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15, 2022

園長的話 – 自由開放多元

十月十日國慶日星期一,是中華民國111歲的生日,國家的 生日,是個值得大家一起歡慶的日子,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選擇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總統府前熱鬧的慶典活動。 週二晨間集合時問小朋友,國慶日有觀賞電視節目的請舉手,有一半以上哦,再問~看到了甚麼?有人說看到飛機,有說街舞好好看,還有說樂隊表演….。 今年的國慶總統府前的閱兵大典一連串的表演很特別,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除了三軍儀隊等的表演,最吸睛的是日本京都橘高校精彩的演出,學生們邊跑邊跳邊吹,還能轉換隊形,記譜記走位,手腳並用,頭腦清楚,即使汗流浹背,仍可露出燦爛的笑容,散發無比的青春氣息,真是太震撼了,顛覆傳統刻板的表演方式;北一女儀隊也參與演出,整齊的走位,一動一靜,看得出不論是橘高校或北一女,學生們可都是花了許多時間做練習,才能呈現當日精采的表演。 蔡總統的演說也很感動,總統希望我們要給後代一個更好的國家,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看見台灣存在給世界的價值,台灣很民主、很自由,文化多元、自由開放,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 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確實越來越多元,台灣這塊土地有很多不同背景的族群,包括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政府推動的母語日和母語教學,也陸續加入許多新住民的語言。 也許有人會說,哎呀教母語、新住民語以後也用不到何必學,還不如學美語就好,其實這樣的觀念就是把母語和外語混淆了,在學校偶而接觸到的母語當然無法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習到一門語言,更不是用來背誦或考試的。 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母語是為了讓小朋友知道,不是所有人背景都一樣,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國家、語言族群,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多元與互相尊重,讓孩子接觸自己的母語,有興趣的孩子日後自然會更深入的去了解、學習。 下週三是牙齒塗氟日,每半年一次,邀請美加美學牙醫診所呂醫 師、林醫師的團隊,來園為孩子們服務。有些小孩已塗過,就會改做口腔檢查,不論是塗氟或是口腔檢查,記得在前一天帶健保卡來。 週四,嘉南大學藥學系學生將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園進行正確用藥的宣導活動,以泰迪熊藥局為主題,透過戲劇表演、闖關遊戲、看病與領藥的流程,來引導小朋友。 期待活動的到來。 祝 假日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廿一世紀台灣母語的現代化展望

二月廿一日是世界母語日,台北一○一大樓出現五種台灣使用的語言,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等,然而現今對台灣在地母語的刻板印象,也像出現的符號—問安。 近來雖有不少台灣母語復興運動,然則以今日華語的載體為台灣,台灣其實需要建立一個體系以承載台灣母語,並能隨時代推進的現代化工程。 語言除了是文化的載體,在世界許多地方更是國族認同的基礎。這也無外乎歷史上許多執政者,為了達成「政治目的」而消滅地方語言。藉由政治的預設,達到對特定族群的同化,獨裁政府得以十數年達到目的,而民主政體也不遑多讓,數十年內就可讓特定民族認同消失。即便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國家語言」業已立法,「請說國語」不僅常在國會殿堂上演,在一般公眾論壇平台,也以華語為預設甚或約制其他語言,如此顯然失去國家語言精神。 另外,台、客語等母語面臨傳承的挑戰。現今大眾媒體仍以繁體華語為預設。即便以台語播報的新聞,也常面臨外來語翻譯問題,不少直接以國語或英語方式代替。造成一般人對台、客語沒有專有名詞的印象。而以廣東話為主體的香港,許多港媒亦以華語漢字相應的粵語音譯,如「立陶宛」、「烏克蘭」譯音皆然。依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語言乃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國民使用國家語言不受歧視或限制。 既然設立這部法,國家各機關應該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精神,保障任何族群以其母語表達時不受限制。而今教育部閩南語辭典及客語辭典,更應推動現代化工程,針對現代外來語,得以過去由專家推薦用字方式,推廣外來語或現代詞語母語化,讓母語得以與時俱進。 例如,十年前,台灣許多人還會以台語「大粒卵」翻譯巨蛋,今天經過巨蛋台北、高雄人已習以為常。這或許需要時間,但也是保存母語最必要的方式。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