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9

園長的話 – 預防腸病毒其實很簡單

連假過後,週一上課日,班級回報有三位小孩罹患腸病毒,還好分別在不同的班級,否則若有二個同班就得停課,繼續放假囉!停課放假應該會造成一些家庭的困擾,大家應該不樂見發生;不過,可得家園、親師生一起合作才行。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境的整潔;良好的衛生習慣最重要的是勤洗手,正確的洗手和在對的時間洗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難落實;以洗手而言,很多時候,看到有些大人,洗手就只是沖水而已,沒用肥皂,特別是抱小孩前或拿食物給小孩前,都忘了要洗手,病菌也就在那時悄悄地傳給了抵抗力弱的小孩了。 環境的衛生當然也輕忽不得,定期以漂白水全面消毒,如:地板擦拭(尤其幼兒平日活動或玩耍處)、玩具泡消、桌椅擦拭(尤其是餐桌)、餐盤泡消、廁所內馬桶蓋擦拭、洗手水龍頭擦拭、棉被清洗並曝曬、擦手或洗臉毛巾泡消後曝曬等。 幫助孩子們在生活與玩樂當中,建立各種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課題,且一生受用無窮,利人又利己。 「你問我今天在學些甚麼?當我的回答是:我只是在玩時,請別誤解我,因為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學習如何讓自己成功、快樂,我將為明日做最好的準備,今日我是一個小孩子,我的工作就是「玩」。 是的,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從玩的當中學習。而積木是他們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每年此時,會舉辦積木創作觀摩會,由各班推選小朋友參加,有人數上的限制,今年開放讓小孩們都能參與,不過需要自備積木。 週二,大班孩子們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玩著的積木,主持老師延伸教學主題「到家鄉的景點走走」,以此為創作的主題。當積木在小孩的手中被操作時是有生命的,而且是那麼的栩栩如生。看著他們專注的眼神,時而搜索積木零件、時而撫摸著頭在深思,可見得積木對小孩遊戲學習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孩子們專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堆疊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一件件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當分享作品時,眼中充滿了亮光與自信,同時也欣賞別人的作品,彼此分享;酷愛恐龍的震東,以恐龍為創作主題,幾個男生圍繞旁,博鈞說:「我長大要研究恐龍。」 積木遊戲對小朋友成長的幫助,是從自由探索建構性玩具中,獲得適應及控制環境的能力,不僅因為積木遊戲給小朋友帶來快樂,更因為從中,他們能學到各種東西,從搭建的過程中得到經驗與創造相關的故事;透過幼兒的主動探索,瞭解到各種積木的形狀、大小等特色,藉由這些特色,去啟發他們的想像,創造出不同的作品。 積木遊戲對小孩而言,是許多東西的組合,透過問題與解決,簡單與邏輯可以引發他們建造有創意的建築物,製造複雜的形式,以及一連串似乎毫無止境的創造「當我在積木區堆砌積木時,請別說我只是在玩。你知道嗎,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形狀與平衡的關係,誰知道也許哪天我將成為建築師。」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 腸病毒防治措施及衛教宣導事項

 一、流行季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4月至9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 二、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 三、傳染力及傳染期間:發病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四、症狀: (一)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 (二) 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三) 手足口病:發燒、身體手部、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 五、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型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一) 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3天,體溫可超過39℃。 (二)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例如腦幹腦炎、肺水腫,重症前兆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 抽動)、意識不清等,嚴重併發症多發生於發病5日內,出現肺水腫時,死亡率高。 六、 腸病毒D68型: (一) 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表現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不相同。 (二) 臨床表現差異極大,從輕微上呼吸道症狀至嚴重肺炎均有可能,極少數病例可能併發神經症狀急性無力脊髓炎,導致肢體麻痺;有氣喘體質之兒童,併發嚴重症狀風險較高。 (三) 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到大醫院就醫。 七、 本市108年「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永康院區、郭綜合醫院、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等5家醫院。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用心、努力、參與的運動會

