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4

幼兒體能遊戲 - 巡迴遊戲

好園丁的精神

3月12日植樹節,簡單分享植樹節的由來後,問:「為什麼有植樹節?為何要種樹、種花?」「讓空氣好、可以乘涼、環境漂亮、讓地球更美麗」「假如幼兒園裡沒有花草樹木,環境會變怎樣?」 現場鴉雀無聲,小孩們似乎認真的在想一個沒有花草樹木的園地。 在春暖花開、大地回春之際,是植樹的好時機,降低溫室效應節能減碳,應是普世的共識,人類不僅跟樹木,跟大自然都應該和諧相處,才能使生命得到照顧,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過去在植樹節當天,會贈送每位小朋友一株樹苗或花苗,帶回家移植在花盆或土裡,由家長陪伴小孩一起照顧幼苗,讓幼苗在陽光、空氣、水與愛的滋潤下成長、茁壯,體驗照顧生命的課題。 此活動行之有年,近年來因居住環境的改變,多數住大樓,沒地方種植,也就取消贈送的活動;但幼兒園沒有停止植樹節的活動,仍持續宣導植樹的重要,今年前門種了一株茶樹。 家長說~你們真用心。 是呀!倘若每個人都像仁和這麼用心、堅持,就能看見未來的美好。 在植樹的月份,更是我們要深切反省的時刻,我們是否盡到自己的力量,來維護我們的環境? 樹代表著自然和生命,因此植樹節除了讓孩子了解植物也是生命,還可以讓小孩進一步了解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 過去幾年環保意識逐漸提高,政府也有許多新措施,如推廣綠電,舖設太陽能板。 前幾年台南因為地形的關係,只要是冬季空氣品質就不好,但這兩年也許是綠能的使用提高,電動車的推廣,加上境外移入的空污變少,冬季空氣品質似乎改善了不少。 此外,公共區域的綠化,新的道路、社區也都有設計植栽區或行道樹,讓植樹可以在都市裡和我們共存。 幼教之父福祿貝爾先生說幼兒園需擁有寬廣的活動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有菜園、花園、動物園,老師是園丁,小朋友是園裡的花花草草 ,如何讓花草成長茁壯,除了有陽光、空氣、水的滋潤外,更需要園丁細心的照顧。仁和在創園之初就以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為理念,提供一個花園般的校園,讓孩子們可以沐浴在陽光下接觸自然,在青青草地上奔跑。 照顧花草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環境還需澆水、修剪、整理等,費力又費時。孩子們的教育和照顧花草樹木一樣,從幼苗開始,需要用心陪伴與照顧,才能開花結果。 看著小孩們嬉戲在寬廣的園地裡與花草、樹木為舞,嬉戲在陽光與新鮮的空氣下,學習與朋友相親、和睦相處,為身體播下健康的種子,快樂的成長,真是幸福。 植樹節過後,本月底就是小孩們期待的親子運動會,請家長們務必空下時間,一起參與這場體能盛會。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植樹節為綠化盡力

植樹節真正成為名正言順地被認證頒訂的節日,則是在1915年7月,當時國父孫中山先生認為林業是百年大計,其在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期,就曾特別指示設立了負責全國林業的農林部、山林司,更頒布了第一部《森林法》.倡議號召植樹造林行動來造福後代,並由政府下令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後來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緬懷前賢,特別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為紀念。 時至今日,人類面臨綠色危機,除了氣候變遷、水資源匱乏、土地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情況之外,森林遭到濫砍或大火焚林狀況,已嚴重破壞地球生態環境,對人類發展造成重大生存威脅。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於2022年第15屆林業大會(XV World Forestry Congree, XV WFC)上發布的《2022世界森林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 2022, SOFO 2022),全球森林總面積約為42.4億公頃,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1%,1990~2020年間卻已有4億20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不見,每年仍不斷以1000萬公頃速度消失中,這威脅到全球80%兩棲動物、75%鳥類以及68%哺乳類的生存;此報告也特別強調,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對資源需求上升,讓木材需求隨之增高,如果木材能因此永續生產,種植樹木可間接推動減低營造與建築方面的排碳量。 保護森林 永續發展 全球森林砍伐時有所聞,例如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森林,由於商業開發原因,遭受到35%嚴重的砍伐和毀壞,加上近年頻繁森林大火,導致1萬多種動植物物種即滅絕,生態危機加劇;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之一,為了滿足棕櫚油的高度需求,因而在當地大量砍伐森林來開闢農地種植棕櫚,這不僅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還對當地原住民生計和文化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全球森林砍伐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需要全球社會重視與努力,而每年的植樹節,也因而更彰顯其重要意義。目前,植樹節已成為愛護植物、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永續發展的節日。 事實上,多種樹可以降低氣溫,減少空氣汙染,改善居住環境,應可積極倡導為社會風尚,許多國家也都在其不同日期的植樹節進行各項植樹、護林、綠化活動,來強調綠色環保的重要性.台灣的植樹節,是樹迷們引頸期盼的日子,因為在政府的推動下,相關單位如農委會、林務局、縣市政府等多有贈苗活動,讓民眾一起對地球綠化盡一分力。 地球綠色危機,已然成「再不做就來不及」的景況,非常需要世界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形成共識和行動,以減緩及解決人類的生存威脅和影響。

