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18

園長的話 – 2018歡樂慶聖誕,真是歡樂!

週二,12月25日西洋聖誕節,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節日,舉辦活動,倍感溫馨。原本擔心家長的出席率會很低,沒想到竟然高達八成六,有許多爸爸出席,阿公阿媽也不少,媽媽當然是最多數的,大家以愉悅的心歡喜來幼兒園,參與活動,讓慶祝會更顯熱鬧。 二個多小時的節目,有小朋友的表演、合唱、禮物交換、DIY薑餅、摸彩和小朋友最喜歡的聖誕老公公,還有聖誕小公主,更有最佳的觀眾群,從頭到尾沒有冷場,精彩萬分;不僅欣賞、肯定自己寶貝在舞台上的表演,捕捉每一個畫面,以照相、錄影來紀錄;也不忘給予每一位小孩鼓勵的掌聲,增強他們的信心。大人、小孩相聚一起,共度歡樂的時光,讓活動順利、圓滿結束,為2018畫下美好的句點。 上台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何況是表演,不僅要有勇氣、節奏感、表情動作,還要有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不是每個小孩都具有表演藝術的能力,但給予機會就有可能性,練習就會。 仁和有一個屬於小孩們的舞台,隨時可上台。每日晨光集合時的排隊時間,是他們最期待的,因為可以上台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體,每人四個八拍,採輪流方式,台下小朋友則跟著一起做。一次次的上台練習,勇氣日日增加,節奏音感變強。 幼兒園每日生活作息時段,都播放不同的音樂,老師上課操作學習區時,也會播放輕音樂,小孩們沉浸在音樂的氛圍裡,對音樂並不陌生;透過音樂與遊戲,讓他們與生俱來的節奏感變成能力,再讓身體活動和音樂節奏配合的過程,同時啟動視覺、聽覺、動覺及觸覺,也強化了聽覺神經、肢體協調之間的反射意念。學前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給予機會和等待的心,沒有難成的事。 讓音樂充滿在我們的生活中,讓音符在空中飛舞,唱歌跳舞,讓歡樂聲四處響起。 聖誕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歡樂而已,更重要的是愛與關懷,希望小孩從小就能培養一顆愛人、關懷社會的心,從他們能力所及的事上做起,而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是孩子們能參與的;在歲末寒冬、過年之際,整理家中物品,除了家長,小孩也能將自己的玩具做整理,捨得分享,讓有需要的人來購買。 感謝提供物品的家長,感謝參與購買行列的大小孩們,因著大家的分享與付出,成就這件有意義的事。 參加愛心義賣活動,讓小孩們了解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今天是2018年最後一個上課、上班日,下週二1月1日就是新的一年。 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家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去朋友家吃飯,看見她念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大聲的說:「媽媽,你笨死了,你炒的菜有夠難吃,我不要吃!」 我很驚訝一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更驚訝的是朋友竟然沒有生氣,反而說:「哪一道菜?你說的是哪一道菜?」我看到孩子跋扈的樣子實在忍不住,便趁洗碗時告訴她孩子不能縱容,想不到她一肚子苦水說她也不願意如此,而是照書上所寫的在教,因為有一本親子教養的書說:「當父母被子女批評時,不能覺得面子掛不住,甚至覺得不被尊重而生氣,導致親子之間不愉快的情緒。要了解這是孩子在表達心情,父母要耐心聆聽,寬心對待,不能露出憤怒的表情,不然會造成孩子的畏懼與不安。」