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ne 2, 2018

園長的話 – 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

當我們還在與小朋友談論意外事故安全的議題時,新聞又播報了震驚社會的兩則駭人聽聞的案件,令人不禁毛骨悚然,其中一件兇手以極其殘暴不堪的手段來對待被害者,猜不透他為何要如此行,做出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是一時衝動被激怒?抑或是…,而遇害者都是女性,兇手則是男生、熟識的人,又是知識份子。當男女雙方吵架到動手時,女方一定吃虧,因為身高比不過、力氣又輸人。 不論是在何種情況,從小到大受教的過程,父母師長常教導且告誡,當與人發生不愉快時,要好好溝通,動口不動手,否則先動手打人的就不對,何況是男生打女生? 王陽明先生說:「知易行難阿」。確實,知道很多,但做出來卻很難,立志行善由得了我、只是行不行的出來?真是由不得我啊! 問小朋友:「在家快樂的小朋友請坐下?」小朋友瞭解話的意思,大家都坐下,只有幾個幼班小孩不清楚,站著不動;再問:「每天都高高興興來幼兒園的請起立」誒~一個個都站起來,問:「為什麼」「因為可以玩,有朋友,可以學習,做體能,有老師,有好吃的點心….」接著問老師:「每天都快樂來上班的請舉手?」啊哈~有老師沒舉手哦!問:「為什麼?」「大班小朋友還大便在褲子裡,感覺很不舒服。」「小朋友們常打小報告,不會相親相愛,覺得很難過。」「小朋友常說我不跟你好。」「每天要處理這些事,很辛苦。」 是啊!小朋友高興快樂地來上學,老師則是有責任、有壓力的來工作。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如何讓老師也能快樂的來上班?「我們要乖,要相親相愛,不要吵架,要會分享,不要愛講話、要體貼….」哇!小朋友很聰明,都知道餒,不過很快的又有了爭執,有人不小心碰到他,就說小朋友打他,這些問題每天都會發生,都需處理。小孩回家會向父母告狀,家長就興師問罪。 有時他們在玩樂中不小心碰撞,有小傷、瘀青,家長也會質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老師為什麼不知道?在戶外玩時,老師一定在場,還會叮嚀小孩,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但偏偏不遵守、不小心,而老師不是一對一,移動速度也不能像小孩那樣快,若是家長常常質問、指責,老師情緒也會不好,也許老師就不想讓小朋友到戶外玩,減少不必要的困擾。 同理心很重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就能減少紛爭和對立,不論是大人或小孩。當一個人被激怒時,情緒就容易失控,易做出不可挽回的憾事。 每個人都不能離群而居,都需要有朋友,朋友乃相親相愛,互相關懷,彼此安慰。帶小朋友一起吟唸「和你做朋友」的兒歌-交朋友有一套,排隊、分享有禮貌,關心、問候真週到,相親相愛不吵鬧。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愛他必有管教

親子關係一直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現代社會變化快速,民主與自由帶來孩子的高度自主性,但這樣的自主性若沒有同時賦予責任感與尊重他人的態度,現代小孩過於放任自主,將帶來管教上的問題。 一個缺乏管教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讓父母擔心憂慮。不過,當今社會強調愛的教育,比較重視孩子的自由發展,所以對於管教的觀念也更加分歧。 在過去的世代,打罵教育是基本的模式,特別是台灣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有不少是過度管教與打罵,也造成孩子心理受傷。所以,現代的父母有更多反省,希望不再用高壓方式管教孩子。但我們發現,這一放一縮之間的智慧到底在哪裡,並不容易掌握。現在有很多孩子,是被家長過度寵愛與縱容的,因此,有些小孩到了幼稚園或國小無法適應群體生活,因為從小驕縱習慣,家人都要讓他,只要不合他的心意就哭鬧不停,導致他到學校之後無法適應老師的管教。 管教是必要的,因為管教是上帝給父母的權柄。父母除了養還教,換句話說,教導孩子長大成熟是父母的責任。或許有時孩子會軟弱與跌倒,也可能忤逆不順服,但父母的責任就是陪伴與扶持。 管教孩子,重點不在於用什麼方法,因為方法有文化的不同、處境的不同,管教的重點在於目的。管教的目的就是給孩子原則,給他生命法則.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