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25, 2019

園長的話 – 孩子的情緒管理

週一上午,轄區內的消防分隊隊員,送來推廣裝設住警器相關標語貼紙,交待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張,貼在家長的聯絡本上。小小的貼心動作,讓我們感受到主管單位的用心,提醒大家做好預防措施,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與財產。「水火無情,細二無蝕本。」新聞報導,一起來自台南永康透天厝民宅火災,造成屋內人員的傷亡;調查發生的原因,研判是人為縱火,嫌疑人指向屋主的女兒,若屬實,實在是件令人心痛的事,有甚麼事情,讓女兒用如此殘忍激烈的手段,來對待自己的父母親人?更何況是一位成績優異、聰明、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原本有大好的前途,卻因一時的情緒、負面的想法、錯誤的舉動,而造成如此的憾事,也賠上自己的未來。 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 通常小孩情緒不佳時,會以哭鬧來發洩。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曾經在「家長怎樣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這一問題上做了大量觀察,發現: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往往沒有時間和耐心,並不能像對待孩子學習走路一樣,讓孩子經歷「跌倒—受傷—感覺疼痛—再學習」這一過程。 例如,在孩子鬧情緒時,家長們會怎麼處理呢? 媽媽說:「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好吃的,好不好?」 爸爸兇巴巴地說:「別哭了,你現在怎麼這樣,一點不如意就哭,我數三下,再哭,我就打人啦! 媽媽哄了孩子一會,孩子還沒停止哭泣,說:「哭吧,哭吧,你想哭多久哭多久,我不管你了!」媽媽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只求孩子的負面情緒儘快過去。雖然在當下,這種方式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對於孩子以後的情緒管理是一種錯誤的暗示,孩子們會認為,我可以通過哭鬧來達到其他目的。 爸爸用壓制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的結果,要麼孩子以後會不懂得怎樣表達情緒,如,不懂得如何釋放悲傷、不懂得如何表達愛;要麼孩子會產生對抗,對抗次數增多後,會導致父子情感上的疏遠。媽媽則放任孩子的情緒表現,對其不加引導和限制,長久下去,孩子不會學習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對其以後友誼的形成、親和力以及與其他孩子的相處,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對於負面情緒,人們的認識還不夠。事實上,情緒並沒有對錯之分,將情緒分為「正面」或者「負面」,只是表示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的還是不舒服的。 而孩子擁有不舒服的負面情緒,也不是壞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孩子及父母的提醒,告訴家長及孩子,什麼事情需要改變,只有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去學習應對、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情緒管理,是一門重要的課題,是不容輕忽的。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情緒勒索是親子間最大的致命傷

最近跟朋友聊到她想在外租房子,原因是家裡長輩老用財產來逼迫她,「成天一直碎念,說如果不孝順他,他一毛錢也不會給我們,但根本沒人有覬覦財產的念頭,也不稀罕他的房子,還不如趕快找個房子搬出去獨立。」她生氣又無奈的樣子,讓我想起DA爸家也有類似的情形。 我是一個從小就很獨立的孩子,DAHLIA出生前,我跟DA爸穩定交往了7年,但他的父母親很傳統,一直不喜歡我,起因是知道我家單親、家暴,他們說「我們家族沒有人離婚的!」就算我薪水、學經歷都比他兒子強,兩人生活上也都是我在打理,兩老依然時常叮嚀DA爸,要他跟我分手。 他們用的方式,不外乎「這些年我們家也存了不少錢,若你再跟她交往,我們就不會留房子給你!」或是「我已經幫你存了結婚基金,但如果對象是Rose,我們一毛都不會出。」DA爸雖然個性懦弱,但那時候談戀愛嘛!DA爸變得比較勇於保護我,只要聽兩老這樣講,馬上會替我反駁:「她不是那種在乎錢的女孩子。」 正因如此,他跟我提起,從小他爸媽總是把「金錢」掛在嘴邊,對孩子「情緒勒索」,不管是「沒考第一名,就不發零用錢!」,「花那麼多錢栽培你,卻不按照我們的安排,只好請你償還之前去補習的費用。」我曾經聽他在電話裡與父母對罵,認為他們「只會拿錢來威脅」。 我不禁想到,雖然父親不會用金錢來威脅我,但常用「妳們姐妹倆,要不是碰到我,早就不知道在哪邊流浪了!我是妳的菩薩,搞清楚!」(可是,我們是他親生的…),或是引用流行歌詞,「最愛你的人是我,妳怎麼捨得我難過?」 當碰到這些「情緒勒索」,我不但覺得噁心,而且更想逃得越遠越好,但我知道很多人吃這套,會被這種方法說服、妥協,讓自己處於一種長期的心不甘、情不願,直到有天壓抑不住情緒,造成更大的反彈,爆發家庭危機。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說穿了,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認為孩子是「個體」,用親情、用金錢、用權威去綑綁孩子,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跟想法走,如果不服從,就是「不孝」、「逆子」,卻忽略了孩子也會長大,這樣威脅的「情緒勒索」,只會造成兩代之間的鴻溝而已。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