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1

「生病不上班,不入校(園)」

【新冠肺炎】-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各項措施請提醒學校師生及家長,自我留意健康狀況並互相關懷,確實遵守「生病不上班,不入校(園)」,如出現發燒、咳嗽等COVID-19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避免到校上課(班),並儘速就醫,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落實配合以下防疫措施: 個人衛生: 請家長主動關心子女/學生身體健康,上學前先量測體溫,如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或嗅味覺異常或腹瀉者,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 落實入校(園)時及下午上課前師生體溫量測(額溫<37.5℃;耳溫<38℃)、手部清消及監測健康狀況,宣導個人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遵守咳嗽禮節。 在校期間應落實量測體溫、勤洗手,且除用餐及飲水外,應全程佩戴口罩。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建立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

「哇~有滑板車耶,看起來好好玩呢。」大班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的說著。 週二晨光體能活動時間,老師們一起合作,準備各式器材,排放成巡迴狀,除了活動室,還延伸到前門廣場。 活動進行前,小孩們先集合,由負責的老師做關卡的介紹、提醒注意事項,請小朋友示範後,接著開放大家一起進行;八點十五分開始,三十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小朋友循著器材的擺放,一關關的進行,一次、兩次、三次…;累了,稍事休息、擦擦汗、喝口水再繼續;加上配樂,活動室熱鬧無比,充滿了生氣與活力。 一早就能活動筋骨,盡情地動一動身體,呼應課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能力: 靈活展現基本動作技能並能維護自身安全。 擁有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喜歡運動與樂於展現動作創意。 身體動作與健康促進息息相關,特別是坐式生活形態日益嚴重的童年,勢必影響未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幼兒階段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有其必要性。身體活動影響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鞍及腦內啡分泌,對於記憶力、情緒及學習動機多有密切關聯。身體動作能力良好的幼兒,不但較有活力探索學習或完成衛生保健等生活自理活動,也較有體力去享受學習成果或處理緊急偶發事件。所以,幼兒健康的全面提升,必須優先建立基礎的「身體動作」能力。 「身體動作」指的是靈活掌握身體自主的行動,二到六歲時期身體動作能力的培養,在於擁有靈活敏捷的動作,健康良好的體能,以奠定往後安全且積極活動的健康生活模式。也因此,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著重在協助幼兒體驗及探索正確的身體姿勢,並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做出安全的行動回應,且促進參與活動的興趣與耐力。 隨著時間和經驗,孩子們的運動能力不斷的在進步,特別是新生和小小孩,從不喜歡、觀看到慢慢跟著做,鼓勵和放手,就能看見孩子的成長。 每週幼兒園生活都精彩萬分。除了固定的活動外,週二進行地震演習和週四中秋節活動,透過地震演習和兒歌吟念「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躲在牆角下。」大中班和少數小班小孩能夠迅速的「趴下、掩護、穩住」,還有部分小班和幼班尚在學習當中。 中秋節活動,小朋友們變身玉兔,齊聚在活動室,一起欣賞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習俗介紹.柚子造型並上台表演。 下週二921為國家防災日,適逢中秋假期,提早在今日進行防災日的演習,藉著演習,提醒大家,做好災害的預防與安全意識的提升。 四天的中秋連假,在疫情尚未止息,請大家務必注意防疫的重要性,避免群聚,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冠狀病毒之父:台灣應檢討下一步該怎麼走

