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4, 2019

園長的話 – 守護孩子的童年需要親師夥伴,以及彼此的尊重和信任

週三勞節放假一天,感覺蠻愉快的,上班二天放一天假,再上班二天又可放假二天,哈~真是難得的小確幸! 小朋友問甚麼叫勞動節?為什麼老師要放假呢?因為…所以,還真的不會回答餒!難解釋,小孩也無法理解,就輕輕的帶過去。 回想幼兒園開始放勞動節的假,是在六、七年前,幼教學會去函請示勞工局,回函解釋凡投勞保者,當天是可放假的,從那時起,私立幼兒園老師和所有的勞工朋友們一樣,放五一勞動節的假;開始實施時,有幾個家長覺得不妥,因她們是國中小老師,不是勞工,沒放假,小孩沒人照顧,多付托育費又不願意,甚至告訴園長,明年勞動節仍有放假,她大班不唸了。只因多放一天假,好嚴重哦! 大家都想爭取自己的權益,連教師團體也呼籲政府將勞動節改為國定假日,讓教師、公務員和勞工等所有受薪階層一起放假。 回首初當幼稚園老師時,覺得怎麼會有這麼愉快、這麼好的工作?還為自己太慢進入幼教職場而懊惱;當時家長對老師的尊重、感謝、授權和互動;如今的幼教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隨著園所數的增加,家長的選擇權變多了,要求也日益增加。 加上少子化的衝擊,小孩們個個是家中的寶,媽寶、爸寶一堆,備受呵護、寵愛,佔有慾強,聚在一起互不相讓,常會有爭執;老師的負擔、被要求也加添了,除了教學工作外,保育事項也很多-教室的整理、玩具的清洗、餵藥、衣服的更換、洗臉(毛巾要擰乾)、刷牙(牙刷、杯子)、洗手、上廁所、擦屁股..等;安全方面的防護,戶外遊戲、運動、走路;還有家長的溝通。 有些家長只要小孩身上有異樣,動輒會來園質疑,或是只要孩子回家告狀,家長就相信,甚至往上通報,這樣的行為只會增加幼兒園的困擾與反感,對事一點幫助也沒有。 結果就是,有老師分享,多年下來她學會保護自己,當小孩來園時,會先檢查他們的身體,是否有傷痕,若有就會拍照存檔,並告知家長。 家長若不能以同理來體諒,當然就不會有好的夥伴關係,只一昧地以消費者的角色、態度來爭取自己的利益,不僅自己累、老師辛苦,學校也很無奈。 近年來許多幼教系畢業生不願進入幼教職場,甚至在職場工作多年的老師也轉換跑道,因為太多的責難、壓力與責任了。 假如都沒有人願意從事幼教工作,該怎麼辦?又會如何?期盼大家都能以感謝的心,感謝這群願意奉獻她們青春歲月,用愛來陪伴、教導、帶領,走在童年成長歲月的小小孩,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如此才能建立友善的校園環境,營造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淺談五歲、六歲、七歲孩子的心理樣貌(下)

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孩子越來越聰明,媽媽越來越招架不住。孩子犯錯,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夠道歉並且善後,但是孩子總有千百個理由來解釋自己的錯誤,甚至是以一句「不知道」來應付所有狀況。媽媽們被孩子「惹毛」後,除了發脾氣外,卻苦無其他方法,而孩子卻也依然故我。就當作孩子自己在找台階下吧!  但是這「台階」應該是父母給,而不是讓孩子為了逃避責罰而找的藉口。其實每個孩子犯錯時都知道自己錯了,但是「趨吉避凶」的心理,但孩子在心中早已盤算出對於父母的每種反應應有的作為,所以父母不論如何講理、如何責罵,孩子總有適當的「劇本」來跟父母應對,所以處理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不按牌理出牌」的原則: 1.先稱讚後講理: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爸媽的眼中盡是孩子的錯誤,因此忽略了孩子小小的優點,例如孩子不願意練習生字,竟然在生字簿上開始塗鴉,如果您一看到就開始責罵,那麼您就中了孩子的計了!因為您責罵的時間孩子也不用寫生字啊!換個角度來看,您是否看出孩子畫得是甚麼?有沒有畫出個漂亮的圓?或者畫出了故事?甚至是每個格子都畫到了?由於孩子並不會預期您會讚美他,所以您從這些點來稱讚孩子,孩子反而不知所措,準備跟您反抗的心防才會卸下,這時候您說甚麼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當孩子接受稱讚,心裡還飄飄然的時候,您可以開始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以及將來再犯錯時的處罰。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先讓大腦獲得愉快的感覺,之後的訊息較能夠容易記得住並且執行。 2.協助善後:當孩子知道錯了之後,並非道個歉或是說句「我下次不會再犯錯了」就可以結束,必須讓孩子學習如何善後。以前一段寫生字的問題來看,媽媽千萬不要在孩子道歉後,就自己拿出橡皮擦幫孩子把生字簿擦乾淨,然後再拿筆給孩子,「請」他好好寫字!我們應給予機會教育,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只要問孩子「那麼你應該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想想如何善後,而我們的協助也僅止於提醒而已,並非出手幫孩子完成。對孩子來說,自己處理犯下的錯誤除了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外,其實也是讓孩子在善後的過程中,體驗犯錯的代價,這有助於孩子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 3.善後別忘記稱讚:父母常犯的錯是在孩子把事情完成後開始有意無意地跟孩子說「看吧!不要亂塗鴉,好好寫字不就好了嗎?就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你看,已經那麼晚了!」當孩子為了錯誤而彌補後,又受到媽媽「落井下石」的數落,千萬別認為孩子以後不會犯錯,孩子心裡想得可是「下次犯錯怎麼逃過媽媽的『法眼』」,因此,當孩子把生字簿擦乾淨、把字寫好,或者心甘情願把課文讀完後,請針對孩子的優秀表現給予讚賞,一句「字寫得比較整理囉!」「你背書的聲音很好聽!」這都是正面積極鼓勵孩子維持優良表現的作法,雖然不見得下一次孩子就會不犯錯,但是根據研究,對孩子採用稱讚的方式改善孩子的行為,要比處罰的方式來得時間較為縮短,因此父母也會比較輕鬆! 要執行這樣的方法,必須請爸爸媽媽先練習「稱讚」,因此從現在開始,您必須設想孩子會給您惹出的麻煩事,然後想想第一句話該如何稱讚孩子。同時您也必須從身邊的人開始練習稱讚,不論您的另一半、父母或是同事,甚至是您自己,一大早看到鏡子中蓬頭垢面的您,是否能夠講出一句稱讚自己的話─「哇!這髮型真是時尚啊!」 稱讚,不只讓對方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讓對方感到快樂,您的大腦也會感受對方的情緒,多巴胺同樣也會升高,也就是說,稱讚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也是有益的。當我們能夠稱讚孩子的表現,不僅孩子更為正向、樂觀,而且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對我們來說,我們才能看到孩子可愛的一面,親子關係將能更為緊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