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0

園長的話 – 鳳凰花開

又到了鳳凰花開畢業的季節,下週六,7月25日上午仁和將舉辦第46屆畢業典禮暨學習成果發表會;這二週小朋友們聚集一起,練習典禮流程和舞台表演,期許因著練習學習與他人和班群的合作,讓活動進行得以順暢。 典禮的設計以大班畢業生為主,從開始的進場,上台吟唱、自我介紹、頒獎等,提供他們有上台展現自我,被肯定、被看見的機會,有團體性的、也有個人秀,在即將踏上另一個學習的階段,這是很重要的機會。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一回生、二回熟,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已然成為和孩子間的共同語言。沒有學不會的事,只有不想學的心;想要成為有能力受肯定的人,是必須付出的;從自我介紹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都不一樣,透過上台介紹,增強勇氣與信心,讓人認識,不限中英台,沒有固定的版本,多數小朋友選擇以熟悉的語言來進行,少數以英文或台語做介紹;因著態度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表現;不過經過幾次的練習,欣賞別人的表現後,孩子也能自我做調整。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從初入園時的哭鬧羞澀與自我,到如今學會了許多的本領,不僅長高了,智慧成長、知識增加,更希望能擁有好品格與好習慣。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選對幼兒園,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園所辦學的理念,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有的父母很重視認知、學英文,雖然小孩才兩歲,就期許孩子能及早有學習英文的刺激。記得創辦人曾說過,父母想要他的孩子將來成為甚麼樣的人,就去選擇那樣的幼兒園。 孩子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順勢而為,順著發展而去行是最聰明的;學前的孩子身體各方面都在成長,玩可是他們主要的工作,從玩樂中學習成長,從遊戲中、從做中學。 幼兒教育的六大領域-身體動作和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第一個領域是身體動作和健康,比認知還重要,更規定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一定要有三十分鐘大肌肉出汗性的活動,是不能疏忽的。仁和從創園開始,創辦人的辦學理念之一就是「運動感覺智能」,從動態活動中,刺激腦細胞的開發與成長。而手腳是外在的頭腦,手腳靈活的人,頭腦是聰明的。 此外,孩子白天在幼兒園的活動量足夠,就不會發生筋疲力盡的爸媽下班回家後,他們還是像小猴子一樣活潑亂跳。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性心理發展的「這個階段」不能獲得滿足, 可能會產生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甚至性犯罪!

新北市三峽區一名3歲女童囡囡日前被父母發現下體流血,父母詢問之下,女童才說出:「有人戳我尿尿的地方。」經調閱監視器發現,女兒在幼兒園長期被男同學霸凌,還以身體「磨蹭」,且班上常常有發生霸凌現象,但一旁的老師卻冷眼站在一旁,未出面制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孩子在3歲時已有記憶能力,此時期若遭受到霸凌,恐導致長久性的傷害……(來源:中時電子網) 同時,隨著認知發展的成熟,3歲兒童會開始有「自我」的概念,如果事件被標示「個人化意義」的話會形成「自傳式記憶」,進而影響「低自尊」的發展。 佛洛依德認為「性本能」是人類發展的內在動力,他提出「性心理發展階段」,如果在各個性階段不能獲得滿足或受到壓抑,可能會產生相對應的人格問題: 階段一:口腔期(0-1歲)此時期,嬰兒會從吸吮或咬玩具得到安全感,如果照顧者一直剝奪寶寶的這個需求,反而會造成他們在成年之後出現「口腔人格」,如酗酒、抽煙、咬指甲等。階段二:肛門期(1-3歲)是兒童通過自己控制大小便而獲得的滿足,培養兒童「自我控制」的能力,建立「自信心」,也學會何時「放棄」。此時期也是照顧者會特別注意的階段,給予兒童正確的衛生教育觀念,如果在訓練過程中過度嚴格、強迫小孩在時間內排便,可能會產生不良的人格影響,如固執、小氣等「肛門滯留型」人格。階段三:性蕾期(3-6歲)開始會對自己的生殖器官趕到好奇,會在無意之間的觸摸或摩擦,發現身體的「快感」。此外,3歲兒童正值「性別角色認同」的階段,他們開始會標籤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並從家中的父母感情關係學習,小男孩會模仿成熟的男性爸爸,以媽媽為愛慕對象,而有「戀母情結」之說。 心理學家Hamlin等人的研究發現:嬰兒天生有「道德感」,能夠從「意圖」和「行為」來區辨好人和壞人,嬰兒知道如何應對,如親近好人和遠離壞人,以及期待好人應該要處罰壞人。然而,在此階段,面對兒童自己無法控制的「性迫害」,在成年之後容易對性產生「罪惡感」,甚至「性功能障礙」。 階段四:潛伏期(6-12歲)7歲以後正值皮雅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的「具體運思期」,能夠「去中心化思考」,同時思考兩件事情以上,開始對周遭環境感到興趣,將注意力放到同性的同儕社交生活上,性慾望因此進入潛伏狀態。 階段五:兩性期(12-18歲)為性心理發展的最後階段,重新對異性產生興趣,積極尋找伴侶。如在此階段感到挫折,可能會在未來無法建立親密關係、人際關係失調,甚至性犯罪。然而,佛洛依德重視早期經驗,他認為人的基本人格約在前三個階段已形成,許多成人的變態心理或心理衝突都可追溯至早期創傷性經歷,因此,照顧者應注意兒童在「性發展」上的「需求」,如有任何「性霸凌」跡象,應立即尋求專業心理諮詢,以免造成永久性的創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七分管、三分剪

