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8

【親子教養篇】 習慣決定機會 品格決定命運

團隊的時代,品德和習慣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學識和能力。 才智天生,但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不只影響觀感,更決定升遷。  我請在美商任人力資源部經理的朋友,來跟我的學生講求職策略和面試應注意的細節。她一上台,就在黑板上寫下「習慣」兩字,然後說,「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會影響你的升遷。」 學生聽了都很驚訝,因為他們從小被灌輸學歷和能力很重要,從來沒有人強調習慣也重要。她舉例說明:辦公室是個小型社會,你的工作習慣,包括說話的態度、坐的儀態、處事的涵養,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間接影響你的升遷。 又因為辦公室空間不大,所以衛生習慣特別重要。絕對不可當眾剔牙、摳鼻、梳頭(因為梳頭時,頭皮屑會飛起來不衛生,所以應該去廁所梳)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有人喜歡在喝茶時,先在嘴裡咕嚕咕嚕漱一下,再吞下去,那也是很令人不舒服的。 她說,曾經有位很有能力的課長,老闆有意調升他。一次宴請重要外賓後,課長在電梯內,用牙線剔牙,外賓嚇得直往後躲,生怕被他剔出來的殘渣噴到。老闆眉頭一皺,他就升不成了。 所以,衣冠不整不是名仕派,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說話不可口沫橫飛,更不可講得太興奮,用手指去戳別人。打呵欠要用手蓋住嘴巴,不可讓別人看到你的大牙。與人說話時,要保持一臂之距,不可貼著人說話,更不可咄咄逼人。 學生聽了都嚇一跳,反省起來,好像自己也有很多壞習慣。一個學生問:那麼該怎麼辦?這是好問題,習慣是你建立的,你當然可以改,孟子說,「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不過,要花很多力氣,因為習慣是個不自覺的行為。「不自覺」就表示,已經不動用到大腦什麼資源,可能連意識的門檻都沒過,所以改掉壞習慣需毅力,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做。我們的大腦像一個草原,本來沒有路,是經驗在闢路。走路會把草踩平,走的次數愈多,路愈大條,下自成蹊,最後形成習慣。 習慣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大腦只有三磅(約一.三六公斤)重,只佔體重的二%,卻用掉人身體二○%的能源。大腦是全身最花能源的器官。因此,大腦會盡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動作變成習慣,使我們不花什麼力氣就能過一天,好把節省下來的資源拿去處理跟生存有關的重要事項。 所以,要改變一個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你必須在大腦中另闢一條新路,每天去走它,不讓草長出來,久一點後,新路成蹊;舊路許久不走,被草淹沒,最後就看不見痕跡了。 習慣看似個人小事,其實影響深遠,因為現在是團隊的時代。團隊中,只要有一個人跟別人合不來,生產力和創造力就會減弱。在二十一世紀,品德和習慣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學識和能力。 上天很公平,你不能控制你的基因,卻可透過努力,養成使你成功的好習慣。 (洪蘭教授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媽媽是家庭喜樂的泉源

母親節活動結束後,耑安媽媽滿心歡喜的同園長分享心裡的感動,她說原以為會是讓她飆淚的活動,沒想到是一場令她感到溫馨與貼心的活動,小朋友們以不是太整齊,又自然的童稚聲音唱歌跳舞,還有給媽媽悄悄話的分享,溫暖在她心頭;更感謝園長的貼心,贈送在場每位媽媽彈力帶一條,請舞蹈老師教大家使用,一起做伸展操,提醒媽媽要健康、要喜樂。祐實媽媽也比讚說,就是仁和健康的理念。 是啊!有健康、喜樂的媽媽,才能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配合母親節的到來,看到老師用愛的兌換券、繪圖、電話傳情、懷孕體驗、好習慣兒歌、囝仔歌及週五的母親節慶祝活動,真的覺得柏麟他們很幸福,因為可以在如此用心的學校及老師的環境,以及教導下學習成長,讓我們家長非常感動;每每看到園長、老師們用心舉辦各類活動,都是如此溫馨、感人、成功,我內心澎湃不已,真的很感謝!」