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8

園長的話 – 小朋友的和平紀念日

因著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週三放假,感覺很棒,上二天班、休息一天,再上二天休息二天,哈~假如每週都如此,該有多好!以前週六上班課半天,倒也甘之如飴,不過那情景已很難想像了;九十年以後開始全面實施週休二日,每週上課五天;實施的過程也遇到很多的問題;其實,在實施週休二日後,不但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產生影響,許多家庭因為家長的工作單位並未實行週休二日,因此,造成了學生在星期六時必需自行在家或是到安親班上課,雖然有一些學校安排了一些課外教學或是補救教學的課程讓學生到校上課,但是又不能強迫學生全部參加,也造成了學校與教師在課程安排上的困擾與負擔。 週休二日後,有些國定假日改成只紀念不放假,如教師節、行憲紀念日…,剛開始不大習慣,特別是教師節,沒放假心裡怪怪的,行憲紀念日剛好是國外的聖誕節。 一例一休是目前最新的名稱,例假與休假有何不同?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地方;很多事愈改愈複雜,政府將很多心力琢磨在細微的事上,管得很細,沒有彈性、沒有空間,就好像父母管小孩一樣,台語有句話說「嚴官府出厚賊」。 假愈放愈問小朋友:何謂「和平」多,人也愈來愈懶了。 ;睿瑜:「就是不要吵架」 和平紀念日,大家不要再吵架了,要相親相愛,和平共處。 剛巧有兩個小朋友有所爭執,其因: 甲:「我覺得他一個人在旁邊,沒人跟他玩很可憐。」 乙:「我不覺得我很可憐啊,我只是現在不想玩而已。」 兩人的看法、想法、觀點不一樣,而有了不同的做法,因為甲說他可憐,感到不舒服去告狀;看起來是很小的事,不過我們也正視這問題,與小孩們一起分享、討論。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俗稱小過年,舉辦元宵活動,提燈籠猜燈謎、吃元宵;元宵過後整個年節就結束了,大家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迎接春暖花開的季節。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品格教育 小小孩必學三種規矩

小小孩的品格該教什麼? 品格教育跟行為發展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在六歲以前,有良好生活品格力的孩子,心智發展會比較成熟,到了學齡以後的學習效率相對也會比較高。許多行為與腦科學的研究皆提出,幼小的孩子有三種重要的規矩,必須及早養成,那就是能耐心等待、分享事物及學會輪流。評估兒童社交發展時,這也是醫學專家一定會檢視的能力。 學習等待——幫助孩子控制衝動 針對兒童行為發展的研究發現,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不會在第一時間往誘惑邁進的幼兒,長大之後的成就會愈高。這跟大腦管理衝動的前額葉發展相關,前額葉愈成熟的孩子,判斷、思考、觀察等能力就會愈好,有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發生,所以衝動控制的能力必須要學習。因此,爸媽從小讓孩子適時的等待,不要每件事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衝動控制的能力。 練習分享——訓練思考、判斷能力 人是群居的動物,當幼兒漸漸進入團體生活時,其社交的技巧,首重身邊事物的分享。一歲前的孩子,對自己的食物或玩具難分難離是正常的心智發展過程。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不難發現,孩子會想透過「你一個、我一個、他一個……」來博取身邊大人的歡心及讚賞。孩子也漸漸想和大家一起擁有,大家一起從事共同的活動,例如,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會希望大家一起吃飯、你陪我一起玩玩具等。這些看似最基本的分享,其實都是孩子心智成熟、慢慢脫離自我中心時期的表徵。相對來看,分享的過程要思考、要判斷他人的內心想法,並降低心中的欲望,會分享的孩子比不會分享的孩子,在團體中的受歡迎程度高很多,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就感及與他人互動的動機。 學習輪流——訓練觀察力 輪流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團體功能發展。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擁有輪流的能力時,必須要觀察他人行動,並看看是否輪到我。所以輪流需要訓練,是一種高度觀察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分享式注意力訓練(你做什麼,然後我做什麼)。學齡前會主動輪流的孩子,學齡時期的學習行為會更好,社交及情緒管控能力也會更好,所以輪流必須在幼兒時期提早訓練。 文│王宏哲(兒童發展醫學專家)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歡樂新春