校園的花草經過園藝師傅們的巧手,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修剪、整理,讓一株株、一盆盆的花顯得更清爽、更有生命力,不論是前門花園、草場、後門花園整體看起來更整齊,呈現不一樣的風貌。尤其是前門花園那株巨大的九重葛,從原本的枝葉茂密,修剪成一株棒棒糖式的可愛造型,讓人見識到師傅的修剪功夫。 修剪—花木的「第二生命」。「七分管、三分剪」,是養花的一條重要的經驗。通過修剪,可使花木枝條分布均勻,並可以節省養分,減少消耗,調節樹勢,控制徒長,從而使花木株形整齊,姿態優美,達到多開花、多結果的目的。 第一次聽到「花木姿態優美」的字眼,是一位音樂老師的分享;多年前有次開車經過健康路,坐在駕駛座旁的我,兩眼只顧看著車子前進的方向,開車的她卻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雀躍的說著:看看看,右前方那棵樹(忘了樹名)的姿態好美哦! 「姿態好美」只聽過形容人,因著她的分享,開啟了我對植物的視野,開始用新的眼光欣賞花草樹木,看著它們在不同的月份,不同的季節,有了不一樣的姿態;也更愛接近花木,親近這些平常在我們生活中的無名英雄,讓環境綠化與美化的植物,適時的在它們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園長,你在做甚麼?」 「修剪葉子,因為它們太長了。」 「像我們的頭髮,太長了要剪一樣嗎?」「是啊!」 欣賞它們的美。三不五時,駐足在花園裡,享受寧靜的片刻,很療癒、也很舒壓。 在寬廣且綠化美化的園地裡,一群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小天使,在專業又用心的老師帶領下,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從玩樂中學習,隨著時間成長茁壯。雖經歷新冠肺炎的疫情,也從疫情中了解病毒的危險與生命的脆弱,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 「小小花園裡,紅橙黃藍綠,每一朵小花都美麗;微風輕飄逸,藍天同歡喜,在天父的花園裡,你我同是寶貝在這花園裡,園丁細心呵護不讓你傷心,颳風或下雨,應許從不離開你,天父的小花成長在祂手裡。」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凸顯生命教育的重要!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300多萬人確診,超過20萬人死亡,主要國家的經濟損失都以兆億來計算。 台灣雖然因應得宜死亡人數較少,但已經造成許多公司破產,許多人失業,也造成我們許多不便,改變我們生活的習慣。 疫情,重思生命價值 疫情讓我們注意到病毒的危險與生命的脆弱,重新省思個人生命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也認識到個人的行為如何影響到群體的安全。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議題。 新聞報導一名93歲的義大利老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療。病情好轉之後,他被告知需要支付一天的呼吸機費用。老人聽後就哭了。醫生忙安慰他,不要因為帳單而哭。老人說:「我不是因為要付錢而哭,我可以付所有的錢。我哭是因為我已經呼吸上帝的空氣93年了,卻從沒付過一分錢。我以前並沒有為此感謝過祂。」。 另一位老神父決定放棄治療,並請醫師把眾人捐款為他買的呼吸器轉送給年輕人使用,因為他認為年輕人更有活命的機會;許多退休的美國醫生從各個城市奔赴紐約,他們不畏被感染的危險投入救治患者的行列,讓我們看見他們對生命與專業的認真。當各地傳出封城隔離時,卻也看到有人不守規矩。 在危機中有人貪生怕死,有人冒險救人,讓我們看見人們在面對生死議題時,不同的信仰與信念,決定了人們面對危險與死亡威脅的選擇。 生命教育 建造優質信念 我們今天和孩子講生與死,談人們面對死亡威脅時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們未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面對挑戰、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教育是幫助孩子建立優質的生命信念,讓孩子能做出對的選擇。生命教育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安全,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挑戰,幫助別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關心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積極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境界,讓有限的生命實現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當下社會許多青少年學生,輕視生命、殘害生命的現象層出不窮,很多人對生命感到困惑、憂慮。生命教育是解決青少年個體生命現實問題的必要途徑,可惜一般的學校教育都把力氣花在學科知識上。 教育部現在雖然大力推動十二年國教,鼓勵孩子建立九大核心素養,卻沒有具體的課程來落實,其實生命教育才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方向。很多人認為生命教育雖重要卻不緊急,疫情讓我們發現,生命教育是既重要又緊急。 文/彩虹愛家秘書長 陳進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玩水摟

