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25

運動!幫孩子從螢幕中走出來

台灣運動史新的里程碑 9月9日(二)是國民體育日,也是一個對台灣體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重大的日子,「體育署」正式升格為「運動部」,在9月9日當天揭牌,首任部長由年輕的兩屆奧運羽球金牌得主李洋擔任,代表政府對運動的重視,期許打造運動生態鏈,讓每名選手在不同階段持續貢獻,實現夢想,也在國際舞台為國爭光。 部長李洋提出「開創臺灣運動新時代」報告,並說明未來6大政策方向,帶領全民共同開創運動新時代。包含-落實全民運動、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與制度、提升臺灣舉辦國際大型賽會的能力與能見度、促進運動產業的商業發展、實踐永續與多元價值、投入青少年與基層人才培育。 在預算支持與人才匯聚下,李部長將引領新的運動部團隊,秉持運動精神,用行動和大家一起打造臺灣運動新的里程碑,落實六大方向,與全民共同開創運動新時代。這具體的作為代表政府的政策與對運動的重視。對仁和而言,更是一項被認同與肯定,雖然時隔51年之久。 運動感覺智能 讓孩子能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動動身體、動動東西、了解世界,需要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才能滿足孩子們身心的需求。 仁和以運動感覺智能的理念,推動幼兒體能發展,五十一年從未改變也不遺餘力;例如園裡有一座大蝴蝶幼兒體能遊戲場,是創辦人以遊戲結合運動的概念並考量安全所設計的,指導水泥工、鐵工,花費許多心思和時間才完成的特色遊戲場。 近幾年來因政府對遊戲場的政策與要求有所改變,以至於這座陪伴無數小孩成長的遊戲場無法繼續使用,實在是可惜。(延伸閱讀:改善不及!直接封場? 遊具全美規 學者籲修訂標準) 以往重視幼兒運動的園所不多,很高興現在逐漸獲得包括政府和各界的重視,多年來,我們也很開心地看到有畢業的校友,因為在幼兒時期啟發了對運動的熱情,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甚至後來在人生的路上踏上了職業運動的道路。 我們鼓勵孩子運動,從來不是以成為職業選手為目標。 運動的真正價值,在於讓孩子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發展身體,學會團隊合作、學習面對挑戰與挫折、建立自信心,並找到一個能陪伴自己一生的健康興趣。從運動中獲得的韌性與快樂,遠比獲勝或得獎更加寶貴。 讓孩子運動:現在比以前更重要 雖然各界比以前更加重視幼兒體能,也有個別家長更願意培養孩子運動方面專長,但普遍來說,園長觀察到現在的孩子比起以前運動機會其實減少了。 最近,一本名為《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的書,描繪了日本教育現場的憂慮,書中描述景象,其實我們在台灣也可以看到。 書中提到,現在的孩子都是「數位原住民」,因為過早、過多地接觸3C產品,他們的童年被螢幕佔據,與真實世界互動、與同伴玩耍的時間被嚴重壓縮。 其中提到一個在日本的幼稚園案例,這家幼稚園,在創辦了半個世紀後,全面廢止「運動會」。原因是為了防止孩子們發生事故,因為有的孩子體能發展不足,無法進行,這家幼稚園甚至必須讓部分孩子在日常活動中戴上特製的「護頭帽」,以防孩子跌倒受傷。 還有孩子因為體能發展不足,肢體運用不熟練,不會保護自己,一受傷就是嚴重的骨折,也讓園所老師有更多的壓力和風險。 幫孩子從螢幕中走出來 現在的孩子習慣使用手機的狀況很普遍,幼兒園可能還好,但上了小學、中學就難以避免,在仁和,孩子們每天都有足夠的「放電」時間,有充足的大小肌肉運動機會,但光是這些也是不夠的。 園長建議,家長可以趁在幼兒時期盡量讓孩子多接觸各種運動,幫孩子在開始依賴手機之前,就建立對一項運動的興趣,持之以恆的投入,幫助孩子從螢幕中走出來。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引導,當運動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手機自然就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大部分。健康的習慣會是師長、父母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找到熱情建立自信

本週校園裡來了位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一位已經上國中的校友,課後特地回來探望許久不見的老師。看著她已經趕上老師的身高,臉上卻還是帶著那個我們記憶中的笑容,頓時充滿了溫馨與感動。 和媽媽聊起小姊姊的近況,這才得知,她已經在直排輪的領域發光、發熱,是一位得過好幾個獎項的「小高手」了。 興趣,是點燃一切的火苗 媽媽提到,小姐姐從在仁和幼兒園學直排輪課說起,當初,只是覺得「穿著有輪子的鞋子溜來溜去」很有趣,沒想到,這份單純的「有趣」,讓她畢業後依然堅持保持著那份興趣,一路溜上了頒獎台。 當一個孩子真正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時,那股由內而生的學習動力,是任何外在的壓力或要求無法比擬的。因為喜歡,所以願意花時間練習;因為持續努力練習,所以能看見成果;也正因為體驗到自己的成果,這位小姐姐說話時也很自然的散發出自信心,說起來眼神好像會發光一樣。 引發興趣,比精熟技巧更重要 在平常與家長們交流時,也常能感受到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有的家長會覺得,好像孩子學才藝沒有什麼成果,也有的家長會覺得別人都有學,所以我的小孩也要學。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在幼兒階段,「引發興趣」永遠比「成果」或「比較」來得更重要。因為任何才藝都可以透過反覆練習來達成,但「興趣」的火苗卻很難持續,相信有不少家長學過樂器,隨著年歲漸長 後,回想學習樂器的歷程是快樂的多?還是得辛苦的多?更有不少人後來就放棄了。 如果我們過度強調技巧的精準與成果,卻忽略了在過程中學習的樂趣,很可能會讓孩子提早對一項興趣感到厭倦與挫折。 反之,如果我們將重點放在「體驗」、「探索」與「享受樂趣」,保護好那份最初的好奇心,孩子自然會有興趣繼續學習。 身為家長與師長的我們,就是提供一個多元學習的環境,讓孩子們有機會去接觸各式各樣的「興趣」。 有時候試了不喜歡,沒有關係,有嘗試才知道喜好,不用急於讓孩子成為小小的專家,盡可能讓他們多元接觸、嘗試,找到那能讓他們眼睛發亮、內心喜悅的事情。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