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22

期末的叮嚀

隨著熱鬧的畢業典禮落幕,學期也進入尾聲,本週為學期最後一周的上課日,大班小朋友不因畢業了而不來上學,出席率依然很高,小孩說:「只剩幾天可以在仁和玩,下週開始就沒機會了,所以不能請假。」 7/28舉辦同樂會,小朋友們齊聚活動室,一起玩遊戲,開心的享用麥當勞餐,分享各自帶來的小點心,珍惜大家在一起相聚的時光,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小朋友喜歡來仁和的心聲,正是我們的願景,孩子的童年歲月應該是最快樂的,在學習的同時,也留下許多值得珍藏、美麗的回憶,看到可愛的孩子一點一滴不斷的在改變,由稚氣的模 樣,日漸茁壯、成長,進而邁向另一個學習旅程,從每一屆的畢業生和家長所給予的肯定與感謝,成為我們繼續奉獻在幼兒教育的動力。 曾有來參訪的老師說,走進仁和的校園,覺得很驚艷,很難想像在小巷內竟然有空間這麼大的幼兒園,尤其是在東區更是少見,就讀的孩子一定相當幸福。 這位老師觀察很敏銳,這也是創辦人的理念,讓仁和的孩子有寬廣的活動空間,配搭豐富的體能課程,以運動發展孩子肢體、認知和智能,為孩子日後的成長立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就讀仁和的孩子,都比入園前更健康、活潑、聰明,成長也非常明顯。 為了更具體更有系統的評估孩子來園後的成長,每期末我們都會進行「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這是照幼兒各項發展能力設計的,主要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等六大領域,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以統整方式評量各領域的學習面向,彼此關聯,相互統整,以支持幼兒發展統合的六大能力,並檢視幼兒在本學期各項指標上的表現與成長。 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評量絕不是成績單,千萬不要用成績來看待孩子的發展;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同,而即使是同一個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有快慢不同,例如:有的孩子語文發展很快,可是在身體動作動作方面,可能就慢一點,評量表提供的只是孩子目前的發展狀況。 希望家長以了解、接納的客觀態度閱覽它,從中確實知道孩子的優勢與需等待開發的,並藉此觀察孩子的進步情形。 大班小朋友九月就要上小學了,上小學,對父母而言,也許會認為孩子上過幼兒園了,上小學有什麼難呢?其實不然,不可輕忽,對小孩來說,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它將是另一個學習旅程的挑戰,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心裡承受不少的壓力,而擔心、害怕。 因此父母必須協助他們克服心裡的障礙,陪伴他們渡過開始的適應期,關心他們在課業上的學習、環境的認識與人際關係互動上所遇到的困難,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學習的樂趣。 送舊迎新,下週一 8/1為新學期開學日,歡迎新加入仁和的小朋友。在少子化的時代,家裡孩子變少,獨生子女也不在少數,不像過去的家庭,有很多兄弟姊妹,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與不同年齡的同學互相學習合作,新學年起班級將採混齡方式,有大中、中小,幼幼,這對我們也是一項新嘗試和新挑戰,感謝各位家長過去對仁和的肯定,希望未來也能繼續和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終結寫作業戰爭!從最難的開始做起