六天的春節假期很快就過了,週三是各行各業、各級學校上班、上學日,大家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裡,感覺不是剛過年,怎麼一下子就要上班開學了?若能再多放幾天假該有多好?因此,有人乾脆就多請三天假,讓自己開心點。 對幼兒園小朋友而言,似乎沒甚麼差,除了少數小小孩外,大家都開開心心的來上學,因為來幼兒園很好玩,有可以和朋友見面,享受在一起玩遊戲、一起學習的美好。 校園裡又恢復了生氣,充滿歡樂的笑聲,大家互道恭喜、問安,彼此分享過年的生活點滴,趁機了解小朋友們過年的去處,有到阿公阿媽、爺爺奶奶家玩的;有去野外踏青的;去近郊走走的;還有在家裡都沒出去的;搭乘甚麼交通工具呢?爸爸開車,搭公車,乘坐高鐵,騎摩托車。今年年假較少,大家行程都不遠,但總要外出走走,走春,台語說剩餘之一,藉由走春,向新的一年討吉利、求得好兆頭。 順著話題問:為什麼爸爸要自己開車~省錢、方便、很近、自由;那坐高鐵呢?很貴、不方便。嗯~大班小朋友對方便和錢有了概念。那過年一共收到幾個紅包?有十個、九個、八個…,都沒有收到的?誒~有四個孩子站起來,其中三個是中班,不會吧,連問了三次,孩子的答案都一樣。其中一位家長來接時,我好奇的問道:「小孩說過年都沒收到紅包?」媽媽哭笑不得的說:共領了十個,說一個都沒有?差很多餒! 老師說:若真的都沒收到紅包,至少有領到園長送的。 沒錯!今年幼兒園贈送每位小朋友一個一元復始的祝福紅包,裡面是有鈔票的。玹鋐阿媽驚喜的告訴園長,紅包裡面有錢,原以為只有一元代表而已,還好有發現。 2月21日上學第一天,剛巧是221世界母語日,幼兒園每年都會在母語日當天做成果分享會,今年巧遇開學日,因此提前在歡樂過春節的活動中,各班以台灣囝仔歌為表演的主題,大班十二生肖的戲劇表演;中班過年景象的組曲表演,恭喜大家過個好年;達文西的舞獅造型讓人驚豔、印象深刻;諾貝爾的歡樂組曲,孩子唱作俱佳;天鵝家的錢,希望大家有錢好過年;大家歡歡喜喜的樂在表演中。透過兒歌吟念,孩子們台語的聽、說能力也愈來愈進步了。 熟能生巧、練習就會,是園長常勉勵小朋友的話語。 隨著放假日數愈來愈多,一週就有二天,一年共有115個放假日,親人朋友間的互動頻繁,出遊機會也增多,反倒是年味、節日的氣氛愈來愈淡了。 下週五三月二日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元宵提燈籠、猜燈謎、吃元宵,是節日的習俗,我們也不免俗的於當日有提燈猜謎活動,準備燈籠讓小朋友彩繪,在下週懸掛在活動室,為年節畫下圓滿的句點。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歲末更要小心

本週又有一波寒流來襲,氣溫下探到10度,寒風刺骨,冷颼颼的令人直顫抖,即使是穿上了厚厚的禦寒外套,依然很冷,冷冷冷,就是冷,空氣瞬間被凝結了。 雖然冷,尻川三斗火的小孩們依然不畏寒冷,一如往昔盡情的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他們的嬉笑聲、吵雜聲劃破了凝結的空氣,溫暖了整個園地,有孩子的地方真是好。 就在這麼冷的天氣裡,週二深夜,傳來了花蓮地震的噩耗,6.0的強震,震醒了睡夢中的人們,造成了花蓮4棟大樓傾塌,其中一棟是老字號的花蓮地標-統帥飯店大樓下陷,四樓變一樓,實在太可怕了。 地震造成大樓傾斜、下陷,住戶的死傷,不禁令人想起二年前美濃的地震,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的往事,至今仍餘悸猶存。 為此,以地震為題,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分享,提醒他們平時的演練、準備很重要,不可輕忽,家裡要備有地震包,問:當地震來時該怎麼辦?「趴下、掩護、穩住」會說也要會做,大家一起就地演練,希望能牢記,成為保護自己的能力,並一起吟念地震的兒歌。 「地震地震不可怕 ,沉着冷静最重要;摇動時刻不能跑,找個牆壁躲起来;摇動過後跑出去,開闊地方最安全。」 天災無法預測,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而健康的身體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養成運動的習慣、充分的睡眠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擁有健康身體的途徑。 冬季節是病毒性腸胃炎-諾羅病毒流行好發期,傳染的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手部的衛生習慣、接觸或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品(如生食海鮮類),當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應速就醫並充分休息及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 天冷,很多小孩甚或大人忘了洗手,或隨便沖一下,病菌就入侵了;提醒小朋友,洗手是不分季節、天氣,養成正確的洗手好習慣很重要。 下週就要過農曆春節了,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過節的樂趣。 祝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預防冬季傳染病

