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13, 2019

園長的話 – 預防腸病毒其實很簡單

連假過後,週一上課日,班級回報有三位小孩罹患腸病毒,還好分別在不同的班級,否則若有二個同班就得停課,繼續放假囉!停課放假應該會造成一些家庭的困擾,大家應該不樂見發生;不過,可得家園、親師生一起合作才行。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境的整潔;良好的衛生習慣最重要的是勤洗手,正確的洗手和在對的時間洗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難落實;以洗手而言,很多時候,看到有些大人,洗手就只是沖水而已,沒用肥皂,特別是抱小孩前或拿食物給小孩前,都忘了要洗手,病菌也就在那時悄悄地傳給了抵抗力弱的小孩了。 環境的衛生當然也輕忽不得,定期以漂白水全面消毒,如:地板擦拭(尤其幼兒平日活動或玩耍處)、玩具泡消、桌椅擦拭(尤其是餐桌)、餐盤泡消、廁所內馬桶蓋擦拭、洗手水龍頭擦拭、棉被清洗並曝曬、擦手或洗臉毛巾泡消後曝曬等。 幫助孩子們在生活與玩樂當中,建立各種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課題,且一生受用無窮,利人又利己。 「你問我今天在學些甚麼?當我的回答是:我只是在玩時,請別誤解我,因為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學習如何讓自己成功、快樂,我將為明日做最好的準備,今日我是一個小孩子,我的工作就是「玩」。 是的,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從玩的當中學習。而積木是他們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每年此時,會舉辦積木創作觀摩會,由各班推選小朋友參加,有人數上的限制,今年開放讓小孩們都能參與,不過需要自備積木。 週二,大班孩子們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玩著的積木,主持老師延伸教學主題「到家鄉的景點走走」,以此為創作的主題。當積木在小孩的手中被操作時是有生命的,而且是那麼的栩栩如生。看著他們專注的眼神,時而搜索積木零件、時而撫摸著頭在深思,可見得積木對小孩遊戲學習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孩子們專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堆疊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一件件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當分享作品時,眼中充滿了亮光與自信,同時也欣賞別人的作品,彼此分享;酷愛恐龍的震東,以恐龍為創作主題,幾個男生圍繞旁,博鈞說:「我長大要研究恐龍。」 積木遊戲對小朋友成長的幫助,是從自由探索建構性玩具中,獲得適應及控制環境的能力,不僅因為積木遊戲給小朋友帶來快樂,更因為從中,他們能學到各種東西,從搭建的過程中得到經驗與創造相關的故事;透過幼兒的主動探索,瞭解到各種積木的形狀、大小等特色,藉由這些特色,去啟發他們的想像,創造出不同的作品。 積木遊戲對小孩而言,是許多東西的組合,透過問題與解決,簡單與邏輯可以引發他們建造有創意的建築物,製造複雜的形式,以及一連串似乎毫無止境的創造「當我在積木區堆砌積木時,請別說我只是在玩。你知道嗎,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形狀與平衡的關係,誰知道也許哪天我將成為建築師。」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 腸病毒防治措施及衛教宣導事項

 一、流行季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4月至9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 二、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 三、傳染力及傳染期間:發病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四、症狀: (一)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 (二) 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三) 手足口病:發燒、身體手部、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 五、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型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一) 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3天,體溫可超過39℃。 (二)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例如腦幹腦炎、肺水腫,重症前兆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 抽動)、意識不清等,嚴重併發症多發生於發病5日內,出現肺水腫時,死亡率高。 六、 腸病毒D68型: (一) 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表現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不相同。 (二) 臨床表現差異極大,從輕微上呼吸道症狀至嚴重肺炎均有可能,極少數病例可能併發神經症狀急性無力脊髓炎,導致肢體麻痺;有氣喘體質之兒童,併發嚴重症狀風險較高。 (三) 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到大醫院就醫。 七、 本市108年「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永康院區、郭綜合醫院、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等5家醫院。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