柏麟媽媽的留言讓我們很感動。 童年其實很短,特別是在學前天真、活潑又可愛的階段,希望在學習的歷程中,增添更多的紀錄與色彩,奠定多元的基礎。 上台其實就是一種表演,不管是肢體動作或話語聲音的表達。 表演是一種藝術,原本平淡的一首歌曲、一個故事、一句話語,加添許多元素、統整,使之更豐富、生動,表演者經過練習之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畫面,是立體的,是動感的,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份感動,是一種付出的喜悅;不論是策畫者或表演者,都能從中體驗到學習的過程是辛苦、是需要付出的,同時也享受收割成果的甘甜滋味! 一則慧箴老師傳來的影片,內容是兩個國小大男孩的相聲表演,其中一位是仁和的畢業生,是華盛頓家林奕妍的哥哥林奕帆,也是慧箴老師的學生,現已十二歲,就讀東光國小。從影片中看他上台時的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和夥伴配搭,逗得台下的同學哈哈大笑,讓園長回想起當年他在幼兒園那怯怯的模樣,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媽媽說:仁和的舞台給予了孩子上台的勇氣和成長的機會。 勇氣是需要培養,經驗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而機會是給予準備好的人。仁和的舞台發揮了功效,建立孩子不同能力的發展,且被看見。 從幼幼班-小班-中班到大班,上台的膽量與表現都不同;從不願意大哭羞怯躲在人後,到站在台前,能大方表演且享受在表演中,開口說故事,念兒歌,都是不容易的事,急不得也慢不得,經過時間、經驗,師長的鼓勵與肯定,才能自我建立信心。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媽媽是天使的化身,是天父上帝派來守護每個孩子的,不求回報,24小時隨時待命,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 「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她的價值勝過珍珠。」 智慧的媽媽,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庭喜樂的泉源!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上帝派來保護你的天使!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預備好將要出生。有一天,他去問上帝:「我們跟我說你將要送我去地球,但是我在那裡將會變的很小而無助,我該怎麼生存呢?」  上帝回答說:「在眾多天使中,我已經為你挑選了一位,她將會等待你並且照顧你。」 「但是……」小孩又說:「我在天堂這裡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必做,成天只是唱歌和歡笑,而這也是我在這裡唯一要做的,就是快樂就行了。」上帝說:「你的天使將會每天為你唱歌,而你也會因為感受到你的天使對你的愛而開心!」 小孩說:「那……如果我不懂人類的語言,當他們跟我說話的時候,我要怎麼樣才能聽懂呢?」 上帝說:「這很簡單!你的天使所講的話將會是你所聽過最美麗而甜美的話語,而你的天使會以非常的耐心和愛心,敎你如何說話。」 小孩仰起頭看著上帝說:「如果我想跟你說話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呢?」上帝笑著對小孩說:「你的天使會把你的雙手合在一起,然後教你如何禱告。」小孩說:「我聽說地球上有許多壞人,那誰來保護我呢?」上帝用手抱住小孩說:「你的天使會保護你,即使冒著生命危險她也不在乎。」小孩神情憂傷的說:「但是我還是會很難過,因為我再也沒辦法見到你了。」 上帝抱住小孩:「你的天使會不斷的告訴你關於我的事情,並且教導你歸向我的方法,其實我一直都會在你的身邊。」 在那時,天堂是如此的寧靜,但是地球傳來的聲音已經聽得到了。小孩子在匆忙中輕聲地問:「噢,我差不多該走了,親愛的上帝,你可以告訴我,我的天使叫什麼名字嗎? 上帝回答說:「你的天使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你只要叫她—媽咪」 文/佚名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體會媽媽的辛苦