冬季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大多數冬季傳染病通過空氣飛沫或接觸傳播。市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預防傳染病。 首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淨化室內環境、保持空氣清新。應每天定時開窗戶適度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入室內。身邊、家中有病人時,可用食醋燻蒸房間,必要時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進行噴霧消毒或直接使用消毒器械消毒。 其次,要保證飲食營養,補充水分,多吃綠色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的攝入。適度鍛鍊,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加快人體血液循環和代謝,增強對氣候環境適應能力,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講究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勤洗手,儘量少去人羣集中的公共場所,尤其是老人、兒童和孕婦、久病患者。同時,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接種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此外,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三早”有助於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或加重,切忌自己亂吃藥或因忽視而耽誤病情。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時還應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附近的醫療機構報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期末歡樂火鍋

一○六學年第一學期在一月三十一日週三結束,感謝家長對我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兒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不斷自我鞭策,學習、成長,調整與改進,因為我們知道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 學期最後一天,特別安排了圍爐火鍋的活動,在寒冷的天氣,可是吃火鍋的好日子。每個孩子都準備少許他最喜歡吃的食材;藉著火鍋活動,老師們也機會教育,引導相關的注意事項-安全與食材種類,以及食材下鍋的順序。 首先提醒小朋友,安全教育,除了火的安全以外,不可奔跑,以免翻鍋;還有享用時,要慢慢吃避免燙到,不可囫圇吞棗,慢慢咀嚼,吃多少拿多少,最後分享食材和下鍋的順序。 食材一定要洗乾淨,再下鍋煮。先煮蔬菜和新鮮的菇類,煮熟後即撈起;先食用蔬菜和菇類,可增加飽足感,也可替湯頭增添清甜味。 接著煮海鮮類,品嘗海鮮的鮮味;海鮮的脂肪比肉類低,所以在此食用可減少之後肉類的食用份量。 肉類下鍋,肉類一定要在海鮮之後再下鍋,因煮過肉類後的湯面常會出現一層油脂,會影響海鮮的味道。還有準備泡麵的,就放在最後再煮。 小朋友似懂非懂的,因為平日不論是在家或在園,很少聽大人分享,也沒機會參與,只有吃而已;沒看過食物烹調的過程,沒有經驗,當然就不了解得來不易的辛苦,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就不懂得珍惜,更多的挑食或不吃。 圍爐火鍋活動,有開始前的分享與教導,過程中小孩們格外的注意。 學期結束後,緊接著隔天二月一日週四就是第二學期的開學日,舉辦了簡單的開學典禮,介紹新入園的小朋友,戲劇加遊戲,大家盡興的樂在當中。 新學期新氣象,雖然天氣冷颼颼的,但是幼兒園的吸引力,老師的熱情,同儕的互動,溫暖了大家的心,克服寒冷的天氣,快樂來上學。 新的一年 祝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育東西軍:懶惰父母 會教出勤奮孩子嗎?

