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8

【親子教養篇】如何讓孩子暴走的脾氣OUT!

EQ情緒教育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認為EQ包含了以下技巧:自我覺察、動機、同理心、社交技巧、自我調節。 計畫①:透過自然遊戲來訓練,引起學習情緒的動機 很多家長都知道陪伴的重要,但卻不知道怎麼陪玩。例如:玩個桌遊,就要面臨孩子不能輸、不耐挫、不能專心……很多的狀況。弄得爸媽也很害怕。但研究發現,有正向情緒的孩子,學習效率更高、記憶力更深;而且,陪孩子玩,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問題解決。 所以,要做好社交情緒教育,除了要從好玩開始,大人一開始的參與也是絕對必要的。很多孩子的大腦決策力(後側前額葉)還未發展完全,父母的引導,就能幫助他們成熟。因此,陪玩再困難,身為新世代的家長,還是需要跨出這一步。 再者,親子關係對幼兒的「利社會行為」發展也有深遠影響,國內林惠娟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幼兒從家庭中經驗到的「愛」和「信任」,是促成學齡前兒童對人由衷表現善意的最大動力,而這無疑都是父母陪伴下累積出來的產物。 而「團體」當然也是社交情緒教育的重點之一,否則如何讓孩子演練去體會他人的需求或想法,以及自己的行為、情緒如何的影響他人。2015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的學術研究旨在探討組間競爭性的活動對321位2.5-3.5歲及5.5-6.5歲幼兒之影響,結果發現,強調組間競爭的活動,有利於兒童的利社會行為出現。 因此「團體」加「競爭」應能夠有效加強孩子的社交情緒,所以天才領袖將EQ課程,結合孩子最喜歡的桌遊,就是希望「情緒教育」,可以從家庭啟動。 計畫②:利用桌遊練習情緒表達,增加社交技巧 我常被家長問:「為什麼在教室裡,老師帶孩子玩桌遊,孩子就很投入、很開心,而回到家再陪他玩就意興闌珊?」我答:「因為少了一個故事。」 開始玩桌遊的年齡通常已經是4、5歲以上,這個年齡一直到小學的兒童,通常都喜歡挑戰、崇尚英雄、完成任務、驚奇的結果,而不喜歡教條式的規則、死板的內容,因此在設計這款情緒桌遊時,我們也特別編了一個故事,讓孩子易於融入角色裡。 研究顯示,社交和情緒的學習是發生在大腦的邊緣系統,它們最佳的學習方式就是不斷的演練、一對一的回饋,以及正向的動機,而角色扮演正是最佳模式。(待續) 文/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晨間體能活動的幸福時光

「哇~有投籃!」「好多樣哦!」「看起來好好玩呢。」大班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的說著。 週二晨光體能活動時間,老師們一起合作,準備各式器材,排放成巡迴狀,除了活動室,還延伸到前門廣場,投籃架擺放在廣場上,特別顯眼,很吸睛。 活動進行前,小孩們先集合,由負責的老師做關卡的介紹、提醒注意事項,請小朋友示範後,接著開放大家一起進行;四十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小朋友依循著器材的擺放,一關關的進行,一次、兩次、三次…;累了,稍事休息、擦擦汗、喝口水再繼續;加上配樂,活動室熱鬧無比,充滿了生氣與活力。 一早就能活動筋骨,盡情地動一動身體,呼應課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能力-1.靈活展現基本動作技能並能維護自身安全。2.擁有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生活習慣。3.喜歡運動與樂於展現動作創意。 身體動作與健康促進息息相關,特別是坐式生活形態日益嚴重的童年,勢必影響未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幼兒階段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有其必要性。身體活動影響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鞍及腦內啡分泌,對於記憶力、情緒及學習動機多有密切關聯。身體動作能力良好的幼兒,不但較有活力探索學習或完成衛生保健等生活自理活動,也較有體力去享受學習成果或處理緊急偶發事件。所以,幼兒健康的全面提升,必須優先建立基礎的「身體動作」能力。 「身體動作」指的是靈活掌握身體自主的行動,二到六歲時期身體動作能力的培養,在於擁有靈活敏捷的動作,健康良好的體能,以奠定往後安全且積極活動的健康生活模式。也因此,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著重在協助幼兒體驗及探索正確的身體姿勢,並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做出安全的行動回應,且促進參與活動的興趣與耐力。 隨著時間和經驗,孩子們的運動能力不斷的在進步,特別是新生和小小孩,從不喜歡、排斥到慢慢跟在後,到可自己一人,鼓勵和放手,就能看見孩子的成長。 歆渝媽媽說:台北的朋友好羨慕哦,他們讓小孩去做體能活動,一次得花500元,仁和的小朋友好幸福哦!」 當天舉辦國慶活動,大家開開心心的一起慶祝國家的生日。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安全教育與急救

