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23, 2019

園長的話 – 孩子的願望

2019年第二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六強複賽,中華隊於11月16日出戰澳洲隊,雙方一比一僵局,到第八局中華隊的林哲瑄三分打點全壘打,單局拿下四分,終場以五比一局擊敗澳洲,氣走澳洲隊,真是令人興奮,對大家來說是贏了這場賽事,但對哲瑄的女兒語喬而言,是她的生日願望實現了,我們很為她高興。 每月月初幼兒園會舉辦當月壽星慶生會,小朋友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為小壽星們祝賀,唱生日歌、說生日願望、吹蠟燭,發生日紅蛋;哲瑄的女兒語喬是十一月的小壽星,六日的慶生會,小壽星們的願望多數都希望爸媽賺大錢,少數不同,語喬的更特別,她大聲的說「希望爸爸打全壘打」。 孩子單純的願望不僅成真,還超過所求所想,不單是全壘打,更是三分全壘打,這關鍵的全壘打,讓中華隊贏了澳洲隊。從電視轉播、報章上刊登的照片,林哲瑄臉上綻露出滿足的笑容,這笑容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應是多重的。幼兒園也與有榮焉,因為哲瑄是仁和的校友;希望他的表現愈來愈好,因為有女兒的愛,家人的支持、陪伴,還有全體國人的關心。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我國也在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國家人權博物館-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的主題特展,開幕展示兒童權利的推展過程。 今日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社會的主流,城市的希望,世界的未來。我們不能輕忽、更要善盡自己的責任,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更不能用過去的思維,教導現代的孩子,去面對未來的時代。 我們都有孩童的時代,成長過程希望得到父母全心的愛與陪伴,師長盡心的教導、公平的對待和優質的社會生活環境。期待現在的我們,也能如此的善待小孩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他們都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看著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快樂樂、興緻高昂的享受著做運動玩體能的樂趣,在遊戲玩樂中建立好的體能,守護孩子的健康,點亮他們的幸福與夢想。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當孩子不能接受批評、被拒絕,怎麼辦?

老師說:「程程,你不小心弄掉彩色筆了,下次要小心一點!」結果程程就突然發脾氣,拿著色筆跑掉…… 孩子如此不能接受負面的言語,令家長好擔心。其實所有人都一樣,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也不應該不能接受批評,所以面對無法接受批評的孩子,父母有五件事要做: 1.用可以取代不可以-尤其是一兩歲的孩子,經常聽到「不」就崩潰,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會覺得一直被否定,其實大人也不喜歡一直聽到「你不可以……」,但當我們在管教時卻總還是喜歡說「不可以」,建議多說「你可以……」,讓孩子有所適從,情緒自然不崩潰。 2.引導思考取代評斷:以前面的故事為例,讓孩子崩潰的應該是直接指正孩子「你就是不小心」,雖然老師的語句也許沒有這樣的意思,但孩子解讀起來就是如此,換句話說會更好「你彩色筆掉了耶!你覺得它怎麼會掉了呢?那你有方法減少它以後掉的情況出現嗎?」 3.以劍客性說法取代長篇大論: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喜歡把道理解釋得很清楚,聽起來就很嘮叨,例如「你怎麼又揮到人了,你看你總是那麼不小心,我不是告訴過你……」,沒有人有辦法在情緒當下消化那麼多的言語,這只會讓孩子對於評論這件事反感,而且千萬別把舊帳再拿出來說。 4.提醒面對取代逃避:當批評就是得存在時,例如老師就是會有評斷孩子的語言,在孩子理性的時候,引導孩子思考,「為何老師會這麼說」,也可以在孩子有評斷他人言語時,提醒孩子,「你也會這麼說不是嗎?」,這時候你好好地說,「我知道了」,別人就不會再說你,當你是發脾氣的態度去處理,你覺得別人會怎麼想,是不是會更想要指正你……。 5.做開心的事化解不開心的情緒很多孩子不能接受批評,是因為批評好像就事指正孩子做不好,孩子感到很大的壓力,覺得自己都不好,然後批評的畫面、言語,就會在腦海中一直不斷跳出,這樣的感受不舒服,就更不能接受任何的批評,因此對於這樣的孩子,教導處理不開心的情緒很重要,多引導孩子思考做甚麼事情會感到開心,提醒孩子不開心時就要去想想怎麼樣讓自己開心。學會轉換情緒,情緒好了之後才有辦法消化評論。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