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0

園長的話 – 雙十國慶在台南

十月一開始,連著兩個禮拜的連續假期,第一週中秋四天連假,第二週國慶三天連假,連假讓許多平日在外地讀書的學子、就業的朋友,多一兩天與家人相聚的時間;讓平常忙碌的工作人放鬆心情;也是多數人安排外出旅遊的好機會;大家對連假的安排,因著不同身分、角色、工作、居住地區而有所不一樣。 許多知名的旅遊景點,平日遊客就絡繹不絕,連假更不用說了,可說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而蛻變中的台南,也因著國慶煙火的施放,飯店的住房率高達七八成;十日晚上根據統計,漁光島就湧進四十幾萬的人潮,實在很難想像。 市府規劃四個觀看煙火的地點,除了安平戀愛廣場的主舞台外,還有三個副舞台~觀夕平台、四鯤鯓以及台灣船園區。難得國慶煙火就在台南施放,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怎樣也要臨場觀看。於是與朋友相約,去哪個點才好?主場一定是最佳地點,但要進去可能有難度,剛好同行者有位住四鯤鯓,領有居民通行證,於是我們就選擇到四鯤鯓。 現場以年輕人居多,不論是開車、騎車、走路者,大家井然有序魚貫地進入;現場因人群的聚集,讓寂靜的夜空顯得更明亮,也耐心的等待煙火的施放,許多人有備而來,有沙灘椅、小帳棚、野餐食物等。八點一到,聽到碰~碰~的聲音,看到煙火了,現場有了歡呼聲,由於距主場施放點有段距離,只看到空中的煙火,至於無人機,可一點也看不到;折騰一個晚上,雖然感到有點失落感,但人群聚集的熱鬧,人民對城市的支持與愛的感動卻溫暖在心頭,久久不能忘懷。 散場後的人流與車流依舊有序的離開,若沒有事先縝密的規劃,是會亂成一團、會打結的。看著朋友傳來由高空俯拍的交通影像,非常的感動。 交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必須遵守各項交通規則,才能讓我們出入得以安全。昨天下午後門188巷,有一台停放路旁的休旅車,司機開車門下車的同時,剛好小朋友的阿公騎車經過而被撞倒,公和孫都跌倒在地,經救護車送醫,雖然身體沒甚麼大礙只是擦傷,但孩子所受的驚嚇,是無法言喻,是需要時間才能修復的。 最近不管哪條巷弄,車流量都愈來愈多,188巷也不例外,大家騎車開車接送小孩都要小心才是。 配合大班教學主題「爺爺奶奶我愛您」和重陽節的到來,幾經討論最後決定在10月23日上午舉辦重陽敬老、愛老活動,對象為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情感。進而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也能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悅。 下週一報名截止,報名表已於發放,黏貼在聯絡本上。 祝  闔家平安  周末假日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愛護眼睛和牙齒

 周末假日九點不到,騎車到市場,停紅綠燈時見對面路旁有一排人龍,好奇的循著人龍的排頭找尋答案,只見排頭第一人停在一家眼科診所的門口,原來不是有甚麼好康的事,而是要到眼科診所看診,一排人以年輕人居多,男女生都有,大家排隊等候診所開門。在候診的同時,每個人都低頭看手機。 由於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帶給我們許多方便,生活習慣也因此改變,手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縱使知道常使用會影響視力,仍不敵它所帶來的誘惑。 眼睛是靈魂之窗,非常重要。 問小朋友眼睛能不能換?不能,要如何愛護?  「不可以揉眼睛,多吃紅蘿蔔,不可在暗暗的地方看書,不可常常看電視、電腦。」 「可不可以拿爸爸媽媽的手機來看?不可以…」  小朋友都知道,但不一定能做到,所謂的知易行難。  視力與牙齒保健是幼兒園衛生保健的重點,除了不定時宣導外,每學期初做視力篩檢,到牙醫診所塗氟。三年前開始,又多了流感疫苗注射的服務。目前幾個配戴眼鏡做矯正的小朋友,都是在幼兒園作篩檢時發現的,由學校填轉診單,請家長帶去眼科診所做複檢。 衛生單位如此規定幼兒園執行的目的,是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把握黃金時間。  擁有健康的身體非常重要,因為健康就是財富。身體要怎樣才會健康? 小朋友~要睡覺、要吃飯還要運動。 園長加碼,除了身體健康,頭腦也要健康、也要運動哦! 十月十日國慶日,國家的生日又叫雙十節,將這些字一個個寫在白板上給小朋友看,讓他們認識字的組合與樣子,並告訴小孩們,字很難寫,不讀書、眼睛沒看、耳朵沒聽,就不認識它! 雙十因為有兩個十,所以叫雙十,延伸介紹各班雙胞胎小朋友,共有七對,四歲有六對,三歲有一對,其中兩對女生,三對男生,兩對龍鳳胎(龍是指男生、鳳指女生),是有史以來雙胞胎最多的一年。 十月十日國慶日,十月十一日(日)是國際女童日,也是台灣女孩日,今早特別請小男孩們向小女孩們說聲「女孩節快樂!」 祝  闔家平安  國慶假期  女孩節快樂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台灣女孩日