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問我朋友她的普通常識到哪裡去了,怎麼會全盤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孩子第一需要知道不可出口傷人,不可以用自己是「直話直話不懂得修飾」來做藉口而傷害到別人。朋友的女兒所說的那句話其實不是「孩子表達心情」,而是嚴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這種話連跟同學都不能說,更何況是自己的媽媽。孩子應該對父母敬愛而不是友愛;有敬,父母的教誨才聽得進去。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主,孩子是從,主從的觀念連低等動物都有,而動物是有領域觀念的,在馬戲團中,馴獸師一定是先進入場地,動物再帶進來,因此動物會聽馴獸師的話,因為先來後到,客對主要讓三分。假如孩子認為父母是平輩,就難怪父母講的話孩子不聽了。 第二,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父母一生氣,孩子就崩潰。佛洛依德所謂的童年創傷其實是指如性侵害或虐待等嚴重傷害,一般父母的教誨是不會留下人格烙印的,反而是不教他、溺愛他,以後出社會會吃大虧,因此父母賞罰要分明,改正要及時。很小的孩子做錯事,被罰他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是被冤枉,而挫折對孩子來說不見得不好,有時反而是品格的鍛鍊。人生原本就充滿了挫折,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把危機變轉機,將逆境扭轉過來。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永遠保護著他,如果能藉各種機會訓練出孩子不屈不撓、再接再勵的人格,對他人生旅途上的幫助或許更大。 第三,不是所有正向的回饋都對孩子好,孩子固然需要鼓勵,但是不對的時候更需要告誡。孩子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法,這種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這種記憶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即使將來得了失憶症,他的人格特質、生活習慣都沒有丟掉。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來自父母無所不在的呵護,而是當他需要父母時,父母能適時給他指引。 看到現在的孩子沒有禮貌,在電梯裡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車上不讓座,跟父母講話沒大沒小,真是令人感慨。家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教養與風度是打開社交場合大門的鑰匙,而「盡信書不如無書」,坊間有不少「親子教養」的書籍,品質令人擔心,做父母的實在不必戰戰兢兢,每天捧著書看當作「教戰手冊」。教育兒女不是要照食譜炒菜,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可一板一眼照書教,請相信你自己的普通常識,如果孩子快樂,別人也快樂,你就做對了。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恩 祝福 付出 給予

