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9

園長的話 – 只要有心,沒有難成的事

春節假期過後,又有一個四天的連續假期,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每個人對假期的安排、規劃都不一樣,有人早就計畫好旅遊行程,有的是隨性做安排,也有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個夠,抽時間將平日未完成的事補上;不管你的安排如何,總之,四天的假期,讓平日工作繁忙的人們,可以放慢腳步,看到身旁美麗的風景。 問小朋友假期去哪兒玩?以到遊樂場玩的人數居多;四天都在玩的也不在少數;再問~「有沒有去屏東看花燈?」好像不多,問~「為什麼沒去看花燈?」「媽媽說花燈要晚上看才漂亮,晚上的時間小朋友較不方便。」不過,聽說燈會的展示,有考慮到白天和夜晚。其實園長也沒去看,因為怕塞車,所以錯過了欣賞美麗的花燈,實在是太可惜了。 今年的台灣燈會在屏東大鵬灣舉辦,對地處的環境、位置、交通、資源相較其他縣市更為有限,且從未承辦過的屏東縣而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從起初的不被看好,到十七天的燈會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湧進屏東地區,累計1339萬人次入園賞燈,且被譽為史上最美的台灣燈會,成為屏東人的驕傲,而有了「我屏東、我驕傲」的口號,這是多麼值得屏東人驕傲的一件事啊! 屏東,在國境之南,一個資源有限的城市,因著承辦台灣燈會,上至縣長,下至販夫走卒,大家同心協力,團結合作,盡一己之力,以人為本,發揮在地人的創意、設計、人文、地理,成功地展現一場值得一看再看的燈展,內容精采到被外國媒體喻為是「沒有雲霄飛車的迪士尼」,參觀者體驗在地人文風情及欣賞燈藝師們獨一無二的燈藝創作。其中海底世界主燈「珊瑚之心」獲得國際大賞肯定,藝術燈區「屏安時光」、「恆春風巢」、「竹田記事」受邀到丹麥哥本哈根展出;「點亮屏安」、「傳統花燈-芒果豬」、「小鎮漫遊國慶花車」暑假期間將前往日本青森縣展出;「一鹿屏安」及「和屏共好」也將前往馬來西亞參展,讓台灣花燈創作能在國際舞台再次發光發熱。也有六作品將留在大鵬灣的地區,做為當地的特色。 燈會期間,縣政府每天滾動式修正,最後以行動來證明「沒有傘的孩子跑得快。」屏東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想像更好,他們的用心,是大家需要學習的地方;再次印證~只要有心,沒有難成的事。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有心用心 才能感動人心

今年在屏東大鵬灣舉辦的台灣燈會已風光謝幕,據媒體報導,17天湧入近1400萬人次的賞燈民眾,並創下多項紀錄。不僅國內輿論一片好評,稱為史上最美、服務最好的燈會,更引起國外媒體關注,其中三件作品還受邀到丹麥展出,站上國際舞台。這不只是屏東的驕傲,也是台灣再一次展現軟實力的見證。 雖無法親臨現場,但看到網路上許多朋友的分享,已經可以感受到現場的各種驚豔和感動,驚豔的是各種突破傳統的科技作品與活動設計,感動的是九千多位工作人員和志工的投入。要讓原本客觀條件並不優的地點,能創造出這樣傲人的成果,除了必要的成本外,相信屏東縣政府團隊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和人力,更結合了許多很有創意的科技團隊;更重要的,應該是抱持要做到最好的決心。 做了和做好,往往就是評價高低的主要差別。以去年政府提出的旅遊暖冬補助為例,原本頗受大家稱讚,卻傳出因政府請款作業緩慢,拖欠民宿飯店業者補助款好幾個月,反而讓業者抱怨連連。簡單的請款流程延誤都無法盡速解決,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想不想做的問題。類似這樣的失敗案例,不僅是許多公部門的老毛病,在一般企業組織也隨處可見。大家都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問題是有沒有心想要把魔鬼抓出來。 回想在創辦學校之初,康橋也是在交通條件與法規限制相當不利的環境中開始,端賴辦學團隊懷著必勝必成的決心,努力在各個面向追求卓越,才能獲得家長普遍肯定,在少子化的困境下站穩腳步,並在兩岸逐步開展。看到這次屏東燈會讓許多屏東人勇敢的說出「我屏東,我驕傲」,再次深刻感受到,有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一定能讓人看到。政府營運、企業經營如此,興辦教育更該如此。 文/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正向管教 積極引導