「認為會的」 教他釣魚勝過給魚 (文/徐慧容 桃園縣) 女兒剛上小學時,好友分享她如何坐在小孩身邊陪讀、協助做功課的經驗,聽完後我不頗不以為然,因為我不想成為他求學生涯中的伴讀書童。 「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這是我教育兒女的原則。大學時期我曾擔任一名國中生的英文家教,月考成績揭曉,她只有英文及格,學生理直氣壯的告訴母親,其他科考不好是因為沒有人陪讀。當時我即下定決心,絕不讓這點成為我小孩的藉口。 女兒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們把「釣竿」交到她手上,要求她獨自完成課業;生活上也要求她自己洗便當、收拾書包等。女兒漸漸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再也毋須我們操心了。 使出絕招大力誇獎 (劉璟華 臺南市) 勤快父母凡事包辦,孩子什麼也學不會。勤奮、能力強的孩子絕對是「懶父母」使出絕招教出來的,秘訣就是在於慎重對待每次教孩子的機會,未來孩子自然會做好。 「懶父母」要懂得示弱以杜絕孩子的依賴性。我一向耐心講解步驟,最後不忘告訴孩子,爸媽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為你做這件事了。在外人面前更要常誇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自己是光榮的事。 當孩子遇到麻煩事問我,我都會認真聽她說完,和她一起分析,然後鼓勵她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孩子能力越來越強,打擾我的次數就很少了。我願意當聰明的「懶父母」,教出既勤奮能力又強的孩子! 「認為不會」 父母懶孩子也不做 (翁璽晴 新北市) 孩子很聰明,他們總是在觀察父母。我看過懶散的父母責罵孩子不做事,孩子卻回答:「你都不做,為什麼我要做?」常看到有些父母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卻直嚷著小孩去寫功課,小孩必然拖拖拉拉的,直到挨了罵,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房間,卻也未必真的會讀書。 聰明的父母總是率先挽起袖子整理家務,然後才請孩子參與。看到父母勤奮的工作,孩子通常很樂意跟在大人旁邊當幫手呢! 父母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對象,透過大人的言教與身教,孩子一步步學習成長。懶散怠惰的父母,覺不可能教出勤奮做事的孩子啊! 孩子必然有樣學樣 (曹春蘭 新北市)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常在無形中影響子女。所以懶惰的父母,絕不可能帶出勤奮的孩子。 同事曾經和我分享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誰能教出好孩子?〉,文章提到一位事業成功人士,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太太常叫孩子以父親為楷模,無奈兒子無所事事,毫無奮鬥的動力。於是,他把家門口價值千萬的跑車賣掉,抽時間投身公益做志工,孩子跟隨左右,漸漸找到人生方向。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責任感變得薄弱,父母做好勤奮表率,孩子看著勤奮父母的身影,才會學習變得勤奮哪!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終身學習 從培養閱讀開始

週四晨光集合時間,頒發生活美語與親子共讀的獎勵品,每位受獎者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從園長手中接過那份得來不易的獎品,代表著親與子的用心,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有恆心、有毅力、不輕言放棄的成果,更是一種受肯定的榮譽;生活美語有三十六位,閱讀有六十二位小朋友受獎,其中有二十二位兩項都達標。 為了瞭解幼兒園推動的各項教學與活動的成效,小朋友學習的態度,家長配合的情形,唯有近距離的接觸,與他們一個個的對話,才會清楚,也藉此觀察瞭解孩子的優勢能力;同一個人進行,標準才會一致,只是要花很多時間罷了! 