在醫藥發展神速的現在,意外事件仍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是自己沒有保護能力的幼兒,很可能因照顧者的疏忽而造成一生的遺憾;因此如何預防兒童意外事件的發生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兒童意外事件可分為外傷性和非外傷性意外。外傷性意外事件指的是因外傷而造成身體的創傷,例如跌傷、割傷、頭部撞擊、骨折、燒燙傷、過度搖晃嬰兒而致顱內出血…等等。至於非外傷性意外事件則包括了誤食藥物、家用化學物質、異物等,或吸入有毒氣體、溺水、窒息等。一般而言外傷性意外多於非外傷性意外,大多數屬於皮肉傷,但當較嚴重的外傷或非外傷性意外發生時,結果常常令人扼腕,輕則造成器官功能失常,重則危及生命。因此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實在是非常重要,以下是數點防治原則︰ ★不可讓小孩獨處 (尤其是6歲以下),或留小孩照顧小孩。 ★託人照顧小孩時,必須注意對方的居家安全和育兒能力。 ★注意家中擺設,任何危險物品或藥品不要讓幼兒伸手可及。 ★注意幼兒的食物,避免果核或含有韌性物質食物給幼兒吞下,以免嗆入或堵塞呼吸道。 避免過度搖晃小嬰兒。 ★從小施予安全教育,要有良好的身教,並從小教導孩子如何避免危險。 ★坐車時,孩子應坐後座,並最好有安全椅固定。 ★注意家中的熱源、電源、瓦斯等開關,應隨時關好,並且避免孩童觸及。 ★端熱湯或放熱水時應特別注意孩子的動向。 ★勿用飲料瓶裝其他物質例如清潔劑、農藥等。 ★平時應多研讀並收集安全照護之相關資料,以充實自己的知識,並可在事件發生時做最妥善的第一線處理。 ★家中應有緊急醫藥箱,家中的裝潢與設備應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所有的公共設施都應有安全的考量,政府部門應嚴格執行安全把關 。家人外出時自己也應注意安全設施和逃生通道。★冷靜沈著,先設法脫離危險。急救第一,追究其次。 一般急救準則︰ A(維持呼吸道通暢),B(維持呼吸,若不能自行呼吸時,要立刻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C(維持血液循環,若沒有脈搏時應立即施行心臟按摩)。 此外須及早求救及送醫治療。 若是燒燙傷意外,則謹記「沖、脫、泡、蓋、送」五字訣,並切實執行,切勿胡亂塗抹東西。 若有傷口出血時,應避免污染,儘量以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局部壓迫止血,並立即送醫。 移動病患時,應注意是否有骨折或脊椎受傷的可能,注意固定,以免病況加劇。 不當處置有可能造成二度傷害,因此平日多充實安全與急救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當對傷害程度不確定或對處理有任何疑問時,即使暫時穩定,仍應送醫診治。 希望在你我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一個安全的空間。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愉悅的笑容最能動人