週三公共電視台正播放著一起老師不當管教的畫面,只因孩子不畫畫,就遭老師粗暴的對待,實在令人不解。 幼兒園虐童事件頻傳,特別是台南市,有多起事件發生,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與撻伐,市教育局於1月25日發公告通知,1月30日下午1:30-4:30假歸仁區長榮大學,舉辦公私立幼兒園正向管教技巧教保知能研習-「虐童零容忍,護童一起來」,規定每個園所務必派員參加。當日仁和因早已安排歡喜過春節和圍爐火鍋的活動,無法推派老師到場聆聽,加上地點又遠,由園長代表參加。 上課前,教育局鄭新輝局長特別到場與公私立幼兒園代表共同誓師,齊心守護幼兒受教權益。局長首先肯定幼兒園老師的辛苦與付出,但也語重心長的呼籲,強調教育零體罰的決心;期許各園負責人、園長,應強化幼兒園責任機制,加強幼教人員正向管教及情緒管理的知能,對違反規定不當體罰者,也要訂定考核懲處的要求。 接著由講師分享,除了提出不當管教的案例外,針對教保人員為何會有不當管教的因素,體罰的原因及壓力來源與幼兒不聽話、吃太慢、不想吃飯、打人、搶玩具、上課吵鬧愛講話、不睡覺..等問題有關,引發大人不當的行為產生。 王老師說,要以正向管教的態度來引導,不只是消極管理好幼兒,讓他們循規蹈矩、不犯法,更要積極教導,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和方向。 正向管教的原則~ 「少說教、多身教;少沉默、多幽默;少責備、多了解;少爭吵、多擁抱;少溺愛、多大愛;少批評、多尊重;少懲罰、多引導;少脾氣、多福氣。」 春節過後、學期開始,於教學研討會和園務會議中與老師一起分享、討論,並影印研習資料供老師做參考,於晨光時間以現代灰姑娘的戲劇演出做宣導,引導小朋友要相親相愛、友愛他人,學習分享;更期許老師們在帶領、引導小朋友時,能溫柔的堅持、溫柔的生氣,才能享受工作的樂趣。祝福大家 健康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善用正向管教,班級經營不困擾

管教是一門藝術,老師拿捏得好,便能讓教育現場如沐春風,一片祥和。 過度主張自我權益,現代教師壓力驟增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至於道該怎麼「傳」,便是一種藝術,也就是說,教育本身是一門藝術,必須具備深厚的學養、良好的技巧,並且能夠讓學生產生相當的共鳴和學習效果。 現代人的自我意識強,很在乎自身權益,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更明文規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不得有體罰學生之行為。」我們也看到一些老師因過度體罰學生而被家長提告,甚至要求賠償等案例。其實「管教」,不只是消極「管理」好學生,讓他們循規蹈矩、不犯法,更是積極「教育」,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和人生方向,可見老師的責任何等重要。只是,隨著教育思潮的演變,現代教師的地位大不如前,不僅學生的管教問題層出不窮,師生互動上也產生許多改變和衝突,使得老師們備感壓力,加上往往動輒得咎,甚至對教育工作感到灰心。 從做好準備到學生樂於學習 那麼,到底該如何做好正向管教? 「正向」(positive)p(plan):有計畫、有準備地教學。 o(observe、open):能觀察學生的特性,並依照不同的特質,提供適合的教法,因材施教;並用開放的心胸包容接納學生,提升良好的師生關係。s(sensitivity):對學生的狀況保持高敏感度。i(improve):任何管教的方式都該有調整、改善的空間,進而找出合情理法的管教方法。t(training):良好的管教是經過訓練的。以上課吵鬧為例,新手老師可能會拿著鞭條用力敲打黑板,希望可以制止學生的吵鬧。但是有經驗、訓練過的老師,就會安靜地面帶微笑,等吵鬧過後,淡淡一句:「我就對你們有信心,相信大家會慢慢遵守秩序……」。i(issue):從事件中、錯誤中學習、修正。v(value):學生的學習成就,往往和良好師生關係息息相關,有其價值性。e(environment):建構友善的、好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們願意學習。保持四原則,管教有彈性 面對管教不易的教學現況,建議老師們能夠維持以下四點原則: 1.保持教育的專業。運用各種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在心智上適性發展,並且降低不當或偏差的行為。老師們可以透過一些輔導知能的進修或研習,增進專業,並確保教學品質。 2.學習高EQ。研究指出,老師情緒穩定,在管教上會有較好的成效; 3.保持自我彈性。有些老師太過於拘泥在「老師」的角色上,一付高高在上的姿態,未能親近學生。 4.保持正向的觀點。