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9

園長的話 – 孩子的願望

2019年第二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六強複賽,中華隊於11月16日出戰澳洲隊,雙方一比一僵局,到第八局中華隊的林哲瑄三分打點全壘打,單局拿下四分,終場以五比一局擊敗澳洲,氣走澳洲隊,真是令人興奮,對大家來說是贏了這場賽事,但對哲瑄的女兒語喬而言,是她的生日願望實現了,我們很為她高興。 每月月初幼兒園會舉辦當月壽星慶生會,小朋友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為小壽星們祝賀,唱生日歌、說生日願望、吹蠟燭,發生日紅蛋;哲瑄的女兒語喬是十一月的小壽星,六日的慶生會,小壽星們的願望多數都希望爸媽賺大錢,少數不同,語喬的更特別,她大聲的說「希望爸爸打全壘打」。 孩子單純的願望不僅成真,還超過所求所想,不單是全壘打,更是三分全壘打,這關鍵的全壘打,讓中華隊贏了澳洲隊。從電視轉播、報章上刊登的照片,林哲瑄臉上綻露出滿足的笑容,這笑容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應是多重的。幼兒園也與有榮焉,因為哲瑄是仁和的校友;希望他的表現愈來愈好,因為有女兒的愛,家人的支持、陪伴,還有全體國人的關心。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我國也在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國家人權博物館-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的主題特展,開幕展示兒童權利的推展過程。 今日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社會的主流,城市的希望,世界的未來。我們不能輕忽、更要善盡自己的責任,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更不能用過去的思維,教導現代的孩子,去面對未來的時代。 我們都有孩童的時代,成長過程希望得到父母全心的愛與陪伴,師長盡心的教導、公平的對待和優質的社會生活環境。期待現在的我們,也能如此的善待小孩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他們都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看著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快樂樂、興緻高昂的享受著做運動玩體能的樂趣,在遊戲玩樂中建立好的體能,守護孩子的健康,點亮他們的幸福與夢想。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當孩子不能接受批評、被拒絕,怎麼辦?

老師說:「程程,你不小心弄掉彩色筆了,下次要小心一點!」結果程程就突然發脾氣,拿著色筆跑掉…… 孩子如此不能接受負面的言語,令家長好擔心。其實所有人都一樣,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也不應該不能接受批評,所以面對無法接受批評的孩子,父母有五件事要做: 1.用可以取代不可以-尤其是一兩歲的孩子,經常聽到「不」就崩潰,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會覺得一直被否定,其實大人也不喜歡一直聽到「你不可以……」,但當我們在管教時卻總還是喜歡說「不可以」,建議多說「你可以……」,讓孩子有所適從,情緒自然不崩潰。 2.引導思考取代評斷:以前面的故事為例,讓孩子崩潰的應該是直接指正孩子「你就是不小心」,雖然老師的語句也許沒有這樣的意思,但孩子解讀起來就是如此,換句話說會更好「你彩色筆掉了耶!你覺得它怎麼會掉了呢?那你有方法減少它以後掉的情況出現嗎?」 3.以劍客性說法取代長篇大論: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喜歡把道理解釋得很清楚,聽起來就很嘮叨,例如「你怎麼又揮到人了,你看你總是那麼不小心,我不是告訴過你……」,沒有人有辦法在情緒當下消化那麼多的言語,這只會讓孩子對於評論這件事反感,而且千萬別把舊帳再拿出來說。 4.提醒面對取代逃避:當批評就是得存在時,例如老師就是會有評斷孩子的語言,在孩子理性的時候,引導孩子思考,「為何老師會這麼說」,也可以在孩子有評斷他人言語時,提醒孩子,「你也會這麼說不是嗎?」,這時候你好好地說,「我知道了」,別人就不會再說你,當你是發脾氣的態度去處理,你覺得別人會怎麼想,是不是會更想要指正你……。 5.做開心的事化解不開心的情緒很多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是因為批評好像就事指正孩子做不好,孩子感到很大的壓力,覺得自己都不好,然後批評的畫面、言語,就會在腦海中一直不斷跳出,這樣的感受不舒服,就更不能接受任何的批評,因此對於這樣的孩子,教導處理不開心的情緒很重要,多引導孩子思考做甚麼事情會感到開心,提醒孩子不開心時就要去想想怎麼樣讓自己開心。學會轉換情緒,情緒好了之後才有辦法消化評論。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娃娃車安全宣導