繼續閱讀 »

學會保護自己 一生受益無窮

週三晚間新聞報導,臺南五妃街與西門路一段路口,一處新建工地發生路面坍塌事件,街道路口出現長達10公尺的大坑洞,一輛停在路邊的小貨車墜落坑洞,貨車司機無奈的說,我的車子還在繳貸款尚未還清,就這樣毀了;另一台車後輪懸空,幸無人傷亡;市府緊急處理,工程也被勒令停工。 有個住戶對建商說:你們挖那麼深、蓋那麼高…,安全嗎? 這可怕的公安意外事件,光是看電視報導就被嚇壞了,何況是現場親眼目睹事件發生的民眾與周邊的住戶。 這樣的路面掏空事件並非首次,之前台北也發生過類似事件,導致臨棟公寓因此受損,讓人不禁感到擔憂與不安。想起多年前高雄的瓦斯管線爆炸事件,所造成的死傷無數,至今還烙印在心裡。 一件件隱藏在地底的公安意外事故,真令人擔心,埋藏在地底、路面下看不見的各種管路、電線,是否有做好安全的規範與措施、或定期維修?一旦發生波及的範圍可是不小。 仁和因擁有八百多坪的地面空間,每年必須申報建築物防火避難設施與設備安全檢查及消防安全設備檢修,為的是確保小朋友在幼兒園的安全,預防勝於治療。 22年前的921大地震死傷慘重,大家都記取教訓,政府也因此修改建築法規,各級學校、機關每半年需做一次地震演練。演練的目的是要把發生事故後的境況演出來,讓大家得以練習,待真正的情況發生時,才可以減低慌亂的現象。 地震何時要來沒有人知道,提醒小朋友要認真的對待,不可以開玩笑「地震來了,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躲在牆角下。」 請小孩們熟記保命的三口訣-趴下、掩護、穩住! 安全是很重要的學習課題。本學期以「安全」為教學主題,和小孩一起探討,有:居家安全、運動安全、行的安全、飲食與遊戲的安全等,希望透過教學引導,讓孩子擁有帶得走的安全知識,與保護自己的能力,一生受益無窮。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我是在幫你,不是你的敵人!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漠視可能產生的危害,覺得法令、規定或是執法人員太過嚴苛、不知變通、或是故意找麻煩。 那是已經接近耶誕節假期的十二月中,原本計劃十月就要開店的良辰吉時,因為執照一直申請不下來而延宕著。負責店面裝潢的越南裔設計師告訴我,今天是最後一次檢查,應該都沒有問題了。我不禁擔憂地說著:「你從十月就說沒問題,每次檢查都還是有小問題「沒辦法,你太倒霉了,遇到來檢查的這幾個,都太picky(吹毛求疵)了」他把picky講得好大聲。 檢查人員在早上十點左右到達,是一個滿頭白髮的白人老先生。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我想,「妥當啦,這次沒問題了,我的外號可是阿伯殺手。」我用非常甜膩的微笑招呼他,他也很和氣的說「快耶誕假期啦,我想趕快檢查完,快點回家,送你個耶誕節大禮。」 我陪著他,緩慢又仔細地這裡打打,那裡敲敲。他用著非常專業的機器,先是把所有冰箱、冰櫃打開,確認溫度、濕度。接著,油鍋管線、倉庫、下水道、警報器…他一邊點頭,一邊在表單上打個叉(在美國,打叉代表通過)。 其實,這都不是第一次檢查了,這兩個月來每一次檢查,就需全部重來一遍,打掉重練無誤。