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29, 2024

運動會的幕後花絮

因著即將到來的親子運動會,除了有體能的展現外,尚有團體舞的表演、唱園歌、升旗歌、運動員進場等團隊合作的項目,要讓這群小蘿蔔頭們一起合作,還真是不簡單,老師可要有幾把刷子,過程中不是這個動就是那個亂跑,還真是考驗著老師們的耐心和專業。 一一克服了這些難題,順利的練習了幾項合作的項目,鼓勵小朋友,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不過,隔天又忘了,只能反覆再反覆的練習,無法要求到位,不過至少知道他們在表演甚麼,歡喜就好。 透過舉辦親子運動會,提供家長來園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父母更了解自己孩子體能的發展,與在團隊中的表現。 談到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爸媽可能擔心平常上班或家務已經十分忙碌,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參加? 而且在家只要跟自己的小孩互動,到班上卻要面對一群不熟悉的孩子,應該怎麽跟他們相處?說什麼話?會不會在孩子面前出糗?更何況也不太清楚自己參與活動,對幼兒園或老師會有什麼幫助。 其實,對於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並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一定都是跟孩子有關的事。只有經過每一次的參與,爸媽才能進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觀察他與友伴之間的相處,透過老師分享孩子在園所的狀況中,更貼近認識自己的孩子。 過去幾年運動會從週六改在週五舉辦,是因為鄰居的抗議,週末是假日,麥克風的聲音干擾到他們的休息,導致環保局的來電接不完、連警察也來關切,徒增困擾。 2017年開始,改在週五舉辦,鄰居的抗議就再也未曾發生(週五大家都去上班)倒是有家長反應週五上班日他們無法參加,連校友也說他們要上課。 週五或週六哪天舉辦才好咧?幾經討論、評估後,決定運動會和畢業典禮在週六,其他活動在週五;運動會最大困擾就是聲音的干擾,因為草場是開放式的空間,於是請音響公司來園實地勘察、改善與更新。 去年運動會就在週六舉辦,有了校友們的參與,活動更顯熱鬧,順利的進行、圓滿的結束;今年一樣在週六舉辦,希望一切順利;更盼望我們的用心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邀請您一起來參與這難得的盛會。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有: 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改善孩子情緒、增強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 2.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孩子並不是透過語言來社交,而是自然而然玩在一起。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3.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所有的動作都和知覺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神經網對感覺的記憶愈多、經驗愈多,遇事時判斷、思考能力就會愈好。」0~6歲是孩子生理成長發育和心理發展最顯著的時期之一,此時透過身體各部位學習而來的動作經驗和運動能力,會成為日後學習的重要基礎。小時候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動作會笨拙,連帶會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知覺發展、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4.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強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5.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絕大多數的孩子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 少,運動量不足所致。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 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 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 延伸閱讀:親子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