「園長~我沒有哭哭哦。」「園長~你看我笑笑的。」「園長~我像太陽的臉。」「園長~…..」 走在教室前的走廊,幾個小小孩看到園長,就迫不及待的說著,一個說另一個也跟著說,大家圍繞在旁,等著得到園長的肯定;園長當然是不吝嗇的給予小孩們讚美的言語和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們滿足的手牽手,到活動室參與晨光活動。 近日教小朋友唱微笑的臉這首歌曲,歌詞這樣寫著「什麼臉兒最美麗,什麼臉兒最好看,微笑的臉、微笑的臉,愉悅的笑容最能動人;你的笑臉最美麗,你的笑臉最好看,微笑的臉、微笑的臉,笑容代替了祥和語言,啦啦啦笑一笑吧笑一笑,笑得那臉上烏雲已散,笑一笑吧笑一笑,笑得那臉上陽光燦爛!」歌詞淺顯易懂,曲調也不難,聽個一兩次,孩子就能哼唱。園長請他們唱的時候,臉要笑笑的,輕快的唱,如此看起來會很美,聽起來也很舒服,立馬大家就露出甜甜的笑容。 「What day is today?」「Today is Frida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sunny day?cloudy day?rainy day?」「晴天?陰天?雨天?」 這是每週、甚至每天會提問的,藉著說唱,讓小孩們也能關心天氣的變化,進而氣溫的高低,到季節的轉變,和穿著的關係。 笑臉像晴天,生氣的臉像陰天,哭哭的臉是雨天。問小朋友:「喜歡甚麼天?」大家異口同聲說:「晴天」 每當小孩們哭喪著臉,園長會哼唱著:「甚麼臉兒最美麗,什麼臉兒最好看?」以歌來影響、轉移他們的情緒,甚麼都不用說,真的很有效果。 愉悅的笑容最能動人,笑容代替了祥和語言。 不論是扮演任何角色,只要用對了方法,就能很輕省,沒負擔,不僅自己有成就,也能受益別人,讓他人得到祝福。 想要有能力、有方法,是需要學習、需要操練,與實際生活結合,從中累積經驗,用對方法,果效就能彰顯。 十一月14、28週三安排兩場親子講座-玩出新默契,繪本和桌遊,由家庭教育中心推派講師來幼兒園,帶領家長和小孩;透過對幼兒期的家長進行親職教育宣導,讓家長了解親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並能快速正確的學習親職知能與技巧,也藉由繪本導讀共讀及親子手作和桌遊的進行,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每場只收十五對親子,歡迎家長把握成長的機會,踴躍報名參加,即日起至額滿截止。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把「不容易」變得輕鬆又適意

在這經濟動盪不安、社會人心紛紛擾擾的年代,說真的,要好好養活自己都不太容易了,更何況結婚生子、組成家庭,豈是談何容易的事? 既有了家庭,又有了兒女,親子教養所衍生的種種喜怒哀樂問題,毫無疑問的,更立即躍升為家庭的主要核心議題。如果說,家家都有本難唸「經」,你一定可以發現許多恩愛夫妻之所以吵架,引發爭執的「爆點」,十之八九竟全是因為對孩子的教養角度和方式有所差異所造成的。 多少父母總是對兒女說:「孩子呀!因為爸爸媽媽愛你,才會要你去補才藝課;爸爸媽媽愛你,才會要你多吃蔬菜、少打電動、早點上床睡覺……。」太多父母以「愛」為名、假「愛」之名而要孩子依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去做,卻很少有父母會去問孩子:「這一切是不是你想要、喜歡的?」也難怪,多少孩子聽到父母的「愛」,總想要急急閃開、快快逃離! 愛,是人生重要的課題。父母和子女間的愛,固然是與生俱來的情意,但它仍需要透過學習和不斷的練習,再給予具體實踐,才能在生活中落實彰顯出來。 一年多前,當《請你跟我這樣過》在電視初播,我就被這個以幼兒親子教育為題的節目吸引。打開電視,只見各家眾多名嘴在螢光幕前拚八卦、談緋聞,從外太空談到女性子宮;只見各家通告藝人和什麼資深媒體人,為拚收視率,不是大爆他人的「小三」內幕,就是乾脆親自下海「自爆」自己也曾是別人的小三、小四。還好有《請你跟我這樣過》這樣難得的「清流」在螢光幕前出現,不只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且令人驚豔。以我多次擔任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的經驗,我認為這樣優質的親子教養節目,絕對有百分之百入圍的可能。 不過,電視節目畢竟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看過了,激情、感動在那片刻,但良好的教養理念和方法竟究能記住多少,又有誰知道? 可貴的是,透過「人類智庫」編輯群的高明手法,將螢光幕上光鮮亮麗的人物對話與繁瑣的教養議題,化為條例簡明易懂的文字;將專家的心得看法各自獨立、分段表達、標示重點,讀來更令人入味入心,尤其方便爸爸媽媽們清楚記憶而能身體力行。 書中提到有些爸爸媽媽好用恐嚇性的言語來「管教」孩子,例如脫口而出「媽媽不愛你了」、「我就打斷你的狗腿」這種話,是親子間最不恰當的溝通。我認為,這些因為成年人缺乏情緒管理出現的口氣語句,其實也是家庭中的另一種「霸凌」,既無法為親子溝通加分,更可能造成負面的親子傷痕。 文/親子教育家 陳美儒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教師節快樂

