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November 3, 2018

園長的話 – 期待的戶外教學活動來摟

印象中看過一套書,書名為魔法校車系列,遠流出版的;這套書不是繪本、也不是故事書,是一套介紹自然科學的書籍。書裡面的主角是愛穿著很誇張衣服的老師,帶著班上的小朋友,坐上會變幻成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潛水艇、鑽地機、太空船…等的老舊校車,進行奇幻的科學歷險,帶領大家認識許多科學基本常識。為吸引學生了解、親近深奧難懂的自然科學,在老師熱情的帶領,透過參觀,引發孩子的興趣,讓學習更有感、更具果效。魔法老師,不僅有過人的體力,還要有能力、知識與擔當。 每當有戶外參觀教學,小孩們都特別的興奮,不論地點的遠近,只要是外出,孩子們就很興奮,連晚到的小孩也會早早就來園。 不只是戶外參觀教學,就連有特別活動時,小朋友也會很開心,很期待。 週四,因著萬聖節的到來,舉辦了「就是愛搞怪的變裝秀活動」,讓孩子們藉著活動,打扮成他們所嚮往的角色,滿足孩子的心,有美國隊長、愛紗公主、蜘蛛人、超人、海盜、蝙蝠俠、木乃伊、警察、南瓜、消防員、動物昆蟲,還有自製的恐龍..等。有的前一天就將服裝、道具提前放在幼兒園;有的是當天拿來;有的是直接穿來;不僅孩子期待,連家長也是,有許多家長前來觀賞,讓活動更顯熱鬧。 活動開始,在主持老師的介紹下,小朋友一班班、一個個輪流上台、走秀,大方的展現自我;除了走秀活動,還有闖關遊戲,有萬聖拳、百發百中、比大小、接接樂、恐怖箱、足球小將等六關,由家長當關主,關主們比小朋友還興奮;威宇媽媽巧扮茉莉公主,禹澔媽媽巧手自製餅乾,還有彥丞媽媽、旂亘阿媽、日新媽媽、歆渝媽媽、璽丞.昱銨媽媽、宥丞媽媽,以及愛迪生唯二的男士-芃宇的爸爸和阿伯,大家笑容滿面的從開始到結束,樂在與孩子互動中,並準備禮物送給小朋友,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關關的玩著,開開心心、歡歡喜喜的過了一個愉快的早晨。其間雖然下了一點雨,但並不妨礙活動的進行。 一次的活動,希望讓小朋友們能從體驗中,獲得更多學習的經驗,與領域,讓教學更活潑化。創造機會,讓孩子拓展經驗與視野 教室只是一個暫時的基地,小朋友必須帶到大自然與社會場域裡上課,才能與『學習』真實相遇。沒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不過這需要學校有熱忱、不怕麻煩,老師願意配合,家長支持才能成就。 11月22日將舉辦一學期一次的旅遊活動,地點高雄壽山動物園和高雄兒美館,15日報名繳費截止日,請家長留意。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戶外教育:走出教室,學習更有感

走出教室之外,學習經驗知識而非套裝知識,近年在國際形成新學習風潮。芬蘭、美國、英國、澳洲與日本不約而同開始重視「戶外教育」,希望能呼應未來教育的需求,台灣也正搭上這波國際趨勢。簡單來說,只要是走出課室的學習,都是戶外教育。讓孩子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包括生態、冒險、食農、在地、文化等領域,都可以是戶外教育的主題。 課本能給孩子的太單一、太片段,大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機會讓孩子拓展生命經驗、拓展視野,未來才有能力、餘裕面對人生。學習不應該是單向傳授、無感背誦,而是探索、發現與感動的過程,這也是台灣正在努力的方向。 傳統教育出問題,世界各國都在找好的未來教育模式。在各式各樣新模式中,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是備受矚目的新流派。 這被視為突破傳統教育被限制在「課本+教室」框架中的關鍵力量。有的國家甚至將戶外教育列入新課綱之中。想培養出適合未來的人才,傳統、典型、侷限於教室與課本,將實質世界抽象化並抽離自然的「套裝知識」的教育,顯然已不足以應付未來。說來有些反諷,能補其不足的教育解方之一,竟要向遠古時代取經:人類最早沒有「教科書」,學習是從大自然觀察、真實經驗而來。 走出教室之外,學習「經驗知識」,近年在國際形成復古又時髦的新學習風潮。包括芬蘭、美國、英國、澳洲與日本等國家,不約而同開始重視「戶外教育」,盼能呼應未來教育的需求,台灣也正搭上這波國際趨勢。讓孩子更個別化、跨領域學習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直言,如果孩子被綁在課桌椅上,接受由上而下的教學、讀呆板生硬的教材,知識無法與生活經驗聯結,學習胃口當然被打壞。主婦聯盟基金會常務董事林玉珮則指出,很多孩子放了學還得去安親班,留在教室的時間愈來愈長,很難有機會在真實情境中驗證所學。 「當我們把樹種在盆子裡、樹卻長不好時,就算根本不知道樹要什麼,我們通常還是會選擇施更多肥料;但其實,只要讓樹長在大自然裡時,你什麼都不用給,它就會長好、長大,」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大家常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人不應把學生限縮在狹窄縫隙中學習,要是學生不喜歡這個縫隙裡的內容,很容易就停滯、不再往前了。 作者:黃啟菱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