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9

園長的話 – 防災演練 有備無患

因著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的到來,每年此時,教育局都會規定,除了當日的演習外,還需安排兩次演練。 週二地震演練,除了文璐老師在晨光時間做地震宣導,園長也藉著地震來了的兒歌「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蹲下躲牆角。」帶領小孩一面吟唸一面做動作,從中了解地震來時該如何面對,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現場的演練,實際操作。 地震來得又快又突然,令人措手不及,萬一不幸遇到地震,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安無事?專家教我們,要牢記地震三字口訣-趴下、掩護、穩住,直到地震結束。 若是正在廚房煮東西,順手立刻關上爐火,並立即躲在桌子下、抓住桌腳。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時,仍應以就地避難為原則,立即尋找掩蔽物,避開危險玻璃、櫥櫃,蹲下並保護頭頸部,逃生避難時應走樓梯,千萬不可搭乘電梯,以免受困。 2016年2月6日春節期間,台南維冠大樓的倒榻,是台南人心中的痛,我們更要以此為借鏡。 地震是安全教育的課題,不容輕忽,平時就應做好準備;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小朋友,成為他們帶得走的保護能力。 「趴下、掩護、穩住」把握集合的時間,讓小朋友熟記口訣,操作練習。 因著中秋節的到來,教育局本週連發了幾張針對腸病毒、登革熱、流感、水域安全等議題的公文,希望提醒家長重視,做好預防措施。特別是腸病毒,據疾管署統計,近期國內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仍處流行高峰期,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8,452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0.7%,以中南部縣市上升幅度較為明顯。 2019年檢出EV71型陽性個案,東區榜上有名,因此若一個班級七天內有兩個小朋友罹患腸病毒,就必須停課七天,不僅自己的小孩不能來上課,其他同學也必須停課在家,雙薪父母需有一位請假,造成大家的不便,請家長務必留意。 中秋連續假期,家人團聚,出遊、烤肉、群聚,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論大人、小孩都需要正確洗手,感冒咳嗽需要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在水源不便的地方、車上,要備濕紙巾或乾洗手。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快樂 月圓 人圓 事事圓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預防腸病毒【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方法 基本步驟:「穿、稀、擦、停、沖、 棄」六步驟 : (一)「穿」:穿上圍裙、戴上口罩及手套,保護雙手。 (二) 「稀」:確實按包裝標示稀釋漂白水,以免洗湯匙一湯匙(約 15-20CC)的市售漂白水加入 10 公升的自來水(大瓶保特瓶每瓶 1250CC,8 瓶約 10 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三)「擦」:以擦拭方式擦地板、洗手台、水龍頭、馬桶、 門把、桌椅等學童常接觸區域。 (四)「停」:擦拭後,靜置五至十分鐘,等待漂白水確實發 揮殺菌功效。 (五)「沖」: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方才清潔殺菌的區域。 (六)「棄」:可採用以下二種方法 1.將用過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釋一遍(不要少於一 百倍)才倒入廚房汙水道 或戶外水溝,比較不會汙染 水源。 2.將漂白水密封存起來,時間久了漂白水會自動氧化再 倒掉。 二、使用漂白水消毒注意事項: (一)消毒方式是用擦的,勿用噴的,且要保持通風。 (二)漂白水的使用除加水稀釋外,絕不可以滲雜肥皂、清潔劑、 藥劑、香料等, 否則可能會產生強烈氧化作用,散發出毒 性物質。 (三)漂白水如果不小心碰觸到眼睛,要用大量清水連續沖洗十五分鐘,如果碰到皮膚, 要立刻用清水沖到覺得乾淨為止。 (四)使用完後的漂白水,最好不要直接倒入馬桶,如此會使化糞 池失去汙水處理功能, 致污水排出後汙染水源。 (五)裝漂白水的瓶子應標示清楚,切勿用汽水保特瓶或任何飲料瓶子裝漂白水, 避免學童不小心誤喝。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以同理心來幫助孩子 面對新環境