彈指間,九月就要過了,今天是九二八教師節,九月最後一個上班、上課日,在此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下週一就是十月,過去俗稱光輝的十月,這樣的說詞,彷彿已是好久好久的事了。所謂光輝的十月,是有三個節日都在十月-國慶日、光復節,還有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仁和會在國慶日的前一天,舉辦慶典和遊行活動,有三軍儀隊當前導,巧扮各國使節、各行各業,人手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小國旗,浩浩蕩蕩的繞著社區遊行,吸引著民眾、鄰居、路人駐足觀看,熱鬧無比,然而這些都只能儲存在記憶庫裡,成為美麗的回憶,偶而拿出來,咀嚼一下。 在沒有週休二日,週六得上半天班、課的年代,見紅就放假,九月、十月可是最受歡迎的月份,九月有教師節,中秋節不是在九月,就是在十月,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難得有個放假日,大家都好珍惜,更何況一個月中,能多放三天。 週休二日後,十月的光芒減弱,只放國慶日,小孩們知道國慶日是國家的生日,國家的由來,放一天假;而沒有過去那種參與慶典活動的喜悅感,就是想送小朋友小國旗,也買不到了。 國家的生日,理應舉國歡慶才是。每逢小孩們生日,有的家長會準備蛋糕來園,讓小朋友一起為寶貝慶生,熱熱鬧鬧的,被祝福的感到很高興,參與的人也感染到那份生日的喜悅。 每年教師節前會安排小朋友參觀孔廟,去年參觀範圍擴大到文學館,今年知道美術館將在十月中旬開館,因為都在附近,想一次出去,就能參觀三個地方(哈~很貪心);因此建議教學組參觀時間調整在美術館開館後。 確定美術館開館的日期是十月17日,原本承辦小姐說早上可預約,但因內部活動流程有調整,建議下午才去;下午對小朋友而言,是最不合適的時段;因此參觀時間尚未決定,因為十月下旬還有牙齒塗氟、流感注射(衛生所時間還未排定),需錯開時間才行。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師節由來

在中國教育史上,孔子象徵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萬世師表典型。以六藝傳授學生三千多人,不論其階級、人品,凡是真心向學他皆來者不拒、誨人不倦。 春秋變局中,孔子力學濟世,曾為匡正社會而周遊列國,勸諫君王行道;晚年,整理古代文獻,奠定中華文化萬世不易的基石。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通令全國將孔子誕辰八月二十七日訂為教師節。後來經曆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國曆應為九月二十八日;故於民國四十一年由行政院提請總統明令:孔子誕辰及教師節改為九月二十八日,以紀念至聖先師,並慰勞教師們經年的辛勞。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鄒邑(今山東曲阜)人,周靈王二十一年生,周敬王四十一年卒(西元前五五一至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三歲。與孔子先後降生於世的,有希臘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及印度的釋迦牟尼,此時可謂東西方皆有聖人。 孔子三歲喪父,家境清苦,由母親撫養教育成人。十五歲立志為學,曾一度官任司寇,三個月使魯大治,夜不閉戶;他由工作環境內學習貴族禮儀,自官府典藏中博覽群書,學識更為精進。 春秋霸局時興、禮樂崩壞,孔子曾棄官遊說各國,顛沛流離只盼解決時弊,但一人之力難挽狂瀾。晚年他致力於整理典籍: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其中影響最巨者為史書《春秋》,由於執筆嚴峻無私,令亂臣賊子畏懼。 學不厭、教不倦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基本治學態度,而其中心思想則在「行仁」,從《論語》可見他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從日常生活落實儒家精神的教育理念。孔子過世後,學生分散各地宣揚孔子學說,戰國時代孟子更發揚光大,以致西漢武帝獨尊儒術,孔子之道成為立人、安邦、治國良策。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接受檢驗再學習