端午四天連假的安排,從家長資料本的分享~有提早一天請假出遊,避免塞車;有因天氣太熱,選擇在家休息或到附近的公園走走;有的利用假期,好好補眠的;有的與親友相聚,敘舊;有到知名景點出遊,塞車塞到爆;不論假期如何安排,大家的時間都一樣長,就是內容不一樣而已,有的很平常,有的精彩、豐富。 只是出遊遇到塞車,心裡難免會嘀咕、不舒服。端午是解封後第一個連假,全台民眾紛紛出遊,各各景點人山人海,對開車出遊的民眾來說可是個惡夢。這樣的場景其實不用當日,不必在現場,事前就可預測到的,因為大家都在同一時間用路。塞車,可是平常就有的經驗,何況是在假日又是連續假日。 解決塞車問題,絕非易事,無論都會區上下班或連續假日的高速公路,塞車就是個問題。對用路人而言,每天都得面對,且無力去改變。若是可調整上班、上課的時間,讓車流量分散在不同時段,應可改善;但這工程浩大不容易執行;調整放假日,也或許較簡單,分區,不僅交通會較順暢,且旅遊景點、餐廳亦能分散人流。 端午過後,幼兒園開始游泳,這是小朋友所期待的,也是炎炎夏日消暑的最佳方法。但氣象報導週一至週四會有陣雨、雷雨,週二天氣果真如此,一會兒放晴,突然又烏雲密布、傾盆大雨,小孩們好失望。好不容易等到可游泳的日子,天空卻不作美。 望著一張張渴望下水的臉,真的不忍心,但為了安全,不因為他們想要就冒險。仁和的泳池是露天的,下雨時不宜入池。也藉此機會做水和火的安全教育宣導。 孩子們游泳、玩水,除了有老師,還需有教練在旁;與教練約定的時間是週二、週五;第一天游泳、戲水,遇雨,於是聯絡教練,隔天週三可否來指導?教練說好,立馬廣播告訴小孩們好消息,孩子們才放下失望的情緒。 週三,一樣的場景又出現,於是帶著小朋友一起吟唱祈禱歌,懇求天父上帝賞賜好天氣,讓太陽公公露臉,可以順利的游泳、戲水。果真,天父上帝垂聽小孩們同心的禱告,成全他們,順利入泳池玩水,在教練的帶領,老師的協助下,快樂、開心的玩著。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水域遊憩活動警示旗幟

