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6, 2019

園長的話 – 戶外教學:孔廟/文學館

信誼文學獎30故事劇場-劍獅出巡,於9月28日、29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吸引了許多大小朋友。由三位演出者,帶領大家,沈浸在故事的氛圍裡,以熟練精湛的演技,戲偶融合繪本、舞獅、布袋戲元素,貫穿全場,讓現場大小孩與劍獅經歷一場驚奇又有趣的尋劍之旅。 劍獅出巡的作者劉如桂老師,於今年六月27日來仁和,做戲劇的宣傳,生動的講述,吸引著小朋友們對繪本的興趣。特別是大班小孩,這些今年的畢業生,對戲劇有興趣者還記得此事,於教師節當天和爸媽前往欣賞,又買了劍獅的繪本讓作者簽名,並告訴老師說他是仁和幼兒園的學生,勾起了老師的記憶,拍照留念,又特地打電話邀請園長前往觀賞。 哈~被邀請的感覺真棒。不過荷包也大失血,忍不住被推銷買了好幾本繪本。 因著教師節的到來,照往年帶領小朋友參觀孔廟、文學館;錯開了教師節當週,於本週二前往,原本擔心米塔颱風會帶來雨勢,但擔心是多餘的,當天天氣出奇的好,陰涼陰涼的。 諾大的孔廟,原本只有仁和的小朋友在參觀,十點過後,一群來自新北市的鄰里長們也來湊熱鬧,看到小朋友們,直呼好可愛、好可愛哦,紛紛拍照留念;有了這群遠道而來的叔伯爺奶們,讓孔廟更顯熱鬧。 孩子們輕鬆、自在地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在孔廟園地裡,左看看右瞧瞧;去年進行維修的大成殿,工程尚在進行,聽說明年才能完工。走累了坐在遊客座椅上,享用著背包裡的小點心。 接著又參觀了文學館,大班小孩腳程、體力較好,老師又特別帶到美術館參觀。 透過參觀,開闊小朋友們的視野和聽聞,豐富他們的閱歷;雖然不懂、不了解,但相信在他們小小的腦袋裡,是會留下記憶的。所謂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下週適逢國慶連假,家長可提早規劃出遊的地點,外出時,要注意衛生與保健,特別是腸病毒的預防,勤洗手、正確的洗手是保健的基本要件,口罩也須攜帶。 衛生單位的統計,今年腸病毒的罹患率比去年同期高出很多,請家長一定要注意,不可輕忽。 祝福大家 健康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3歲以前的事,孩子記得多少?

孩子在3歲以前有記憶嗎?專家說,雖然孩子沒有辦法很清楚地回憶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但這段期間的體驗和感受,會悄悄影響他們一輩子。 任何曾經照顧過寶寶的人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寶寶隨時都在學習、吸收訊息。看見所愛的面孔他們會眼前一亮、看到喜歡的食物他們會笑逐顏開、聽到熟悉的音樂他們會搖擺身體、很小的小寶寶也懂得拒絕吃藥,知道那會苦——很明顯,寶寶是有記憶的。儘管如此,長大以後,對於三歲以前的事情,我們記得的非常少。 所以,當祖母級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寶拉·史班(Paula Span)在最近的文章裡寫道,不知道每週一次由她照顧、今年3歲的外孫女長大以後會不會記得跟外婆共度的150天,引起許多讀者共鳴。 史班把週四叫做「阿嬤日」。她固定帶外孫女去上寶寶音樂課。不下雨的時候,她們會一起去公園蹓躂一或兩個小時。夏天就去海灘。她們會一起唱歌、閱讀、散步、吃飯、互相傳染感冒、偶爾吵嘴。 但是今年夏天剛過了3歲生日的外孫女,似乎不記得任何去年跟外婆在一起做的事。 專家指出,儘管孩子不會很清楚地回憶起三歲以前發生的事,這段期間的記憶、與人的關係仍然會影響他們一輩子,所以共創美好的回憶仍然是很重要的。 「與寶寶相處的時候,你們正在一起創造一段共享的歷史,」埃默里大學認知發展心理學家帕特里夏·鮑爾(Patricia Bauer)說:關鍵是親子要共同參與這個重要的過程,肯定一起度過的時光的意義與重要性。 「小小孩從生命最初就開始形成記憶,」鮑爾解釋:「但是他們也會很快就忘記了,他們忘記事情的速度比成人快得多。」 但是,我們能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記憶,並不是我們在一起做過什麼事,而是孩子從與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到了什麼。3歲以前形成的價值觀,會一直留在孩子的腦海裡,形成他們人格的基礎。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遺產」。 史班寫道:「身為一個外婆,我要留什麼給外孫女?我希望她從我身上學到仁慈、正義、堅強與信心,以及無盡的愛。」至於外孫女記不記得自己的樣貌或者他們一起在海灘度過的那個夏日午後?「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