有「冠狀病毒之父」美譽、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最近從美國返台,目前與妻子在防疫旅館一起居家檢疫中,首度被隔離讓他感觸很多,覺得台灣面對疫情付出了很多成本,在目前疫苗覆蓋率逐漸增加之際,他認為台灣下一步應該思考何時與如何解封,不可能完全沒有病例,應考慮與病毒共存。  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造成新一波的疫情高峰,台灣更是談Delta色變、嚴陣以待,賴明詔在受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目前仍在變異中,但依照自然演化的方向,大約再1到2年,其毒性就會減弱,不會愈來愈強,加上全球在疫苗與新藥不斷上市,至少再1年應該就可以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未來口罩應該會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很難回到過去不戴口罩的日子。  賴明詔是全球最早研究冠狀病毒的學者之一,台灣在2003年面對SARS疫情時,他選擇自美返台,對當時疫情的控制貢獻良多,之後曾擔任成大校長。  他表示,在疫情之後就沒有出國,最近因事前往美國1個月,返台後與妻子一起在防疫旅館中隔離,預計還要再隔離一周。他也在臉書上透露自己被隔離的心情,「沒有被隔離過很難想像這種失去自由的感覺」,加上旅館裡設備不足,讓他很多事都不能做,還好有妻子相伴,要不然日子更難過,只能當成是生命中一段難得休息的日子。  隔離也讓他思考許多,他表示,贊同謹慎的隔離政策,但最終社會還是會付出太高的成本,應在疫情趨緩後,逐漸檢討對病毒的態度及思維。 他表示,丹麥兩劑的疫苗覆蓋率達到8成,宣布不再有任何的防疫政策,台灣可以大家一起討論到底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他個人是抱著比較悲觀的態度,認為疫情很難控制到完全沒有病例,不過可以考慮如何與病毒和平共存,「不可能永遠國境封鎖」。像是流感疫情每年都有許多人死亡,但各國並沒有因為流感而封鎖。 他並表示,大家認為病毒帶給人類浩劫,但換個角度想,也是有貢獻的,SARS與新冠肺炎病毒給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口罩,連帶著許多因為病毒而散播的疾病也都因此獲得控制,像是流感、腸病毒等,讓民眾養成一種好的衛生習慣,雖然歐美仍有不少人不能接受戴口罩,但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防疫措施,未來台灣人可能要長期與口罩相伴生活。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過度幫忙,愛之適足以害之

幼兒園開學至今已一個多月了,照理說小朋友各方面都應該就緒才對,但其實不然,到目前為止,仍有小孩早上來園還會哭,一哭就會影響到他人的情緒,老師得兩面兼顧才行;有的則會亂跑,不懂規矩;有的用餐非常慢,食物入口就含在嘴裡不會咀嚼;有的不會穿脫鞋子,有的是不會穿脫褲子… 孩子們的心好像靜不下來,像過動兒似的,話又多,有著用不完的體力,精力像個無底洞,不得不佩服他們。小孩們突發狀況很多,老師得隨時準備應戰,一天下來體力透支,精力耗竭,只能在午休時刻,稍事休息片刻。 這樣的場景,相信家長們應該可以體會和同理,特別是在疫情爆發停課三個月的那段日子,大小孩在家時間一長,家長也會受不了,很希望學校能快恢復上課,然而那種狀況的15倍,就是老師們每天要面對的。 回顧過去剛踏入幼教時的熱情,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了,當時一班雖然有四、五甚至六十個小孩,卻不覺得負擔,家長會站在老師的立場告訴老師,小孩若不乖。不聽話「做你修理」,不會動則得咎。隨著時間,小朋友、家長、老師三個角色起了很大的變化,且互相影響著~小孩愈來愈難教,家長愈來愈多問題,幼教師愈來愈難招聘。 現在的孩子,由於社會、成長環境和以前非常的不同,在少子化的影響下,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比例較少,或許大人的關心和寵愛特別集中,導致孩子心態上特別依賴,來到幼兒園前,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沒有建立,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鞋、上廁所,幼幼班、小班少數孩子在生活上無法自理還情有可原,但中班、大班孩子出現這些狀況就令人有點擔心了。 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站,老師可以協助孩子與他人的互動、相處、融入團體,甚至發展社交技巧,但前提是孩子需要有獨立的意識和基本自理能力。家長的影響非常關鍵,孩子都是爸媽或阿公阿嬤心中的寶貝,在少子化時代,孩子更是萬千寵愛集於一身,有時候我們大人看著孩子做不好,常常忍不住出手幫忙,殊不知愛之適足以害之,這種幫忙成為習慣之後,反倒阻礙孩子的成長與獨立。 祝週休假日 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正確認識突破性感染

