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決勝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老師,我看其他念雙語學校幼稚園的孩子都可以跟老外對談了,我的孩子都可以跟連ABC都不會,我是不是會讓他錯過學習的黃金期了?甚麼時候應該要學字母跟拼音呢?」 我得先告訴你,這沒有標準答案。

所謂學習的「黃金期」被英文補習班、雙語/全美語幼稚園過度運用 在招生宣傳上,甚至以威脅的語氣告訴你:「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好像你不讓孩子從1.2歲孩子開始學英文,就害了他一生一樣。

其實所謂的「黃金期」是指青春期大腦側化完全前,很適合學習不同的語言,青春期後大腦側化完畢,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因為同儕壓力而焦慮,不好意思開口練習,發音不那麼完美。

說來說去,黃金期後再開始學英文,也不過就差別在是否能有一口道地發音的腔調。(甚麼是所謂道地的腔調又是另一個議題) 但過了黃金期後,十幾歲的孩子所擁有的優勢,是能系統化的學習,邏輯思考也優於幼兒,往往國中一年所學的,可以勝過其他提早起跑九年的孩子(小學6年+幼稚園3年)。

【決勝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我很高興最近遇到的家長,都沒有那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舊時概念。 有個媽媽告訴我,「我不要求孩子一定書念得很好,她長大後可以做她任何喜歡的職業,但我不希望她因為英文不好而被限制了出路。 這位媽咪,您說得很好,這就是教育所帶給我們的,一個叫【選擇權】的東西。

當我們受過教育(在本文的例子是學英文),你就有了選擇權。你不會因為受限於語言這個工具,而無法去追求一些學問或是你熱愛的工作。 讓我來引用一段蔡康永的話:「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家長們焦慮的應該就是這個吧? 「所以到底幾歲要學英文字母跟拼音?」爸爸媽媽讀到這段,還是焦急地想問這個問題。 我都會反問他們「那你希望孩子甚麼時候開始認國字跟ㄅㄆㄇ?」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對孩子的期待不同,我只會建議,當你決定好之後,母語的學習是優先於外語的。

然後在心裡再提醒自己一次:【決勝 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學齡前該做的事是打好母語的基礎,以及閱讀習慣的啟蒙。吳敏蘭老師說繪本及五感玩出孩子對英文的好感度,汪培珽用故事書餵養她的孩子長大。

孩子在學齡前就該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好好地跟父母窩在一起享受親子時光。孩子不會記得他幾歲開始學英文,但他會記得和爸爸媽媽憶起哼唱兒歌、讀故事書的美好氛圍。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