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29, 2018

園長的話 – 2018歡樂慶聖誕,真是歡樂!

週二,12月25日西洋聖誕節,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節日,舉辦活動,倍感溫馨。原本擔心家長的出席率會很低,沒想到竟然高達八成六,有許多爸爸出席,阿公阿媽也不少,媽媽當然是最多數的,大家以愉悅的心歡喜來幼兒園,參與活動,讓慶祝會更顯熱鬧。 二個多小時的節目,有小朋友的表演、合唱、禮物交換、DIY薑餅、摸彩和小朋友最喜歡的聖誕老公公,還有聖誕小公主,更有最佳的觀眾群,從頭到尾沒有冷場,精彩萬分;不僅欣賞、肯定自己寶貝在舞台上的表演,捕捉每一個畫面,以照相、錄影來紀錄;也不忘給予每一位小孩鼓勵的掌聲,增強他們的信心。大人、小孩相聚一起,共度歡樂的時光,讓活動順利、圓滿結束,為2018畫下美好的句點。 上台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何況是表演,不僅要有勇氣、節奏感、表情動作,還要有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不是每個小孩都具有表演藝術的能力,但給予機會就有可能性,練習就會。 仁和有一個屬於小孩們的舞台,隨時可上台。每日晨光集合時的排隊時間,是他們最期待的,因為可以上台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體,每人四個八拍,採輪流方式,台下小朋友則跟著一起做。一次次的上台練習,勇氣日日增加,節奏音感變強。 幼兒園每日生活作息時段,都播放不同的音樂,老師上課操作學習區時,也會播放輕音樂,小孩們沉浸在音樂的氛圍裡,對音樂並不陌生;透過音樂與遊戲,讓他們與生俱來的節奏感變成能力,再讓身體活動和音樂節奏配合的過程,同時啟動視覺、聽覺、動覺及觸覺,也強化了聽覺神經、肢體協調之間的反射意念。學前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給予機會和等待的心,沒有難成的事。 讓音樂充滿在我們的生活中,讓音符在空中飛舞,唱歌跳舞,讓歡樂聲四處響起。 聖誕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歡樂而已,更重要的是愛與關懷,希望小孩從小就能培養一顆愛人、關懷社會的心,從他們能力所及的事上做起,而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是孩子們能參與的;在歲末寒冬、過年之際,整理家中物品,除了家長,小孩也能將自己的玩具做整理,捨得分享,讓有需要的人來購買。 感謝提供物品的家長,感謝參與購買行列的大小孩們,因著大家的分享與付出,成就這件有意義的事。 參加愛心義賣活動,讓小孩們了解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今天是2018年最後一個上課、上班日,下週二1月1日就是新的一年。 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家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去朋友家吃飯,看見她念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大聲的說:「媽媽,你笨死了,你炒的菜有夠難吃,我不要吃!」 我很驚訝一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更驚訝的是朋友竟然沒有生氣,反而說:「哪一道菜?你說的是哪一道菜?」我看到孩子跋扈的樣子實在忍不住,便趁洗碗時告訴她孩子不能縱容,想不到她一肚子苦水說她也不願意如此,而是照書上所寫的在教,因為有一本親子教養的書說:「當父母被子女批評時,不能覺得面子掛不住,甚至覺得不被尊重而生氣,導致親子之間不愉快的情緒。要了解這是孩子在表達心情,父母要耐心聆聽,寬心對待,不能露出憤怒的表情,不然會造成孩子的畏懼與不安。」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問我朋友她的普通常識到哪裡去了,怎麼會全盤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孩子第一需要知道不可出口傷人,不可以用自己是「直話直話不懂得修飾」來做藉口而傷害到別人。朋友的女兒所說的那句話其實不是「孩子表達心情」,而是嚴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這種話連跟同學都不能說,更何況是自己的媽媽。孩子應該對父母敬愛而不是友愛;有敬,父母的教誨才聽得進去。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主,孩子是從,主從的觀念連低等動物都有,而動物是有領域觀念的,在馬戲團中,馴獸師一定是先進入場地,動物再帶進來,因此動物會聽馴獸師的話,因為先來後到,客對主要讓三分。假如孩子認為父母是平輩,就難怪父母講的話孩子不聽了。 第二,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父母一生氣,孩子就崩潰。佛洛依德所謂的童年創傷其實是指如性侵害或虐待等嚴重傷害,一般父母的教誨是不會留下人格烙印的,反而是不教他、溺愛他,以後出社會會吃大虧,因此父母賞罰要分明,改正要及時。很小的孩子做錯事,被罰他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是被冤枉,而挫折對孩子來說不見得不好,有時反而是品格的鍛鍊。人生原本就充滿了挫折,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把危機變轉機,將逆境扭轉過來。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永遠保護著他,如果能藉各種機會訓練出孩子不屈不撓、再接再勵的人格,對他人生旅途上的幫助或許更大。 第三,不是所有正向的回饋都對孩子好,孩子固然需要鼓勵,但是不對的時候更需要告誡。孩子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法,這種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這種記憶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即使將來得了失憶症,他的人格特質、生活習慣都沒有丟掉。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來自父母無所不在的呵護,而是當他需要父母時,父母能適時給他指引。 看到現在的孩子沒有禮貌,在電梯裡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車上不讓座,跟父母講話沒大沒小,真是令人感慨。家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教養與風度是打開社交場合大門的鑰匙,而「盡信書不如無書」,坊間有不少「親子教養」的書籍,品質令人擔心,做父母的實在不必戰戰兢兢,每天捧著書看當作「教戰手冊」。教育兒女不是要照食譜炒菜,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可一板一眼照書教,請相信你自己的普通常識,如果孩子快樂,別人也快樂,你就做對了。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