管教學生,與其用諷刺、批評,不如用鼓勵來增強其正向的行為表現、用正面的言語替代責罵,例如罵學生「你真笨」,可以改用:「我知道這有點難,不過我對你有信心,只要多練習幾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 善用班級經營八技巧– 1.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 2.學習有效的溝通。 3.抱持同理心。 4.恩威並重,賞罰分明。 5.建立班規。 6.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 7.以身作則。8.善用資源。 學生來自於家庭,所以老師們最好能夠跟家庭密切配合、理性協商,才不會產生管教不一致的情況。我們深信,當親師生三方的關係維繫良好,管教就不會是燙手山芋、苦差事。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相信當所有老師都能抱持這樣的理念時,教育工作自然不再令人焦慮、困擾。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築夢踏實邁向新目標

  長達九天的年假,咻一下就過了,各行各業隨著假期結束各就各位,小朋友們也開開心心的來上學,校園裡又充滿歡樂的笑聲,大家見面互道恭喜、問安並分享過年出遊的情形~有的小朋友說著過年時與表兄弟姊妹玩樂的情況。 有的小朋友笑嘻嘻的說著到墾丁、海生館、義大、台北等知名的景點玩;有的說著塞在車上的情形;大伙兒嘰嘰喳喳的說著過年的趣事,你一言我一語的,雖然吵雜,但卻感染到來自孩童們間的童趣對話,令人會心一笑,吵而不雜,大家都很開心。孩子們聚集在活動室,聽故事、唱歌、跳舞、玩遊戲,做體能、拚積木、跳箱;加上幾個新入園小小孩的哭叫聲,讓校園更顯熱鬧。 年假過後新的學期開始了,天氣從寒冷的冬天,轉變為春暖花開的季節,也褪去了厚重的冬衣,每個人看起來都神清氣爽的,感覺舒服多了。 幼兒園的生活吸引著小朋友,因著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設備,作息時間的規劃,具愛心、耐心的專業師資群以及最具吸引力的同儕同伴,寶貝們可以享受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一起用餐、一起午休的生活樂趣,在彼此互動中,學習成長、成長學習,隨著時間累積了許多的本領。豐富了他們童年的歲月。 本學是大班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個學期,再過半年,他們即將從事事有老師、媽咪陪伴照顧的幼兒,蛻變成獨立自主的小學生,因此本學期將是培養大班小朋友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好時機,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一樣樣的觀察,而準時上學可是入門的項目之一。園裡推動鼓勵八點半到園,六月會提早到八點十五分,七月八點,八月七點四十五分。至目前八點三十分,尚有許多小朋友未能達到,請家長鼓勵並能配合。 古人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是清晨,早晨人的精力往往是最充沛的,頭腦也是最清醒的,每一天早晨早起一點,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鍛煉鍛煉身體,安排好一天應做的事,擁有一份好情緒,對一天的工作是很有益處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在一年之中最有生機、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的季節就是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生之計在於勤,謀生的原則,一天的作為決定於早晨,一年的作為取決於春天,一生的作為取決於他是否勤勞。 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新的目標,希望大家都能朝著自己所定的目標前進。有句話說~睡覺做的夢,醒來時夢成空;醒著做夢的,只要願意去追夢,就會築夢踏實。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 諸事如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用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一位老師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是不用功,而是不用心。