最後,他把炸雞排的油鍋開啟,火一點,煙霧彌漫,我看著抽油煙機迅速把煙霧吸納入內,心想「結束了吧。我終於要開始營業啦!」心中有種按耐不住的興奮。我下意識看了看錶,當時是下午兩點,距離他剛踏入店裡,時間已走了四個小時。 「這煙不是順時針往上抽,不能通過喔。」阿伯緩緩地說著。「什麼,這什麼鬼,抽得上去不就好了嗎?什麼順時針?順時針?順時針?」頓時興奮轉成有點失控的怒吼。我還在阿伯面前,當場查了手機英文字典「順時針」,深怕我聽錯了這個關鍵字。 他慢慢跟我說著,為什麼煙霧需要呈現順時針的理由,但我的臉色卻隨著他的音調,越來越沉。我撥了通電話給裝潢設計師,用著激進、瘋狂的語氣,叫他立馬給我出現在店裡面。 這個檢查的阿伯,看出我的慌張,又重複一次「這很重要噢,你一定要叫他好好修理一下「如果耶誕節前夕無法通過,下一次檢查就是假期後了,那就要拖到明年才能營運,我會損失好多啊。我已經從十月等到現在了,每一次設計師都說沒問題的。」我小聲說著,眼淚都快掉下來。 「放假前,我再來幫你檢查最後一次吧!但是你一定要記得,如果我現在讓你通過了,哪一天發生了危險,你有可能會破產,有可能會被控告,甚至再也無法在美國開店做生意。 我是在幫你,讓你的店面安全而且有保障。我不是你的敵人。 雖然阿伯臉上帶著看不出任何情緒的表情,但聽得出來他並不是故意找麻煩,只是職責所在的堅持。平時在美國辦事,總是看著大部分的美國人行為懶散、動作緩慢,好像一點都不嚴謹。 這才發現,雖然龜速,雖然看似漫不經心,他們卻很認真看待每個規定的事項,你說他死板也好,不知變通也好,這些檢查,他們就是一個都沒輕輕放過。例如:店內炸物的廢棄油一定要有專業廠商來回收,亂倒入下水道,就是等著吃罰單。但在開店前,檢查員沒看到回收廠商的簽名、回收的設備放置位置不對,馬上就說,一個月後再次檢查見。 又如,店裡只有一間廁所,按照規定,最多就只能有10個座位。那次來的檢查人員就是要我立馬把那第11張椅子給憑空消失。還有,珍珠因為進口時間關係,已經擺在店內倉庫,還沒檢查通過的倉庫,他們說什麼就是不讓原料進倉,說什麼都要我報廢。 我當下超想大吼,「媽的,珍珠還沒煮,也還沒過期,不能擺倉庫,你是要我現在全部吃掉嗎?」這些林林總總的瑣碎,讓店面從十月延宕到十二月,房租、水電都是額外的成本。有時候,我的差不多性格上身時,會覺得「你堅持個什麼勁啊?!」「這有什麼關係呢?!」「你他媽的歧視黃種人,找碴是不是?!」 耶誕夜前一天,滿頭白髮的阿伯再次來檢查了,一樣地緩慢,一樣地仔細。當報表上全都選項都打叉叉的那一剎那,我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忐忑。「耶誕快樂,我說過我不是你的敵人。現在你可以安安心心開始營業囉!恭喜。」 白人阿伯終於露出微笑。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漠視可能產生的危害,覺得法令、規定或是執法人員太過嚴苛、不知變通、或是故意找麻煩。在事前,有時也會想方設法地逃避或輕忽,覺得哪有這麼倒楣、哪有這麼嚴重。只是,面對可能引起安全、健康的疑慮,是禁不起任何實測的。在可能發生的危險面前,我們只能更謙卑、更嚴謹。 「我不是你的敵人」這是我在那個耶誕假期體悟到最深刻的一句話。