台灣女孩日的由來其實就是一個政府訂定的法定節日,台灣的行政院在西元 2013 年 3 月份,正式宣布提升女孩權益行動方案,這是台灣女孩日的開始,並於同年的 10 月 11 日舉辦了台灣的第一個台灣女孩日,往後的每年10月11日就是台灣女孩日,主要目的是在落實兩性平等的觀念,女權需要被受到重視,取代傳統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在台灣女孩日這天,女孩子們應該注意到自己的重要,男孩子們也應該學著尊重女性朋友。 其實台灣女孩日並非我們所獨有的一個節日,最早應該是在2011年開始由聯合國推廣,聯合國首先將每年的 10 月 11 日訂定為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也就是國際女孩女童節,我們台灣的政府也根據這樣的概念,在聯合國推出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 之後的兩年確定了台灣女孩日的日期與推廣。 其實女孩子在全世界古早都多多少少有被受到歧視或屬於弱勢的一群,不過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逐漸改變,你看台灣人民在 2016 年選出首位女總統,美國現在的總統大選呼聲很高的一位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也是女性,可以見得女性在世界領袖的地位逐漸高漲,這也代表著許多優秀女性的能力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肯定,再返回來看看我們的台灣女孩日,這個日子是不是訂定得非常成功也有意義呢? 這裡再稍為補充一下,父親節與母親節都是由女性所推廣而成的世界廣泛節日,其實女孩們的努力也是可以發揮極大的影響力,祝福各位台灣女孩日快樂。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中秋節 & 教師節

  2020真是個特別又難忘的年,從年初爆發的武漢肺炎,蔓延、擴及全球,至今疫情仍繼續在發燒,專家認為全球依然處於新冠疫情大流行早期,未來全球範圍內的病例還會持續增加,實在令人擔憂。  新冠肺炎打亂了人類生活的秩序,影響了全球的經濟,改變了許多原有的習慣,所受到的衝擊不在話下;以美國而言,各級學校都改為線上教學,學生無法到校上課,同學不能見面,大家被限制行動;幼兒園更慘,學前小孩沒辦法線上教學,只好關門;餐廳、飯店門可羅雀;這樣的情形已八個多月且持續延燒,像食物鏈一樣,環環相扣,影響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罹患者全球逾3348萬例、100.4萬死,美國破718萬例、20.5萬死。台灣累計510例,有這麼低的病例,可是政府與人民合作的結果,真是感謝。 期待疫苗能早日問世,止息人類的這場浩劫。 在此初秋的時刻,幼兒園身體不適、感冒的小孩明顯增加,大家仍需小心的面對,戴口罩雖然辛苦,可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勤洗手,遵守洗手的五時機與正確的洗手,疏忽不得;注意飲食和運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才能挑戰即將到來的冬天。細二不蝕本。 難得今年的教師節和中秋節在同一個星期,只相隔三天;不同性質的節日,我們沒有混在一起舉辦,提前於教師節前(9月24日)帶小朋友參觀孔廟文化園區,除了孔廟,還有周邊的展館,文學館、美術一、二館、消防局。外出參觀是孩子的最愛,且同儕一起出遊,更加有吸引力,藉著參觀,開闊視野、增廣見聞,所謂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何況路程很近;雖然年年參觀,但歲數不一樣,孩子的見解、思維和感受也會不一樣。 每個人成長路上,都少不了老師的陪伴與教導,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老師,給我們留下數不盡的溫暖與回憶。 「老師你好,你真辛苦。為阮上課,對阮幫助。替阮改錯,給阮帶路。你的引導,乎阮進步。」教師節當天,小朋友一句~老師辛苦了,我愛您,祝老師教師節快樂,就讓老師笑開懷了!  明天是中秋節,提前於週三舉辦慶祝會,各班小朋友裝扮成小兔子,輪流上台表演,接著由仁和劇團的老師、小朋友合演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應景食品和習俗的介紹,有獎徵答,欣賞親子合作創作的柚子造型,好多巧手在其中;師生也一起票選出10個最佳創意造型作品,園長特別感謝參與的小朋友,每人贈送一塊好吃的夾心酥;最佳創意造型作品獲贈一包新貴派的大格酥。感謝家長的支持與合作。 祝  闔家平安  中秋佳節快樂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教師節的由來