聖誕節期舉辦園內歡樂慶祝會,為關懷弱勢團體募款的跳蚤市場義賣活動、到社區報佳音送祝福卡片、參觀教會等系列活動,已行之有年,希望藉聖誕佳節、歲末之際,帶領小孩們以感恩與祝福的心,除了領受來自父母、家人、師長滿滿的愛以外,也要學會付出和給予,建立與人之間美好的關係,有愛的環境。這可是在現今少子化時代的社會,孩子們從小必需建立的能力。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從農業時代、工業、科技到AI時代,人口的生育也隨著時代的進步逐年下降;戰後嬰兒潮時代是三、四、五年級生,這些人的孩子在民國六、七十年相繼出生,出生率極高,讓政府在民國七十二年左右,人口政策的宣導為「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算少」,當時仁和還應衛生局邀約前往表演,以「老鼠嫁女兒」的舞台劇演出。 這政策宣導期雖然非常短暫,但是已回不去了,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算少的口號,已深植人心;據調查統計,2008年台灣婦女平均總生育數全球最低,只剩下1.05個,2009年降到1個,跌破2.1個人口替換水準的一半。人口減少,帶來的是人口老化和勞動力的不足,政府舉債照顧銀髮族,將增加財政赤字和年輕人的負擔,大大動搖國家和社會的根本。 連著幾年,社區報佳音的路線都會到吳峻賢婦產科、婦兒安婦產科,今年仍循往例安排,發現所內的產婦和往年相比,明顯的銳減,這是幾年下來沒有的現象。 人口為國家基本要素之一,其組成、素質、分布、發展及遷徙都攸關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福祉。早一輩人常說「多子多孫多福氣」,說明了人口為國家、社會的經濟命脈來源。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台灣的兒童正在悄悄地消失當中。 週三參觀東門聖教會,大人、小孩穿著紅色的上衣、頭戴紅色帽子,除了天鵝家搭乘娃娃車外,大伙兒沿著崇學路穿越陳煌奇耳鼻喉科前的斑馬線,轉個彎就到教會了。牧師與往年一樣,以和藹可親的笑容在門口迎接小朋友,教會的叔叔、伯伯、阿姨們,也熱情的招呼著小朋友;第三年拜訪聖教會,老師、小朋友熟門熟路的不用他人帶領,直接上到禮拜堂。 因著小朋友要去參觀,教會動員了一、二十位教友,安排了活動內容,有傳球遊戲、詩歌教唱和戲劇演出-鱷魚放假了;孩子們享受在活動當中,心情都很嗨,也吟唱好心情的歌曲,祝福在場每個人都有好心情。 園長準備了紅包致謝,最後牧師為孩子們做祝福禱告。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2017年後,台灣的人口分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比14歲以下的少年還多;這麼一來,「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句耳熟能詳的口號,恐怕要改成「銀髮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了!面對高齡化,政府僅推出直線思考的「老人年金」與「生育獎勵」,做為聊勝於無的解決方案。 其實,「銀髮」多過「童顏」,不是以「老人年金」或「生育獎勵」就可以解除的現象,這個舊世紀的人口結構,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壽命逐步延長;也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漸漸複雜、困難。因此,必須傳宗接代的觀念,也慢慢被改變,形成「銀髮」多過「童顏」的社會結構了。因此,新世紀的「銀髮」多過「童顏」,無法以「老人年金」與「生育獎勵」翻轉的趨勢。面對新結構,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新世代銀髮」與「新世代童顏」,才能面對高齡化社會的衝擊。 2015年時,台灣的銀髮族,主要將以戰後嬰兒潮的一代組成;這一代教育夠,醫療好;因此,與上一代的銀髮比較,在年老後,無論是知識、經驗與健康,都擁有較大的條件優勢。然而,他們的前半生,經歷了戰後復甦,政府遷台,冷戰危機,經濟困窘,經濟起飛,民主成就(政黨和平輪替)與民主失敗(選錯國家領導人),讓這一代的銀髮,養成凡事「積極向上」才能成功與「不斷積累」才能擁有的思考模式。 