為了提昇老師們的專業能力,上學期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專業發展輔導計畫-學習區的規劃,四月送件,七月初核定通過,於本學年開始執行。由輔導教授入班觀察學習區規畫的情形與進行的方式,一學年共八次,本月開始。 週四教授準時提早到幼兒園,從晨間活動開始觀察,到進入五個班級觀看教室學習區規劃和執行的情形並拍照,用餐後進行座談。 之前教授雖然曾帶學生來實習,但並未能仔細欣賞校園,對於園內寬廣的空間、滿園的植物,坐在活動室,微風徐徐吹來的那種舒服感,讚賞有加;校園裡除了小孩的聲音,還有水流聲、鳥叫聲、音樂聲,讓心情很是愉悅。 中午座談時,教授透過拍下的畫面,一一的和老師們分享,詳細的詢問班級老師規畫和進行的用意,並提出建議;老師們專心的聆聽,對於教授提出的問題進行雙向溝通,也能虛心接受教授的建議。 接著教授分享她帶學生到新加坡參觀幼兒園的照片,其中特別提到幼兒園老師會帶給小朋友國家的觀念,從國旗的製作、擺放,國慶慶典的認識,節日的由來等,從小就讓小朋友對國家的認識與認同感。 對此我的回應是,仁和每週三有升旗典禮的儀式,目的也是希望小孩有國家的概念,不管目前的政治環境與處境如何,聽國歌、唱升旗歌是每週都會進行的。 下次教授的輔導期程是在十月中旬,一個月的時間,教授希望針對她提出的建議,各班老師能有所改進。 提出輔導計畫申請,是希望能勇敢接受檢驗,了解園所及老師的專業能力,好的繼續保留並再精進,不足之處做調整與改進。 「地震來了~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躲在牆角下。」帶領小孩們吟念地震的兒歌,淺顯易懂,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也了解詞句的意思,加上動作,牢記心中。透過淺顯易懂的兒歌,讓小朋友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學期初,教育局會要求各級學校進行防震、防災演練,透過演練,讓大家能夠提高警覺性,預先做好準備,不僅有災害預防的知識,同時也具有行動的能力,一旦面臨時,才能保護自己,讓災害降到最低。俗語說:「有備無患」,平時做好防災準備,才能從容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今天是九月21日國家防災日,上午9點21分全國各級學校同步進行防災演練。 下週一是中秋佳節,有三天連假,外出交通與玩樂時的安全衛生要特別注意。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地震避難方式

地震發生時,不要驚慌保持冷靜,先想想怎樣保護自己免於受傷,並採取行動。 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如果是蹲在牆角或床邊等其他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在不同情境下,避難的原則就不一樣,當你在家中,在客廳、餐廳、書房如果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在桌下(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餐桌、書桌都可以),抓穩桌腳,保護自己。 如果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易倒塌的櫥櫃或冰箱以及可能移動的鋼琴等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如果地震發生在夜晚,因為我們不清楚什麼東西會掉下來,需要把燈打開才看得見,以便安全地避難或疏散。為了因應停電,平時應該準備一把手電筒,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在床上時,留在床上,並利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直到地震結束。當你在廁所時不要急著離開廁所廁所中支柱比較多,相對是比較耐震的地方,不要恐慌。地震強烈搖晃時,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櫥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當你在浴室時不要急著跳出浴缸通常浴室比較不會有掉落物,是相對比較安全一些的,如果在泡澡的時候,可以放低頭部,低於浴缸邊緣,並用手保護頭部。小心腳底下因為浴室有水或是肥皂,在移動的時候要注意腳底下別踩到而滑倒。當你在廚房時,如果是正在瓦斯爐旁使用爐火,立即隨手關閉瓦斯,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直到地震結束。小心腳底下可能會有調味料或油品灑落,要小心別踩到滑倒,也要小心別踩到破掉的器皿,保護腳部。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瓦斯,請先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保護自身安全,不要貿然衝去關火,以免受傷。 當你在工廠時就地避難,依據工廠的緊急應變程序,關閉機器電源,停止機器運作。並採取適當姿勢,就地避難。 當你在教室時保護自己利用桌子來保護頭、頸部和身體,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別往上看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當你在校園時往校園中間空曠處疏散離開教學大樓,聚集在一個安全且地板沒有裂縫的地方。遠離危險的物品避開校園內危險的物品處如:足球門、銅像、石碑、游泳池、池塘、籬笆等,應立即離開。當你在走廊時聽從附近老師的指示如果離自己的教室很遠,不要強行返回,聽從附近老師的指示,抱住頭部並且保護身體,蹲低姿勢就地避難,小心窗戶玻璃。 摘自內政部消防署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忙碌的開學週