【水域遊憩活動警示旗幟】 【水域安全標誌】 「水域遊憩活動警示旗幟」之適用範圍以提供游泳等海灘活動,並設有救生人員專責守望之水域為原則。 旗幟之懸掛由該水域設置之救生組長視水域狀況判斷水域管理原則並懸掛適當之旗幟。 「水域遊息活動警示旗幟」分為四種,其色彩、形式、代表意義及懸掛原則分別如下: 色彩形式:上紅下黃,四角旗。 代表意義:救生員守望範圍,得於水域開放時間內,在兩支紅黃旗之間游泳。 懸掛原則:泳區開放時,懸掛於泳區範圍兩側邊界各一支。 建議尺寸:90cmX120cm 色彩形式:紅色三角旗。 代表意義:水域關閉,危險!請勿下水。 懸掛原則:因各種氣象因素、突發狀況或其他管理上之因素必須關閉泳區。 建議尺寸:90cmX120cm 色彩形式:黃色三角旗。 代表意義:當心!水域狀況不佳,游泳特別注意安全。 懸掛原則:水域狀況並非平靜,不善泳者及老幼婦孺須特別小心。 建議尺寸:90cmX120cm 色彩形式:綠色三角旗。 代表意義:水域開放,適宜游泳。 懸掛原則:水域狀況在救生員守望之下,適宜開放供遊客游泳。 建議尺寸:90cmX120cm 水域安全標誌WATER SAFETY SIGNS 【水域遊憩活動警示旗幟】【水域安全標誌】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日環蝕與端午節

6/21是台灣天文界的大事,很多爸爸媽媽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帶著小孩們觀賞這個自然界的奇觀,無法現場觀賞的可能也都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照片了,沒錯,就是日環蝕。 日食是月球運行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由於月球阻擋了太陽,看起來好像太陽消失的一種天文現象,日食現象其實不罕見,每年在各地都會發生,日食依照月球阻擋太陽的部分分有全食、偏食、還時等,這次出現在台灣的是比較罕見的日環食,其中在月亮與太陽交錯中,太陽只剩環狀的光芒,看起來就像戒指的形狀,因此這種天文奇觀也被稱為上帝的戒指。 由於端午節是週四,隔天週五彈性放假,上週六已進行補課;本週大人小孩期待的四天端午連假就要來了,相信很多家庭都會趁連假期間出外旅遊;提醒大家,旅遊得注意安全,特別是要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若無法保持就要戴口罩,並且在洗手的五時機(吃東西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抱小孩前、看病前後)用肥皂勤洗手;雖然台灣因為防疫有成,很多行業解封,不過其實疫情在國外仍然非常嚴重,例如美國、印度、巴西感染人數仍然不斷上升,沒有減緩的跡象,甚至連中國北京最近又再度爆發疫情。 其實中國的防疫措施也非常嚴格,經過一陣子封鎖後,中國政府宣佈控制住疫情才稍稍開放,可沒想到仍突然出現群聚感染的現象,導致北京部分地區又再度封鎖,可見新冠病毒非常狡猾,雖然台灣已經沒有新的確診案例,但也不能保證說就一定沒有病毒存在,特別是在連假期間交通往來繁忙,如果一不小心感染,加上旅遊的傳播,也很難說就不會出現像北京的狀況,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保護我們台灣這片還沒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淨土。 明天是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端午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一,也許大家只記得當天放假,記不清為何要放假,有些甚麼習俗?為了讓小朋友了解節日的由來,幼兒園都會舉辦慶祝活動,今年仍不免俗,從觀賞節日的由來-端午習俗-立蛋-包粽子-吃荔枝-划龍船等提前過端午。 端午過後進入炎夏,幼兒園也將開始游泳了,孩子們雀躍的又叫又跳,下週二開始,記得先備好游泳所需的各項用品。 祝福大家 佳節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端午節的由來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王的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原一聽到了這個消息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才會有掛昌蒲、艾草、灑雄黃酒的習俗。因為此時正當炎炎夏日,各種疾病極易流行,所以會形成此種習俗也是有道理的。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畢業露營 留下珍貴美好的回憶