又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凝聚了大家的向心力。老師們的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眷顧我們,參與這場盛會,小朋友們盡情的玩遊戲、做運動,展現他們超強的體能。 每個活動項目,均視小孩們目前的學習能力而做的安排,自然的呈現在家長們的面前;從開幕式的閃耀幸福,以三首教唱過的歌曲組合-地球寶貝、喵喵喵和幸福的孩子愛唱歌作為開場,不論大人小孩,一起感染到幸福快樂的氣氛;鳴炮、升旗到咕嘰咕嘰,孩子們享受在其中;體能活動,幼、小班的神氣活現,透過爬滾翻走跑跳六大技能動作,提升孩子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與身體所需的刺激動作;中班的體操英雄,利用單槓與前翻動作,有效刺激孩子的前庭,藉由訓練過程,讓孩子提升速度與方向感覺;大班的彈力超人,增加訓練的難度與強度,讓孩子在闖越過程中,可以提升各項操作性技能。 奪標,每個孩子都使盡全力往前跑,通通有獎。小和幼班透過短跑的比賽,讓孩子了解速度的快與慢,藉由競賽的過程中,對自我的挑戰;中班,從青蛙跳的競賽過程中,讓孩子挑戰競賽的難度;大班,單腳跳躍比賽,看誰的力量與單腳平衡最好;跳箱,今年高手雲集,跳過八層以上的有十九人,其中一位是女生,看著他們個個像羚羊似的,躍過高達一百公分的箱子,過人的彈跳功夫,心中好感動。 每一個體能動作的表現,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勤練,才能使之靈活、敏捷與增強體力; 親子趣味賽,因著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開始大家都不知要玩甚麼,主持人登高一呼,大家就踴躍參與,有的是爸爸代表,有的是媽媽,還有阿公、阿媽;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大夥兒都玩得不亦樂乎,直呼實在太好玩了;首先是看誰力氣大,以為要比力氣,誰知卻是一連要抱十五個小孩,挑戰手臂的力氣,爸爸較沒問題,可媽媽、阿媽就慘了,尤其是大班,哈~上當了,又不能臨陣逃脫,硬著頭皮拚了,輸人呣輸陣,別人可以,我當然也行,雖‵‵然手臂很酸,還是要有笑容的,難得可以抱十五個寶貝,挑戰極限,頌典阿媽說忘了自己是阿嬤餒! 還有火車過山洞、桂河大橋,趣味又好玩,怕家長太累,只玩三項,太小看大家了,明年應該加碼才是。會後場地的整理,除了工作人員外,感謝協助整理的家長,很快將所有的器材放回原處,團結力量大!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留在幼兒園,正常上課到下午,中午的飯量比平常吃得多,一上寢室躺下就呼呼大睡了,哈哈哈~ 在兒童節前舉辦親子運動會,期許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健康、安全且快樂的長大。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翁

我們常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好好教育他們,將來才能成為國家棟梁,社會中堅。只是過去對主人翁的界定其實很狹隘,強調的是學校科目的學習,並透過層層篩選培養出所謂的優秀知識份子,成為社會中少數的領導階層。 在傳統的人才養成過程裡,多數的兒童在一致的標準框架下學習,他們沒什麼機會真正認識自己,也就難以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只能依循父母師長的期待,並藉著考試成績來配對社會中的生存空間與價值。從當年國家整體發展的需求來看,這樣的人才培育機制或許有效果,但過度功利和單一的標準,卻壓抑了多數人主動學習的渴望,犧牲他們追求自我的權力,更不利於現代多元社會的發展。 近代的教育思潮主張回歸學習自主,應該依孩子的特性和志趣,自主探索學習的主題和內容,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也最能持久學習的方向。這個理想需要足夠的課程彈性,教學得擺脫僵化,評量更需要開放。憑良心說,這在台灣教育環境中不容易做到,尤其遇到到升學主義這個魔戒時,多數人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周遭壓力和未知的恐懼。 這幾年兒童節前,許多小學會翻轉上下課時間,讓學生玩痛快點,稍稍紓解平時學習的苦悶。可惜過了這天,孩子們似乎又得回到無奈無趣的學習。然而許多例子可驗證,只要用心設計,透過教學和評量的活化,並且給孩子更多學習自主的機會,即使有深度和難度的學習,一樣是可以快樂又有效的。 要真正培養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更該先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翁,讓他們找到明確的方向和更多的動機,感受學習的樂趣,才能在各個領域上不斷提昇自己,為社會帶來更多貢獻。 文/李萬吉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看我跳箱高手 45屆運動會