「五月裡開滿了康乃馨花,第二個星期天送給媽媽…」一首令人懷舊的歌曲,充滿國小的記憶;隨著母親節的到來,縱使多少年已過,有許許多多關於母親節新的歌曲,但它依然屹立不搖,仍被傳唱著。 康乃馨花歌詞淺顯易懂易記,就那二句重覆著。問小朋友:五月開滿甚麼花?康乃馨花;花要送給誰?媽媽;何時送?五月第二個星期天;甚麼節日?母親節。 媽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我們還在她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愛著我們,不管我們長什麼樣子,聰不聰明,多麼蠻橫,媽媽總是包容只知道對我們付出,奉獻她的青春,全年無休、無薪、無怨無悔,超工時,但卻甘之如飴。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求學的階段,從未修過「媽媽」這門課程,但每個少女一旦結了婚,肚子裡孕育著一個新生命時,僅管身體因懷孕產生了變化、不舒服,但那份喜悅從心油然而生,歷經十個月的孕期,無師自通,讓原本嬌滴滴柔弱的女孩為母後變強了。 因著母親節的到來,週三孩子們一起體驗媽媽懷孕的樣子,肚子裝了一個氣球,外面套著大人的T恤,有的很正經且小心地呵護著,有的則嘻笑著,從早上到下午,就連午休睡覺亦是。怡璇老師說:「園長,幼幼班小孩好可愛哦,肚子太大,漱口杯裝不到水,不能刷牙,求救;上廁所不能脫褲子,求救;不能背書包,求救,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午休時側身睡覺,超可愛也超好笑的。回家時,許多家長見自己小孩的模樣,紛紛拍照留下這經典的畫面。 體驗後問小孩感覺如何?好熱、很不方便、走路要很慢、不能跑、睡不著覺、不舒服,要不要再體驗一次?多數小孩選擇不要。可見媽媽懷孕時是多麼的辛苦。 母親節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大家一起慶祝更加熱鬧、更有節日的氣氛;以往是每兩年才邀請家長參與,一年是園內自己慶祝,不知曾幾何時變成家長年年都來參與了;哈~也許是媽媽自己很期待吧!我們也就以平常心來看待。 老師說明年起可以恢復兩年一次嗎?園長肯定的說「好」 「母親呦,妳像月亮,散發出,溫柔的光,我們像迷途的羊,依偎在妳的身旁。母親呦,妳的手掌,拍拍著,我們背上,為我們,輕輕的唱,讓我們幸福成長。妳的愛像月光,那麼溫柔和慈祥,在妳的懷抱中,是最幸福的時光,妳的愛像月光,給我溫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就是天堂。 媽媽是天使的化身,值此佳節的到來,祝福媽媽們 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母親節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無私的愛

當你來到這個世界,她以手臂輕抱你,你則以哭個像妖怪的聲音來謝謝她。 當你一歲時,她餵你也替你洗澡,你則以長夜大哭來謝謝她。 當你二歲時,她教你走路,當她叫時,你會溜得特別快謝謝她。 當你三歲時,她滿懷愛心的做飯給你吃,你則以滿地食物來謝謝她。 當你四歲時,她教你繪畫,你則以整間客廳的彩色來謝謝她。 當你五歲時,她在假日將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則以滿身污泥謝謝她 當你六歲時,她帶你去學校,你則以尖叫「我不去」來謝謝她。 當你七歲時,她給你個棒球,你則以打破鄰居的窗戶來謝謝她。 當你八歲時,她給你個冰淇淋,你以滿嘴的奶昔來謝謝她。 當你九歲時,她讓你學鋼琴,你則以不曾練習來謝謝她。 當你十歲時,她整天載你去上體育踢足球及參加一個接著一個的生日Party,你則以頭也不回的跳出車外來謝她。 當你十一歲時,她帶你和你的朋友去看電影時,你則以要求她坐在不同排來謝謝她。 當你十二歲時,她警告你不要看某些TVShows時,你則以等到她離開時注視這些TV Shows來謝謝她。 在你十三歲的青少年時期,她建議你要去剪個頭髮時,你則以告訴她一點品味都沒有來謝謝她。 當你十四歲時,她讓你去夏令營,你則以忘了寫封家書來謝謝她。 當你十五歲時,她工作回來並期待一個擁抱,你則以房門深鎖來謝謝她。當你十六歲時,她教你如何開車,你以儘你所能的到處冒險來謝她。 當你十七歲時,她正在等一個重要的電話時,你則以整夜電話中來謝謝她。 當你十八歲,她讓你去受高中教育,你則以外宿到天明來謝謝她。 當你十九歲,她讓你去念大學,你則以在宿舍門外,怕她會讓你在你朋友面前蒙羞,就趕緊說再見的方式來答謝她。 當你已二十歲,她問你是否有約會,你則以「那不關妳的事」來答謝她。當你二十一歲,她建議你讓為你的未來找個好工作時,你則以「我才不想像妳一樣」的口氣來答謝她。 當你二十二歲,她在你的畢業典禮緊緊的擁抱你,你則問她是否要付錢讓你去歐洲遊學來謝謝她。 當你二十三歲,她替你的新公寓買個傢俱,你則告訴你的朋友,它實在是醜的不像話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你二十四歲,她問你有關你的經濟及你未來的計劃,你則是拖長聲音的回謝她,「媽……媽,妳也拜託一下好不好!」 