據氣象局的報導,輕颱「玲玲」不僅未解除,強度更是達中颱上限;而第15號颱風「法西」也在5日下午生成,不過氣象局預估路徑會朝日本方向,對台灣沒有影響。但今日午後,玲玲颱風外圍環流、低壓帶雙重影響全台有雨,氣象局更是對北北基高屏發布大雨特報。今年的颱風特別多,除了帶來了豐沛的雨水外,也造成低漥地區的積水,台南地區更因著8月13日的豪大雨-夜半雷雨交加,令人害怕、無法入眠,市府為顧及民眾的安全,於清晨六點宣布停班停課。 颱風的強弱度藉由氣象局偵測預估得知,政府憑數據和現況評估停班課與否,但事前宣布也會有失誤的時候,如8月24日的白鹿颱風,於23日晚宣布停課,當晚沒風沒雨的,還好週六原本就放假。 下雨,造成生活上很多的不便,若都在夜間下該有多好。 週一開學日,多數舊生由家長送到門口就能自行入園,而新生需要家長的陪伴,即使有上暑期班,特別是小小孩,因著要與家人的分離產生焦慮,仍舊放聲大哭,雖然哭鬧聲不會一整天,但這焦慮不安的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週休二日後的週一。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考驗著大人-家長和老師的耐心、愛心、包容、鼓勵與同理心,在這段等待的過程,對孩子、家長、老師而言都是挑戰。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不僅環境不一樣,人和事也都不一樣,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離開平日疼愛有加的家人,心裡的害怕可想而知,而哭鬧是他們用來表達的利器。因此我們要以同理心來幫助孩子,牽手走過這段成長必經的路程,給予鼓勵、擁抱,勇氣與信心就會在他們的心裡滋長。 開學第一天,舉辦開學典禮,寶貝們穿越放在活動室的快樂門(進入幼兒園就快樂、開心)、會議室前的聰明門(入教室學習,得知識、變聰明)、大蝴蝶遊戲場的健康門(大肌肉活動得健康),開心的邁向學習的旅程。 還有玩遊戲、介紹班級、小朋友、老師,最後贈送每位小朋友一份開學禮-象徵平安健康的蘋果! 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愛護,在邁入四十六年的今天,仁和仍一本初衷,堅持創辦人的理念~「福祿貝爾先生好園丁的精神,蒙特梭利蝸牛的精神,皮亞傑學說的物理遊戲、數概念理論,動作教育,多元學習」;發揮仁和的特色~「體能教育,自然科學啟蒙」~讓仁和好寶寶,在童年歲月,為身體奠定好體能的根基,探索生命、啟發探究科學的興趣~ 更希望家園、親師間合作愉快,透過每日聯絡本、每週教學分享、仁和週報、面談、電話連繫等溝通、對話,了解孩子在家、在園的情形,幫助寶貝們建立好品格、好習慣以及學習的基礎。 祝福大家 幸福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颱風命名方式

2000年至今的颱風命名方式 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原狀之外(例如西元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颱風名稱將由以往使用的4組92個名字全數更換,重新編列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周邊地區的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國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 台灣沒有加入世界氣象組織(WMO),因此並沒有參與颱風命名。 台灣中央氣象局使用颱風譯名的方式 由於2000年新的140個颱風名字原文來自不同語言,不是以往慣用的人名,而是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各種詞彙,並且沒有按照英文A至Z的排序,所以十分複雜與不規律。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七成四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因此為了因應這次颱風命名的改變,中央氣象局便使用此方法並且沿用至今。 在2013年以前,中央氣象局翻譯國際命名的方式幾乎完全採用音譯,而音譯無法反映原文的意思,民眾也時常詢問這些命名的含意為何,所以中央氣象局於2013年7月19日改用以意譯為主、音譯為輔的方式,大幅度的修改了38個颱風中文譯名。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培養孩子的品格