在中國教育史上,孔子象徵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萬世師表典型。以六藝傳授學生三千多人,不論其階級、人品,凡是真心向學,他皆來者不拒、誨人不倦。 春秋變局中,孔子力學濟世,曾為匡正社會而周遊列國,勸諫君王行道;晚年,整理古代文獻,奠定中華文化萬世不易的基石。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通令全國將孔子誕辰八月二十七日訂為教師節。後來經曆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國曆應為九月二十八日;故於民國四十一年由行政院提請總統明令:孔子誕辰及教師節改為九月二十八日,以紀念至聖先師,並慰勞教師們經年的辛勞。 每年教師節,各地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最隆重的禮儀,表達對孔子無上的敬意。在教育行政單位及各級地方政府所舉辦的「慶祝教師節大會」中,亦分別頒發資深及優良教師獎狀,以表彰教師們對社會的貢獻。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做起安全教育

週一,921國家防災日,9點21分一到手機就鈴鈴作響,校園隨即進行地震與火災複合式災害的演練。 當播出地震音效時,校園裡不論是在室內或室外的師生,立即趴下,躲進桌底、柱子旁或牆角掩護並穩住;地震稍歇,師生立刻戴著防護帽,迅速離開教室,不到二分的時間,全都疏散到集合點-草場;接著班級老師馬上進行人數的清點,安撫小孩們的情緒,同時指揮官(園長)也下令成立緊急避難小組-搶救組、避難引導組、通報組,進行人員的統計,傷者的急救、包紮,失蹤小朋友的救助與滅火,並通報相關單位等,演練時的逼真,讓小朋友感受到地震的可怕是不容輕忽的,也知道練習與預防的重要,是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的安全。 談到安全的議題,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多到數不清,有交通、飲食、校園、運動、水..等,這些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稍一不慎,就可能讓自己受到傷害。 以交通問題而言,它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出家門就會碰到的問題。有許多的道路與行車的規範和標誌,但設計或規範再好,使用的人不遵守,也會形同虛設。以陸上的交通來說,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用路人有大小客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大家都像趕飛機似的,呼嘯而過,若沒有速限,更是可怕,禮讓更不用說,想左右轉可得憑開車的功夫,難怪從國外回來的人不敢開車。  台南市區因大眾運輸工具少,停車也不易,以機車代步者眾多,許多路面不寬,沒設機車道,路旁又有停車格,機車只好穿梭在快車道上,險象環生,令人捏一把冷汗。 週二,下課接送小孩的時刻,後門老師傳來訊息,有兩台機車互撞,據了解同方向的兩車,一台要迴轉,另一台不知,因此互撞而倒地,其中一位是孕婦,一位載著兩個小孩;聽到時著實嚇了一大跳,連忙趕到後門一探究竟,又聽到救護車的鳴叫聲,是因懷孕媽媽擔心腹中的寶寶,安全起見叫救護車;還好載小孩的媽媽和兒女無大礙,於是園長陪同前往醫院。感謝,一切平安! 從小處著手。校園的地面,為了讓小朋友練習走路靠右邊、保持距離,地面貼有藍色、黃色的線;上下樓梯靠右邊、不推擠、不奔跑,貼有腳印,並以箭頭標示,隨時提醒;當他們在騎車時,提醒遵守,不可開快車、不可超車,注意安全。 活動室設有斑馬線、紅綠燈,是創辦人在創園時就規劃設計好的,希望小朋友在校園裡就能學習行的安全。從小做起,遵守規則,落實紮根,珍惜並愛護自己的身體與生命。 週四帶小朋友到孔廟文化園區參觀,事先的規畫、車輛的安排,人員的配置,都很用心,一切順暢,師生們快樂出門,平安的回到幼兒園。   祝  闔家平安  順心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珍愛生命,遵守交通規則