每學期必宣導的娃娃車安全在本週進行,對幼兒園小朋友而言,遵守搭車安全的規則並不陌生,不過仍須提醒,成為他們帶得走的自我保護能力。 老師首先就搭乘娃娃車應注意的事項~如上下車應排隊、不可推擠;在車上頭手不可伸出窗外,坐著不能站起來,手要抓緊前方的把手;不能大聲喧嘩;不宜看書、玩玩具或吃東西;這些事項小朋友應對自如,老師說,不能只有知道,要做得到才行哦! 接著就娃娃車的車體、外觀、乘載人數、司機與車內需備的物品做分享,有關司機的資格,需具有小客車的職業駕照;醫藥箱、滅火器不可少;車上還需裝內外行車紀錄器,紀錄行車時,車內和車外的情形。小朋友覺得很好奇,問:為什麼車內也要錄影?好問題耶,這是規定,需記錄小孩和老師在車上的情形,評鑑時要出示近兩個月影像的紀錄,因此每天要存檔保留紀錄,需購買容量大的硬碟空間。 再就萬一受困在車上時,如何自救?大中班有了先前的學習經驗,異口同聲地說~拍窗戶、大聲喊救命或爬到駕駛座按喇叭,引發他人注意;現場請小朋友做示範,增強他們的記憶;同時也介紹安全門和使用方法。 講解後,讓每個班級實際操作演練,從排隊上車、入坐、手握手把、從安全門下車後,再觀賞交通安全的影片,從娃娃車的搭車安全到小客車的安全與路上的交通,不能開快車(有速限)、不能超車,不能闖紅燈等,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最後延伸到平常在校園內,除了草場或上體能需跑步時,其他地方都請用走的,因為跑步就像開快車,易發生碰撞或跌倒。 問小朋友:「可以遵守嗎?」「可以。」雖然口說可以,但說完就忘了,依然在跑……,需不時提醒。 跌倒受傷了,要去看醫生。於是,帶小朋友一起吟念「醫生」的囝仔歌「王醫生,人無老,看病功夫上界敖;掛號排隊著等候,囝仔予看攏勿會哭。」問小孩了解意思嗎?除了「人無老」外,真的都有人知道耶。 醫生對小朋友而言並不陌生,因為大都數都生過病,看過醫生;且中班的主題探討剛好在談「好忙的醫生和護士」,透過教學,加深、加廣孩子們對醫護人員的認識,也讓他們對這個工作有所嚮往。 「郁森昨天生病去看醫生,醫生都沒哭。」園長舉例時口誤了,一旁的睿玹笑翻了,連著身旁的小朋友、老師都笑了,園長自己也笑得說不出話了。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感恩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北美洲的全國節日,為感謝上帝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美國感恩節定於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 1620年,五月花號船滿載著清教徒到達美洲。當年冬天,不少人饑寒交迫,染病身亡。在印第安人幫助下,新移民學會狩獵、種植玉米、南瓜,並在來年迎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歐陸新移民邀請印第安人過來一同感謝上帝的賜予。 現今感恩節食物 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的配菜有肉汁薯蓉,番薯,蔓越莓果醬,甜玉米以及各種蔬菜。此外,南瓜餡餅也常作為輔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幼兒健康兩三事