好忙好忙的學期開始。除了安撫情緒不安的小孩外,還有一些既定的事務要進行。 開學第二週,一早,校園裡除了孩子們的嬉戲交談聲外,仍夾雜著些許哭叫的聲音,幾個較小的孩子,依然有著分離的焦慮,然那哭叫的時間已逐漸縮短,只要在師長們的安撫下,很快就停止,孩子們的心已漸漸適應、調整並接受這樣的改變與事實。看著他們臉上掛滿著淚水,一臉無助哭著要找媽媽,心裡很是不捨,但不管他們的哭聲多大,只要將他們摟在懷裡,輕拍著背,安撫陪伴,很快的就安靜下來,情緒也穩定,不再哭泣。 除了安撫哭泣的小孩外,對初體驗團體生活的小孩,就老師而言,也是一大挑戰。因著幼兒園與家裡的空間、作息的不同;有的到處亂跑,有的不懂規範,有的不會自理,大便在褲子裡,吵架鬥嘴,互不相讓,挑食難下嚥,不會漱洗,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問題,這些都須在學期初,在老師的教導與同儕互動、團體生活中學習與建立,期許他們能日日進步,調整與改進原有依賴的習慣,當然父母的配合很重要,否則好不容易在幼兒園建立的習慣,因著放假日又回到原來的樣子,那老師真的會很辛苦,尤其是自理能力、衛生習慣的養成;一定要讓小孩自己動手做,才會進步。 除了正常作息、課程的進行,衛生所衛生保健的工作也很多;九月份須配合的有視力保健、聽力保健,腸病毒的預防,流感疫苗的注射調查;教育局規定的有防災防震演練,發展檢核的檢測,登革熱的防治等,這些事務是必須執行的,除了幼兒園與上級的配合,家長與幼兒園、老師的合作,才能讓事情有效率的完成,讓小孩們受益。 腸病毒的預防是衛生保健的重點,每當有小孩生病請假,老師就很緊張,擔心是否罹患腸病毒,因腸病毒同一班、同一星期,只要二位就得停課,停課對其他家長而言,會造成很大的不便與困擾。 為了預防腸病毒的發生,幼兒園環境的整潔,教室、廁所每天都要以漂白水稀釋,擦拭、清洗、拖地,玩具清洗、陽光曝曬,最重要的就是小朋友的衛生習慣,不會洗手,洗手沒用肥皂,隨便洗,還有吃手指,摸東摸西的;一旦停課,班級老師不是跟著停課,上面規定老師要進行教室的清潔、整理與消毒的工作,好辛苦哦;老師則認為不公平,是小朋友習慣和家裡環境的問題,反而是處罰幼兒園和老師。 這樣的聲音被聽見了,衛生單位提供「給家長的一封信,腸病毒防疫大作戰」的通知內容,要求幼兒園印製發給家長,請家長詳閱並簽名填上日期,保存作為依據。 仁和將此單張裝訂在每日聯絡本上,希望不只在應付衛生單位,而是真正落實到每個家庭,受益小孩。 給孩子一個乾淨的成長環境,利己又利人。 祝福大家 幸福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