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9

園長的話 – 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

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說二十一世紀的孩子要有人文素養、要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是不能無中生有,需要有寬廣的背景知識,而背景知識的來源則是從閱讀而來。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透過文字,我們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和任何人交談,獲取他們的智慧。知識的累積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西方的諺語說「打開一本書,你就打開了一個世界」;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說:「書本打開了孩子想像的空間,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史登堡更進一步指出「創造發明不需要深厚的知識,它需要的是足夠知識和無限的想像力,如果再加上『毅力』,孩子就一定會成功。」 除此之外,閱讀也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當一個人讀了一定數量的好書之後,他說起話來就會比較有內容,用詞遣字就會比較文雅,舉手投足就會比較高雅,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胸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具有改變的力量。越小的孩子接觸繪本、無字只有圖的繪本也是很重要的,可激發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仁和為讓孩子養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建立閱讀的習慣,推動親子共讀已行之有年,又藉著共讀紀錄本,記錄孩子當學期閱讀的繪本名稱,透過家長的陪伴與紀錄,點點滴滴建構孩子文字的語言、詞彙的豐富性、表達力的提昇與圖像記錄。 每學期訂了閱讀的本數,希望小朋友能朝著預期的目標完成。為了瞭解幼兒園親子共讀的情形,園長親自檢視成果,一個個不厭其煩的逐一進行。從共讀本上的紀錄,就能看出端倪,了解家長重視與用心的情形如何,也能揣摩、想像家長與小孩共讀的畫面,是溫馨、敷衍了事或不理會。孩子的學習來自於模仿,殊不知大人的態度是小孩模仿、學習的對象,一舉手一投足間,就連家長說話的態度都可影響小朋友。 本學期閱讀達標者有六成四。為肯定親子的努力與重視,贈送達標者每人獎品一份;有家長問:檢視當天小孩請假,可不可以補看? 園長的回答是:時間若無法配合的,就請家長自己檢視即可。 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二十一次不斷的練習。 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 為建立家園、親師間的互信與溝通,幼兒園除了期初提供親子手冊、學習手冊外,每日有家園聯絡本,每週仁和週報、班級教學分享,透過文字檔傳達訊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園務及班務,花了園長、老師很多時間和精神,但發現有些家長只簽名了事,聯絡欄上都是空白,不知是否有閱讀訊息?當然也有家長不僅閱讀了,還很用心的紀錄,分享小孩在家的生活點滴,自然的老師就會對該幼兒有更多的認識與互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的未來掌握在父母的手上,別輕忽了。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大腦與閱讀

學習閱讀包含了連接大腦的兩個區域:一個是物體辨識系統,另一個是語言迴路。在認知神經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的巨作《大腦與閱讀》中,剖析了孩子在成長的幾年間,如何慢慢轉換為成人閱讀的網絡形態。以下特摘錄片段精華讓讀者先睹為快。 曾經以為嬰兒對世界的看法是「一團混亂」,以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幾乎沒有組織,所以需要很多的學習、很多的輸入,才能建構起像成人一樣的大腦。最近的研究反駁了這個太過簡單結構論。大腦機制準備好接受再訓練 沒錯!大腦一直到青春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它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年也可以打開一個學習和教育的機會窗口,它的兩個主要的機制:口語的了解和不變異性的視覺辨識已經在那個地方準備好要被再訓練,去為閱讀的目的服務了。 大腦區塊設定好處理語言習得 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對語言的了解有驚人的表現。在出生後幾天,他們就能知覺到語音的對立,如ba和ga的差異。此外,他們會對自己母語的韻特別注意。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在他們母親的子宮中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母語是什麼了(譯注:不是說他們聽得懂,而是他們習慣了母語的句調 intonation)。 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依靠到左腦的神經迴路上去了。左上顳迴分析語音,而顳葉階層性的組織使它可以抽取出音素、字和句子。即使左前葉下方叫做「布羅卡區」(Broca’s area)的地方在三個月大的嬰兒聽到句子時就已經活化了。布羅卡區是處理文法規則和負責說話的地方。  無疑的,這些大腦區塊是先天就設定好了來處理語言的習得。當然,學習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年,他的語言中心是對他生活周遭的語言敏感。到6個月大時,母音的表徵,這個每個語言都有的獨特的語音空間,慢慢有些扭曲,因為它開始適應他母語的母音了。大約11個月到12個大時,子音開始出現,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嬰兒不再區辨r和l,就像我們開始聽不見外國子音的差異,如印度語中有各種的t聲,但是我們聽不見它的差別。嬰兒大腦會分析最常聽到的字 嬰兒的大腦,就像一個年輕的自然學者或是一個統計學家,會系統化地抽取、分類和界定語言的片斷。它從語音的輸入中,偵察到規則性,決定哪一個聲音是可以接受的,哪一些不是語音,可以丟棄,很快的,他的母語的語音規則就到位了。嬰兒會計算哪一個語音最常聽到,最常聽的聲音會變成他大腦詞彙中的第一個字。 6歲已能掌握母語的基本文法 到2歲生日時,孩子的詞彙是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每一天增加10〜20個字。在這同時,他建立了他母語的基本文法規則。到5歲或6歲時,孩子開始了第一堂的閱讀課,他們已經有專家般的語音知識,也有了好幾千字的詞彙,並掌握了他的母語的基本文法結構。  這些規則和表徵是內隱的,孩子並不知道他有這些知識,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麼來的,但是這些知識無疑地是以一個有組織的形式,存在於口語的迴路中,隨時準備著文字的出現。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走出校園戶外教學