一年一度的露營活動,在孩子們殷殷期盼下,於上週五上午展開。從始業式開始,除了園長擔任大營長外,當場又選出一位小營長;在眾多自願參選者中,藉著玩老師說的遊戲,達文西家的宇擎脫穎而出;問他怎麼這麼厲害?他淡淡地回答~我玩過。玩過的小孩很多,但他看起來「真在」;晚會時,媽媽分享,他在家常和孩子玩老師說的遊戲;哦哦~原來如此,沒想到媽媽和小孩互動的遊戲,成為他的經驗,而因為常常就越來越熟練;讓一個在班上表現安靜的孩子,願意給自己機會來參選,找到了自我肯定、被看見、欣賞的價值。 在為他披掛彩帶、帽子和授旗的過程中,雖然從他臉上看不出喜悅的表情,但深信自信的心已經在他心裡萌芽了。想著他從幼班-小班-中班-大班,一步一腳印,如今即將畢業了,那份成長的喜悅,心裡好感動、好感動。 藉著小營長的選拔,也讓身為師長的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在陪伴與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是否用心地去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給孩子機會。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期待我們去發現他。 搭帳棚則是露營必要的項目之一,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動手搭建屬於自己的帳篷,有內帳、外帳、營釘、骨架,在老師的帶領、教導下,一步步地完成,享受一起動手合作的成果,並合照留影。 炎熱的天氣,游泳是消暑的最佳方法。但因為疫情剛剛解除,端午尚未到,討論後決定以水中尋寶的方式來進行。雖然只是尋寶,但孩子們已嗨到不行;他們一樣的備齊-泳衣、泳帽、泳鏡、大浴巾,魚貫的進入泳池,遵守游泳的各項安全規則,沖洗身體,在教練的帶領,先做熱身操與游泳的基本功-圍坐泳池邊,兩腿伸直,腳背尖尖踢水,前踢、後踢,再當小鱷魚踢水後,接著進行各項尋寶的活動,喜悅的尖叫聲不絕於耳,吸引著小和幼班的小孩圍在泳池旁。 午餐後突然變天,烏雲密佈,幾位老師火速的拔營,好佳在,收完後,大雨傾盆而下,此時剛好是孩子們要搭乘遊覽車前往騎士堡,還好有娃娃車接駁,大夥兒順利且安全的抵達。堡內只有仁和的小朋友,還有少許的散客,感覺很安全、舒適,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盡興的玩著,探索著堡內的各項設備,不得不佩服他們超強的體力。 四點回園漱洗,稍事休息後享用美味的晚餐,豐富的菜色吸引孩子的目光,哇哇聲不斷,食慾也大增。 營火晚會是活動的重頭戲,以小小兵歡樂營為主題來設計和布置,服裝的配搭,從發想到設計,老師們一起激盪、演練到當日的進行,熱鬧無比,大人小孩樂在當中,意猶未竟,雖然如此,我們並不自滿,因為我們知道,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與改進之處。 最後大小營長一起頒發露營證書,孩子們不需家長的陪伴,能獨立的完成各項活動, 是值得嘉許、值得鼓勵與肯定。 感謝所有夥伴的用心與付出;感謝家長的支持、合作與信任;感謝能遵守團體生活約定會合作的小朋友,不脫序的進行各項活動,也許還有許多改進之處活動得以安全圓滿的結束,為2020年的露營活動留下珍貴且美好的回憶。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教育理念

記得剛開始教書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對自己的期望……. 但寒暑更迭幾番,卻發現英才總是少數,更多的是可愛的蘿蔔頭待我們去深耕建造呢!因此也就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理念。 一.唯有生命才能影響生命-一直以來,始終認為孩子的行為深受著大人言行的影響,尤其是在孩童階段,家長老師的言行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唯有『愛與榜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高尚的品格。 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孩子內在都有一塊璞玉,都有待我們大人去發掘,或是音樂或是繪畫,又或是翻花繩或是堆積木,只要給予欣賞的眼光,石頭也有渾然天成的樸實美感。 三.保有吸收知識的海綿,仍有開花的生命力-勿羨別人孩童聰明早慧、勿氣自家小孩「大雞慢啼」,只要讓孩子 內心保有吸收、學習知識的海綿,自然有開花結果的那日。 三.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會太遲-勿信孩子要贏在起跑點,起跑快的英才總是永遠在前。也勿揠苗助長,其實依四時節令結的果實是最甜美的,告訴孩子:活出獨特的自己,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會太遲。 四.生命是能轉彎的-生命的發展並非一成不變,也非得要站上巔峰,獨占鰲頭。Top永遠只會有一個,觸礁了、碰壁了、跌倒了,站起來,揮揮汗、擦擦眼淚,轉個彎,生命總能找到出口的。 五.給予成就的機會-任何人都需要被欣賞、任何人也都需要展演的舞台,孩子也是一樣,依著孩子的資質給予受到掌聲的機會,即使是些微,你都能在孩子的眼眸中看到熾熱的光輝。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