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September 8, 2018

園長的話 – 邁向成長學習的旅程

九月三日開學第一天,太陽公公以笑臉迎接仁和的寶貝,小朋友們魚貫的進入校園,嬉笑聲夾雜著些許稚嫩的哭叫聲,讓仁和的園地更顯熱鬧,更具活潑的氣息。老師們忙著在自己的岡位上招呼著大人、小孩,我也一刻不得閒的,在需要之處,看見我的責任。大家雖然忙碌,心卻感到非常的愉悅。 寶貝們走進幸福滿足的校門,穿過快樂門、智慧門、聰明門,開開心心的邁向成長學習的旅程。 週一,舉行開學典禮,以「小阿力上學去」的戲劇表演開場,還安排有律動、團體遊戲-棉花糖、抓尾巴、吹乒乓球、當我們抱在一起,介紹各班的班名和媽咪,園長帶領各年段小朋友做升級的宣誓,最後贈送每位孩子禮物一份。 開學第一週,對初入園的小朋友而言,他們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從孰悉的家裡走入幼兒園,開始要過嶄新的團體生活,那種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是無法言喻。家長和老師必須花較多的時間,來安撫小孩的情緒;每個孩子心理的準備期都不一樣,有的一星期、二星期,有的需要一個月,也許更長。 時間雖然是最好的良藥,仍須加上家長和老師的耐心、愛心、包容、鼓勵與同理,在這段等待孩子成長的日子,對親師生而言都是挑戰。孩子們從家裡到幼兒園,作息時間的調整,餐點的習慣,相處的同學,睡覺的時間、場地等,都不一樣了;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離開平日疼愛有加的家人,一個人獨自面對,心裡的害怕可想而知,而哭鬧是他們用來表達的利器。因此我們要以同理的心情來幫助孩子,牽他們的手,走過這段成長必經的路程,給予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擁抱,勇氣與信心,就會在他們的心裡滋長。 舊生小朋友雖然已有上學的經驗,但從幼班到小班,小班升中班,中班升大班,那種升級長大被期待的要求,心裡隱藏著不少的壓力,是需要被理解、陪伴,來走過這段無形的壓力。 期待寶貝們在仁和寬廣的園地,充滿綠意、自然的環境下,一起學習、一起歡笑、一起快樂的成長。更期待家、園,親、師間能攜手合作,成為好的夥伴關係;家長的支持、態度與尊重,是幼兒園與老師前進的動力;藉著仁和週報,園長與家長的對話,並傳遞園裡的訊息,不可輕忽,以免錯過重要訊息,而導致權益喪失;每日聯絡本,記錄孩子當日的學習與身體狀況,家長要詳閱;並填寫給老師的話,不要只簽名而已。我們將盡全力,以最熱情的心,帶領寶貝們一起邁向成長的旅途。 下週五(9/14)晚上七點到九點,安排了親師座談會,請家長撥冗來參加,您的一、二小時,是老師關心孩子動力的來源。 祝福大家 幸福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品格教育 小小孩必學三種規矩

品格教育跟行為發展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在六歲以前,有良好生活品格力的孩子,心智發展會比較成熟,到了學齡以後的學習效率相對也會比較高。許多行為與腦科學的研究皆提出,幼小的孩子有三種重要的規矩,必須及早養成,那就是能耐心等待、分享事物及學會輪流。評估兒童社交發展時,這也是醫學專家一定會檢視的能力。 學習等待——幫助孩子控制衝動 針對兒童行為發展的研究發現,可以控制自己的衝動、不會在第一時間往誘惑邁進的幼兒,長大之後的成就會愈高。這跟大腦管理衝動的前額葉發展相關,前額葉愈成熟的孩子,判斷、思考、觀察等能力就會愈好,有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發生,所以衝動控制的能力必須要學習。因此,爸媽從小讓孩子適時的等待,不要每件事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衝動控制的能力。 練習分享——訓練思考、判斷能力 人是群居的動物,當幼兒漸漸進入團體生活時,其社交的技巧,首重身邊事物的分享。一歲前的孩子,對自己的食物或玩具難分難離是正常的心智發展過程。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不難發現,孩子會想透過「你一個、我一個、他一個……」來博取身邊大人的歡心及讚賞。孩子也漸漸想和大家一起擁有,大家一起從事共同的活動,例如,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會希望大家一起吃飯、你陪我一起玩玩具等。這些看似最基本的分享,其實都是孩子心智成熟、慢慢脫離自我中心時期的表徵。相對來看,分享的過程要思考、要判斷他人的內心想法,並降低心中的欲望,會分享的孩子比不會分享的孩子,在團體中的受歡迎程度高很多,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就感及與他人互動的動機。 學習輪流——訓練觀察力 輪流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團體功能發展。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擁有輪流的能力時,必須要觀察他人行動,並看看是否輪到我。所以輪流需要訓練,是一種高度觀察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分享式注意力訓練(你做什麼,然後我做什麼)。學齡前會主動輪流的孩子,學齡時期的學習行為會更好,社交及情緒管控能力也會更好,所以輪流必須在幼兒時期提早訓練。 摘自親子天下文│王宏哲(兒童發展醫學專家)小小孩的品格該教什麼?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