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0, 2021

園長的話 – 小朋友:來幼兒園真開心

期望愈高,失望愈大。 原本已做好7月13日復課的一切準備,又被打碎了,七月八日下午一點多,學會傳來一則三級延長、適度鬆綁的訊息,仔細一看「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維持現行機制」意思就是仍需停課不停班。而鬆綁的行業裡卻有餐飲場所、運動場館(除游泳池外),大家以疑惑的眼光討論著~實在很不解,可以開始旅遊、健身房、看電影,且幼兒園員工都已施打第一劑疫苗了,孩子卻不准來上學?這其中的考量是甚麼? 停課已快二個月了,大人小孩都辛苦,特別是家裡有國中小和幼兒園的家長,大孩子在家進行線上教學,需要家長協助,小小孩在旁也需要安撫,分身乏術,蠟燭兩頭燒;有的父母要上班,需要阿公、阿嬤協助,連週末都不得閒,長輩分擔了父母陪伴的責任,疲憊的臉令人感到不捨。大家期待三級警戒解封,奈何..還好一開始停課時,教育部公文公告內容「家長倘因故無法在家照顧或無法進行居家照顧者,各園仍應安排人力,持續提供幼兒到園照顧及用餐之服務。」這個公文在停課期間緩解了父母無法照顧幼兒的困擾,讓幼兒園得以來協助家長。 除了父母端外,還有幼兒本身的問題,在家太久、無法外出,作息不正常、規矩不好、缺少同儕的互動..等,家長只好求助幼兒園了。 問小朋友:「為什麼來幼兒園?」「因為在家很無聊;沒有朋友;不知道要做甚麼;常常和哥哥吵架;電視看太久….」 理由雖不同,卻有著相同的結果,就是來幼兒園。 問,來幼兒園快樂、開心嗎?「開心~」 看著小孩們在草場嬉戲、奔跑,在沙場堆沙;一起玩積木、做體能;昔日那開心的小孩回來了。 「我是仁和的好寶寶,聰明、可愛、天真又活潑,唱歌、遊戲和跳舞,樣樣行、樣樣通,滑梯、鞦韆、跳箱和單槓,樣樣會樣樣通,我是仁和的好寶寶,聰明、可愛、天真又活潑。」 7月26日三級警戒解除後,期待29日週四的畢業典禮能如期且順利舉行。 祝 平安 健康 Mandy   ※※週休假日,請在家防疫,勿趴趴走※※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換我來幫你!

這週,我聽到一個很溫暖的故事。 5月中,台灣的家長、老師與學生們,正因突然的停課宣布而兵荒馬亂,臉書很快出現名為「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的新社團,短時間內,竟有7萬多位老師集結,共同學習如何線上教學。 透過資深記者雅筑的筆,我才知道它的發生,不是偶然。 原來,雙北市宣布升到三級警戒的同一時間,一封來自香港的簡訊就傳到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的手機。 香港翻轉教學協會副會長鄭淑華告訴他,只要需要,香港老師們隨時可以支援教導台灣老師做網課,但這得快,當地曾經歷的慘痛經驗,台灣無須重蹈覆轍。 當下,葉丙成成立社團,香港老師們熬夜準備,連續3週六,分享香港經驗給台灣,回答上千名老師的疑難雜症。其實,不僅香港,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老師,通通都來了。 原來,過去幾年,台灣教育圈掀起翻轉教室浪潮,許多熱心的台灣老師飛到各地分享經驗,以前是台灣教他們,「這一次,換我們來幫你們!」 先給予的威力,真大! 給予的範疇,不只有金錢,還有信任、時間與關懷。 現在,台灣隨處可見「給予」展開的好循環,如,有的房東會主動減租,幫助店家度過難關,而被幫助的店家,感念之餘,又把多出的食材做菜,送餐給醫護與拮据的人們。 但不給予的壞循環也出現,如疫苗議題。即便去年政府有諸多難為考量,但它確實沒有給予足夠的溝通與資訊揭露,這才導致今日的疫苗討論,變成政治口水戰,快速將民間與政府間的信任關係撕裂。 逆境中,人們能否為彼此付出,正決定我們能走得多遠。 這段期間,商周團隊也苦思,除了內容,我們還能再給予什麼? 最後,我們決定本週啟動「百大顧問團」服務,邀請百位企業家透過每日中午的直播,無償解答大家在疫情中的經營難題。令我感動的是,他們雖忙著為疫情調度打仗,但卻多一口答應,並且認同:台灣百萬家企業先挺住,員工不失業,社會才不會垮。 善人者,人亦善之。跟疫苗相比,眾人的願意給予,對現在的台灣真的同等重要! 文/商業周刊第1751期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