當你二十五歲,她資助你的婚禮及高興的哭著對你說,她有多愛你,你則以搬離半個國家的距離隔絕她的方式來謝謝她。 當你已三十歲,她跟你說她想要有個孫子可以抱,你則是非常謝謝她的跟她說,「時代不同,世事皆非了」。 當你已四十歲,她提醒你要記得一個親人的生日,你則是謝謝她的告訴你,你「現在真的真的很忙」。 當你五十歲了,她身體不適而且需要你多多關心她,你則是以自己已是深責大任的父母來回謝她。 看完文章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對媽媽有著千言萬語的感謝,但又說不出口,只能默默的在心裡為媽媽祈禱。 因為母親細心的呵護、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謝謝媽咪為孩子及家庭。祝福天下所有媽媽:母親節快樂!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請、謝謝、對不起

不記得是FB或是朋友互傳的一則影片,內容是有位外國爸爸帶兩個學齡前女兒到賣場,小女兒不小心撞到了大女兒,姊姊要求妹妹要向她道歉,但妹妹沒有道歉的意思,說她不是故意的;爸爸示意請小女兒為剛剛的行為向姊姊道歉,但妹妹就是不要,說「我不是故意的。」爸爸說:「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撞到姊姊是事實,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姊姊道歉。」妹妹緊閉著雙唇,就是不肯開口,爸爸沒有放棄,依然耐心等候,最後蹲下來對小女兒說:「說對不起不會很難的,妳只要打開雙唇,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 終於對不起這三個字從妹妹的嘴裡說出來,話才說完,不料卻有個婦人一面走路一面拿著手機講話,沒注意到前面有人,從妹妹的背後撞了上來,卻不當回事的沒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走,妹妹張大嘴愣住了,轉頭看著爸爸,只見爸爸走向那位仍拿著手機講話的婦人,等她話講完後,對她說:「妳剛剛撞到我女兒,請妳去向她對不起。」婦人說:「我又不是故意的。」說完不以為然的往前走。 孩子的爸爸緊跟在後,見她沒有要道歉的動作,於是到櫃檯告知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協助。賣場人員走向那婦人,要求她去向小女孩道歉,婦人仍舊不當一回事;不一會兒,聽見警車鈴聲,進來了兩位警察,走向婦人要拘捕她,理由是向幼兒施暴,大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大跳;小女孩見狀,趕緊走到婦人身邊:「說對不起不會很難的,妳只要打開雙唇,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哦!」婦人聽後淚流滿面的向小女孩說「對不起」。 這樣的場面,是不是很熟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到呢! 看似很小的事,但可是非常嚴肅的教育問題。爸爸的教導,爸爸的堅持與用心,不僅讓小孩學會開口向人說對不起,也學習擁有寬容的心。 「請、謝謝、對不起」~常說請和謝謝你,和氣親切又有禮;勇敢說聲對不起,做錯事情不逃避。 「請、謝謝、對不起」,很平常的禮貌用語,但真的有人就是不會用、不常用,也不喜歡用,常使用的人,一定能與人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 下週日就是母親節,值此溫馨的時刻,很多人不習慣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但,是需要學習的,開口說聲~媽媽我愛您,一個擁抱,一顆體貼的心,就能滿足媽媽的心,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天堂。今早和小朋友一起吟唱教過的幾首母親節的歌曲,大家沈浸在其中,用歌聲表達對媽媽的愛與感謝之意。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禮貌,不只是教會孩子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就好