週二上午,教授來訪,分享彼此的近況,也聊到工作上遇到的難處。教授提到,她今年接了一班夜校生的導師,班上有應屆畢業生、也有已工作幾年的社會人士,但普遍的問題是不會處理自己的事情,也說不得,實在很頭痛。 聽了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這樣?都已二十幾歲的人了,還不會處理自己的事情,不就和小孩一樣嗎? 園裡遊戲場的地墊要更新,從去年排到現在,仍未進行,原因之一是排到的日期當天剛好下雨,無法施工,一耽擱就插不進去工程的行列了;原因之二是缺工,工廠請不到工人,加上烈日下的工作年輕人不願意從事,中老年體力差,老闆也無可奈何,只能頻頻說抱歉;問題是說抱歉於事無補啊! 各行各業都缺人,就連幼兒園的老師也很難聘請,幼保、幼教科系畢業生不當幼兒園老師,轉行的比例佔百分之七、八十,剩下不到三分之一進入職場,能夠堅持的也很有限,穩定在幼教職場的八年級生比例少之又少,沒有新血輪來接替與擔當幼教重要的建造工程,真令人擔憂,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探究原因,小孩難帶,代勞的地方很多,除了教學工作準備與紀錄,家園的聯絡外,保育工作餐點、穿衣穿鞋綁頭髮、擦屁股、整理書包、棉被、盥洗用具等,還有教室環境、玩具的清潔與整理、餵藥(需簽名、紀錄服藥時間),除了體力也要有腦力;加上家長要求又多、比較、動則得咎,小孩身體有傷痕、東西沒帶回、拿錯也怪罪老師,一天下來已精疲力盡,回家又得看家長的Line,真的很辛苦。 小朋友就讀前,家長就到處參觀,園所的老師也花很多時間接待、說明;當家長幫小孩選擇了適合的學校就讀,決定後就要與園所和老師合作、溝通,才能創造三贏。 幼兒園是教育小朋友的場所,是他們學習、探索、運動、交朋友、人際互動、認知、好習慣、好品格建立的地方,家長送小孩來幼兒園的目的不就是如此嗎?但,過多的不捨、干預、要求、體貼、不信任,不僅會造成工作者的壓力,更是會阻礙小朋友的學習、成長與人際互動,一旦習慣養成後,要改,困難度就很高。出社會了,還不會處理自己的事情,這是值得為人父母一起省思的問題。 少子化衍生父母、長輩捨不得小孩吃苦,長大後求職挑三揀四,成為靠爸媽族。今天是暑期最後一天,下週一是新學期開學日,請家長事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任何物品都請讓小朋友會認,並寫上名字或佩掛名牌,以便識別,降低拿錯的機率。 也許您的寶貝依然哭著不想來園,請您同理他(她)的情緒,並給予擁抱,讓他們有被愛的安全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祝福大家 幸福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孩子禮貌 從生活細節做起

在一場研討會中,我聽到負責科學夏令營的老師抱怨學生不懂禮貌,稱呼助教「帥哥」和「美女」。另一位老師也嘆氣說,別說孩子,連他們系中新聘的助理教授都不會稱呼人,竟然叫他「老張」,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我想起《顏氏家訓》中的:「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禮貌應該儘早教孩子才是。我在電台節目中,提醒父母親利用假日,儘量帶孩子出去參加聚會,學習社交禮儀的應對進退。不久,我收到一封聽眾的來信談,談到一個在社會上人際交往常會碰到的問題:「真話可以講多少?」 見不平而發聲 暑假中,她帶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去國外旅行。為了答謝借住朋友家的情誼,她請朋友去一家很高級的餐廳吃飯。侍者殷勤來問沙拉、麵包夠不夠時,因為的確很好吃,他們每個人又吃了一份。當侍者再來問他們還要不要時,她的朋友對侍者說:「還要,但不必送上桌來,直接替我打包。」她的孩子一聽,馬上說:「不可以,還未上桌的菜不是剩菜,不可以打包帶回家。」