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寫作業與讀書習慣,是很多家長的問題。不分孩子年紀、不論課業難易,家長都可以鼓勵孩子建立固定的寫功課習慣,作為新學年成功的第一步。 每個新學年都充滿希望:嶄新的作業簿、乾淨的筆記本、井井有條的資料夾。但這種充滿希望的感覺往往維持不了多久,就在孩子抗拒寫作業的嚎啕大哭中被擊碎。 紐約家教中心創辦人艾比·弗賴雷克(Abby Freireich)和布萊恩·普 拉策(Brian Platzer)說,其實家長可以有技巧地引導孩子建立寫作業習慣。首先,引導孩子考慮一個固定的寫作業空間,書包和書櫃裡清理乾淨,不要堆放雜物,避免分心。 然後,建立每天晚上的待辦事項清單,將「寫作業」列為其中的必要事項,每天撥出固定時間寫作業。 許多學生一看到作業就覺得有壓力,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有拖拉習慣,或者覺得作業太多太難。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策略,從小學起引導孩子建立好的寫功課習慣,如此一來,隨著孩子年紀漸長,他們需要的指導會越來越少。 孩子愛拖拉,家長這樣做 減少分心因子– 很多學生寫幾個句子,就滑一下手機,看看IG上有沒有什麼新圖片。這很不理想。學生寫作業的時候,手機或平板不可以放在附近。需要用電腦寫作業?可以,但這時候社群媒體應該要關閉。可以在家指定一個「3C產品區」,手機與平板不使用的時候要放在這裡。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手機不用的時候就收起來,不要一邊做事一邊滑手機。這對你自己也有好處!  堅持到底是關鍵-當孩子每天有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時間寫作業,他們會逐漸養成習慣,讀書習慣會漸入佳境。所以必須堅持,每天遵循一樣的規定,該寫作業時就要寫作業。 孩子抱怨作業太多太難,家長這樣做 事先計畫-家長可以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計畫,讓孩子看看你如何安排時間,完成工作上的一連串任務。平常也可以讓孩子參與計畫跑腿行程、計畫家庭旅遊。然後指導他們依據相同的原則,用星期天計畫好下週的寫作業進度。 指導孩子把大型作業分成幾項小任務,然後計畫每項小任務需要完成的日期,標記在日曆上,然後根據計畫完成作業。 在低年級,這個任務很簡單:星期二讀完一本書,星期三寫讀書心得。到了中年級,這個任務就比較複雜了:安排足夠的時間做完科學實驗、足夠的時間完成海報、然後在科展上展示。越早學會計畫,孩子就能越早自動自發寫作業。  練習時間管理-引導孩子估計每項作業需要的時間。就算他們估計錯了,這個過程也可以幫助他們熟練時間管理  從最困難的作業開始-大部分孩子都會毫不猶豫地先完成最有趣、最簡單的作業。但家長應該引導他們先完成最困難的作業。否則,時間愈來愈晚,精神愈來愈差,難的作業變得更難。鼓勵孩子最先完成最難的作業,也可以給他們一種成就感,作業愈寫愈起勁

繼續閱讀 »

畢業摟

因著要舉行畢業典禮,為讓小朋友孰悉典禮的流程,上週開始,每天都撥一點時間做排演,希望當天典禮流程能順暢。 寶貝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很重要、也很珍貴,每個孩子都是仁和的寶貝,我們一視同仁,給予均等的機會;從開始的畢業生出場,一班班倆倆在舞台上,接著一個個做自我介紹,讓大家認識,有的小朋友從容大方、口齒清晰,有的仍顯羞澀、害怕。 上台開口說話其實是不容易的事,就因為不易,所以幼兒園提供許多練習的機會,有故事分享、舞台表演、律動等,此段學習歷程的成果,在小朋友上台的那刻便彰顯。過去自我介紹曾以英文來表達,後來也可以國語或台語做介紹,到目前尊重小朋友的選擇,大家都以國語來介紹。 今年畢業生較多,此段流程花了不少時間。接著大、中班各三位代表致謝詞、致歡送詞,以中文、台語、英文來表達,人選是由故事分享賽脫穎而出的小朋友。每位上台代表的小朋友表現得體又稱職。每個流程都有我們的用心和所代表的意義。 明天7月22日(星期五)是仁和第48屆畢業典禮,感謝各位家長與工作夥伴,48年來的支持與愛護,讓仁和能一路陪伴許多小朋友走過人生最初,也是步入社會最關鍵的幼兒成長期。48年的歲月並不短,48年讓一個五歲的幼兒成為人父、人母。 這些年校園裡孩子群中有許多是昔日校友的寶貝,今年也不例外,爸媽是仁和的校友,經過歲月的成長,時間的洗禮,心中依然對仁和的肯定、支持與愛護,我們懷著喜悅與感恩的心,教育的熱忱,為孩子們服務、奠定根基,讓他們的童年締造如同父母那樣美好的回憶。疫情澆不熄我們的熱情,不僅舉辦畢業典禮,還有學習成果發表會,讓小朋友舞台表演的經驗和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增添色彩。 孩子們開心並珍惜享受舞台表演的樂趣,老師們也費心的挑選配搭的衣服,讓表演更加活潑、美感、生動。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盼望在仁和所奠定好的各項基礎,不論是大肌肉活動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語文等六大領域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 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的,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渡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每次活動後都會贈送禮物給小朋友,這次是期末,和小孩們討論,禮物換吃的好嗎?小孩說可以,那想吃甚麼?大家異口同聲回答「麥當勞」,(雖然有幾位沒有舉手)於是與小朋友約定,禮物延到下週四同樂會時再享用,大家說可以。 因為活動當天實在是太忙了。期待下週四,大家齊聚活動室,享用麥當勞同樂的歡樂時光。更期待仁和幼稚園第48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健康GoGoGo迎向陽光.看見未來~」。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畢業,另一個成長的起點