校外教學,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事了。除了春季、秋季旅遊外,配合教學主題,鄰近若有適合參觀教學的景點或商店,就會做安排。決定參觀前,老師會先去探勘、接洽,雙方時間都可以才會確定。 看似很簡單的參觀接洽工作,其實也需花點工夫做準備,如參觀的目的、小朋友的年齡、地點的遠近、空間的大小、內容的合宜性、開放的時間、友善的指數等,都是我們注意的細節,還有安全的考慮,這些都符合、確定沒問題,就會定案。 上週四小班參觀位於中華東路的納智捷車廠,孩子們透過參觀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車子的認識,原本對車子就很感興趣的小男生,更是有感了,回到園所,動手設計製作自己的品牌車更有心得,還會分享、介紹,真棒;回家告訴爸爸,以後車子壞了要換納智捷的廠牌。 參觀前,車廠的選擇也考慮了很久。因為鄰近有好多汽車廠,如豐田汽車(TOYOTA)、本田汽車(HONDA)、三菱汽車(MITSUBISHI)、日產汽車(NISSAN)…;Lily媽咪接洽參觀的過程中,遇到了攔阻也有被接話者輕忽,最後才決定參觀的車廠,透過認識的人介紹,老師感覺比較有安全感、接洽過程也很親切,參觀時應該會受到歡迎才是,也果真是如此。 週三,中班參觀環保局藏金閣,位於東門路的巷弄間,分批前往,孩子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想一探究竟,這個藏著金子的地方,是如何讓垃圾變黃金、化腐朽為神奇的? 一到藏金閣,只見裡外都整理得很乾淨、也很安靜,孩子們進入室內不敢大聲喧嘩;待全部到齊,解說人員帶著小朋友,從室內到室外,照動線依序介紹現場擺放的物品,有時鐘、小物品、櫃子、衣櫥、桌椅、鋼琴、書,室外的垃圾分類區、腳踏車再生區、平價商品區、傢俱診所;孩子們對傢俱診所充滿了好奇,可惜無法進入參觀,了解傢俱醫生如何讓這些老舊的物品,經過師傅的巧手,精心的修繕,重新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工作人員說,物品上面貼有黃色標籤的是要經過公開拍賣才能買,標價是最低價,每兩週六一次的拍賣日競標拍賣。 行前,小朋友製作了一本感謝卡,要送給藏金閣;結束參觀行程,園長代表幼兒園,感謝藏金閣的服務,由負責人王小姐代表接受。王小姐準備了兩題有獎徵答,由子誼和歆妤獲得。 參觀,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豐富。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府城藏金閣

藏金閣為全國第一個地方環保機關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且為全國第一個公家機構運用閒置建築物所設置環境教育場所,將提供民眾、學校戶外教學、機關團體實施環境教育戶外學習的好去處。 藏金閣座落於臺南市東區,『藏金閣』、『回收傢俱典藏館』、『綠教育生活館』組織共構而成臺南市環保教育園區,園區內三棟主要建築物係由本市廢棄建築活化再利用,總面積達2,900平方公尺,其中綠覆率與再利用的面積達2,070平方公尺,三棟主要建築物係由本市廢棄建築活化再利用整體設計以日式風格為主,以景石、沙岩等無色彩系之材質為主,搭配淺綠、深綠色系植栽,並輔以紅色系之點綴樹種,以單純、簡約營造日式禪風。自92年陸續完成規劃建置後,吸引本市民眾及外來遊客爭相參訪。 藏金閣定期舉辦環境教育、資源回收、傢俱拍賣、環保DIY教學課程、跳蚤市場等活動,提供本市市民一兼具環境教育宣導、廢棄物再利用、古蹟歷史人文藝術及民眾休憩的活動場所,並為推動資源回收、物質循環零廢棄的最佳典範。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處著手做環保