一天,與先生走在台北街頭的人行道上,迎面一字排開走來四位身材高挑、似大學生的年輕男女,眉飛色舞的談笑著。 只是,眼看著「雙方人馬」逼近,那一橫排隊伍仍然向前挺進,無視於眼前我們這兩個「障礙物」。說時遲那時快,我與先生很有默契的一前一後,側身,從他們中間的某個縫隙順利「鑽」過,然後都嘆了口氣:「唉!另一種路霸。」 在有禮貌的環境中長大,孩子也會懂得禮讓。 禮貌 整體待人態度- 一般人講到「有禮貌」,好像就是懂得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可是,當有位媽媽橫眉豎目,用很兇、很重、很急的口氣對孩子說:「請你把衣服穿起來!快點!謝謝!」這位媽媽有禮貌嗎? 有禮貌,應該是人與人接觸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謙沖、體諒、尊重、為對方著想的言行與舉止。問題就在:當別人對我們不禮貌時,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是,當我們對別人不禮貌時,卻都認為「沒那個心」。於是,我們常常對別人不禮貌卻不自知。 放任 讓孩子目中無人 -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爸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任由孩子對著爸媽說「討厭啦!」「你豬頭哦!」「你很白癡耶!」「你很煩ㄋㄟ!」,甚至有位媽媽在兒子當面罵她「老巫婆!」時,還陪笑臉地說:「你好乖!趕快先寫完功課,再去打電動。謝謝哦!」 那四位大學生有什麼樣的爸媽,不得而知;可以確知的是,敢罵媽媽「老巫婆」的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是那些目中無人大人中的一個。 禮貌要教才會 人際能力從小養成 相信所有爸媽都同意,人際關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攸關重要。期待孩子擁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有禮貌」就得從小教起,讓他在舉手投足、應對進退之時,「禮」所當然。 「有禮貌」絕對不是一種「長大自然就會」的東西,絕對是要教才會的。 學會禮貌 入門3守則 先了解孩子如何學習禮貌,才能用對的、有效的方式來教會孩子。 家庭氣氛存夠禮貌骨本 -「家和為貴」不僅是持家圭臬,更是成功教養孩子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只要醒著,無時無刻都張著耳朵、眼睛、鼻子,還有全身的神經接收器,從四面八方「主動」吸收呈現在周遭的訊息,然後把吸收到的資訊快速送到大腦去解讀、儲存。 *他看到媽媽對爸爸說:「請把杯子遞給我。」爸爸拿了杯子,送到媽媽手中,媽媽笑瞇瞇的說:「謝謝!」*他看到爺爺和爸爸要出門時,爸爸都會為爺爺開門。*他看到下班歸來的爸爸,都會先去廚房跟早一步到家、忙著在做飯的媽媽打聲招呼:「我回來了。」*他看到媽媽都會先問過爸爸:「這節目不好看,我們轉台好嗎?」在爸爸點點頭後,媽媽才會拿遙控器轉台。 學習需要有好環境,當「浸泡」在和樂有禮的家中,孩子主動吸收到的,就是這種應對進退的方式,他的骨子裡頭就存進了許多有禮貌的骨本。把孩子當大人以禮相待-要孩子有禮貌,父母對孩子就要先以禮相待,以身作則。許多父母也許從小就被無「禮」對待,以致他們現在雖然和成人相處時看來彬彬有禮,但轉頭面對孩子,卻瞬間把「禮」拋到九霄雲外;有些則認為對孩子只有權威、命令、訓誡、責罰,根本就不覺得需要對孩子有禮貌。 *「你幾點才要給我去洗澡,嗄?」*「杯子借媽媽用一下會怎樣?這麼愛生氣!媽媽買的ㄋㄟ!小氣!」*在廚房洗著碗,不忘拉長脖子對著客廳吼:「都幾點了還在看電視,關掉!馬上給我去睡覺。」*「給我閉嘴!怎麼話這麼多!」 想想看,請同事遞東西給你時,你會怎麼說?想借用同事的物品,你會怎麼做?當你正跟人對話時,手機響起,你會先道個歉再接電話,並快速結束通話吧?和孩子相處,一個原則是,只要把孩子當成大人那樣的以禮相待,就對了。 行為舉止適時重複教導-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就要從單純的教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漸漸擴大到表現在行為上,絕不以孩子年紀小不好教,或大一點再教,來規避這項責無旁貸的任務。 文/呂素美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

