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5, 2023

幼兒教育的本質

前幾天老師傳來了一個令人感到開心的消息,就是一位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校友,參與昆蟲方面的學術研究,發表的論文被刊登在國際研究期刊,與博士生並列在上面,這是何等光榮的事,對我們來說,就已經感到與有榮焉了,何況是父母家人? 說到論文,這可是碩博士或教授升等、做研究才會發表的報告,五年級的小學生就有此能力,真令人誇目相看。 記憶中這位孩子,是一個不多言、安靜、不太與人互動的小孩,不過對特定主題則會很專注,炯炯有神的雙眼,像是時刻在觀察、搜尋他所要所在乎的事物,將它們保存在他的記憶庫裡。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安靜的人腦袋裡擁有最『響亮』的聲音」。 翠蓮老師分享這位傑出校友,在幼幼班時,爸爸已經教他學習「茶道」,哇塞,茶道耶!聽起來很專業,是大人才會學的事,兩歲的小孩就接觸茶道?真是不可思議 茶道,起源於唐朝茶藝,後傳到日本。 日本茶道將為客人奉茶的簡單工作,昇華為一種藝術形式,以嚴謹的順序完成每一道動作,然後將茶獻給客人品嚐,展現盛情款待的精神。 真是不簡單、也不容易,爸爸用心良苦,看在前、也想在前,了解幼時可塑性極高的階段,所建立的好習慣和能力,一生受益無窮。 誰說二歲的孩子沒有能力?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刻開始,就帶著好奇的心來探索這個世界,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建立對這世界的印象和探索這世界。動動東西、動動身體,了解世界 首先接觸的是原生家庭和家庭的成員。孩子像一塊海綿,不分好壞照單全收,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樣態、習慣和氣質。 把小孩當大人看待、教導,他們是有能力的。 孩子心中吶喊著~「爸、媽不要小看我。」 感恩節戶外教學 在感恩的日子,安排了一趟感恩戶外教學旅遊,是一件令人開心且難忘的事。平時晚到的小孩,也難得起了個大早,在時間內就到園集 合;小孩們個個臉上露出愉悅的笑容,期待有個快樂的教學旅遊日。 週四分成四台遊覽車前往,在農場的安排下,小朋友增添了一些不同的體驗~搭鴨爺爺開的小火車參觀園區、鴨舍,聽導覽人員一路分享周邊種植的花木,分享鴨子的習性和作息;到蘿蔔園拔蘿蔔;小溝裡放小鴨,順著水流向另一頭,拿著小鴨,換一隻小雞;水上飄飄,農場利用大輪胎製作的水上乘坐工具,是外面坐不到的,大人也可乘坐,可惜只看到一位家長去體驗。 動物園有鴨鵝羊和兔子,看見鴨群堆疊一起,導覽員說因為鴨子膽子小、會害怕啦;還有拿牧草餵兔子和羊;拉泡泡,經驗最多的是吹泡泡,不曾拉過泡泡,孩子們還蠻喜歡的;旋轉木馬,對小朋友而言,雖不怎麼稀奇,但因為同學一起玩,感覺就不一樣了;戶外遊樂器具吸引著小孩們爬上爬下好奇的玩著;製作皮蛋和鹹鴨蛋,叔叔詳細解說,並分享如何辨別生和熟的蛋,生的蛋可以當陀螺轉,做完的鹹鴨蛋要放25天,皮蛋15天才能烹煮食用…。(稻草的是皮蛋、裝在塑膠袋紅土的是鹹鴨蛋) 每次戶外參觀旅遊,都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和學習的領域。 這一代的孩子不缺乏旅遊經驗,因為週休二日幾乎都是親子旅遊日,家長很捨得花時間、花錢帶孩子外出,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很少待在家裡。小孩不缺旅遊經驗,但缺少的是團體、團隊的的禮讓與合作,在少子化的時代是他們所需學習的,也是家長必須重視的。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不說話不代表內向!

其實「安靜的人」有6大特質…OS超多 你的身邊有些不太喜歡說話的朋友嗎?他們看起來很文靜、很內向,不太表達情緒,也不怎麼關心人的感覺。不過,國外網站《Lifehack》指出,安靜的人其實有「和你想得不一樣」的6大特 質,雖然好像對大家都無話可說,但心裡卻是OS滿滿! 雖然安靜,但內心OS超多安靜的人總容易讓人誤解,但其實不說話不代表他們沒有在思考。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安靜的人腦袋裡擁有最『響亮』的聲音」,不常說話的人,腦中卻有很多深刻的想法,並常常在腦袋中和自我對話,幫助他們思考、規劃、評估和執行想法。  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獲得資訊有些人喜歡用和他人互動的方式了解對方,不過安靜的人更常用觀察週遭的事物(例如:外表、穿衣風格)來建構出對他人的看法,當他們覺得有興趣時,就會試著進行對話。  其實…並不是害羞很多人認為安靜的人不說話是因為害羞、缺乏表達意見的自信,但是,事實上許多安靜的人並不害怕被其他人關注,也不會吝於分享自己的想法、經驗,不常說話只是一種「習慣的偏好」而已。 不是討厭你和對方進一步交往的最簡單方式就是通過「對話」,所以安靜的人常常被認為個性冷漠,甚至會被覺得「他是不是討厭我?」但是,其實安靜的人「沒表情」不代表就是在生氣、活躍的人「微笑」也不一定代表他們真的很開心,兩者只是表達感情的方式有所差異而已。 把「說話」看得更謹慎安靜的人不太常說話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說出任何話之前都應該先經過仔細的思考,避免自己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說出錯誤的話。但他們並不是指喜歡說話的人「說話不經大腦」,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喜歡說話的人也可以和安靜的人互補,成為很好的朋友搭檔。 需要的其實不是「幫助」,而是「理解」有時候,安靜的人在需要分享意見的時候沒說話,會被認為是怯場、沒自信,就會有些人試圖「幫助」他們提意見。雖然有時的確是因為這樣,但很多人不說話並不是因為害怕,但就如同上面所說,安靜的人可能只是正在思考要如何正確表達想法,而不是「不敢」說。 你是個安靜的人嗎?你身旁也有不常說話的朋友嗎?其實,安靜的人不代表害羞、滔滔不絕的人也不代表他們很有自信,只是表達的方式存在差異,擁有更多的理解,就可以減少對彼此的誤會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