三月的天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孩子們的身體因此不舒服,感冒、發燒、生病的人數多了些,心裡感到很不捨;就連自己從月初嚴重的咳嗽到上週才好轉。又擔心不穩定的天氣,會影響到月底親子運動會的舉行,而有所牽掛;雖然心裡有預備,縱使當天真的下雨,可照常在活動室舉辦,不受影響,但仍會覺得可惜,因為小朋友無法盡情的在寬闊的草地上,安全的伸展身體的動能。 不穩定的天氣,除了考驗著孩子們的抵抗力和體力,對我們而言,也是一種挑戰,是信心的考驗。 往年在運動會當月第二週開始,會讓小孩們多一些機會在草場上做練習;今年少了點時間,還好本週天氣已趨穩定,濕答的草地也可進入練習,針對團隊合作的項目,多給予練習、互動的機會,增強小孩們的信心。 還好平日每天至少都有三十分鐘以上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小朋友們的身體靈活度很強,難不倒他們。 今年大班跳箱高手雲集,跳過八層以上的有十九個小朋友,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練習就會」是園長常鼓勵他們的話語,孩子們把握每週四晨光的跳箱時間,呼朋引伴的聚集在活動室,就連小班甚或幼幼班的小孩,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跳箱的機會,有的從低跳箱開始,有的從高跳箱,一次次的練習,縱使沒跳過,依然不怕失敗,繼續不斷的練習。 今年是仁和第45屆親子運動會。本週小朋友們有更多一起練習、互動的機會,藉此互相觀摩、學習,從一次次的練習中,動動身體,了解身體的功能,學會了身體操作的技能,從運動中提升智能的開發,增進自己的體力與耐力,了解秩序還有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強自己的勇氣與信心。不同的運動項目,呈現不同的畫面,每個畫面都是珍貴的,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用錢買不到的。 藉著運動會,讓家長看到不同年齡展現不同身體的動能,幼幼班和小班,大腿力量的呈現與肌耐力的訓練;中班,高度感覺提升與前庭感覺提升;大班,本體感覺控制與大腿力量的控制。 童年是人一生最珍貴的階段,因為珍貴,所以我們用心,不怕麻煩,熱心付出,在孩子生命的歷程中,畫上許多美麗的色彩。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天才出於勤奮

這個社會是一個舞台,我們都是等待在舞台下的觀眾。有時候,會有一兩個人能獲得成功,榮耀的登上這個舞台。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我們讚嘆著他的成就,於是觀眾席裡有人大聲呼喊了:「看啊!又是一個天才的誕生了!」 我們都渴望知道他成功的秘訣,都希望能成為下一個讓大家讚賞的天才,可是能有多少人知道那隱藏在成功背後的是多少個年頭的努力,多少個歲月的磨鍊?「成功的冠冕,皆以荊棘編成。」如果說天才少了勤奮,那麼他就不會有光鮮亮麗的一天了。 「成功是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發明大王愛迪生就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才突破研究時所遇到的瓶頸。當他在尋找製做燈絲的材料而失敗了第二千次時他沒有放棄;當他的實驗成果付之一炬時他沒有氣餒。所以說是他的勤奮不懈造就了他的成功,是他的勤奮不懈打造出了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舊約聖經上頭曾有這樣一段話:「懶惰的人啊!你去觀察螞蟻,便可獲得智慧。」若說我們只是一味的妄想成功而沒有付出努力的話,成功就永遠只是個夢想。美蘇冷戰期間,蘇聯成功的發射出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當你在夜晚時仰望星空,便能看到他在天際劃出的優美弧線,這樣的場景觸動了一個少年侯麥的夢想。他在資源極度缺乏的礦業小鎮裡自學數學、自製火箭、自我摸索。因為他的努力和勤奮,侯麥不僅榮獲了全國科展的首獎,也順利的進入美國太空總署做事。 當我們在舞台之下為台上所謂的天才喝采時,是否也該想想他在成功前所經歷的奮鬥史?天才其實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但是能秉持著勤奮精神堅持到底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們要記住:成功是看結果而不是看過程,不論你曾經經歷過多少挫折,繞了多遠的路,能堅持到底的就是贏家,自古天才全多是出於勤奮。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樹苗的迴響

