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學童的校園空間移動模式與身體活動量關係

學校是教育活動進行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優良的校園景觀配置可以提供教師順利的教學活動及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氣氛。

學童一天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校園中度過,然而現今學童活動空間不足、營養攝取不均加上課後從事靜態休閒比例增加,如打電腦等,使身體活動量急遞下降,造成運動不足與肥胖的比例增加。

學童過重問題與久坐行為的研究越來越多,並有某些年齡上的實證。 資料顯示臺灣地區有近六成學生不愛運動,未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有明顯增高趨勢,在心肺耐力檢測等項目表現,落後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等地區學生。

各國近年來均致力於提升兒童身體活動量,例如澳洲政府健康及老化部門,宣導兒童( 5-12歲)及青少年( 12-18歲),從每日30分鍾的中度運動開始,逐日增加至建議目標。因此要如何提高國內兒童的身體動量是目前國人應積極探討的。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