家長說:「小孩面對園長應該很緊張吧?」也許哦,不過園長平常都有和他們互動,多少會緊張,但還不致於害怕;所以,檢視生活美語時,會先以和緩的語氣做說明,讓他們清楚園長要問甚麼,要怎麼回答;並告訴小孩會就回答,不會就說不會,沒關係的,最後會說「are you ready?」「ready」「Go!」才開始。 親子共讀,小朋友拿著紀錄本依序讓園長過目,園長不厭其煩的一本本詳閱,與孩子對話,了解在家閱讀繪本的情形。「問孩子~喜歡聽故事嗎?喜歡;是誰唸給你聽的?媽媽、爸爸、姐姐、阿嬤;圖是誰畫的?多數是自己,有的是哥哥、姐姐、媽媽;最喜歡哪一本?故事一定很有趣,園長沒聽過,要不要說一點點給園長聽?」有的嗯~嗯~的,就不為難他;有的孩子不假思索大方的說著,園長就會接著說:「想不想上台說給更多人聽?」有搖頭的、有點頭的,從對話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孩子的表現與父母的教養態度、關心與陪伴的情形,有相當的關係。 閱讀是一種習慣,是教育的靈魂,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透過閱讀,孩子可以穿越時空,與不同的思惟交會;透過閱讀,孩子打開了更寬闊的視野。閱讀對孩子的意義,就如遊戲、探險般,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冒險,可說是充滿了吸引力。閱讀讓孩子的世界大不同。 祝 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指導孩子閱讀──親子共讀好處多

一. 前言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際;而吾人的生命,則極其有限。身處知識蓬勃發展的今日,縱使發揮一目十行,日讀百卷的超人功力,仍無法將世間所有知識消化完畢,因為知識的發展與衍生、孳變,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縱使聰穎如莊子,在二千多年前即發出如此浩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如讓莊子身處現代,對於如此浩瀚無垠的學海洪波,其感慨恐將更甚於如履薄冰之戒懼。俗話說:「從三歲看到老。」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尤其是三到五歲時,就像一片大塊海綿,對於外界的各項刺激,不斷的吸收、強烈的吸收,是人生學習最快速、效果最佳的黃金時期。能把握這段學習黃金歲月,您的孩子便已「贏在起跑點」上了!許多的研究資料顯示,兒童學習的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是愈早愈好的。就以藝能學習為例,著名的日本音樂教育學家鈴木鎮一教授便主張「才能啟發自零歲起」;而有關一般學習方面,「胎教」的呼聲在本世紀以來,更是此起彼落,不曾停歇,這在在顯示:愈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學習效果會愈好。親子共讀,便是培養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利器。 二.什麼是閱讀 人天生便具有好奇心,想對週遭事物更加瞭解,以便滿足自己的求知渴望,進而掌握事物的特性,而加以運用、駕御。當然,探索事物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增進自己知識、智慧最便捷的途徑,莫過於自己親身去實驗、體會,或者透過學習方式,將他人的經驗結晶直接吸收,化為己有。親身實驗、體會,印象雖然直接深刻,惟頗費時日,成效未必盡如理想;而透過學習方式汲取他人智慧結晶,則顯然輕鬆有效多了。 閱讀,便是透過自己的心、眼,將呈現在各種不同媒材上(主要為平面的紙本書)的前人經驗、智慧,予以充分吸收,而成就自己不斷長進的一種過程。當然閱讀的方式不一──可聽、可看、可感,只要是透過視聽方式,讓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便可統稱為閱讀。 三.帶領閱讀的方法 幼兒閱讀三階段:實物→圖像→文字1.讓兒童有幸福的感覺 2.讀出有情感的聲音3.表現出韻律感 4.聲音與繪圖的結合5.發展幼兒的語彙 6.