兩代互相瞭解 共當國家主人翁 2015年時年齡14歲以下的兒童,是2001年後才出生的一代;2001那一年的賣座電影是《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魔戒首部曲》等充滿想像的故事;他們成長期間,最賣座的電影是《阿凡達》(2009年)《2012》(2009年),這樣的電影,不只想像著一個遙遠世界的可愛,也夢想著逃離地球的浪漫;不只恐懼地球的災難,更憂心地球的末日。這一段成長時日,也發生了 911事件、全球金融危機與氣候變遷的困局;這種成長歲月,交織著想像的浪漫與現實的恐懼,將讓這一代的少年,被塑造成生活「消極逃避」與娛樂「無限想像」的形貌。 因此,六、七年以後,我們即將面對的「銀髮」多過「童顏」社會,將是「積極向上」的一代與「消極逃避」的一代,學習共處的時代;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一代與「無限想像」的一代,相互體會的時代。換言之,台灣的高齡化問題應定義為社會上「長者與幼者的社會融合」與市場上「結構變遷的危機與轉機」兩大問題。 我們必須努力,讓銀髮長者體會童顏幼者「消極逃避」的無奈心理背景,也讓童顏幼者認識銀髮長者凡事「積極向上」的歷史壓力。我們也必須努力,讓銀髮長者體會童顏幼者擁抱「無限想像」時,內心景色的浩瀚,也讓童顏幼者認識銀髮長者「不斷累積」時,內心擔憂失去擁有的膽怯與恐懼。 更進一步,我們必須努力,讓銀髮懂得安於「少也是多,小也是大」的心靈美學,讓童顏懂得面對環境的劣化,以無限想像力,解決問題的絕佳機會。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應是童顏與銀髮相互學習後,產生的新一代人文價值! 文/姚仁祿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聖誕的腳步

一年容易又聖誕,時光飛逝,又到了聖誕的季節,孩子們也感染那來自聖誕的喜悅,雀躍的心隨著園內聖誕裝飾的增添而增加,心情也更加聖誕了,加上跳蚤市場攤位物品的陳列,使他們更加的開心,成為近日討論的話題。 每天任何時段只要有機會,都可見三五成群的小朋友佇足在攤位前,把玩著所想要的東西,即使天色已晚,廣播叫到自己的名字,仍然捨不得離開;因為園長、老師有交代,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所以雖然老闆老師不在場,寶貝們也都能謹守分寸,不逾矩,看完就會放回去,等爸媽來園時,商量後再購買。 雖然如此,仍有小朋友忘了,而將喜歡的東西拿回家,爸媽為了導正小孩的壞習慣,不隱瞞的告知園長和老師,且以嚴格的態度面對問題,希望孩子能記取教訓。 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小時候的壞習慣,如不矯正過來的話,長大後會越來越嚴重。父母真是用心良苦。 聖誕歡樂的氣氛感染了每一個小孩,也希望藉著聖誕主耶穌的誕生,所帶來的愛與和平,讓更多人能領受到。 幼兒園除了在12月25日舉辦聖誕慶祝會外,下週二上午,小朋友將扮演聖誕小天使,到社區分發由他們親手製作的小卡片,將這份愛的禮物分送給周遭的朋友,在寒冬裡溫暖大家的心;週三上午將參觀鄰近的東門聖教會,由教會牧師親自來接待小朋友;12月25日週二的聖誕慶祝會,上午九點半開始,有小朋友的表演、遊戲、DIY手作、摸彩、交換禮物等,歡迎家長一起來參與這歡樂的聖誕活動。 帶著小孩們一起唱小星星的歌曲~閃閃發光天空中,你是天父奇妙工;小小星光亮晶晶,一二三四數不清;閃閃發光天空中,你是天父奇妙工;太陽太陽慢慢走,它的光輝不停留;那時你要來照耀,帶給夜空多歡笑;閃閃發光天空中,你是天父奇妙工。唱的時候,一面鼓勵,一面讚美,在讚美與鼓勵的當中,看見每位孩子臉上的亮光,就像一顆顆閃閃發亮的小星星~super star。 與孩子分享要成為super star,每天一定要有好的心情,有平安喜樂的心,有愉悅的笑容,像陽光一樣燦爛的笑臉,照亮自己照亮別人。 接著又一起歡唱好心情的歌曲~願你有個好心情,平安喜樂在心裏;讓我們來祝福你,每一天有盼望有能力;耶穌愛你、愛你,讓祂愛圍繞你,喜樂充滿你,煩惱都忘記,每天好心情。 感謝每天能與一群單純、無憂無慮、天真無邪、活潑可爱的小孩在一起,享受著生活與工作的樂趣;雖然也會有很多煩心、惱人處理不完的大小孩問題、園裡的事務與偶發事件,但相信只要有一顆願意的心和愛的力量,就能重新得力,有好的心情,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跳蚤市場名稱的由來