叫他做的都會按照吩咐去做,只是不用心去想中間的關係,以致辛苦讀進去的資料沒有放對地方,變成白讀。 另一位老師,說不只孩子不用心,連大人也不用心,她跟朋友約在高鐵車站見面,朋友臨時有事不能來接她,請別人代勞,但竟然沒有把見面地點的細節告訴來接的人,害她在車站多等了半個多小時。她生氣的說:「換人接沒關係,但要講清楚,怎麼可以這麼不用心,丟下一句『去幫我接』就不管了。」  哈佛有位教授在上課時問學生:「下課前有時間聽我講個故事嗎?」學生都看看手錶說:「當然有。」他再問學生:「現在是幾點?」結果剛剛看過過手錶的學生又再看一次錶才能回答。我們納悶:「不是才看過時間嗎?怎麼不知道現在幾點?」他說:「學生第一次看手錶時,不是看時間,而是在看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夠不夠讓老師講故事,所以就不知道時間是幾點,必須再看一遍。」 其實我們看東西不是用眼在看,是用心在看。你只看得見你預期看見的東西。我們從小學會在特定情境中尋找特定東西,心中所預期要找的東西,會使我們忽略了不再預期中的環境物件,因此就視而不見了,這種只看一件東西的標準答案教育方式,對創造力非常不利,因為創造力的定義就是「在每個人都看到的東西中,看到別人沒看到的」。 孩子必須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才會產生創意。在還有八天才出生的小貓大腦攝影上,我們看到牠大腦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神經連結。但等牠變老時,同一個神經元的神經連結已不像小時候那麼茂密,用盡廢退,只剩下常用的變得很粗大,不用的已被修剪掉了。神經連結得愈密,愈容易觸類旁通,所以小孩的創造力常比大人好,他們常看到大人沒看到的東西。 凡事用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科學上一個問題界定得好答案就出來了一半,誠如大家熟知的「季諾的弔詭」。如果每次都朝目標前進一半的距離,將永遠無法到達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朝家門走一半的距離,將永遠進不了家門;但是如果把這個詭論到過來,每次只朝目的地走一小步,不論這一步有多小,總有一天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去做,即使做得慢,也總有一天會達到目標。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在於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登高自卑行遠自彌,不要怕孩子學得慢,只要用心一定會成功。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豬年快樂!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歡迎每一位小朋友和大朋友(家長),成為仁和大家庭的一份子。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愛護,讓我們能夠繼續與您們攜手合作,陪伴我們的寶貝,以愛心、尊重、關懷、包容與接納的心,用我們的專業,陪伴小孩們走在成長、學習的路上,營造一個屬於他們快樂的童年,建立身心都健康的好根基 。 下週一是農曆除夕,週二起是春節假期,連同星期假日共有九天,下下週一,二月11日就要來上學了;假期中,不論是在家或外出,請家長務必留意,居家用火與取暖的安全,外出旅遊交通安全與衛生保健的問題,小心為上,讓全家人都能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過個好年。 平安就是福,贈送每位小朋友自製福袋一個。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 豬事如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

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說二十一世紀的孩子要有人文素養、要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是不能無中生有,需要有寬廣的背景知識,而背景知識的來源則是從閱讀而來。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透過文字,我們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和任何人交談,獲取他們的智慧。