「植樹節由學校贈送的花苗,彥翔回來後,跟哥哥一起建造一處讓樹有非常舒適的環境。看著哥哥和彥翔一起把樹種好,甚至樹邊有景觀,幫忙抓蚯蚓、挖水渠,頓時感到植樹節的偉大!」 看了媽媽的分享,我好感動,一株樹苗能夠讓兄弟倆這麼用心的去對待、珍惜,真是不容易,頓時之間覺得為植樹節所盡的努力都值得了,從花苗的取得、搬運、教導、發送等,每個環節都是功夫、都需要人去執行,若不是那股熱情與動力,是無法年復一年的持續進行。 同樣的拿到一株樹苗,每個人的處理與對待方式也許都不同,有的以感恩的心來感謝,歡迎新成員的加入,且積極的為樹苗搬遷新的環境;有的抱怨沒有拿到所喜歡的;有的平淡的對待,放在一旁;因著主人態度的不同,當然會影響到樹苗後續長成的結果;移植後的照顧更要用心,陽光、空氣和水,施肥與修剪,從小樹苗的照顧中,讓孩子學習生命教育的課題,是非常重要的經驗。 然而小朋友對待樹苗的態度,多少反映出父母的教養方式。誠如家長所言,這群小孩如同小樹苗一樣,需時常留意關照及愛的陪伴,才能長得像大樹一樣高,為人遮陰,為社會所用。 春天是種植的好季節,也是運動的好時機;春天本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多加運動是可以增強抵抗力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開始,就要有好的計劃,而仁和的計畫就是以健康為新一年的開始,每年3月29日前後,舉辦親子運動會,今年已邁入第45屆了。透過運動會,展現小朋友的體能與運動技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運動的能力與健康的概念;藉著運動會,讓家長了解孩子體能的表現。而體能表現與勤奮和懶惰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的孩子懶得不想動;有的很勤,把握每個可以運動的時間,不斷的自我挑戰。 健康就是財富,擁有健康就是擁有財富,想要獲得這項財富,門檻很低,不需理財規劃師,也不用銀行,不會被偷,不需超時,可攜帶,只要有一顆願意的心,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可獲得。 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一生之計在於勤」,讀冊驚勤、運動驚練是創辦人的至理名言。任何一件事不會,只要勤練,就能獲得。 下週五是仁和第45屆親子運動會,邀請家長們撥冗來參加。 ※※※※別忘了下週五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三十分與仁和有約※※※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培育孩子的運動智能