跳蚤市場的由來一般相信是于1860至1870年代之間的法國開始,當時在巴黎有大批的人要從一個地方搬遷到另一個村落去,有些大型的家當難以搬運,因此大家就拿出來拍賣,也就形成了所謂的二手交易市場。 1884年,巴黎政府爲維護市容,命令3萬多名靠撿破爛爲生的貧民,將市區廢棄物搬運到一處廢棄的軍營,貧民們自行分類過濾,並將有用的物品就地出售,竟形成一處固定的市集。由於物品上經常有跳蚤,所以被稱爲跳蚤市場。 一般來說,歐美各國的大城市幾乎都有固定的跳蚤市場,越是古老的國家或城市,跳蚤市場裏的寶貝越多,所以,美國的紐約或洛杉磯,就比不上英國的倫敦、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或法國巴黎。 普遍上認為跳蚤市場是由法文「Marchè aux Puces」而來,也有另一個說法是當時他們搬遷時,商人將新的聚集地稱作「逃避市場」(FLEE MARKET),進而演變成「跳蚤市場」(FLEA MARKET),第三個說法則稱18世紀的紐約跳蚤市場,當時被稱為FLY MARKET,但荷蘭人將市集稱為VLIE,其發音為FLEA。 孩子在跳蚤市場認真挑選 大家貢獻各自的舊物玩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校內安全與運動的樂趣

八點不到,走廊的那端,兩位可愛的小女孩,手裡拎著一個包,肩上背著書包,一前一後的走在黃色的線上往教室的方向前進,看見園長不忘道早,坐在教室前的長椅,從容不迫的脫下鞋,將手上、肩上的包拿進教室,並將書包裡的物品,一件件拿出來,有條不紊的擺放在指定的位置,整理後穿好了鞋,臉上露出愉悅與自信的笑容,一前一後的往活動室走去,進行下一階段的活動。自己的事自己能完成。小孩開心的走在教室前的走廊,不受干擾,不必顧忌有陌生人出現在身旁,自在的活動,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幸福與快樂的感覺。 為提供一個屬於小朋友們安全的學習空間,及小孩和老師的人身安全,再次強調校園安全維護的重要;前門只能停留在活動室,後門到玄關處,請家長不要進到教室裡;因為家長們的情緒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我們無法了解每位入園者的情形,若有情緒失控出現,是我們無法預防與處理的,如此也會嚇到小孩們;還好家長能理解幼兒園的用心,多數都能配合,但尚有少數幾位家長會趁老師不注意時帶小孩進入。 除了安全顧慮外,另方面小朋友因著沒有大人在旁可依賴,自己必須學會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衣物,從做中學會自理能力,一次次的成長、進步;那些擔心小孩不會自己進教室、不會整理書包、不會放東西、不會…,很多的擔心、顧慮,不敢放手的家長,孩子也樂得輕鬆。幼兒園聚集了一群二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小孩和女性工作者,安全的預防可是很重要。過去常發生校園事件,是不容輕忽的。 讓孩子們在安全舒適、可以玩樂、運動、休憩、學習的空間,有同儕的互動,相信是每位家長心所願,如此家園的合作就很重要了。 預防重於治療,安全無虞,大家才會放心。 小小孩一前一後的,一個到沙場玩,一個玩體能。看著一群小朋友開心的跳著高低跳箱、走、爬、鑽,一關關、一次次的玩著,即使已汗流浹背,仍不喊累,充足的體力,真令人是佩服。 幼兒園課程第一個領域是身體動作和健康,教育單位規定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要有出汗性三十分鐘的運動時間;仁和的小朋友真幸福,一早來園就能享受運動的樂趣。