知識的累積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西方的諺語說「打開一本書,你就打開了一個世界」;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說:「書本打開了孩子想像的空間,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史登堡更進一步指出「創造發明不需要深厚的知識,它需要的是足夠知識和無限的想像力,如果再加上『毅力』,孩子就一定會成功。」 除此之外,閱讀也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當一個人讀了一定數量的好書之後,他說起話來就會比較有內容,用詞遣字就會比較文雅,舉手投足就會比較高雅,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胸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具有改變的力量。越小的孩子接觸繪本、無字只有圖的繪本也是很重要的,可激發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仁和為讓孩子養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建立閱讀的習慣,推動親子共讀已行之有年,又藉著共讀紀錄本,記錄孩子當學期閱讀的繪本名稱,透過家長的陪伴與紀錄,點點滴滴建構孩子文字的語言、詞彙的豐富性、表達力的提昇與圖像記錄。 每學期訂了閱讀的本數,希望小朋友能朝著預期的目標完成。為了瞭解幼兒園親子共讀的情形,園長親自檢視成果,一個個不厭其煩的逐一進行。從共讀本上的紀錄,就能看出端倪,了解家長重視與用心的情形如何,也能揣摩、想像家長與小孩共讀的畫面,是溫馨、敷衍了事或不理會。孩子的學習來自於模仿,殊不知大人的態度是小孩模仿、學習的對象,一舉手一投足間,就連家長說話的態度都可影響小朋友。 本學期閱讀達標者有六成四。為肯定親子的努力與重視,贈送達標者每人獎品一份;有家長問:檢視當天小孩請假,可不可以補看? 園長的回答是:時間若無法配合的,就請家長自己檢視即可。 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二十一次不斷的練習。 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 為建立家園、親師間的互信與溝通,幼兒園除了期初提供親子手冊、學習手冊外,每日有家園聯絡本,每週仁和週報、班級教學分享,透過文字檔傳達訊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園務及班務,花了園長、老師很多時間和精神,但發現有些家長只簽名了事,聯絡欄上都是空白,不知是否有閱讀訊息?當然也有家長不僅閱讀了,還很用心的紀錄,分享小孩在家的生活點滴,自然的老師就會對該幼兒有更多的認識與互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的未來掌握在父母的手上,別輕忽了。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大腦與閱讀

學習閱讀包含了連接大腦的兩個區域:一個是物體辨識系統,另一個是語言迴路。在認知神經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的巨作《大腦與閱讀》中,剖析了孩子在成長的幾年間,如何慢慢轉換為成人閱讀的網絡形態。以下特摘錄片段精華讓讀者先睹為快。 曾經以為嬰兒對世界的看法是「一團混亂」,以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幾乎沒有組織,所以需要很多的學習、很多的輸入,才能建構起像成人一樣的大腦。最近的研究反駁了這個太過簡單結構論。大腦機制準備好接受再訓練 沒錯!大腦一直到青春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它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年也可以打開一個學習和教育的機會窗口,它的兩個主要的機制:口語的了解和不變異性的視覺辨識已經在那個地方準備好要被再訓練,去為閱讀的目的服務了。 大腦區塊設定好處理語言習得 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對語言的了解有驚人的表現。在出生後幾天,他們就能知覺到語音的對立,如ba和ga的差異。此外,他們會對自己母語的韻特別注意。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在他們母親的子宮中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母語是什麼了(譯注:不是說他們聽得懂,而是他們習慣了母語的句調 intonation)。 