本週校園生活多姿多采,精彩萬分,為規律的生活,添加了許多的色彩。 週一養樂多姐姐來園宣傳喝養樂多的好處,首先以圖片帶領小朋友認識健康便便的形狀是香蕉形,為了有健康的便便,要多喝水、多吃青菜、多吃水果,也可以請好菌來幫忙;透過卡通影片-腹內益生菌-肚子中的「小小英雄」,和養樂多菌到肚子裡探險,小朋友們專心的觀賞,全場鴉雀無聲。 影片內容為~食物經過食道到胃,在胃裡產生胃酸,把食物溶解,到十二指腸後,食物會再次進行分解;小腸是吸收食物營養的地方,若是挑食和晚上不睡覺,就會產生壞細菌-葡萄球菌、威爾氏菌,因為壞菌最喜歡肉類和脂肪;大腸是吸收食物中水分的地方,有雙歧桿菌在保護它;最後影片中的主角小翔改變了原本挑食的習慣。 生動活潑的卡通影片,帶領小孩們認識食物的旅程,腸道的功能,好菌、壞菌的產生與作用。雖然是行銷養樂多益生菌,但在過程中加入了教育與健康的元素,有趣的動畫寓教於樂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讓孩子也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會吃、會拉,身體才會健康,看似小事,其實不然,不可輕忽。 孩子們喜歡新奇有變化的事物,週二晨光體能時間,器材中多加了一個攀爬架,小朋友可依自己的興趣、能力,或高、或低、或鑽、或爬都可,參與度提高了許多,一次次反覆的操練著,儘管已汗流浹背,仍不覺得累,一早活動室就熱鬧無比。 積木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經驗與活動,可以自由組合、建構,盡情發揮創作能力,發揮無窮想像力,透過空間的組合概念,增進手眼協調、手指靈活運用的能力! 每週三晨光是積木時間,每次看到小朋友在玩積木,真的覺得他們好厲害,想像空間與創造能力真是無限大,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作品組合;為了增強他們的興趣與創意,舉辦積木創作觀摩賽,藉此機會發現有潛能的孩子,每班五名代表。參賽時,各年段中都有一兩個會分心,其他的孩子都能專注地想著他們要製作的作品,且心無旁鶩的完成;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真棒! 而期待多時的春季旅遊,就在星期四成行了,大人小孩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分乘四台遊覽車,前往位於阿蓮鄉的農春鎮。行程規劃有土炸彈、趣味釣魚、紅龜粿DIY、拖牛犁體驗、趣味童玩、水火箭、餵小動物、控窯等,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下,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好吃的炒飯、蔬菜蛋花湯,烤地瓜,因農場主人是仁和的校友,加贈每人一顆Q彈可口的土雞蛋,在黃小姐大力的介紹與推銷下,園長也購買贈送所有的員工,結帳時發現一顆蛋至少要13元可不便宜,比一般至少貴了一倍以上。 農春鎮空間大小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的腳程,特別是幼幼和小班的小朋友。透過旅遊、參觀、同儕的互動,團體出遊,開闊視野與學習的領域,在成長的路上紀錄了學習的點滴。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 因為孩子還處於很依賴父母、很需要保護的時候,要踏入一個新的團體生活又沒有爸媽的情況下,對於在這麽小年紀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難適應的事情。 但爸媽送小孩去上幼兒園的原因有很多,譬如:雙薪家庭,父母都要工作,沒空照顧小孩;或是父母希望小孩可以學習獨立,學習團體生活等。不管我們的原因是什麽,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小孩可以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2016年美國經濟學家研究顯示,小孩幼年時期的校園生活會影響他們長大後的收入增長、婚姻生活、以及生活態度和行為。美國多所名校持續追蹤700多位孩子20多年(從他們的幼兒園時期到25歲以後)。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幼兒園所學習到的社交技巧和經驗,對於未來20年後的他們有著深遠的影響。 孩童時期人際關係就表現相對出色的孩子,至25歲時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工作上,相較於比孩童時期社交能力較不足的孩子表現得更好;除了更能夠在25歲以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得到一份全職工作,擁有存款買房,也更有心且更能以適當關懷的方式幫助他人。不少研究都顯示,幫助孩子學習良好的情緒控管和社交技巧,能夠使他們在未來更能有健康的人生狀態。 