讓孩子學著念、學著說7.鼓勵孩子想一想 8.幫孩子選書9.養成閱讀的習慣 10.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11.重複的閱讀 12.讓自己也樂在其中 親子共讀的好處 1.父母最能夠了解子女的潛力和學習興趣,並善加利用。2.父母在指導閱讀灌注的愛心與關切,可以賦予學習積極的感情意義3.可以根據子女個人的興趣,訂定學習閱讀的計畫。4.父母能夠提供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5.孩子可以將親子共讀的溫馨甜蜜的親情和書本產生聯想。6.孩子可以學到豐富的語彙、大量各方面知識,入學前可以領先同儕7.孩子可以從「聽」的學習中培養專注力、精辨力、記憶力。8.孩子可以透過父母的敘說表演,激發想像、創造思考、推理判斷等能力。 閱讀像挖寶,充滿了未知和機會,如果孩子在大人有效的引導下,慢慢建立了閱讀習慣,好處是數不盡的。高希均:「再忙碌要讀書,再窮要讀書,家中再擠要藏書,朋友再交淺也要送書。」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陪伴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從不停歇,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轉眼已是2018年了一月下旬了,而學期也即將於一月底結束,各項預定的學習課程將暫告一段落。學期結束前,總希望了解小孩們的學習成果,不論是在自理能力、好習慣、體能、健康、律動、自信心、社交或認知上,經過一學期的洗禮,吸收多少?了解多少?認識多少?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搜尋孩子的表現,做為參考,才能在他們的需要上,看見大人們的責任,成為孩子的幫助。 從洗手、視力檢查、口腔衛生、體適能檢測、認字、生活美語、親子共讀、美語、注音、數學等評量,甚至於活動表演、每日聯絡本、每週週報與教學,每一項都代表仁和對小朋友的負責與用心,陪伴孩子們走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一點一滴的累積,堆疊、建構能力與知識,每個環節都疏忽不得,不是到了哪個年齡才要求,而是開始學習就要重視,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引發學習動機和興趣。 本週拜訪一位住在北區的朋友,她與我分享上小一的孩子學習狀況,孩子沒上安親班,下課後回家,自己帶;她發現孩子回家的功課對她兒子來說很難,必須家長陪伴在旁,才有辦法完成,否則寫功課時間就很長;不是孩子不專心、拖,而是不會,太多的不會,不知該怎麼辦,只好東摸西摸,尤其是國語文,特別是文字接攏的部分;我問她老大當時有沒有這種狀況?朋友說:「哥哥表現很好,不需她擔心,所以那時候沒仔細去看他的功課內容。」 孩子沒上安親班,小學的功課不可不交,孩子因為不會、不懂、不知而引起家長的關注,發現小孩在學習上的障礙,而放下手邊的工作,陪伴。也許孩子在學前階段家長忙著工作,也許是哥哥表現良好,父母認為弟弟也應如此,也許家長認為學前只要玩就好,很多的也許和理由,導致弟弟現階段的學習出現問題,父母必須騰出更多的時間,耐心的陪伴,重新建立孩子學習的興趣。 「我想上廁所。」生:「May I go to the bathroom?」「聖誕節。」生:「Merry Christmas.」我說中文,小朋友說英文。「Love each other.」生:「相親相愛。」「Drink more water.」生:「多喝水。」 我說英文,小朋友說中文。本週生活美語闖關活動,園長當關主,過關門檻大班11句、中班9句、小班7句,幼幼5句,中英文都要會。 大夥兒一班班、一個個有順序的等候,園長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不厭其煩、耐心、重覆的進行。 仔細過目孩子手上的小冊子,多數只有老師的簽章,看不到家長的,也難怪有些小朋友在他的記憶庫裡找不到資料。 不過,整體而言進步很多,特別是家長的部分。家長的陪伴對學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是小朋友學習成長的原動力。 祝 新的一年 健康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