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23, 2018

園長的話 – 久旱甘霖

久旱不雨,高溫的天氣持續好長的時間,上週一終於下雨了。問小朋友:「下雨好不好?」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理由不一樣。 「不能出去玩」「因為沒水可以喝了、沒水可以洗澡、沒水可以煮飯、因為水庫沒有水了…」 水庫沒有水是很嚴重的事,就像家裡水塔沒有水一樣,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當然也會危及我們的生命。 多數小朋友對下雨有概念,水和人的關係、水的重要性,能與生活連結一起,因著有這些認知,所以雖然下雨讓他們無法到戶外玩,也能讓需要勝過想要的念頭。 與小朋友分享,人、生物、土地都需要水,水太多會造成「水災」,很久沒下雨,缺水會變成「旱災」,太多、太少都不好;將「旱」字寫在白板上,小朋友說是「早」,於是再寫上「早」字,小朋友發現兩個字上面都是日,下面不一樣,嗯~發現異同,「日」代表太陽,兩個字都和太陽有關;下面一個是干,一個是十,哈…有人說「千」,再把「干」和「千」兩個字寫在白板上,請他們仔細看,細心的能看出一個上面一橫是直的,一個是斜的。小朋友們專心的聽和看,讓大腦裡的海馬迴將這些儲存起來。 雨,在大家的期待中來了,從上週四連著到昨天,不停歇的下了一個星期,水庫的水位終於上升了,多處地方積水了,路面坍方,生活也有許多的不便,跟著產生了抱怨,哈~久旱和多雨都不受歡迎哦! 雨一天天下,眼看著週五就要到了,孩子們心急了,頻頻看著外頭,週五會下雨嗎?露營活動會取消嗎?孩子們很擔心,因為露營是他們的最愛,期待已久了。 告訴小朋友,露營活動不會取消,只是部分項目會調整,不過園長有信心週五一定會放晴,因為小朋友是天父最愛的孩子,祂聽見我們的禱告,一定會幫助我們,給我們一個好天氣。 週四上午終於放晴了,孩子們放心、臉也跟著笑開了…….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梅雨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春夏之交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鋒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間華中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和韓國南部等地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梅雨季節過後,華中、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高氣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並且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黴,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黴雨」。不過,世界上其他與上述地區同緯度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華北地區雖同樣位於梅雨鋒面帶,但梅雨季時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縱使該段期間,其所造成的影響亦同樣明顯。 成因 每年大約5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准靜止鋒。大約到了6月中旬,暖空氣勢力增強,准靜止鋒北移至江南、江淮地區,成江淮准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7月上旬,准靜止鋒再北移至日本、韓國一帶。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氣,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若,以致形成滯留鋒面停留在上述地區。 出現的規律 正常:梅雨開始的日子稱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臺灣大約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日本本土大約在6月上旬入梅,7月中下旬出梅。但具體時間各地有所差異,高緯度的地區,如日本東北,出梅日和第一道鋒面報到的入秋日往往只差幾天。 反常-空(短)梅:每一年梅雨的範圍、持續時間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應該出現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沒有梅雨或降雨很少,現象稱為「空梅」或「短梅」。出現空(短)梅的年份容易發生伏旱。 倒黃梅又稱重梅。黃梅雨季過後,通常天氣放晴進入炎炎盛夏。如果這個時候又轉成陰雨綿綿,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稱為「倒黃梅」,是由於雨帶重新南壓所致。最多可長達10天左右。民間俗諺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台灣在2015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亦發生重梅現象,緊接著入秋第一道鋒面報到。2016年更在秋颱來臨前發生史上最晚的九月重梅。 早/遲梅:如果一個地區入梅和出梅的時間均較早或較晚,則被稱為早梅或遲梅。 特長梅:指的是一個地區梅雨期較往年偏長、降水量明顯偏多的情況。如果一個年份的季風偏弱,雨帶停滯在江南、台灣、日本南部、朝鮮半島南部一帶,就容易發生特長梅,引發洪澇災害,如1998年中國水災。特長梅的總降雨量最多可達1500-2000毫米。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