繼續閱讀 »

【校園口罩佩戴規定】

幼兒園口罩佩戴依防疫管理指引,規定如下: (一)校園室內外得自主佩戴口罩(不強制配戴),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搭乘公共運輸工具 (如幼兒園專用車),建議佩戴口罩;健康中心比照衛生福利部所列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規定戴口罩。 (二)考量教學需求時,有衛生安全規範之相關課程有相關需求時,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洗手的時機-: 吃東西前、上廁所後、遊戲後、抱孩子前、回家前、到醫院前後、擤鼻涕後。

繼續閱讀 »

113學年度招生公告

【招生】-112學年第2學期開學至今已一個月,感謝家長們的支持、愛護與合作,讓園務的推動順利,也在我們不足之處給予建議,讓我們得以改進。期待,即將到來的113學年度(113/8/1-113/7/31),目前已在園就讀的舊生,能繼續得到家長的信賴與支持,年滿2歲以上可就讀幼兒園的的寶貝,來報名就讀。 市教育局訂定新學年招生的日期如下: 第一階段:113/3/01上午10時至3/05下午3時 第二階段:113/3//11上午10時至3/13/下午3時 錄取名單公告時間:113 年 3 月 15 日下午 2 時,公告於本園佈告欄及 仁和網站:113 年 3 月 15 日

繼續閱讀 »
幼兒體能遊戲 - 輪胎遊戲

春天和運動會

時間的巨輪不停的轉動,不知不覺間快速的流逝,開學至今已滿一個月,眨眼間已是2024年三月了。 週四是二月的最後一天229,四年一次特別的日子,簡單分享閏年和平年的區別,接著問:有沒有人是229生日? 沒人舉手。 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儘管感覺還有一絲的寒意,但春天已擠進了季節的門檻。園內的花草綠意盎然的冒出新芽,草場的九重葛綻放著不同的花色,為園地增添了許多的色彩。誠如唐詩春曉所描述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三月更是幼兒園舉辦親子運動會的月份。這項悠久的傳統今年將邁入第50個年頭。從創園之初,我們即秉持著運動感覺智能的理念,致力於幼兒全人的發展。我們相信,幼兒從自我動作開始,透過身體的各種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對身體的了解,更能夠刺激腦部的開發。 過去,幼兒體能發展並不是幼教的核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101年修訂的幼兒教育新課綱,將孩子的身體動作與健康納入第一個領域,進一步證實了仁和創園與辦學理念的正確性。 為了讓幼兒的全人的發展,我們不僅提供了寬敞的活動空間和安全的設施,還配備了不同的器材,透過遊戲的方式,促進幼兒身體動能和靈活度的發展,訓練他們手腳的力量、心肺功能、手眼協調、反應能力、爆發力、大腿的肌耐力等。 每到大肌肉活動時間,孩子們以雀躍的心,期待和老師一起合作、 排放器材,與朋友們一塊兒進行活動,享受著身體動能的樂趣,為自己累積健康的財富。 在即將迎接第50屆的親子運動會,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體能活動進行的好機會,也是一個難得的親子共享時刻。 感謝各位家長一直以來的支持和愛護,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屹立在幼教的行列裡。 目前已開始著手籌劃第50屆親子運動會的活動目標與內容,期待著能提供親子一個美好又難忘的回憶。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長期戴口罩 影響幼兒社交學習

