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17, 2018

園長的話 – 親子講座

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為透過對幼兒期的家長進行親職教育宣導,讓家長了解,親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並能快速正確的學習親職知能與技巧,藉由繪本導讀、共讀及親子手作和桌遊的進行,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特別培訓了一批專業的志工,參與這項推廣的工作,今年五月收到公文後,立刻提出申請,核准後規定於九月至十一月間舉辦,於是安排在十一月14日、28日舉辦兩場。 第一次運用公家資源,辦理親子講座,感覺就像初次上幼兒園的小孩一樣,心裡有些許的忐忑;一切照中心規定,只接受15對親子共30人。11月14日講座前一、二天,提醒報名參加的家長,就有家長說不能參加,因時間已接近,沒能補上缺額,當天又有二位沒來,讓原本報名滿額的講座,缺了四對親子,志工老師說:園長太古意了,別的園都主動增加名額。 開放報名時,超過15位家長,除了電話詢問中心可不可以增加名額外,對報名參加的家長具有信心,想報名了一定會參加。於是就照中心規定,沒想太多。 志工老師三人小組,加上兩位實習的,共有五人。在林老師的帶領下,認識家庭教育中心的功能,享受繪本共讀的樂趣與分享,之後進行桌遊,老師準備了挪亞方舟的桌遊道具,內容物有方舟、紙牌和25對動物模型,進行平衡遊戲,分成四組,小孩動手操作,家長在旁助興,大家玩得、看得不亦樂乎,欲罷不能,對接下來11月28日第二次的講座更感興趣,在場的家長除了兩位不能請假外,其他表示想再參加。 第二次講座內容有桌遊和手作,老師說超過人數沒關係,歡迎家長一起來參加。 會後志工老師們對仁和小朋友的表現讚賞有加,能勇於開口分享、不怯場,家長對共讀很用心;園長分享幼兒園推動親子共讀已有多年, 家長的配合度都很高,他們看見閱讀的重要性。 志工老師們初次來仁和,對園裡的空間,環境的規劃、設備與舒適感,讚賞有加,說一定要幫我們宣傳,在東區的巷道內,有這麼棒、這麼用心的幼兒園。 感謝志工團的「嘔咾」,仁和環境真的很舒適,是孩子的樂園哦。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桌上遊戲

桌上遊戲(英語:Tabletop game[1]),簡稱為桌遊,又稱為不插電遊戲,是針對如卡片遊戲(又包含集換式卡片遊戲)、圖板遊戲(Board Game)、骰牌遊戲(Tile-based games),以及其他在桌邊或任何多人面對面於同一空間玩的遊戲的泛稱 [1],廣義來說,象棋、撲克、麻將等亦是桌上遊戲[1]。桌遊亦可能涵蓋不依賴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的[1]、通常不需要大幅度動作的遊戲,常見於聯誼迎新活動或職場訓練團隊默契的團康活動例如殺手遊戲、大地遊戲。 「桌上遊戲」這個用詞最主要便是用來區別必需插電並且使用電子儀器產品才能遊玩使用的電腦遊戲、電視遊樂器等、以及完全不需任何道具或類型差異甚大的肢體活動競技如運動、舞蹈、武術,以及其他可能被人類或動物視做「遊戲」的娛樂活動。這也是因為game這個辭彙語源同時擁有「娛樂目的」與「區分勝負的體育活動目的」兩種語意。 大部分愛好者誤將圖板遊戲(Board Game)直接稱做為桌上遊戲,造成了混淆,但事實上圖板遊戲就只是桌遊的其中一種類型,就跟益智遊戲、角色扮演遊戲,或甚至是街機遊戲一樣都只是有所交集但又不完全包含的分類系統而已。 另外,這個用詞也可以用來做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及角色扮演遊戲的重要區分。 相較其他遊戲類型,桌上遊戲較注重多種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的能力及鍛鍊。桌上遊戲可以依照使用的道具,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圖板遊戲,包含棋類;卡片遊戲;骰子遊戲;紙筆遊戲 桌遊主題可以涵蓋甚廣,通常可因內容及遊戲性質而有: 策略遊戲;益智遊戲;推理遊戲;角色扮演遊戲;幼教遊戲;小品遊戲。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