孩子終究會跟著長大,但若能有父母與師長更多的協助,他們可以走得更穩更踏實,也更加明白「畢業」的意義,成長究竟代表著什麼。 孩子有天突然問我:「媽媽,什麼是畢業?!」我當下著實愣住,已經準備一段時日的畢業典禮,原來孩子並沒有很清楚。 畢業,就是準備進入更棒的挑戰 畢業典禮宣示著一個階段的結束,準備進入新的人生里程,也許這個moment不一定需要炫麗的表演,可是可以有簡單樸實的活動來展現孩子的能力與表現;即使沒有花大錢拍出帥氣寫真,但點滴的生活照或許更能忠實呈現原本的樣貌;就算沒有百分百完全一致的服裝,孩子還是會畢業,會成長! 畢業,代表孩子長大到可以進入更挑戰的階段,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也有更多需要為自己或他人負責的勇氣,這是一個新的自我認同階段的代名詞。 這個階段的轉換,對於尚在自我摸索的孩子,是充滿迷惘與不確定性的,雖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終究會跟著長大,但若能有父母與師長更多的協助,他們可以走得更穩更踏實,也更加明白「畢業」的意義,還有成長究竟代表著什麼。 不只是年齡的長大,包括如何面對與同儕師長的離別、平時需要自己張羅整理的物品、生活習慣的自律、為選擇負責、……還有、還有、還有什麼呢?! 《蠟筆小紅的煩惱》(小天下)、《小柚子》(小魯)、《大鯨魚瑪莉蓮》(米奇巴克)都是能夠帶著孩子一起探索對於長大定義與認識的媒介,從中建立在同儕之間的自我認同,與突破自己,勇敢面對困難的成長力量!除了付出努力,展現一段好看的表演,陪伴著一起討論與摸索,面對人生中或許是第一場的離別,也是「畢業季」很重要的一件事哦!

繼續閱讀 »

努力防疫,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畢業典禮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學期就要結束了,下週五將舉行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看著許多小孩從入園時的懵懵懂懂、緊張到哭泣,經過時間的洗禮,到即將畢業時可以上台自我介紹、表演、說故事、懂得和朋友分享,講話充滿了自信,我們心裡感到非常的開心與自豪。 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值得珍惜、值得慶賀,是幼兒園學年末最大、最重要的活動,我們用心的準備,孩子們全力以赴,家長們也很期待。 然而,去年和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母親節過後的活動都受到影響,去年台灣進入三級警戒,政府宣布全面停課,雖然如此,我們排除萬難,邀請大班生回園,為他們舉辦實體的畢業典禮。 今年一樣是在母親節後,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私立幼兒園雖沒強迫停課,但請假的小孩非常多,影響到的層面也不少;七月慢慢恢復正常,但仍有家長不敢讓小孩來上學,這樣的問題在八月新學年開始,也會受到影響。 今年疫苗已經逐漸普及,五歲以上幼兒也有疫苗,再不久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也會有疫苗可施打。目前政府已逐漸開放,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 六月政府來函提到典禮可舉辦,但不開放家長觀禮,可用線上方式觀看,因此我們開始著手進行典禮和表演的相關事宜,雖然缺席人數不少,練習上有難度,但我們以do our best的心做好準備。也期待七月有滾動式的調整政策出現。 有個雙胞胎的家長問:畢業典禮可以開放家長參加嗎? 家長說孩子學前階段就這樣過了,她覺得很不捨,園長也不捨,知道典禮、表演有家長參與,會更熱鬧、更有意義,但我們也須遵守政府的規定。政府雖已逐漸開放,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但畢竟五歲以下的幼兒尚未施打疫苗,是不容輕忽的。 幼兒園的防疫措施做得相當徹底、不間斷,校園環境室內、室外的清潔消毒,六點後滅菌燈開八小時,口罩戴好、戴滿,勤洗手等,就怕有小孩確診。 家長不捨的心,園長、老師都有聽到、也放在心裏,老師們再次做討論,經過審慎的評估,決定開放大班每位小朋友有一位家長代表觀禮,事先提供施打三劑疫苗的證明,以及活動前一晚(7/21)及當天(7/22)早上的快篩結果。 中小班不開放家長參加。 明天又是周末假期,請大家小心做好防疫措施。在畢業暨成果發表會將到的關鍵時刻,請大人小孩都要注意,做好防疫措施,放假勿趴趴走,在家也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再被確診被匡列、自主管理、隔離所困擾,導致小孩和班級無法出席參加重要的活動,讓我們一起努力防疫,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畢業典禮。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夏日活動安全宣導】