疫情期間外界笑稱「口罩上身、顏值飆升」,至今室內口罩解禁,仍有不少民眾因此不願脫罩。 「口罩遮三醜」其實有科學根據,英國卡迪夫大學心理學院去年完成一份研究報告,發現無論男女,戴口罩後都被認為更好看,主持研究的臉部專家路易斯說,口罩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眼睛上,而大腦會填補缺失的空白並誇大整體影響。 不過,長期戴口罩對幼兒則有不良影響,疫後幼兒恐有認識真面目、學習看臉色和重建生活習慣等三大能力待重建。 幼教師楊逸飛說,許多幼兒不僅因戴口罩不熟悉同儕的容貌,也缺乏辨識情緒能力,讀懂面部表情是教導幼兒辨識情緒很重要的關鍵,他鼓勵幼兒脫下口罩,除要重新認識同學,教師也可引導孩子正確辨認臉色這種非語言訊息。 幼教老師葉若蕎說,脫口罩還可幫助孩子學習口語發音;楊逸飛說,學習正確發音需要搭配口型,脫口罩說話會比較清楚,小孩也學得好。至於部分幼兒脫下口罩可能沒有安全感,師長須從旁觀察、漸進式鼓勵引導。 臨床心理師施文逸說,若孩子口罩解禁後持續有焦慮感,建議向心理專業工作者了解是否有需要協助。 小學以上的教學現場,不少老師也認為戴口罩影響教學,不僅教師無法從學生表情得到回饋,學生也無法看見老師授課表情,直接影響課堂知識的熱度。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就說,聲音表情也是授課表達的一環,口罩會影響授課品質。 校園放寬口罩禁令 學生普遍還是戴著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鬆綁室內口罩政策,教育部自2023/3/6起放寬各級學校校園室內戴的口罩規定。 位於新北巿安坑地區的達觀中小學的學生,上午在上學步入校園普遍還是戴著口罩,即使田徑隊的學生,在校園內練習跑步也多數戴口罩,而在學校朝會升旗典禮中,幾乎全部師生還是戴著口罩。 達觀國中小學校長林才乂表示,不會強制規定師生是否戴口罩,尊重師生自己的決定。今天可能也是天氣寒冷因素,還是普遍沒脫下口罩。隨後校長也在朝會上宣導師生,在校園內可以不用戴口罩,依照自己的健康需求選擇戴或不戴,但在搭校車、安坑輕軌,或到健康中心等密閉空間還是要戴口罩,期待讓生活慢慢恢復正常。 有部分學生一聽聞校長宣布不用戴口罩,開心的把口罩取下,露出難得的笑容,但沒一會兒又把口罩戴上。

繼續閱讀 »

做孩子的領導者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費心、費時且費力,然而破壞難得建立的好習慣卻很容易,不費吹灰之力。假日症候群,是其中的 一項。 所謂假日症候群,就是週休二日或連續假期後,好不容易調整好的作息時間,卻因放假而前功盡棄。部分孩子需要重新適應生活作息,有的很快就調整好,有的則需較長的時間。 某天,接到家長來電,要幫孩子請假,原因是小孩叫不醒,家長無奈的說,小孩叫不醒只好幫她請假,一面又擔心要上小學了….,對話中感受到媽媽的無奈….唉~媽媽不好當。 孩子賴床是天性,有的孩子比較重眠,需要更多的睡眠,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過睡到10點倒是比較少見;據了解,這位小孩在幼兒園午休時間結束也會賴著不起來,睡到滿足了才會起來收拾、整理。 因為作息時間不固定,午睡睡多了,晚上就晚睡,晚睡後早上就不容易起床,循環之下作息越來越難改,放假在家,沒有學校作息的安排,可以想像孩子們的作息也會更隨意。 為什麼作息安排如此重要?因為固定作息是建立習慣的第一步,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好習慣可以聚沙成塔,把每天一點點小小的努力累積成巨大的優勢。有本很有名的書叫「原子習慣」,就是在描述這種每次進步一點的習慣,能帶來的巨大的改變。 作息不固定,習慣就很難培養,更不用說累積進步了,在仁和每週、每天固定的作息時間裡,有著不一樣的活動內容吸引著孩子,透過體驗、操作來學習,累積知識、能力與經驗,讓小孩們有所期待。 偶而也會有孩子較難適應,這種情形大都是因為家裡和學校差異太大,家長和老師標準不一;當然幼兒園和老師只是輔助者,孩子的成長和標準最終還是家長來決定,孩子很聰明,自然會找到對他最有利的方式。 有時候師長們很容易在孩子撒嬌或哭鬧時心軟,特別是阿 公阿嬤,但家長的責任不僅是需要疼愛孩子,也需要領導孩子,教導 他們正確的生活方式,例如孩子睡不飽,那就得要小孩早點上床,若睡飽了卻賴床,是必須讓他們知道該上學時還是得起床。 有時候作為一個領導者會讓人心生怨懟,甚至不諒解,但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必須在其他人退縮時堅持做對的事,父母會成為孩子一生模仿的對象,也是孩子的第一位領導者,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家長重要的責任之一。 週三世界母語日,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台灣囝仔歌」來呈現,一班班依序上台不怯場,有些小孩雖然不熟練,但卻能認真的看待,是好的態度。 明天是元宵節,年前送給小朋友做成布置的燈籠,於今日帶回明晚可到社區去提燈。下午讓小孩拿著燈籠,在校園體驗提燈籠的樂趣-「正月十五元宵暝,攏來舉燈免相爭;阿公做謎咱來猜,看咱誰人猜惠著。」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國際母語日的由來