時序進入秋冬,早晚氣溫變化劇烈,特別是小朋友抵抗力低、適應環境能力較差,容易引發流感、過敏、異位性皮膚炎上身,春夏好發腸病毒、麻疹,秋冬則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旺盛期;家長帶小孩出門遊玩,避免細菌病毒入侵的方法,除了勤加洗手、戴口罩,也要關心當日的空氣品質。 市政府關心幼兒的健康,學輔科週四發函,針對秋冬季節好發的水痘提醒各園所,加強預防的工作,落實勤洗手、正確洗手的觀念;保持環境的清潔與通風;罹患水痘者應佩戴口罩、穿著長袖衣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養,至全身所有水疱均結痂變乾,始得返回學校。 休養期間,應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不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捷運、公車等擁擠的大眾運輸工具,不得已必須前往公共場所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並穿著長袖衣物。 校園內師生間接觸頻繁,一有水痘病例極易造成群聚,除影響教職員工生健康或學習,更可能傳播至社區,對孕婦、嬰兒、免疫力低者等高風險族群造成嚴重危害。 問小朋友:「為什麼秋冬容易生病?」「因為天氣涼涼的,細菌會出來玩。」 為此,衛生署為增強民眾對季節性流感的抵抗力,提供免費的疫苗接種。也希望更多園所能做此項的服務,讓醫師入園,提高接種的比例,受益幼兒;但因為有前置調查作業,填寫資料又要承擔注射的風險,一些園所有所考慮;記得兩年前參與此項服務時,東區只有仁和,今年應該較多才是。 一切都是為了小朋友,但也要家長能配合、了解,不要動則得咎,否則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滅了園所服務的熱忱。 七八月就已詢問衛生所相關議題,何時可以接種?答案是他們也不知道;當接到通知時,時間已安排好了,在明年的一月七日,比衛生署發布學齡前幼兒12月8日接種期程還慢。溝通後,承辦人員告知,主要還是考慮診所醫生的時間,若要在12月也只能在月底,月底和月初只差一個星期?承辦人員都如此答覆了,也許真有她安排上的難處,就接受他們的安排了。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秋冬常見的幼兒疾病預防措施

「 流行性感冒」突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預防措施:多飲水、多休息,從外面回來沖洗鼻子、注意通風以及鍛鍊身體,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等。 「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 預防措施:注意家庭的飲食衛生,餐具消毒,腸道傳染病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在小攤點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凈,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急性喉炎」-幼兒喉腔狹小,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預防措施:幼兒患感冒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急性喉炎。發現幼兒聲音嘶啞時,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上醫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幼兒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預防措施:洗浴時不要讓水進入耳內,鼻涕增多時應壓住一側鼻孔輕輕擤,然後換另外一側。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給幼兒亂用滴耳藥,應到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治療。 「手足口」-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水痘」-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皰疹性咽峽炎」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h可達高峰,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經1~5天潰瘍癒合,一般3天內退熱,症狀消失。本病預後良好。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覆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參訪氣象局與萬聖節

「在台南這麼久,從來沒去過氣象局,趁著戶外教學時去繞了一下,發現真的有各種可操作的儀器,也增加了不少的知識;在仁和的小朋友真的很幸福,從小就可以去參觀,增長知識。」 「鎛瑞去氣象局前,就問氣象局是在甚麼地方?經說明後,他很期待;週二回到家,開心的分享氣象局有多好玩;他大開眼界,很多自然科學的現象、設備,讓他對氣候的認知又更加深印象,感謝園長、老師的安排。」 大班配合教學主題「快下雨了嗎?」安排小朋友們參觀位於民生綠園公園路口的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中心的設備,一樓有地球、水的循環、衛星與氣象資訊的收集儀器;三樓是有關地震的展覽;五樓是天文觀測站,還有互動遊戲區。孩子們透過參觀,豐富了學習的領域、開闊他們的視野。 原以為團體參觀可有專人解說,麗娟老師接洽時回覆,幼兒園小朋友要自己帶。一般人會用疑惑的眼光來看幼兒園的小孩,認為他們「看無抹聽無」不好帶,其實不然,孩子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與記憶力,只要用幼兒的語言,簡化內容,他們是可以聽懂理解的。哈~幼兒園老師真的很不簡單,很專業! 週一,豆子劇團的哥哥、姊姊來園宣傳他們的新戲-傻豆騎士3,雖只做片段劇情的演出,但因精彩逗趣的表演,讓現場的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歡笑連連,台上台下互動、有獎徵答,就連寶貝家小孩都被吸引,入戲了。 而週四萬聖節就是愛搞怪變裝秀,讓本週生活更加豐富與快樂,也為十月份畫上美好的句點。這是孩子所期待的節日,雖然是西洋的鬼節,但早已成為變裝秀的節日;因著節日的到來,活動的設計與安排,孩子們可以在這天變裝成為他們心中心儀的角色,是公主、恐龍、蝙蝠俠、蜘蛛人、巫婆、南瓜…;有的服裝買現成的,有的是動手製作,不論是作是買,各種角色在孩子身上都超萌的。 大家熱熱鬧鬧的齊聚一堂,小朋友變裝當起小小模特兒走秀,現場的手機、相機忙著捕捉台上的畫面。除了走秀,還有闖關活動,由家長當關主,共六關,連信義房屋的哥哥姐姐也來湊熱鬧,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歡樂滿園地。 「我們與靖航討論萬聖節變裝,他想要一套機器人造型,於是爸爸用紙箱裁成了盔甲、頭套及手套,媽媽跟他一起上色,用紙膠帶裝飾他的機器人,最後定裝拍照,非常滿意。」 「周末和欣聿一起在家製作萬聖節服裝及道具,雖然有點麻煩,但藉由廢物利用,可以減少製造垃圾,發揮想像力,也玩得很開心。」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2019公費流感疫苗