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創園的理念,不論時代的變遷、與價值觀如何的改變,我們自始至終都持守著這個理念。 隨著台灣體育風氣的盛行,2017世大運、2018世足賽都深刻帶動台灣體育環境運動的成長,就讓這股風氣,從小朋友、從仁和開始吧!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小船、向前行》學會放手,讓孩子向前走  

我很喜歡看繪本童話,因為不贅言但意義深遠,它藉故事所表達出來的含意常比我們大人說了千百次的話還有效。我們只要看小孩子聽故事時,聚精會神的樣子就知道故事的魅力了。 本書也是如此:一個小男孩用鐵罐、鉛筆、軟木塞和一小塊白布做了一個小船。人對自己做的玩具都特別的珍愛,因為它獨一無 二,買都買不到。他去哪裡都帶著它,尤其喜歡去湖邊放船。 有一天,天上烏雲籠罩,要下雨了,母親來湖邊叫他回母親手一拉,男孩手中掌控小船的線不小心脫落了,小船就漂走了。雖然孩子大叫「我的船!」但已來不及了,小船開始了它的歷險記。 小船在湖中到處漂蕩,碰到各式各樣的大船,每一艘船的引擎都大聲喊著「向前走!向前走!」要它閃開,別擋路。小船沒有主控的能力只能隨波逐流,任人擠推。雨停了,月亮昇起了,小船孤伶伶獨自在湖上漂流,又冷又害怕,它想念小男孩,更懷念與小男孩在一起的安全感,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有什麼辦法呢? 天亮時,有一艘看起來不起眼的漁船出現了,它兩側都是凹痕,顯然了解被其他船推來推去的感覺。這艘船奇蹟的使小船的帆鼓滿了風,不一會兒,小船發現自己在往前走了。自己能走了,它走、走、走、走向了陸地,看到了它的舊主人在岸上招手,小船就回家了。小男孩現在偶爾會鬆手讓小船漂走,但是他不擔心,他知道小船自己會回來,因為小船自己知道它最想待在哪裡。這故事簡單,但意義深遠,尤其前幾天發生了一個明星學校高三學生,因為大學填志願的問題與母親意見不合,憤而從樓上一躍而下。 那天下午有一個學生在我電子信箱中寫了一句話:「生命到底是誰的?如果我不能走我要走的路,我還活著做什麼?」每年到了填志願時,都會發生這種衝突。其實孩子長到十八歲後,父母應該要放手了。只要孩子知道哪裡是他最想待的地方,他會回來的。我曾在路上看到一個房屋廣告「千山萬水,回家最好」。 只要家是溫暖的,孩子會選擇回來。有時讓他去受點風浪,像這艘小船似的,也沒什麼不好。小船若沒有在湖中那番歷險,被別的船推來擠去,晚上孤孤單單的在月色下漂流,它怎麼會感到小男孩的好呢?最主要是在萬般無奈時,出現了一艘破漁船,雖然每艘船都在叫它「向前走!向前走!」 只有這艘船了解被人推擠的滋味,它幫助小船的帆鼓滿了風,讓它自己「向前行」。我們要扮演的就是這艘破漁船的角色,在必要時推他一把,助他一臂之力,使孩子自己可以揚帆而去,乘風破浪。一旦孩子有了這個能力,父母就可以像小男孩一樣,偶爾鬆開手,讓它漂遠,因為孩子自己會知道哪裡是他最想待的地方。小故事,意義深遠,唸給孩子聽時,記得告訴孩子,我要你鵬程萬里,飛得比我更高,走得比我更遠!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大欉榕仔好架勢

「大欉榕仔好架勢,頭戴一頂大草笠,嘴鬚長甲墬落地,逐家叫伊榕仔伯,囡仔樹腳覕相找,大人行棋講笑詼。」一首描述大榕樹的囝仔歌,請大家一起吟念,只聽到康乃爾家幾個小朋友的聲音,其他小孩還不熟,於是帶著他們一句句的念著,也挑了幾句考考他們對台語詞句的理解有多少。 問小孩甚麼叫「榕仔伯」?有孩子說是榕樹;嘴鬚長甲墬落地-鬍子很長到地上,厲害哦!囡仔-小朋友;講笑詼-講笑話,讚哦。 「看過榕樹嗎?」孩子們搖搖頭,也許看過,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叫榕樹。告訴小朋友幼兒園附近有一顆大榕樹,於是小寶貝們認真的想著。子誼說:「門口出去轉彎,向後直走。」