朋友,生命誠可貴,對每個人來說,生命也只有一次,所以人們都百倍的愛惜生命,然而生命是茫茫人海中的個體,要使之生存,就要與周圍發生關係,有所依存。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的四件大事,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  “行”就是交通。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時代的進步,交通與我們的生活已越來越密切了。不可否認,交通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也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不幸,而這不幸是不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通安全知識的貧乏,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惹的禍。 交通安全知識的貧乏,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總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到一幕幕血的教訓:有的因開快車,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有的因車禍而至傷至殘,這悲劇讓他人帶來不幸,也給自己、家人帶來極大的痛苦。 上學期,我校就因有的同學不注意安全,或做騎車英雄在上學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其後果小到影響了學習,大到送進了醫院。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全國每天至少有10多名學生在車輪下喪生,30多名學生因交通事故受重傷致殘,相當每天傷亡一個班的學生。 中小學生交通事故增多,一方面是因為車輛驟增、道路狹窄、交通環境複雜等諸多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則是一部分學生交通安全意識不強,甚至缺少起碼的交通安全意識,其交通行為既不願,也不懂得受交通法規的約束,結果違章肇事。 交通法規是人們行車、走路應共同遵守的法律規範。中小學生從小就應該學習和掌握交通安全常識,養成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自覺培養對自己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的責任心。 一樁樁車禍不僅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損失,給個人帶來了災難,而且給家庭帶來了痛苦。“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我們應該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按規定的路線方向行駛,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隨便橫穿馬路,讓我們養成文明騎車、文明乘車、文明走路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生命的安全。人是離不開交通的,一離開交通,就會寸步難行。交通安全牽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歡樂,關係到每一位國民的健康,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五歲免學費補助申請表於上週五分發,本週四已全部交回,這是幾年來速度最快、需重寫、塗改數最少的紀錄,感謝家長的配合,讓負責的老師能夠較輕省的完成收件工作。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家長簽名的部分,有的太過藝術了,未能以端正字體來書寫,讓人清楚知道填寫者的名字,必須費眼力去看,是會被退件的。 補助款的申請,家長只要填寫申請表,幼兒園需要準備的事就不只一樣了,更何況教育局是彙整臺南市各園所的件數,他們也儘量在簡化繁瑣的流程和表格;各縣市政府審核後,還得送件到教育部,因為這是教育部的補助款,層層關卡,疏忽不得,從家長→園所→市教育局→教育部→撥款→到各幼兒園→發放給家長,工作才算結束。 十月送件,九月就需做準備,過程需要人力的處理和時間的等待,到完成得需二、三個月,家長才能領到錢。曾經有家長建議,補助款就直接抵扣新學期的學費,但政府的美意,規定是家長需拿到錢,感受到政府的善意才行,當然我們得配合政府的政策去執行。 我們常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生活中有很多與人連結的事,不論是與家人或外人,是居家生活、工作、育樂或出門在外,都須要他人的配合才能成事;而我是不是別人心中那個配合、受歡迎、做事讓人放心的人?還是只是個會批評、有意見,卻沒有建設性建議的人? 大家因著性別、年齡、經驗、工作、成長背景、城鄉差距,對事的想法、看法、作法有所不一樣、有不同見解,也往往因著固執己見而有了爭執,因此如何取得共識,可是很重要的課題。 當大家經過討論,整合意見、達成共識後,就必須遵守共同的約定,執行一段時間後,再做檢討,修正、或調整。服從為負責之本 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小孩們聚集在一起,也常會有爭執、爭吵的情形發生,舉凡排隊、走路、拿物品、吃東西、玩遊戲等,都能夠吵。當然在老師的引導,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導,孩子們是會調整改變,不過要真正有果效,則需家園、親師合作,才能建立良好的品格與習慣。 下週一國家防災日,別輕忽演練的重要性,從小事著手,大事著眼,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祝  闔家平安  順心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藉由重要的小事,展現真正的尊重