2019年公費流感疫苗首度升級為四價,但開打時間要到11月中旬,是近年最晚開打的一年,延遲主因為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2019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階段、開打時程、接種對象等懶人包,本篇有完整整理,到底孕婦、學齡前幼兒、國小、國中、高中學生,何時開打? 疫苗為何延遲開打? 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得標廠商反映,因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1個月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且各國皆受影響。 2019年公費流感疫苗有多少? 600萬劑。為何是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先打? 疾管署於今年6月召開相關會議,專家建議在疫苗供應無法滿足全部對象同時開打的狀況下,為阻斷病毒於社區傳播,降低高危險族群感染風險減少其併發重症或死亡,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應由高傳播族群優先接種,而第一順序就是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國小至高中學生在校集體活動,易互相傳染細菌後返家,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家人又在社區活動將病毒帶進社區,恐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染病,若能從源頭阻斷病毒,就能避免大規模傳染。 還沒輪到我打公費流感疫苗,流感期已接近怎麼辦? 疾管署強調,符合公費接種的民眾,在尚未接種疫苗時,記得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的風險,並於開打後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2019年四價公費流感疫苗懶人包 接種方式分三階段接種開打時程及接種對象第一階段開打時間:2019年11月15日接種對象: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第二階段開打時間:2019年12月8日接種對象: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第三階段開打時間:2020年1月1日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家庭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