前門廣場傳來小朋友唱歌的聲音,仔細一聽,是垃圾車的歌曲~ 「緊來緊來緊來倒垃圾,分三類分三類;快來快來快來倒垃圾,分三類、分三類;分哪三類?資源垃圾、一般垃圾還有廚餘…..」 好奇的前往一探究竟,原來是貝斯特家的小朋友,自製了三台垃圾車,分組玩著,配合歌曲,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中班教學主題探討環保的議題~垃圾和空氣汙染,老師們帶領小朋友從生活中的垃圾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孩子們看得到、摸得到、體會得到,也能踴躍分享;諾貝爾家也帶著自製的垃圾車,吟唱著「我是一部垃圾車,叮叮噹叮叮噹;我是一部垃圾車,垃圾快拿來~~」還分三類-資源垃圾、一般垃圾還有廚餘,教與學,大家也玩得不亦樂乎。 小孩們將所學的帶回家,要求家長一定要分類,不可亂丟垃圾。媽媽說:家裡多了一個監督員。 真棒!從小處著手,落實分類和減量,希望這些小小環保天使,能守護地球,讓地球更乾淨、更美麗。 下週要去參觀藏金閣,透過參觀,相信他們又會有不一樣的看見和想法。 而小班的主題是車子總動員。車子是現代生活中的必備工具,大部分的小朋友每天出門都會搭乘車子,或看見路上的車子。老師從孩子生活環境開始探討,家裡的車子,幼兒園的娃娃車,大眾運輸車,延伸認識海上、天空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讓孩子們從觀察探討中了解現代的交通生活網路,以及現代化科技的進步,還自己動手設計車子,體驗人力車的乘和拉,參觀納智捷車廠,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 車廠門市的接待人員全是女生,對車子的介紹感覺少了些,其實是可以再深入的,老師覺得有些可惜,也許她們認為三、四歲小孩這樣就夠了,啊哈~不知道現在的孩子見識廣闊,知識領域豐富,對喜歡的事物更可以變很聰明、很聰明的。 孩子們每天快樂的來上學,在寬廣的園地裡,沈浸在花草、綠地的空間,享受與師長、同學為舞,一起學習的樂趣。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

近年來,國人對於環境汙染越來越關注,空氣汙染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12年全世界共有7百萬人因為空氣汙染而死亡。一般人雖然都知道空氣汙染會引發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卻不知道它其實與心臟疾病和癌症都有密切的關係。 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的詹長權教授長年致力於研究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傷害,並且提供政府關於環境改善問題的諮詢。 空氣汙染主要來自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的廢氣排放,隨著工業的發達和全球城市化,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自從19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蓬勃發展以來,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氣中的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物質過量,導致上萬人死亡。1980年代的洛杉磯也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汙染危機。 詹教授指出,事實上也就是從1980年代開始,隨著環境監測儀器和醫療檢測設備的發達,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空氣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陸續發現除了影響到肺部和呼吸道外,空氣中的汙染因子也會滲入微血管甚至內臟中,引起組織細胞發炎、氧化還原壓力、自主神經系統失調,以及動脈血管壁硬化,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從哈佛大學深造回國後,詹教授希望對臺灣的環境汙染和居民健康做長期的追蹤研究,但礙於申請這類長期研究計畫的政府補助困難重重,因此必須靠短期研究計畫來蒐集各地區居民的資料。921大地震的前後數年間,他的團隊幫助環保署在全省各地,包括基隆、南投市、埔里、新莊、竹山、南投仁愛鄉、高雄仁武區等地區對居民做大規模的健康檢查,因此有足夠的資料分析短期空氣汙染對當地居民健康的影響。 詹教授的研究針對這7個縣市鄉鎮中,九千多位30歲以上非吸菸居民做健康追蹤和調查,同時監測空氣中5種汙染物的濃度,分別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大氣懸浮微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結果發現,空氣中的這5種汙染物會導致居民的收縮壓和脈壓下降,間接暗示短期空氣汙染可能會導致心搏出量降低。同時,大氣懸浮微粒對於血壓變化的影響在不同地區也不盡相同,印證除了大氣懸浮微粒外,其中的化學成分對於血壓變化的影響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結果可以做為政府未來在制定汙染源管制政策上優先順序的參考。 以目前臺灣的空氣汙染狀況來說,詹教授認為大部分的汙染源來自火力發電與汽機車等交通工具,要能夠減少這些汙染源的使用,才能有效提升空氣品質,讓國人擁有健康的生活。而這方面豐碩的研究成果,讓他被歐洲聯盟邀請成為跨國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從事長期歐洲汙染世代研究的計畫。他希望未來把這些和國際團隊合作研究的經驗帶回國內,為我國政府在環境保護政策上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2019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又是一年的開始,今天已是1月4日週五,也是新一年第三天上班、上課日,明天又是週末假期了。時間過得實在太快了。 小時候期待過年,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希望快快長大;長大後覺得光陰似箭,咻一下,一年就過了,特別是年歲愈長愈有感覺,歲月無情的在臉上劃下一道道的痕跡。對勤奮的人而言,是時間的主人;對懶惰的人,則是時間的奴隸。 對幼兒園的孩子而言,時間對他們好像沒什麼感覺,需要父母、師長為他們規劃、安排,他們的幼兒階段就這樣一年年的過了,幼升小,小升中,中升大。 上週五也就是2018年12月28日最後一個上課日,舉辦跨年活動。活動中大家一起飆舞、分享快樂的事、有獎徵答、搖呼啦圈、倒數計時,沒有煙火、沒有水舞秀,只有氣球ㄆㄧㄌㄧㄆㄚㄌㄚ的聲音,大家依然嗨翻天,送走2018迎接2019,以歡喜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一起說新年快樂。 全台各縣市政府也紛紛舉辦跨年活動,邀請藝人朋友主持、演唱,台下的市民朋友,不畏寒風擠在人群中,享受一起跨年,倒數計時的樂趣,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台南也如往年一樣,在歸仁高鐵站舉辦跨年活動,雖沒前往現場,但透過地方台電視轉播,也感染到現場民眾的熱情。 2018年已走入歷史,問小朋友~過了還會不會回來?不會。是啊!不會再回來了,而是換了新的一年,從頭繼續往前走。 然而大家對2018年的印象和感觸,從票選出的年度代表字「翻」可見一斑。人民希望有翻轉的機會和力量,讓年輕人能看見未來的希望,中壯年能有所發揮,老一代的長輩獲得安養,勞資雙方不對立一起打拚,再創經濟奇蹟,政府以人民的福祉為首要,握有權力的官員,立法的民代,在政策實施制定前需溝通再溝通,謀後而定,讓台灣這美麗的寶島,成為一個幸福的國家,人民和樂、安居樂業。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回憶是一生的禮物