除防疫安全措施外,教育局提醒學生暑假期間請注意從事活動的安全。暑假期間往往會從事大量的休閒活動,依活動場地的不同,區分為室內活動及戶外活動: (一)室內活動:室內活動包含圖書館、電影院、百貨公司賣場、KTV、MTV、室內演唱會、室內團體活動等,從事該項活動時,首先應選擇安全無疑慮之場所並熟悉逃生路線及逃生設備,學校應提醒學生熟悉相關消防(逃生)器材操作,如滅火器、緩降機等,並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原則,方能確保學生從事室內活動時之安全。其次,應告誡同學避免涉足不正當場所,以免產生人身安全問題。 (二)戶外活動:暑假期間仍需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定,關於戶外活動知識,尤其山域、水域的活動,應做好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從事登山或山野教育活動,應做好充分準備,審慎評估,並應具備下列有關體能、態度、知識、裝備、技能等五大基礎:1.登山者應充分鍛鍊體能,並且持續性的練習。2.參加人員應瞭解登山前的準備工作是確保安全的唯一途徑,積極準備事前工作,另須研讀目標山區環境與活動風險,並瞭解團隊間溝通和互助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

【新冠肺炎防疫提醒】

疫情確診人數雖下降,但仍有四萬多人,不容輕忽;尤其是家中有人確診,小孩被傳染的機率甚高,請大家確實做好防疫的措施,落實自我健康監測,勤洗手、戴口罩、量體溫。 在畢業暨成果發表會將到的關鍵時刻,請大人小孩都要注意,做好防疫措施 ,放假勿趴趴走,在家也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再被確診被匡列、自主管理、隔離所困擾,導致小孩和班級無法出席參加重要的活動,請一起注意、加油!

繼續閱讀 »

