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28, 2022

最好的決定

週四一早,下起傾盆大雨,讓許多上班、上學的人增加些許的不便與安全上的顧慮,就在那一刻,電話鈴聲不停的響著,家長來電的訊息,因雨幫小朋友請假。 雨仍淅瀝嘩啦的下著,來園的小朋友依舊充滿活力的進行晨間大肌肉活動,一次又一次的玩著,活動筋骨。 今年的梅雨季似乎比往年更長,忽晴忽雨的天氣干擾了人們日常的生活,不過想起之前台灣嚴重缺水的情形,覺得下雨也沒那麼糟糕。比起梅雨,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更大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疫情進入高峰期,每天都有好幾萬人確診。 政府做了預防性的措施,5/23-5/27全國高中以下及公立幼兒園暫停實體授課改線上教學,但家長如無法照顧或其他原因,學校、幼兒園應提供其子女到校學習的基本照顧服務。補習班、課照中心、非營利、準公共私立幼兒園,得配合家長需求,自主決定預防性停課方式和日期,並加強防疫措施。 上週四的簽收公文,食藥署核准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Pfizer-BioNTechCOVID-19疫苗,能降低感染COVID-19後重症及死亡風險。接收公文後立刻列印意願書和注射須知,發給家長。 意願書上註明接種方式有「校園集中接種」或至「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家長擇一勾選,並告知校園集中接種人數須達三十人以上。由於政府又開放自行預約醫療院所的管道,以至於原來統計在園集中施打的人數達37位,列冊前再做確定,結果只剩24位,原來部分家長兩邊同時進行登記,診所已預約成功,則取消在園的施打。於是請登記在園施打的家長趕快上網預約,這一來一往的調查,花了許多的功夫。 6歲以下的幼兒需要照護與國小以上的孩子很不一樣,相信爸媽都知道,小孩的生活自主能力仍在發展中,需要成人的協助與陪伴,如果是國小以上的孩子,爸媽或許還能讓他們自行處理部分生活上的需求,但幼兒就沒辦法比照。 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不一樣,有的家庭很幸運,爸媽可以請假照顧孩子,有的則是有長輩或親朋好友可以幫忙照護幼兒,但不是每個家庭、小孩都是如此幸運,全面停課無法兼顧不同的狀況,對弱勢家庭影響會特別大。 昨天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疫情爆發後很多學校都停課,雲林一間圖書館的館長分享有一名就讀國小的哥哥,帶著幼兒園的弟弟到圖書館,表示因為學校停課改線上教學,家裡沒電腦,只好帶著弟弟到圖書館,用那裏的電腦上課。 看到這則新聞覺得這位國小哥哥真的很棒,已經懂得尋求資源還能照顧弟弟;不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台灣還有很多家庭,他們的的小孩對線上學習的方式或幼兒的照護,實際上仍然是有困難的。 本週我們仍然保持上課,下週一樣不停課,除了持續加強環境的清潔與消毒的工作和防疫措施,隨時提醒小朋友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也請家長務必做好家庭防疫的工作,居住環境的整潔、空間的消毒,小朋友玩具的清洗與消毒,早、晚量體溫,多喝水,作息正常,多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避免外出。 有些家庭因為就讀國中小的兄姊停課,幼兒園的孩子也跟著請了一星期的假,有些則是自我防疫,採取預防性請假,只要依照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而定,請假或不請假都是最好的決定。 幼兒園作息不變,維持正常教學,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梅雨名稱的由來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它的名稱起源於六、七月間中國江南一帶梅子成熟季節,因滯留鋒面徘徊以致陰雨連綿、久雨不晴而得,主要的分布範圍從廣東沿海向北延伸到長江流域一帶。 【梅雨形成的原因】梅雨是怎麼形成的呢?由於台灣在冬季是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而在五六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則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在台灣附近徘徊,因鋒面帶上氣流的不穩定及充沛的水氣,便容易引發中小尺度的對流,出現連續性的降雨並造成局部性豪雨或大雨的現象。 【梅雨季節的天氣】中央氣象局定義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的梅雨季節,而就氣候平均而言,是以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降雨機率較大。這種連續性的降雨,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不過梅雨季也並非意味著天天降雨或持續性降雨。 梅雨不只有害處而已,台灣全年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降雨量是集中在梅雨季,而它帶來的豐沛降雨量是台灣僅次於颱風的重要降水來源。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地區的梅雨季節,常有突發性的劇烈豪雨或連綿數日的鋒面降雨,並可能導致落石、坍方、土石流、山洪爆發及交通上的不方便等危害。梅雨季節請隨時注意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豪雨及大雨特報,嚴防豪雨帶來的災害。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