因此,決定上學後,爸爸媽媽如何幫孩子做準備是很重要的幼兒園教育不僅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更將是幫助孩子飛向更寬廣世界的力量,父母應在判斷該不該讓孩子上幼兒園時,進行各種不同的考量,才不會道聽塗說,事後後悔選擇不是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讓孩子喜歡運動、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能夠訓練肌力及身體反應能力,提升自我免疫力,也能促進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而多巴胺是影響孩子情緒與專注力的重要元素。運動機會較少的孩子,肌力及身體反應能力較弱,或缺乏自我控制與自我保護的能力,當遇到跌倒、衝撞或意外發生時,較無法運用身體的力量及反應支撐,受傷的程度往往比起有運動機會的孩子更為嚴重。因此每天能有戶外體能活動,是非常重要。 讓孩子擁有能帶著走、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我們期望養出什麼樣的小孩?試想如果這個孩子,雖然年齡上逐步成長,但無法照顧自己,因鮮少承擔責任而不敢負責、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團體互動,更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過於自我中心,覺得一切是他人的錯,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成就佳,但是爸媽會不會擔心他/她的社會生活能力?憂心於未來與他人無法相處? 我們期許孩子能夠具備挫折忍受力,帶著我們培養他們的能力,不只面對小學,在未來面對中學、搬家、轉學、大學、就職、轉換跑道等等重要人生階段,都能從容面對。在幼兒園裡,我們培養的是孩子都能帶著走、一輩子受用的能力,而這些正是許多幼兒園每天正在做的事!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守護健康與環境

「園長~我看牙齒都沒哭哦!」、「我塗氟沒哭,醫生說我很棒!」「我有20顆牙齒。」、「我都沒有蛀牙!」、「醫生叔叔說我的牙齒很整齊」、「有獎徵答,我答對了有拿到獎品」…….上週三、四安排小朋友到東門路的美加美學塗氟,檢查牙齒,孩子們爭相告訴園長,他們的好表現,園長也不吝嗇的誇獎小孩們。 仁和配合政府塗氟政策,每半年定期安排專業的牙醫師或到園或到牙醫診所塗氟,為孩子的牙齒把關,穿上防彈衣,幫助他們做好乳牙的保健工作,並透過衛教和相關影片,讓小朋友了解牙齒保健的重要,想要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必須要好好地照顧、愛護,唯有乳牙健康、恆牙才會健康。 不是每半年塗一次氟,平時不刷牙,牙齒就會健康。問小朋友:「早上有刷牙的請舉手?嗯!很多人舉手;沒有刷牙的請站起來?」哦哦~還不少,其中不乏有大班小孩。 「為什麼沒刷牙呢?」「爸爸太晚起床。」「媽媽沒幫我刷!」「爸爸說上班來不及了。」 哎呀呀!小朋友沒刷牙,都是父母的責任。 園長說:「沒刷牙,還怪爸媽,牙齒是自己的,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對呀!牙齒不健康、蛀牙,吃東西會痛、吃不下,肚子會餓,身體就會不健康了,所以健康的牙齒很重要的,要有健康的身體,得從愛護牙齒開始。」小朋友們點頭示意,希望他們能了解,聽進去且做得到。 接著園長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海裡,有一隻小海龜遇到一個東西,小海龜問你叫甚麼龍?它說我就是龍啦;經過一百年,這隻小海龜變成大龜,有一天又與這隻龍不期而遇,海龜說經過一百年了,你還是這麼年輕,你到底是甚麼龍?它說我叫保麗龍。」保麗龍都不會老、不會腐爛,大風雨過後就會浮出海面。 在世界地球日的前夕,與小朋友分享健康與環境的重要,牙齒與身體的關係,環境與人的關係,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的影片,給我們很大的省思,地球只有一個,愛護地球人人有責。小朋友到底能做些甚麼? 「不要亂丟垃圾、垃圾分類、愛護環境、不浪費水、不浪費電…..」 別讓地球再流淚~「萬物之靈的人哪,你在地上做了甚麼?你在標榜人類智慧,地球憔悴無言以對。萬物之靈的人哪,你在地上做了甚麼?你在不斷自我膨脹,地球無奈暗自悲傷。…..」 侑棠:「甚麼叫萬物之靈?」「就是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人是最有靈性,最聰明的。」;別小看孩子,他們是有用心在聽、在想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從小我開始,守護地球,盡自己的力量,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