把握親子共讀的時機

為瞭解各班親子共讀推動的結果,每學期末園長都會安排時間,一個個的做檢視。週一、二小朋友依序拿著閱讀紀錄本,讓園長過目。 問小孩:唸故事給你聽的是爸爸、媽媽還是…誰呢? 有的說爸爸、媽媽,有的說阿公或阿媽,也有說是自己念的;還有小朋友說爸爸、媽媽都沒有唸故事,叫我自己看書畫圖。 每一本紀錄,代表著小朋友此階段閱讀的護照。 開始都一樣,但過程、經驗不一樣,結果也就不同。 親子共讀是我們十分重視的活動,從99年開始,已經連續推動十年有二,本學期開始,調整閱讀的本數,每週二本改為一本,從量到質,希望提升閱讀的持續性和品質。 親子共讀的重點不只是閱讀而已,更重要的是父母家人參與和陪伴。 學齡前的孩子很需要語言方面的刺激,許多針對學齡前幼兒的研究報告指出,親子共讀對小孩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助益。 成功的親子共讀不是硬性的強迫孩子花時間閱讀,而是透過一起閱讀,在閱讀的同時,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想法,閱讀後還可以和孩子聊聊對故事內容的看法,透過繪本故事,修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孩子不僅要能理解故事的訊息,從中習得如何運用語言、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後親子的對話,父母可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有了共同的話題,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密切。 每個學期末,園長會安排時間,透過共讀紀錄本,了解每個孩子閱讀的情形,背後父母的支持與配合情形。檢視的過程,有孩子雖然完成閱讀的本數,但對故事的內容卻說不上來,問到喜歡的書,也沒印象,無法分享。 當然也有不少的孩子很興奮的介紹最喜歡的故事,小班的小孩,雖然表達能力還不完全,但只要爸媽分享過的故事,看自己畫的圖,就能說出繪本的書名。 親子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能得到園長贈送的小禮物,更不是把閱讀當學校作業來應付;親子共讀應該是輕鬆的親子時光,每週至少花一點點時間,陪伴小孩,以繪本故事為媒材,引領他們走入書海中, 培養閱讀的習慣,了解他們的興趣,用這個機會與孩子交流。 親子共讀的時機是很短暫的,幾年後孩子上小學,課業多了、同學多了,與孩子交流陪伴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的作者,汪培珽老師在她的書中敘述,生活周遭比比皆是,竭盡所能在愛孩子的父母,卻常常愁眉苦臉、甚至痛苦不堪,完全沒有養孩子的樂趣可言。在她持續地幫孩子唸故事書兩、三年後,當她開始納悶,為甚麼孩子如此不讓我操心時,突然發現了唸故事書與教養孩子的關連性。最重要的是要告訴父母「為什麼一定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因為這方法不僅簡單好用,而且在你為孩子付出愛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受到滿滿的愛。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過程就是一種學習

每年都有幼教系學生,因為研究報告需要做問卷,需要幼兒園協助的,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問卷外,六月上旬,有學生來電詢問,可否協助他們進行專題課程的研究。 研究主題是學前幼兒視覺空間工作記憶與不同形式翻牌遊戲之相關,了解有關學前幼兒在不同形式翻牌遊戲(傳統翻牌遊戲及電子翻牌遊戲)表現及策略的差異以及視覺空間工作記憶與兩種不同形式翻牌遊戲的相關。 只要學生來電提出需要協助做問卷,園長會同理需要的人,答應她們的需求。因為幼教是需具熱情、動力的行業,在養成教育的過程,希望能培育更多活潑、熱情的學子,畢業後願意投入職場,接續這偉大的教育工程。 因此,當學生有需要時,我們都會盡力配合,善盡幼教人友善的職責,這也是我們當付的社會責任。 此次學生提出來的,不是給老師的問卷,而是到幼兒園來對小孩進行測試,且人數要幾十個;因正值疫情升溫期間,以孩子的健康為要,又值期末,園務較忙,委婉的拒絕了學生的要求,但學生沒放棄,一次次的來電,希望園長能答應。 園長問學生若是我們沒能幫忙,報告會交不出來嗎?學生說「對」,就這樣答應了,但希望減少施測的人數,於是事就成了。施測後,學生將準備的禮物贈送給小朋友,也送了三本繪本給幼兒園,表達感謝之意。 一件事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協助和參與,這其中溝通的方式和過程很重要,雖然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不過其中的過程都是一種態度的學習。 週一、二進行生活美語的檢視,發現本子上家長簽名處空白的很多。生活美語都是很簡單的基本生活上的對話,簡單易懂、易學。 語言的學習沒有訣竅,多練習就會生巧,多講幾次就能朗朗上口,但單靠學校的教導絕對是不夠的。 如果小孩對美語感興趣,網路上資源很多,也可以找一些適合的英文影片,甚至卡通給孩子觀看,將語言融入生活,會是更自然的學習方式。 週三、四進行體適能檢測,有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棒上單足立、屈 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二十公尺向前衝、坐姿體前彎等,透過檢 測,了解小朋友目前體能的狀況。 仁和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體能設備與活動課程,自然絕大多數的孩子在體能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如果孩子有哪些項目稍微落後,也不要緊,測驗的目的就是找出不足,知道不足之處加強就好。 好的體能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也會是孩子未來一生的財富。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