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22, 2018

園長的話 – 接受檢驗再學習

為了提昇老師們的專業能力,上學期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專業發展輔導計畫-學習區的規劃,四月送件,七月初核定通過,於本學年開始執行。由輔導教授入班觀察學習區規畫的情形與進行的方式,一學年共八次,本月開始。 週四教授準時提早到幼兒園,從晨間活動開始觀察,到進入五個班級觀看教室學習區規劃和執行的情形並拍照,用餐後進行座談。 之前教授雖然曾帶學生來實習,但並未能仔細欣賞校園,對於園內寬廣的空間、滿園的植物,坐在活動室,微風徐徐吹來的那種舒服感,讚賞有加;校園裡除了小孩的聲音,還有水流聲、鳥叫聲、音樂聲,讓心情很是愉悅。 中午座談時,教授透過拍下的畫面,一一的和老師們分享,詳細的詢問班級老師規畫和進行的用意,並提出建議;老師們專心的聆聽,對於教授提出的問題進行雙向溝通,也能虛心接受教授的建議。 接著教授分享她帶學生到新加坡參觀幼兒園的照片,其中特別提到幼兒園老師會帶給小朋友國家的觀念,從國旗的製作、擺放,國慶慶典的認識,節日的由來等,從小就讓小朋友對國家的認識與認同感。 對此我的回應是,仁和每週三有升旗典禮的儀式,目的也是希望小孩有國家的概念,不管目前的政治環境與處境如何,聽國歌、唱升旗歌是每週都會進行的。 下次教授的輔導期程是在十月中旬,一個月的時間,教授希望針對她提出的建議,各班老師能有所改進。 提出輔導計畫申請,是希望能勇敢接受檢驗,了解園所及老師的專業能力,好的繼續保留並再精進,不足之處做調整與改進。 「地震來了~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躲在牆角下。」帶領小孩們吟念地震的兒歌,淺顯易懂,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也了解詞句的意思,加上動作,牢記心中。透過淺顯易懂的兒歌,讓小朋友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學期初,教育局會要求各級學校進行防震、防災演練,透過演練,讓大家能夠提高警覺性,預先做好準備,不僅有災害預防的知識,同時也具有行動的能力,一旦面臨時,才能保護自己,讓災害降到最低。俗語說:「有備無患」,平時做好防災準備,才能從容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今天是九月21日國家防災日,上午9點21分全國各級學校同步進行防災演練。 下週一是中秋佳節,有三天連假,外出交通與玩樂時的安全衛生要特別注意。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地震避難方式

地震發生時,不要驚慌保持冷靜,先想想怎樣保護自己免於受傷,並採取行動。 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如果是蹲在牆角或床邊等其他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在不同情境下,避難的原則就不一樣,當你在家中,在客廳、餐廳、書房如果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在桌下(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餐桌、書桌都可以),抓穩桌腳,保護自己。 如果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易倒塌的櫥櫃或冰箱以及可能移動的鋼琴等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如果地震發生在夜晚,因為我們不清楚什麼東西會掉下來,需要把燈打開才看得見,以便安全地避難或疏散。為了因應停電,平時應該準備一把手電筒,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在床上時,留在床上,並利用枕頭或棉被保護頭部,直到地震結束。當你在廁所時不要急著離開廁所廁所中支柱比較多,相對是比較耐震的地方,不要恐慌。地震強烈搖晃時,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櫥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當你在浴室時不要急著跳出浴缸通常浴室比較不會有掉落物,是相對比較安全一些的,如果在泡澡的時候,可以放低頭部,低於浴缸邊緣,並用手保護頭部。小心腳底下因為浴室有水或是肥皂,在移動的時候要注意腳底下別踩到而滑倒。當你在廚房時,如果是正在瓦斯爐旁使用爐火,立即隨手關閉瓦斯,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直到地震結束。小心腳底下可能會有調味料或油品灑落,要小心別踩到滑倒,也要小心別踩到破掉的器皿,保護腳部。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瓦斯,請先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保護自身安全,不要貿然衝去關火,以免受傷。 當你在工廠時就地避難,依據工廠的緊急應變程序,關閉機器電源,停止機器運作。並採取適當姿勢,就地避難。 當你在教室時保護自己利用桌子來保護頭、頸部和身體,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別往上看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當你在校園時往校園中間空曠處疏散離開教學大樓,聚集在一個安全且地板沒有裂縫的地方。遠離危險的物品避開校園內危險的物品處如:足球門、銅像、石碑、游泳池、池塘、籬笆等,應立即離開。當你在走廊時聽從附近老師的指示如果離自己的教室很遠,不要強行返回,聽從附近老師的指示,抱住頭部並且保護身體,蹲低姿勢就地避難,小心窗戶玻璃。 摘自內政部消防署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