的嬰幼兒每 日睡眠12小時的人數僅佔41.4%,低於11小時的佔14.7%,高 於16小時(接近標準值)的則僅有6.6%。

台灣嬰幼兒的睡眠時間 嚴重少於建議的睡眠時數,這是值得重視的警訊,因為睡眠時間 不足對生長發育、身心情緒都可能會有影響。

孩童每日睡不飽染色體端粒變短趨於肥胖

睡眠時間長度會影響老化生物標記—端粒的長度。端粒位於染 色體末端,它的任務是保護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不受到破壞,隨 著細胞分裂次數增加,端粒會越來越短而失去保護作用。正常情 況下,端粒長度會隨著年齡遞增而越來越短,氧化壓力、炎症反 應等也會影響端粒的長度,還有就是每日睡眠時間是否充足也會 影響端粒。

許多研究都證實睡眠時間越短,端粒長度也會變短,引發細胞 早衰凋亡的現象。2017年美國一項針對兒童睡眠時間與端粒長度 的研究中,就發現睡眠時間越短,端粒長度也越短,睡眠時間每 減少一小時,端粒長度就會有顯著的縮短,這現象還可能增加生 理壓力與損害健康。有學者更進一步分析歷年來針對0〜4歲所進 行的睡眠時間與健康相關的69篇研究,顯示幼童睡眠時間短,容易有肥胖的問題,情緒調節的能力較差,生長發育出現障礙。

家庭作息不正常台灣孩童習慣晚睡

排除生理疾病的問題,造成孩童睡眠時間被剝奪的其中一個原 因是來自於家庭內部問題。常見的現象是家中成員的作息時間干 擾了幼孩童的睡眠作息,造成孩子就寢時間太晚,起床時間太 早,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兒福聯盟曾在2008年針對小學四到六年 級的孩童進行睡眠調查,發現兒童有太晚睡、睡不飽等睡眠困 擾,與家人的晚睡作息形態、手機電視的過度使用、睡前安排不 利於助眠的儀式(吃消夜、看電視等),有高度關聯。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