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13, 2022

積極正面 幫孩子適應環境

開學第二週,對初入園的小朋友而言,雖然仍帶著些許忐忑不安的心來幼兒園,不過已經進步許多了,校園的哭鬧聲變少了。 孩子們已慢慢在適應新的生活模式與作息,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正向的態度,接受與認識幼兒園的環境、師長以及同儕,一點一滴的隨著時間在成長。 對於第一次離開親愛的家人,踏入幼兒園的孩子,入園適應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離開家人,獨自一人面對陌生的環境,此時哭可是一種情緒的宣洩與釋放,當然也考驗著幼兒園老師的愛心與耐心囉。 不單是小孩,父母、長輩也在適應小寶貝不在身邊,那種擔心與想念的心情。當然,時間就是最好的良藥,請家長相信園所的專業,放心的把您的心肝寶貝交給我們,相信寶貝們一定會成長、喜歡這個寬廣、充滿歡樂的園地,只要家長們也投入一點心力幫助孩子,很快的,您就可以感覺到孩子的變化,從哭鬧不止到跟您愉快的說再見。 那麼要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適應期?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1. 準時接送建立信任: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應園內生活,每天請準時接送幼兒入園,儘量不要間斷;第一個月,為了穩定幼兒的情緒,下課後請在接送時間內帶孩子回家,要讓孩子覺得時間到家長就會出現,不要讓他們產生恐慌的心理。 2. 不使用負面的話語: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但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不聽話就送到幼兒園」「我不要你了..」等,這種話語會讓孩子以為上學是懲罰,如此會讓小孩排斥上學。 3. 不過分追問造成孩子額外的心理負擔:很多家長十分關心,想了解孩子剛入園的情況,但是剛入園時,孩子因為分離焦慮,不喜歡幼兒園,家長不要追問小孩「幼兒園好嗎?老師好嗎?老師喜歡你嗎?」等,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一定能滿足家長追問,這時候往往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負擔。 4. 維持規律生活:除此之外,不要破壞孩子規律的生活。幼兒園一週五天生活很規律~ 按時用餐、午休、起床、運動;週休二日或放假日,父母打破了這些規律,孩子回到幼兒園,需重新適應好不容易建立的規律生活。 5.盡量培養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建立對小孩而言,是很重要的,舉凡穿脫衣褲、吃飯、上廁所、刷牙、洗臉、洗手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理能力是成長獨立的第一步,這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更容易適應不同環境。 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是會耍賴,也很精明的,知道自己最大的武器就是哭鬧,家長可不要被打敗才是。其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小男生哭的人數比小女生多,女生自理能力明顯強過男生。 除了新生以外,對舊生而言,新的學年是升級的開始,幼班生變小班,小班生變中班,中班生變大班,換教室、換老師,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挑戰,不只小孩要適應,就連園長、老師、家長也需要時間,彼此認識、磨合與了解,才能讓孩子們帶著愉悅的心,開心的走在學習的旅程。 寶貝們的一舉一動,考驗著大人們的耐心、愛心、智慧與能力。今日還有分發每兩週一次的班級教學分享,內容有教學、照片、評量和親師互動欄,請家長詳閱並回應給老師的話。 祝週休假日 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決勝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老師,我看其他念雙語學校幼稚園的孩子都可以跟老外對談了,我的孩子都可以跟連ABC都不會,我是不是會讓他錯過學習的黃金期了?甚麼時候應該要學字母跟拼音呢?」 我得先告訴你,這沒有標準答案。 所謂學習的「黃金期」被英文補習班、雙語/全美語幼稚園過度運用 在招生宣傳上,甚至以威脅的語氣告訴你:「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好像你不讓孩子從1.2歲孩子開始學英文,就害了他一生一樣。 其實所謂的「黃金期」是指青春期大腦側化完全前,很適合學習不同的語言,青春期後大腦側化完畢,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因為同儕壓力而焦慮,不好意思開口練習,發音不那麼完美。 說來說去,黃金期後再開始學英文,也不過就差別在是否能有一口道地發音的腔調。(甚麼是所謂道地的腔調又是另一個議題) 但過了黃金期後,十幾歲的孩子所擁有的優勢,是能系統化的學習,邏輯思考也優於幼兒,往往國中一年所學的,可以勝過其他提早起跑九年的孩子(小學6年+幼稚園3年)。 【決勝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我很高興最近遇到的家長,都沒有那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舊時概念。 有個媽媽告訴我,「我不要求孩子一定書念得很好,她長大後可以做她任何喜歡的職業,但我不希望她因為英文不好而被限制了出路。 這位媽咪,您說得很好,這就是教育所帶給我們的,一個叫【選擇權】的東西。 當我們受過教育(在本文的例子是學英文),你就有了選擇權。你不會因為受限於語言這個工具,而無法去追求一些學問或是你熱愛的工作。 讓我來引用一段蔡康永的話:「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家長們焦慮的應該就是這個吧? 「所以到底幾歲要學英文字母跟拼音?」爸爸媽媽讀到這段,還是焦急地想問這個問題。 我都會反問他們「那你希望孩子甚麼時候開始認國字跟ㄅㄆㄇ?」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對孩子的期待不同,我只會建議,當你決定好之後,母語的學習是優先於外語的。 然後在心裡再提醒自己一次:【決勝 不在起跑點,眼光要放在終點,過程才是重點】 學齡前該做的事是打好母語的基礎,以及閱讀習慣的啟蒙。吳敏蘭老師說繪本及五感玩出孩子對英文的好感度,汪培珽用故事書餵養她的孩子長大。 孩子在學齡前就該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好好地跟父母窩在一起享受親子時光。孩子不會記得他幾歲開始學英文,但他會記得和爸爸媽媽憶起哼唱兒歌、讀故事書的美好氛圍。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