她當場窘得不知該說什麼,在桌下踢了孩子好幾腳。她的朋友只笑笑說:「阿姨喜歡就帶回家呀!」 回家後,孩子問:「媽媽為什麼阻止我?你真的認為阿姨打包沒關係嗎?你們要我遵守規則,可是你們自己卻不遵守。」她跟孩子解釋,自己是東道主,主人不能使客人難堪,所以她沒有說話,但不代表認同這種行為。孩子仍然不高興,認為媽媽太虛偽。 這聽眾說她很高興臺灣的品德教育成功,孩子才六年級,就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但她很苦惱臺灣也有許多檯面上該做榜樣的人物是非不分,貪小便宜的事情更是常發生。她舉例說:「有次風災後,許多志工團去臺東幫忙。結果有人加入志工團搭免費的火車,住進免費的民宿後就不見蹤影,原來跑去玩了。」她非常不齒這種人。 要正直而圓融 過去我們認為絕不可做的事,許多已陷入「灰色地帶」,似乎見怪不怪,例如已婚者對婚姻不忠誠、學生任意毀壞公物而不被起訴……,現今價值太混亂,連大人都說一套、做一套時,她問:「我們該怎麼教孩子?」 教孩子要有智慧,事情發生當下正式教育孩子最佳時機。我建議媽媽不妨誠懇跟孩子解釋:「有時,我們會講些言不由衷的話,以免傷到別人的自尊心或讓人下不了臺,這才是待客之道。在國外用餐要給小費,所以侍者會很殷勤,但是他不應該把店東的麵包無限量送給客人;打包是為了不浪費食物,但不可以打包自助餐檯上的食物,只能打包自己吃剩的。」 人情世故最難教,難怪俗語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靠多看、多體會,分寸才會拿捏得剛好。做人是大智慧、千古的學問,這位媽媽已經做得很好了,我為她欣喜,更為臺灣有這樣直的小學生高興。 文/洪蘭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小準備大大方便

最近的天氣挺怪的,時晴時雨,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這會兒還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下一刻烏雲密布,下起大雨,令人措手不及;也不知雨何時會停,騎士們停車穿好雨衣,一會兒,雨停了,真是尷尬,雨衣該脫還是….,也難怪前陣子路上常出現這種畫面。 雨仍下個不停,氣象又報導有颱風要來,擔心週四的戶外參觀是否會因此受阻?雖然如此,仍做好戶外參觀的準備,車輛的租借、分配,午餐的準備等,並交代小朋友攜帶雨具;還好週二,雨勢漸緩,對週四的天氣有信心,果然晴空萬里,科工館一日遊,照計畫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雨天,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出門騎車要非常小心;開車,交通阻塞、打結,更不方便。路上車潮湧現,上班、上學,機車、汽車讓交通打結,有人急著上班,有的趕著送小孩上學;仁和的校門也常是如此,車子停在校門口,老師一手撐傘,一手開車門,帶小孩下車,這些動作是需要時間的,若小孩在車上耽擱,沒有準備就緒,時間又更長;相對的等在後面的車得有耐心才行。眼看著一部部車子接著開進巷子來,還有從不同方向進入的,一時之間交通打結了,愈急就愈亂;也有開車、騎車路過的民眾,因趕著上班心急顯得不耐煩的呼嘯而過。 大家都因為急和求方便,不願等待、禮讓,加上沒人指揮,才會如此,讓我又想起二十多年前,參觀日本的幼兒園,不論是位處馬路邊或是巷子裡,沒有家長把車子開到校門口,老師也不是車僮,而是家長必須把車子停在路邊的停車格、停車處,再牽著小孩的手到幼兒園門口,親自將小朋友交給老師後才離園,小朋友自己走進校園裡。 日本可以,台灣沒辦法做到,也無法如此要求,因為台灣的環境不容許,沒有足夠的公設停車位,只能在各自的園所做好接送的安全措施與管理。 我們清楚知道仁和230巷的巷子小,只有六米寬,為了疏散車潮,開放188巷的後門;但後門使用率很低,尤其是上午,沒有發揮功效,看護門口的老師常等不到人,實在可惜;所以暑假後門未開放;下週九月開學後,後門又將開放,上午8:10-8:50,下午4:35-5:30,請家長多多使用。 除了開放後門,請家長下午要來接送前,不論是開車或騎車,可先來電告知,讓小孩心裡有所準備,不管當時小朋友是在室內玩或在戶外,或上廁所,都有準備的時間(不是到巷口或門口才來電);再者校園大,從教室走出來也需要時間,如此不僅小孩不會有突然被叫到要回家那沒有準備心的感覺外,交通也會較順暢,家長不會久候,大家都會有好心情。 祝福大家 幸福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品格如何教?從養成好習慣開始

