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合式災害演練
每當九月來臨,除了孩子們逐漸穩定的常規生活,仁和行事曆上還有一件年度大事—就是配合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的地震演練。 自從民國88年9月21日發生在台灣中部山區,南投集集的大地震,當時台灣全島都感受到劇烈的搖晃,是台灣近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從此地震之後,政府謹記教訓,推動防災教育、地震演習。規定各級學校都要舉辦,上下學期各舉辦一次,而且還要檢核以及紀錄,並繳交書面資料,雖然很繁瑣,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當災害發生後,有多一點準備、才有多一份避免受傷的機會。 今年複合式的演習為:地震和火災 台灣位於地震帶,地震演練是我們每年的必修課。孩子們對於基本的「趴下、掩護、穩住」的口訣與動作,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然而,我們深知真實的災害情境,往往更複雜。地震後,因為管線破裂或電線短路也可能因而引發的火災。 因此,今年的國家防災日演練,主題為「地震暨火災複合式災害演練」。希望孩子們建立一個更全面的防災觀念:危險,可能不只一種。 當地震警報響起,孩子們的第一反應依然是迅速的趴下、找到掩護的地方、保護頭頸並穩住;但當主震稍歇,老師們引導的就不僅僅是疏散,還加入了對火災情境的判斷與應變——例如,如何在濃煙中用濕毛巾摀住口鼻、壓低身體前進、以及認識校園內的消防設備與逃生路線。 反覆練習 為了讓這套更複雜的應變流程,能真正成為孩子們面臨危險時的直覺反應,我們安排三次的演練,循序漸進地進行。9月6日進行第一、二階段-地震發生前和發生時的演練;我們以地震的特殊音效播放代替聲音的敘述,當地震音效播出時,小孩立即趴下,尋找掩護的地方並穩住;9月16日進行三階段的演練-加上地震稍歇、大家快速疏散到操場。 9月19日正式演練,一次次的演練,孩子們已能熟練的進行,從中 了解當災害來臨時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小孩們從開始的緊張、玩鬧或不知所措,到後來能在老師的指示下,不慌不忙不喧嚷,迅速完成所有避難程序,可見練習是有其必要性的。 災害來臨無法預測,但萬全的準備,就能讓自己和他人有最大的保障。 有一份最新的防災知識小測驗,我們會放在網站上,家長可以試試看,測驗一下自己的防災知識。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