幼幼班有個小孩請了三天假,請假期間班上天天都有好幾個小孩問「她怎麼沒來?」園長在晨光時間聽到孩子與老師的對話,問:「這孩子的人緣應該很好,有這麼多人想她?」老師說:「是啊,因為她很和善,不會與人爭吵,也不會搶東西,大家都很喜歡她。」沒錯,的確如此,外表長得甜美又可愛,個性溫柔,難怪班上同學會想她。 孩子入園不到二個月,相信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是每一個人出生時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位老師,他們在6歲前的模仿學習幾乎是從父母的身上開始的,孩子的行為模仿源自大人,而大人卻常說孩子:「你錯了!」。 「家」是社會最小的單元,卻是最重要的單位,每一個人除了在基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所以父母或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有彼此相互交叉學習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重要性不言而喻! 孩子的言行、舉止得宜與否,和家庭、父母有著密切的關係。上週五舉辦親師座談會,為了讓座談時品質與效果更好,請小孩能在家不出席,當晚除了少數幾位(孩子吵著要跟、不知道、保證不吵)感謝多數家長們的配合;會後有家長回應,孩子沒帶來參加是對的,如此才能專心的和老師互動、分享;參加的家長人數超過五成,不過有報名後忘了此重要約會的,下次請記得在自己的行事曆上做記號。 藉著座談的機會,家園、親師間做雙向溝通與交流。園長就幼兒園的環境與設備,和家長做分享。 幼兒園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安全與健康,不只是設備上的安全,園地裡要有日照,讓幼兒每天都能晒到陽光,園地至少要有半天的日照時間,不僅是對人體,也是園內植物能否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要通風,臺灣的夏季屬於高濕高熱的氣候,在防濕隔熱對策上,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是通風。安靜的園地,離開喧鬧吵雜的地方,如工廠、市場、飛機場;綠化與轉換空間停留,可以轉換心情,有隨意性的坐椅,讓家長可以坐下安撫幼兒,或親師之間、或家長之間交換意見的社會互動場所。還有幼兒最喜愛的遊戲設施,戶外活動空間;除了能促進幼兒體適能(包含體格與生理、感覺、運動等機能)的發展外,還要能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全體適性(除體適能外,包含情緒、心智、社會等適能)。仁和大蝴蝶遊戲場的設計,是上下迴遊的動線,並兼顧不同程度的挑戰,是一個可以預測的動線,讓使用者可以在腦中形成清楚意象。讓幼兒可以同時想到整體和個別的空間;幼兒在玩的過程,能預先看到所有相關連的區,就很容易決定他下一步的行動,這有助於幼兒在轉換選擇時減少事故發生。 本週公文簽收,教育部防災教育資訊網108年災害潛勢結果,就各級學校位處的地點做評估,在地震、淹水、坡地(三個項目等級分高、中、低)仁和是低等級;輻射、海嘯(二個項目等級分高、中、低、無)仁和是無。 恭喜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安全又健康的學前環境,讓孩子能快樂的學習成長,為下一階段十二年國教-擁有健康的身心與體能做好準備。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愛告狀

「人活著就要動」,同樣的「小孩子就是會愛告狀」,這是種天性! 我想這位媽媽看到T. Grace的回答,已有想昏倒的感覺吧!別急嘛!有點耐心,請看T. Grace的完整解說。 「愛告狀」對小孩來說,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是小孩在發展語言時,從自己小小世界,去跟外面的大大的世界接觸的一種溝通管道。大人們可以從小孩的愛告狀中,了解小孩的思考模式,知道小孩子都接觸了什麼,小孩遇到事的反應是什麼,小孩的心中想法和反應是什麼。 大人覺得小孩愛告狀很苦惱,但你知道,小孩會這樣不管不顧,大剌剌的說出自己內心想說的話的時間,大概是3歲到10歲左右,之後想要小孩願意將大小芝麻點大的事都說出來,讓你去了解、去分析、去引導他的機會就不多了。 先來看看小孩子這邊的感受是怎樣的。小孩愛告狀不外乎是下面幾種心理: 1.維持正義感這是種堅守規矩的愛告狀。平時從大人那接收到的規矩全盤接受,毫無疑問,還打算身體力行,所以不管是兄弟姊妹還是同學好友,有做不對時,立刻就實行「向大人告狀」的行為,以維持規矩為己任。 2.忌妒心作祟無法接受別人比我好的愛告狀。通常發生在小孩感覺自己的愛和關注被搶走了,覺得自己的世界被其他小朋友瓜分了,這時候,小孩眼中的兄弟姊妹或同學好友不管做什麼,都會被盯上,然後被告上一狀,沒啥原因, 沒啥對錯,只為了再次得到大人的注意力,找回自己的場子和地盤。 3.天生低調的鴕鳥這是種不會和別的小孩交際的愛告狀。當有其它小朋友纏著爸媽或大人得到大量的關注,而自己卻無法做什麼,就自己跟自己生悶氣,不懂如何運用什麼技巧來處理問題,因此本能的加入告狀的行列來表達他的憤怒。 4.太無聊沒事做沒事找事做的愛告狀。原本和大家互相鬧來鬧去的小吵小玩,或只有一方想找別人來和自己玩,但不小心擦槍走火,刺激到其它小孩,演變成了一場愛告狀比賽。 5.受到不公平的欺負這是種報復的愛告狀。真的是受到兄弟姊妹或同學好友的言語或暴力攻擊,照著爸媽大人的教導而告狀,希望壞人得到制裁,希望自己得到支持幫助。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