當很多人在鼓吹今天兒童的學習不應再側重學術,而應從《多元智能》的概念作為培養兒童藍本之際,不難發現多元智能的八大範疇當中,『運動智能』是有被部份家長所忽視的現。一般家長以為,孩子會行會跳便不需把注意力放在運動智能的發展,其實不要以為有運動智能的人只是四肢發達,也別以為這種智慧只屬於運動員。如果不想子女做運動員便不培養他們的運動潛能,便對運動智能有一個狹窄的了解。 運動智能不單是指運動的能力,而是運用身體的感覺運動去了解、學習及表達,協助孩子發展運動智能,可以令他們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從而知道自己的強項,演員、舞蹈家、雕塑師、髮型師、物理治療師、外科醫生等都表現出相當的運動智能呢 運動智能是源自我們體驗生活時所獲得的感官動作經驗。可塑性最強是0~6歲的孩子﹕0~2歲時主要發展基礎功能,透過轉身、爬行、步行、推、拉、拾、擲等等的活動,逐漸掌握身體四肢的肌能控制,調節各種身體感官訊息的接收,配合動作﹔2~4歲時,肌動作向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4~6歲時期,孩子身體的各個系統、各個動作的功能趨向完善。因此,6歲前是孩子把各個不同的系統整合、動作協調一致發展的過程。父母可以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意識地鍛煉寶寶,以提高他的運動智能。 運動智能主要包括控制身體動作的能力及操控物件的能力。想孩子培養好運動智能,家長可鼓勵子女進行幼兒體育遊戲。初生至三歲的幼兒時期,先要著重身體各種感官與身體動作的配合,多讓孩子作身體活動及接觸不同的外界環境,對孩子的各種感官進行合理的刺激和訓練,對孩子的體格、神經系統的發育及運動能力的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半歲以下的嬰兒,視線可跟蹤移動的物體或人,但眼及肢體的活動是未協調的,當他躺著時,家長可懸垂玩具及不同質地的物件在他的上方,讓他追視及伸出手觸摸;而俯臥時,嬰兒能漸漸抬頭用前臂支撐身體,讓他俯臥不但可強化頸部的肌肉,還可讓他從不同角度用眼睛探索四周環境,同時更可以給胸部及手臂有受重的感覺,掌握這種感覺是學習控制用力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逗嬰兒玩耍時不一定要仰臥在床上,換成俯臥的“甫士”也可以呢!還有,不要怕嬰兒跌下床而妨礙他轉身,其實轉身是可以刺激平衡系統,以及加強頸、腹及背肌的力量,為坐及站的發展打好基礎,所以應該多些放嬰兒在地墊上,讓他好好的“ROCK and ROLL”一番﹗ 在幼兒的生活世界三個鏡頭常常出現﹕睡眠、飲食以及運動,其中的運動畫面,隨著月齡的增加,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他們活動量越來越驚人,是家長與子女一起進行”幼兒體育遊戲”的好時間。 兩至三歲是幼兒運動智能發展的轉折期,這個時候身體各感官系統的基礎功能漸趨成熟,並開始發展較複雜性的功能以及基礎獨立自主能力。孩子愈來愈好動,讓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隨意探索周圍環境是十分重要,多嘗試和解決問題,啟發他們的冒險精神吧!家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活動需要,帶他們外出玩玩兒童遊樂設施和走走路旁的石級,可以訓練他們平衡能力,亦是加強空間感的好機會,孩子穿梭於不同形狀的攀登架之中,需要發揮視知覺的能力去測定距離及高度,與及協調身體的動作。 在家中穩固的餐桌下面與玩火車“捐”山洞遊戲,亦有類似的效果,但有尖角的桌子是一定不合適的。這個年歲亦可以模仿做出較複雜的動作,播放節奏明快的童謠,讓孩子隨著音樂的拍子模仿你的動作,好像用手輪流拍拍兩邊的膝蓋或者轉轉頭等,學習動作的節拍之餘亦帶給孩子莫大的樂趣。這時亦要幫助孩子學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並分享樂趣,與年齡相約的幼兒一起活動,過程當中孩子學習了解他人的需要及表達自己的意願,是孩子日後發展團體運動的基礎,如果孩子是家中的獨生兒便得多些找找表兄弟姊妹或者鄰居一起,玩玩由家長集體設計“幼兒體育遊戲” 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團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小樹苗的生命教育

全球暖化現象顯著的影響氣候的變遷,尤其是從蔬果的收成就可看出端倪。幼兒園後門的小葉欖仁,落葉的時間也一年年的延後,從秋天到冬天到春天,至今樹上依舊是老葉,不過最近正隨風飄落,地上滿是落葉,預估三月底前應該會掉光。 地球暖化的現象是不容小覷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來守護它、關心它,讓地球能健康、快樂的轉動。對此,仁和可是盡心盡力,滿園的花、草、樹木,讓小朋友在綠化與美化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哈哈~照顧花、草、樹木是需要花費時間、精神和愛心的餒) 除此之外,每年的植樹節,贈送小朋友一株花苗或樹苗,藉此讓小孩們了解種花、種樹的重要性,並學習照顧,進入生命教育的課題,從移栽到照顧花苗、樹苗的過程,讓孩子體會從小苗到成長、茁壯、開花、結果,過程中的關係與教育。 植樹節贈送花苗的活動行之已有十六年之久,開始幾年成效不彰,家長不在意、也不重視,拿回家的苗沒移栽、沒照顧,任憑它枯萎;隔年植樹節調查,存活率非常少,幾乎屈指可算;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家長對環境的保護、生命教育課題的重視,對仁和在植樹節贈送花苗、樹苗的活動覺得非常有意義,也很認同,今年做調查,舉手的小朋友有一半之多,園長覺得很欣慰,過程中一切的辛苦是值得的;更期待今年拿回家的花苗,每一株都能夠被用心的對待,成長、開花。 問小孩:「樹和人有甚麼關係?」「可以讓我們乘涼、小鳥可以做窩、可以讓我們吸氧、還可以防止土石流。」小孩們真棒,尤其是大班小朋友,一年年的學習、成長,不僅身量長高、體能增強、智慧也增加,不過也更調皮了。 週三上午,約了一位兒童遊戲場的檢驗師張先生來園,張先生對仁和的大蝴蝶遊戲場很感興趣,他說沒看過這樣的遊戲場,很有特色,連拍了好幾張照片,並告知,一般幼兒園或公園的遊樂設施,都是遊具公司製作的,樣式大同小異;仁和遊戲場很特別,很有創意。 慧眼識英雄,一看就知道是寶,不愧是遊戲場的檢驗師。仁和的遊戲場是創辦人洪南海先生用心所設計的,從開始的發想,以孩子的心為心、安全為主的設計圖,一改再改;精密的計算鋼筋水泥的承載力,並且親自督工完成;完工後造成轟動,吸引許多園所來參觀,想複製,但終究還是沒辦法,因為沒有設計的動機與精神。 小朋友們很喜歡到大蝴蝶玩,因為寬敞、通風、變化多,是遊戲場也是體能訓練場,還可遮陽;它陪伴無數的幼童,走過他們的童年歲月,留下美好的記憶。 張先生走在仁和的校園裡,感覺很舒適、愉悅,彼此相談甚歡。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運動遊戲的好處