回憶就是一切!這句寓意深長的話,我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可以送孩子一份厚禮,我會推薦回憶一事,我深信回憶勝過成就。 人終究會老,一但到了七、八十歲,剩下的便只有長長的歲月積累下來的回憶了,有些是自己的,有些是與子女共識的,如果不去把一些值得的事情典藏在一本記憶的本子裡,以後便尋不著了。 我喜歡日修禪師說過的一句禪語:這一分鐘美好,這一分鐘便不會不美好,因是同一分鐘,意指,同樣的一分鐘,做了不同的事,答案便全數不同了!這一刻看星星,與同一刻看電視的人,截然不同,這一小時看表演,與這一小時與家人爭執的人,結果還是大不同。 誰把時間典藏成為記憶了? 希望是你。 記憶該有什麼? 但願不是考試、分數、成績與挨罵。 朋友家有一面牆像極了時光隧道,滿滿的全是相簿,我隨手抽了一本,發現都有年月份、地點與相片裡的人物誌,大約從他出生迄今,每年整理出一本做為永遠的回憶;我問他留這些幹嘛?他說把美好留下來,再把記憶送給孩子,一代傳一代。 原來他在收藏記憶。 離開朋友家我的感觸極深,在一個強調明星學校、第一志願,功成名就的年代,卻有一位父親在為一件卑微的回憶留下戳記,他早早就明白兒女的成就,終究不會是自己的,但記憶才是,他將深深烙印,這些記憶全是親子共同「玩」出來的。 唱盤藏著老回憶 兩件事在心裡翻轉,好難下抉擇。 他每年至少帶孩子出一次國,每每假日都是全家出動,繞了臺灣一圈,拍了整疊的相片,我戲稱這叫一生受用的心靈財富。 我受到了啟蒙,也想累積孩子的心靈財富。 前幾天我們一起賞梧桐花。 今夜微涼,我們一起去看螢。 明天約好了,將要單騎吹涼風。 是的,回憶好重要,他是個寯永的心靈財富,也許說不出口,但卻真實的存在,就如同有一回記者問我如何寫作一樣,我告訴他要有一玩味的童年,這是真話,我的許多作品,彷彿都在提取童年積累的養分,沒有玩樂十足的童年,我便不知道記憶的舖子藏了什麼了。 明朝陸珩所寫的《醉古堂劍掃》一書中有一段話,把人分成了很多種,期中一種較高人,他說高人玩世,意指游戲人間,經過這些年反芻,我果真懂了,玩世的,原來是高人。 事實上,人好平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不可能流芳百世,留名千古,我們有的僅是這一生短短的歲月,把一些值得一提的回憶留到老了慢慢咀嚼。 回憶真的重要,玩的愈真愈有味道。  作者-游乾桂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