這些「申訴」內容,相信你也一定聽過:  老師,他們都不跟我玩。 老師,剛剛他們又亂叫我綽號。  老師,某某某很討厭,一直跑過來打斷我們玩。  老師,有人在吵架怎麼辦?  老師,他剛剛在走廊上跑,撞到某某某都沒有說對不起……  或是:媽媽,學校的營養午餐好難吃。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媽媽,今天有人笑我跑得很慢。  媽媽,中午睡覺我都睡不著好無聊…… 令人哭笑不得的抱怨有時還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在家裡應付自己 的孩子就已經筋疲力盡,很難想像當學校裡一群孩子爭先恐後的告 狀,三頭六臂的老師要如何處理紛亂的局面,好讓每張臉都對回應心滿意足? 其實回頭一想,孩子的小學階段真是人生中最疲累但浪漫的時刻。他們開始掌握自己的能力,對世界抱有極高興趣,不斷展開對他人的探索互動,又在體驗過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產生更多細緻的情緒感受,最重要的是,他們將父母和老師視為一種「公平」、「正義」的化身,滿心期待著我們對事件做出反應和評論,以維持他們心目中還存在著的人間烏托邦。  正是因為長大之後他們自然都會了解世間事物的複雜,也會驚覺老師與父母並非完美萬能,於是此時此刻的這份純然信任之心,就格外地需要被珍視對待,而我們如何詮釋處理每一件「小事」,就等於向他們示範我們對自己和對這世界的態度。  我們眼中的小事,可能是孩子的大事 有次提早去學校接妹妹,在操場上看著一群低年級的孩子自己努力排解糾紛,努力之後仍然無法和「滋事分子」達成共識,最後大夥兒嚴肅認真的做出結論:「那我們要去告訴老師。」  我心懷好奇地跟著移動,遠遠看見他們魚貫走進教室,派出代表跟老師說。教室裡的老師正埋頭改作業,聽完之後放下手中紅筆開口: 「真的是這樣嗎?那你把某某某叫過來,我們一起談一談,還有誰在現場的都一起過來說明。」老師的話像是打開開關般,孩子們遵照次序,一個個輪流發言,要是有人在別人發言時出聲反駁,老師也會制止,請他等待。 就這樣,一件小事處理了半個小時,最後在老師的見證下約法三章後散會,過沒多久,這群孩子又毫無嫌隙地立刻玩在一起。 我們眼中的小事,是孩子們生活中的大事。每件事都是一道閃紅燈,提醒著孩子在這裡需要停一下、想一下、思考一下、摸索一下、體驗一下、感受一下,這些零零碎碎的資訊,就是建構孩子們態度和價值觀的小小螺絲釘,慢慢地一個個鎖上、接上,然後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刻裡,孩子們變成了他們自己。  當我們大手一揮、不耐吆喝的時候,就是將孩子拋棄在這道閃紅燈 前,沒有我們的陪伴協助,他們或許會拿捏不好速度、栽了個跟頭, 所有因此產生的不安憤怒的情緒,漸漸地變成記憶中的神經,也一起 滿布在身體每個角落。 孩子不會突然變了樣,之所以變了,是因為我們從未在小事裡覺察他們。  孩子不會生下就是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從未在小事裡協助他們。小事之所以是小事,因為它頻繁發生又不會有立即危害,但或許我們應該更改對「小事」的定義-發生最頻繁的事情,才應該叫「人 生大事」。若我們都同意生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千萬記得,若 我們都同意生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千萬記得,對孩子而言也是如此。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預防重於治療,超前佈署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約102秒,是臺灣自從二次大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 2016台南永康的維冠大樓,在凌晨三點,因地震成為臺灣史上單一建築物倒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還有其他地區、國家,因地震發生的傷亡與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政府為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國家防災應變能力,在2000年,將9月21日設立為國家防災日;起初命為「災害防救日」,2002年改為國家防災日,期望能以國家層次的規模,推廣地震避難之知識與技能。  各級學校除了在當日進行演習外,事前還需擇日做一或二次的演練,幼兒園當然也不例外,雖然才剛開學未滿一個月,尚有小朋友還在適應團體生活,演練過程中,總會有幼小孩子因害怕而大哭,但都在老師的安撫下,平復了緊張的情緒。 演練過程中,有些較聰明的小孩會告訴同學說「這是假的,沒有地震啦!」動作也會因此趨緩,有不理會的表情;因此,我們會就孩子的疑慮和他們一起來討論。  問小朋友:「地震要來,會告訴我們嗎?」答:「不會」「那如果真的來了怎麼辦?」告訴小孩們,練習和準備的重要性,若甚麼都不知道,當災害來臨時,因為沒有知識、不懂、不了解,而無法保護自己,讓自己受傷或失去生命,就很可惜了。 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至少要給自己機會,不可輕忽每一次的練習,讓自己更熟練,才能降低災害的風險。   預防重於治療,套句目前最夯的話語,就是超前佈署。 除了演練,知道當地震來臨時首要保護自己「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三步驟外,另外家庭防災卡的填寫,也是很重要,萬一發生事故時的緊急集合點及聯絡人和收容所,千萬不可輕忽,;有的家長不在意,填寫不齊全或空白,光是一張防災卡,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尚未全收齊,老師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瑣事上,實在很可惜。   祝  闔家平安 順心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