很多父母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教孩子? 其實愈早教愈好,《顏氏家訓》中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實驗發現嬰兒一出生,他大腦中專司模仿的鏡像神經元就已經在運作了,這是最原始的學習機制。在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未成熟前,我們的記憶是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頭,是屬於不需人教,自己揣摩得之的「內隱學習」,這種學習效果最強,哪怕將來海馬迴壞掉了,不知自己是誰了,小時候學的語言和習慣都還在,所以失憶症的病人可以對答如流,只是不記得剛剛講過了什麼話而已。因此從小養成好習慣,可以成就他一生,《漢書》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因為最初的學習是模仿,所以「以身作則」是教養孩子最好的方法,父母在看電視,叫孩子去做功課是沒有用的。我曾在朋友家看到她兒子放學回家,一進門,書包隨手一丟,一邊走一邊脫襪子,經過客廳也沒跟我們打招呼,進到房間把門關上。過一會兒,她先生停好車也進來了,一邊走一邊脫襪子,看到我們,點個頭,進去把房門關上。原來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真是沒錯。 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 很多家長認為品格很抽象,不知該怎麼教,其實品格就是各種習慣的總合:衛生習慣、說話習慣、做事習慣、起居習慣……,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前途。西諺:「習慣是第二個本性」,它會毀掉第一個本性,一個人做事習慣不好,東西亂丟,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功課再好也沒人敢用他。所以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 一位老師很憂心的告訴我:「現在許多孩子都沒有整理書包的習慣了,每天背著一堆不要用的課本到學校來,壓垮了肩膀,但該帶的還是沒帶。」我想起在中正大學教書時,有一天晚上,突然發現宿舍外面的鳳梨田裡,有燈光一閃一閃,有人在低聲說話,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同事們的孩子都念附近同一所小學,這些孩子都沒有晚上整理書包的習慣,等到要睡覺了,媽媽整理書包,才發現第二天自然科的作業是每個人要帶一棵植物、一個礦物和一隻動物到學校來。民雄地處偏僻,這些大教授只好拿手電筒去田裡捉青蛙來交差。有個孩子哭說,他不要交跟別人一樣的東西,他母親氣急敗壞的說:「誰叫你不早講,不然把你弟弟帶去好了,他是動物!」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養成習慣不難,只要持之有恆即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俗語也說「積思成言,積言成行,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一開始教時,辛苦些,養成習慣後,便苦盡甘來了。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熱鬧好玩的暑假生活營

暑期生活營開課了,週一的校園好不熱鬧,有孩子的呼喊聲、歡笑聲,也有小孩的哭叫聲,此起彼落的;老師們忙著招呼家長、小朋友,各個應接不暇的,好想像章魚一樣,有好多隻手,將小孩們攬在身上。 多數舊生由家長送到門口後就能自行入園,快樂的和老師、朋友打招呼,少數因換班、換教室、換老師而顯得焦慮,尤其是幼幼班的小孩,不安的情緒藉由哭泣來抒發,此時的大人應能理解孩子,容許並安撫和擁抱來穩定小朋友的情緒;新生則不分年齡,雖然期待來幼兒園,但因親愛的家人要離開,需獨自一個人時的焦慮與害怕而放聲大哭,甚至拳打腳踢。 孩子因著要單獨面對陌生的人、事、物的害怕與壓力,是可被理解與接受的,大人們應該更有耐心且感同身受的接納與等待。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孩子們心裡準備好了,迎接而來的將是那天真活潑又可愛的笑臉。 然,第一天沒哭的小孩,不代表就不會哭,家長可是要有準備心,包容、理解、擁抱、同理他們,給孩子最少一個月的時間去調整他們心裡,才能迎接燦爛的未來。 週二、週五,游泳課,在教練的帶領和老師們的守護,孩子們像小魚兒一樣,安全且自在的在水中玩水。 