回想起從前小時候,整天跟著住家附近的大朋友到處遊玩,一群小朋友帶著一群小小朋友,玩著跳繩、跳橡皮筋、打陀螺、打彈珠、爬樹、跳房子、賽跑等許許多多的遊戲;如今,自己的小孩也已慢慢的長大,活動力一天比一天還大,若不讓其發洩一下旺盛的精力,就會很無聊地在家裡無所事事,製造許多搗蛋行為。可是想想現今父母生的少,想要在住家附近找到年齡層相近的同伴,可說是少之又少,且由於都市化的生活形態快速成長,幼兒的活動空間相對減少,當父親的只好充當兒子的大玩伴,一有空檔,父子兩人玩耍去。 但現今幼兒運動遊戲由於因空間不足、時間不夠、玩伴缺乏,再加上父母的過度保護、電視、電玩的氾濫情況之下,使得幼兒運動遊戲的種類受到限制,並影響幼兒運動遊戲的質與量。對於幼兒的成長而言是一大隱憂,相對的造成幼兒體能減退、肥胖率過高並產生許多自閉、過動、自私、動作不良等許多成長障礙的幼兒,此一問題,正慢慢的侵蝕幼兒的身心健康,值得我們大家深入關心和探討。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藉由遊戲探索身體及環境,並累積經驗而產生智慧,幼兒也因遊戲的參與,而與現實生活相銜接。幼兒每天的生活就是遊戲,而遊戲的種類大多為與身體息息相關的運動遊戲,經由身體運動的刺激而增加幼兒身心機能的發展。 幼兒運動遊戲是以幼兒為對象,施以有趣的身體運動遊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促進幼兒全身骨骼、筋肉的全面發展,得到身心各方面的健康,並透過關心和鼓勵,提升幼兒的體能,且透過幼兒身體的活動,促進腦部發育,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以及對人事物的興趣與熱情,以達到促進幼兒健全發展的教育意義。 從幼兒動作發展的觀點來看,幼兒的身體動作大約有以下8種類型:走、跑、跳、攀爬、投擲、接補、踢、打擊等。幼兒在發展這些身體動作時,是先「有」再「好」,意即會這個動作或出現這樣的動作之後,其動作才可能漸漸做得更好、更熟練、更穩定、更平衡、更協調或更多樣化。 幼兒時期的教育,是人一生發展與學習的關鍵期,也是日後身心、思想、行為本質的來源。在幼兒尚未社會化的情形下,多重的外在刺激會讓幼兒容易吸收與學習不同的事物。而幼兒的遊戲重在參與而非得名,即使是競賽遊戲也只是趣味而非比賽。因此幼兒運動遊戲的教學需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先培養其興趣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讓其在安全的情境下盡情的去發揮,藉遊戲的驅動去體會運動的樂趣。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