他很認真的說,我們也很用心的聽;補充說明後,幾個小孩似乎有印象,搶著說:就是十字路口紅綠燈對面的那顆很大的樹,丫!沒錯,不過因為在路口,只能欣賞,不能去那裏乘涼、玩捉迷藏。 榕樹,勾起園長的記憶,和小朋友分享,仁和園地曾經有一棵榕樹,就在花園旁、餐廳的前面,它伴隨著許多五六七年級生,留下許多童年的回憶~飯後三五成群喜歡坐在榕樹下的石椅乘涼、嘻戲、聊天、玩捉迷藏、摘樹葉做笛子,爬坐在樹幹上的情景;因著空間設備的規劃,創辦人不得不割捨樹齡已二三十年的榕樹。 孩子們入神的聽著園長的分享,嘴巴張得大大的想說又接不上話,想必他們對於能與朋友一起在榕樹下乘涼、玩捉迷藏的情景,也有著嚮往。 告訴小朋友,成功大學有一顆很大的榕樹,有機會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 怎麼知道樹的年齡?頡愷:「看樹的年輪。」真不錯耶!就是利用一種像鑽子的東西叫做生長錐,把它鑽到樹心裡面,就可以從抽出來的樹心色層去判斷樹的年齡,樹的中央部位所出現一輪一輪的圈圈,一輪的圈圈就表示一歲,也就是所謂的年輪;除了看年輪,還有量樹圍除以2.5;或以枝條估算樹枝,算一算枝節數,就能約略知道樹的年紀。樹看年輪,那人呢?於是從戶政單位-戶籍謄本-到身分證,小朋友對這問題很感興趣。 接著談到家裡的人口數,有幾個小孩?想不想爸媽再生個弟弟或妹妹?哇!站起來的約有三分之二,就連家中剛添加新生兒的,已有三個小孩了,小朋友還想再有個弟妹。 孩子臉上笑嘻嘻的,也許是童言童語,也許是心裡不敢說的夢想,不管如何,有夢最美,我們也感染那份夢想的喜悅,彷彿一切都已成真, 園長代表市長向小孩們致謝。 十一月,感恩的月份,在30日的今天再次獻上感謝,懷著感恩惜福之心,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榕樹

科名-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別名-榕、鳥松、老公鬚、細葉榕、鳥榕、松仔、松榕、根樹、倒吊榕根、Ayazyara’ppu(排灣)。 原產地-印度、馬來西亞、澳洲、中國大陸、日本、琉球、台灣。 分布-在台灣榕樹是常見的植物。 用途- 1. 綠蔭、行道樹、庭園美化用:樹姿具觀賞價值。2. 木材可供製家具、建築、火柴桿、木屐等。3. 枝幹可做為種植木耳的段木。4. 藥用:氣生根:苦、澀、平;葉:淡、涼。效用:氣生根:袪風清熱,活血。治感冒,鈍咳,麻疹不透,乳蛾,跌打損傷;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治咳嗽,痢疾,泄瀉;樹皮:治瀉,疥癬,痔瘡;果實:治癰瘡;樹膠汁:治目翳,目赤,瘰癧,牛皮癬。 根- 主根粗壯,通常有一部份會延伸在地面上。令有氣根從莖上垂下來,可用來幫助呼吸,若深入土中則成為支持根,可用於支撐整顆樹。也有助於水份養份的吸收 莖- 莖幹粗實,常有植物附生於其上以爭取陽光。樹皮光滑,全株具白色乳汁,幹多分枝。 葉- 葉互生,葉基基部呈鈍圓形或楔形,葉形是卵形或橢圓形。葉脈是閉鎖葉脈,葉片是單葉,有葉柄的。長 6~9 公分,寬 3~4 公分先端鈍,基部圓至闊銳尖,革質或肉質狀紙質,全緣,表裡兩面具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的顏色略淡,葉柄長 1~2 公分,光滑無毛。 花- 隱花果,無梗更,腋生,球形,成熟時成紅褐色或黃色,花序是隱頭花序,開花期為春、秋開花。花小,單性,生長於肉質的隱頭花序的內壁,雄花的花萼深四裂,裂片線形,長 0.1~0.12 公分,雄蕊 1~2 枚,無退化雌蕊,雌花的花萼深四裂,子房歪卵形。 果實- 隱花果腋生,成對或單生,球形。內壁上附著有無數的瘦果,瘦果肉質,種子懸垂。徑約 1 公分,無梗,成熟時顏色由綠轉紅褐色。 特性-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常有懸垂氣生根。用途庭植添景或作行道樹,且為台灣第一重要盆景樹種。因樹冠寬廣,枝葉濃綠,能容人納蔭;故名為〝榕〞樹。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