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依靠到左腦的神經迴路上去了。左上顳迴分析語音,而顳葉階層性的組織使它可以抽取出音素、字和句子。即使左前葉下方叫做「布羅卡區」(Broca’s area)的地方在三個月大的嬰兒聽到句子時就已經活化了。布羅卡區是處理文法規則和負責說話的地方。  無疑的,這些大腦區塊是先天就設定好了來處理語言的習得。當然,學習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年,他的語言中心是對他生活周遭的語言敏感。到6個月大時,母音的表徵,這個每個語言都有的獨特的語音空間,慢慢有些扭曲,因為它開始適應他母語的母音了。大約11個月到12個大時,子音開始出現,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嬰兒不再區辨r和l,就像我們開始聽不見外國子音的差異,如印度語中有各種的t聲,但是我們聽不見它的差別。嬰兒大腦會分析最常聽到的字 嬰兒的大腦,就像一個年輕的自然學者或是一個統計學家,會系統化地抽取、分類和界定語言的片斷。它從語音的輸入中,偵察到規則性,決定哪一個聲音是可以接受的,哪一些不是語音,可以丟棄,很快的,他的母語的語音規則就到位了。嬰兒會計算哪一個語音最常聽到,最常聽的聲音會變成他大腦詞彙中的第一個字。 6歲已能掌握母語的基本文法 到2歲生日時,孩子的詞彙是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每一天增加10〜20個字。在這同時,他建立了他母語的基本文法規則。到5歲或6歲時,孩子開始了第一堂的閱讀課,他們已經有專家般的語音知識,也有了好幾千字的詞彙,並掌握了他的母語的基本文法結構。  這些規則和表徵是內隱的,孩子並不知道他有這些知識,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麼來的,但是這些知識無疑地是以一個有組織的形式,存在於口語的迴路中,隨時準備著文字的出現。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走出校園戶外教學

校外教學,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事了。除了春季、秋季旅遊外,配合教學主題,鄰近若有適合參觀教學的景點或商店,就會做安排。決定參觀前,老師會先去探勘、接洽,雙方時間都可以才會確定。 看似很簡單的參觀接洽工作,其實也需花點工夫做準備,如參觀的目的、小朋友的年齡、地點的遠近、空間的大小、內容的合宜性、開放的時間、友善的指數等,都是我們注意的細節,還有安全的考慮,這些都符合、確定沒問題,就會定案。 上週四小班參觀位於中華東路的納智捷車廠,孩子們透過參觀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車子的認識,原本對車子就很感興趣的小男生,更是有感了,回到園所,動手設計製作自己的品牌車更有心得,還會分享、介紹,真棒;回家告訴爸爸,以後車子壞了要換納智捷的廠牌。 參觀前,車廠的選擇也考慮了很久。因為鄰近有好多汽車廠,如豐田汽車(TOYOTA)、本田汽車(HONDA)、三菱汽車(MITSUBISHI)、日產汽車(NISSAN)…;Lily媽咪接洽參觀的過程中,遇到了攔阻也有被接話者輕忽,最後才決定參觀的車廠,透過認識的人介紹,老師感覺比較有安全感、接洽過程也很親切,參觀時應該會受到歡迎才是,也果真是如此。 週三,中班參觀環保局藏金閣,位於東門路的巷弄間,分批前往,孩子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想一探究竟,這個藏著金子的地方,是如何讓垃圾變黃金、化腐朽為神奇的? 一到藏金閣,只見裡外都整理得很乾淨、也很安靜,孩子們進入室內不敢大聲喧嘩;待全部到齊,解說人員帶著小朋友,從室內到室外,照動線依序介紹現場擺放的物品,有時鐘、小物品、櫃子、衣櫥、桌椅、鋼琴、書,室外的垃圾分類區、腳踏車再生區、平價商品區、傢俱診所;孩子們對傢俱診所充滿了好奇,可惜無法進入參觀,了解傢俱醫生如何讓這些老舊的物品,經過師傅的巧手,精心的修繕,重新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工作人員說,物品上面貼有黃色標籤的是要經過公開拍賣才能買,標價是最低價,每兩週六一次的拍賣日競標拍賣。 行前,小朋友製作了一本感謝卡,要送給藏金閣;結束參觀行程,園長代表幼兒園,感謝藏金閣的服務,由負責人王小姐代表接受。王小姐準備了兩題有獎徵答,由子誼和歆妤獲得。 參觀,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豐富。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