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25, 2020

園長的話 – 日環蝕與端午節

6/21是台灣天文界的大事,很多爸爸媽媽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帶著小孩們觀賞這個自然界的奇觀,無法現場觀賞的可能也都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照片了,沒錯,就是日環蝕。 日食是月球運行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由於月球阻擋了太陽,看起來好像太陽消失的一種天文現象,日食現象其實不罕見,每年在各地都會發生,日食依照月球阻擋太陽的部分分有全食、偏食、還時等,這次出現在台灣的是比較罕見的日環食,其中在月亮與太陽交錯中,太陽只剩環狀的光芒,看起來就像戒指的形狀,因此這種天文奇觀也被稱為上帝的戒指。 由於端午節是週四,隔天週五彈性放假,上週六已進行補課;本週大人小孩期待的四天端午連假就要來了,相信很多家庭都會趁連假期間出外旅遊;提醒大家,旅遊得注意安全,特別是要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若無法保持就要戴口罩,並且在洗手的五時機(吃東西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抱小孩前、看病前後)用肥皂勤洗手;雖然台灣因為防疫有成,很多行業解封,不過其實疫情在國外仍然非常嚴重,例如美國、印度、巴西感染人數仍然不斷上升,沒有減緩的跡象,甚至連中國北京最近又再度爆發疫情。 其實中國的防疫措施也非常嚴格,經過一陣子封鎖後,中國政府宣佈控制住疫情才稍稍開放,可沒想到仍突然出現群聚感染的現象,導致北京部分地區又再度封鎖,可見新冠病毒非常狡猾,雖然台灣已經沒有新的確診案例,但也不能保證說就一定沒有病毒存在,特別是在連假期間交通往來繁忙,如果一不小心感染,加上旅遊的傳播,也很難說就不會出現像北京的狀況,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保護我們台灣這片還沒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淨土。 明天是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端午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一,也許大家只記得當天放假,記不清為何要放假,有些甚麼習俗?為了讓小朋友了解節日的由來,幼兒園都會舉辦慶祝活動,今年仍不免俗,從觀賞節日的由來-端午習俗-立蛋-包粽子-吃荔枝-划龍船等提前過端午。 端午過後進入炎夏,幼兒園也將開始游泳了,孩子們雀躍的又叫又跳,下週二開始,記得先備好游泳所需的各項用品。 祝福大家 佳節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端午節的由來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王的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原一聽到了這個消息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才會有掛昌蒲、艾草、灑雄黃酒的習俗。因為此時正當炎炎夏日,各種疾病極易流行,所以會形成此種習俗也是有道理的。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