游泳前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是必須教導且遵守的,除了生病的小孩,手腳有受傷、膿瘡的不能參加,在游泳日不要攜帶泳具來園外,入泳池內的規則,第一、要穿著泳衣、泳帽、泳鏡、大浴巾;第二、泳池內不能奔跑、嬉戲;第三、不能在泳池內大小便、吐痰、噴口水;第四、要聽從教練、老師的帶領。 泳池的水,每週更新;環境,每週清洗。水深,淺處35公分,深處55公分,設有一圓形轉盤可以扶手。 週三,光華高中幼保科師生,一行40人來園帶領小朋友,帶領小朋友一起進行「自然百變一起PLAY」,有「動物去哪兒、最有吸引力、你找到、石紛蜻松、森林音樂會」等關卡,輕鬆自然又有趣,還有手作物,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週四八月八日爸爸節,舉行爸爸節慶祝會,並贈送蘋果做為禮物,祝福每位爸爸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父親是兒女的榮耀。」 週末、週日休息兩天,下週來園,小朋友又得重新面對挑戰,家長可要有心理準備。 親、師、生一起加油囉! 祝  闔家平安 順心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上幼兒園〜您和寶貝準備好了嗎?

每年的7、8月是幼兒園迎接新生入學的旺季,家長在精挑細選之下,決定了心目中理想的幼兒園,接下來,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讓寶貝能夠開心地對爸比媽咪揮手說再見,順利融入校園新生活。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的人生大事,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照顧者的身邊,進入團體與同儕和老師一起生活,學習獨立及如何與人相處。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生活,有些孩子會很興奮、期待,但有些則非常害怕、焦慮,此時全家人應該一起陪著孩子迎接、度過這個成長里程碑,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對於他要上學這件事情的關注與期待,使他了解可以穿著制服、背著書包離開家去上學,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因為這代表他終於長大了。 如果在此階段孩子對於上學能夠充滿期待,未來整個求學生涯的步伐,都將因此踏得更加穩健。 如何增加孩子的期待感、並且降低他們的焦慮呢?事前的說明與耐心地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上學這件事,究竟該如何對孩子說明? 1.上班媽咪怎麼說? 小寶貝,爸比媽咪每天都要去上班,才能賺錢買好吃的東西給你吃、好玩的玩具給你玩,但是你在家看不到爸比媽咪一定很孤單對不對?沒關係,現在你長大了,所以爸比媽咪去公司上班的時間,你也要去幼兒園上學。 上學很好玩喔,會有老師教你很多東西,還有很多小朋友跟你玩,那裡的玩具和故事書也比家裡更多,這樣你就不會像在家裡那麼無聊了,等爸比媽咪下班,我們就會去接你,然後一起回家,這樣我們又可以在一起了! 孩子總是想模仿最親愛的爸爸媽媽,透過這種說法,讓他們了解上學也是他的「工作」,而且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很重要,也會帶來很多樂趣。 2.全職媽咪怎麼說? 小寶貝,雖然媽咪很愛很愛你,希望每天都可以陪在你身邊,但是你現在長大啦,媽咪和爸比覺得,有很多事情是幼兒園的老師才能夠教你的,因為爸比媽咪知道的沒有那麼多。 最重要的是,你玩的遊戲我們也不太會玩,但是幼兒園不一樣,會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跟你一起玩你喜歡的遊戲,每天會還有不一樣的點心可以吃。你看,我們隔壁的大哥哥、大姊姊,他們每天白天是不是也去幼兒園上學? 去上學老師就會發很漂亮的書包和很帥的制服給你穿,代表你也長大了,等傍晚爸比媽咪再去接你回來吃晚餐,回到家再請你跟我們說你今天在學校的冒險故事喔! 不管再怎麼黏著父母的孩子,內心深處也渴望長大,渴望像其他大哥哥、大姊姊一樣擁有不同的身分,透過爸比媽咪對於長大、學習、朋友與新身分等正向概念的強調,能夠降低孩子對於分離的焦慮不安。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