歷史上第一次用生命捍衛母語的「孟加拉語言運動」 「語言」對許多人而言可能不過是工具,但它承載了文化中最表象也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自古以來,要消滅一個文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語言下手。 時間來到1947年。那年,英國將勢力撤出印度殖民地,當地因為宗教不同而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當時的巴基斯坦就像印度上方的一對翅膀,東西各擁一塊領土,語言文化各不相同。 與歷史上的其他殖民國相比,英國在殖民地的語言政策由於較不嚴 厲,殖民地原有的語言因此得以保留,但獨立後,哪個語言要當官 方語言就是個大問題了。 當時的巴基斯坦政府高層,多使用烏爾都 語,這種語言主要通行在印度德里,由於德里長期為行政中樞城 市,烏爾都語也成為了許多知識份子的通行語言。 然而東邊的領士,卻通行孟加拉語,雖然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為印歐語系,但差異甚大,使用者彼此間已無法自在溝通。 當時的政府決議要奉行一語政策,將烏爾都語定為唯一國語,並禁止其他語言的使用。這使得東邊的居民非常不能接受,認為獨尊烏爾都語將會對他們的文化造成重大傷害,社會上出現了大批的抗議聲浪。 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理會他們的意見,迅速地頒布了相關的語言政策,尊奉烏爾都語為唯一國語,同時禁止媒體及人民使用其他語言。 此令一出,孟加拉地區的達卡大學學生展開了示威行動。1952年2月21日,達卡大學的學生發布了抗議宣言,並召集了許多民眾一同示威,此舉讓政府怒不可遏,認為他們在挑戰國家權力,並禁止人民進行該類集會,否則將依法射殺。 然而民眾絲毫無懼,照常舉行了抗議示威,引發了政府與人民的衝突,多名學生被視為叛亂,當場被軍警射殺。 學生被殺後,這場運動不但沒有因此停歇,反而愈發激烈。達卡藥科大學的學生們,隨即在2月22日討論決定建立紀念碑,並在隔夜立即行動。當時的政府頒布了宵禁令,禁止人民夜間外出,但他們不為所懼,花費一夜時間建造了犧牲者紀念碑-Shaheed Smritistombho(孟加拉語「犧牲者之碑」),還舉行了一場落成典禮,由一位被殺害學生的父親出面主持。 只是不出幾天,政府隨即派遣軍警將紀念碑拆毀,這使得人民更為惱火並持續抗議,終於在1956年,政府正式承認孟加拉語地位,並與烏爾都語同列為官方語言。 這場孟加拉語的保護運動,被視為歷史上第一次用人命保護母語的運動。隨著人們漸漸了解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權」的概念也因此出現,人們無論種族、信仰、文化、出身,都有權使用自己的母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宣布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同時在世界各地,也建造有許多語言紀念碑,提醒人們在半個世紀以前,有一群人為保護自己的母語而犧牲,並呼籲守護世界上每個語言。 世界語言權利宣言中提及「每個人有權使用自己的語言」。一個國家的共通語,立意是讓我們彼此之間能夠溝通無礙,而不是逼迫人民放棄母語、丟失文化。 過去的歷史已無法改變,然而如果您和我一樣,認同自己的文化,並認同每個語言平等生存的權利,那麼請讓我們一起努力使用母語,讓每個語言都能在各個場合受到尊重。 世界上現存約六千種語言,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語言死亡。台灣現 存約二十多種語言,其中許多語言處於瀕危狀態。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