就在長榮航空傳出兩名機師接重兩劑疫苗,仍卻枕感染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成為國籍航空機組員首起突破性感染病例之際,新北市幼兒園也傳出群聚感染Delta變種病毒,並擴散到雙北市區,累計到昨天已有27例確診。 因染疫機師與幼兒園師生感染的Delta基因序列並不完全相同,疫情指揮中心初步研判兩者並無關連,幼兒園群聚感染源依舊不明,隨著幼兒園居住社區路具有民眾確診,社區裝修公司住在台北市的員工,也在昨天離奇傳出「隔空確診」,Delta是否會取代Alpha變種病毒,在我國引爆第二波流行疫情,成為國人關注焦點。 儘管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和慈濟基金會聯合捐贈的BNT疫苗,上週起陸續運抵兩批,協助政府加快疫苗施打速度,擴大免疫接種覆蓋率,緩解民眾打不到疫苗的怨氣,確也因為國內外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案例,導致部分民眾出現「疫苗猶豫」行為,認為打疫苗根本沒用,乾脆不要打。 但突破性感染並非新冠疫苗特有現象,大家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幼年時接踵的水痘疫苗和B型肝炎疫苗,都會出現突破性感染。到目前也沒有任何疫苗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護效果,流感疫苗突破性感染甚至是新冠疫苗的四點六五倍。 面對新冠疫情威脅,接踵疫苗雖無法百分之百避免感染,卻能降低感染後重症機率和亡率,絕對是「有打有保庇」,有疫苗就趕快打。(文/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戶籍謄本與月費

【戶籍謄本】-下週三前請繳交戶籍謄本一份(記事欄不能省略),謄本需有幼兒和至少一位監護人的資料。 【月費】-八、九月月費,至今教育局尚未列出,我們預計下週五分發八九月收費袋,今日先發保險費袋,請家長留意。(只發給舊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心高風險的幼兒玩具

 本週簽收公文中有一則關於幼兒玩具安全的宣導,內容記載為~查國內106年11月、107年7月及109年9月及110年7月間分別發生計5起幼兒及國小學童誤吞食「巴克球益智磁鐵組」簡稱巴克球,致傷害的案例,因巴克球對兒童而言屬高風險商品,經濟部對該商品的管理和規定如下: 1.「巴克球」為整套、整組、多顆(即二個以上)或搭配相關組合配件之磁鐵組,可供兒童任意排列組合玩耍使用,屬「磁性玩具」範圍之一 。 2.自108年10月1日起將「巴克球」列為應施檢驗玩具商品,進口及國內生產之玩具商品皆須經檢驗符合規定,貼附商品檢驗標識後始能於國內市場陳列銷售,未符合前述規定者,將依商品檢驗法論處鑑於事故案例頻傳,為降低兒童在使用含有磁性、小物件(配件)玩具之風險性,請園所利用宣導資料加強對幼兒及學童的教育宣導,以保護兒童安全。 公文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玩具,是大人們很重要的責任,不管您是打算為孩子購買何種玩具,千萬不要被華麗的包裝以及聳動的說明文字所迷惑,「安全第一」才是選擇玩具最重要的原則。 不知道爸媽會不會有個疑惑,菜市場賣的玩具跟百貨公司或專賣店賣的有什麼不一樣?相信很多人都會說『菜市場買的不安全吧!』但大家知道怎樣的玩具才是安全的嗎?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告的規定,凡是進口或國內製造的玩具都必須先經過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後,才可以在市場上銷售。 學齡前的幼兒,都是透過「玩」來學習這一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玩具在幼兒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為了避免家中幼兒接觸含有重金屬與塑化劑等毒玩具,或是因為玩具材質與設計上的瑕疵,對幼兒造成危險,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的玩具,都會貼上燕尾標誌,這是為孩子挑選安全玩具的基本原則,代表這個玩具已經通過政府檢驗的關卡。 另外,若通過各國設定的安全玩具檢驗標準,台灣和日本另會貼上ST標誌;歐盟會貼上CE(EN71)標誌;美國為ASTM標誌等,這些都是爸媽在選購進口玩具時,最合適的安全參考指標哦。 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又安全,是我們所期待的。 祝週休假日 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八月收費

八月月費,因教育局端系統尚未完成資料的核對,等資料列出後八月、九月月費和保險費將一起繳交,請家長留意。

繼續閱讀 »

課後延托費

九月開始(下週三),課後延托費用。 5:41起至6:00收取延托費用50元, 6:01起每半小時收100元, 當日課後才藝班,可延托至5:50分,超過5:51-6:00收取50元,6:01起每半小時收100元。 ※請留意接送時間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