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8

園長的話 – 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

本週校園生活多姿多采,精彩萬分,為規律的生活,添加了許多的色彩。 週一養樂多姐姐來園宣傳喝養樂多的好處,首先以圖片帶領小朋友認識健康便便的形狀是香蕉形,為了有健康的便便,要多喝水、多吃青菜、多吃水果,也可以請好菌來幫忙;透過卡通影片-腹內益生菌-肚子中的「小小英雄」,和養樂多菌到肚子裡探險,小朋友們專心的觀賞,全場鴉雀無聲。 影片內容為~食物經過食道到胃,在胃裡產生胃酸,把食物溶解,到十二指腸後,食物會再次進行分解;小腸是吸收食物營養的地方,若是挑食和晚上不睡覺,就會產生壞細菌-葡萄球菌、威爾氏菌,因為壞菌最喜歡肉類和脂肪;大腸是吸收食物中水分的地方,有雙歧桿菌在保護它;最後影片中的主角小翔改變了原本挑食的習慣。 生動活潑的卡通影片,帶領小孩們認識食物的旅程,腸道的功能,好菌、壞菌的產生與作用。雖然是行銷養樂多益生菌,但在過程中加入了教育與健康的元素,有趣的動畫寓教於樂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讓孩子也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會吃、會拉,身體才會健康,看似小事,其實不然,不可輕忽。 孩子們喜歡新奇有變化的事物,週二晨光體能時間,器材中多加了一個攀爬架,小朋友可依自己的興趣、能力,或高、或低、或鑽、或爬都可,參與度提高了許多,一次次反覆的操練著,儘管已汗流浹背,仍不覺得累,一早活動室就熱鬧無比。 積木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經驗與活動,可以自由組合、建構,盡情發揮創作能力,發揮無窮想像力,透過空間的組合概念,增進手眼協調、手指靈活運用的能力! 每週三晨光是積木時間,每次看到小朋友在玩積木,真的覺得他們好厲害,想像空間與創造能力真是無限大,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作品組合;為了增強他們的興趣與創意,舉辦積木創作觀摩賽,藉此機會發現有潛能的孩子,每班五名代表。參賽時,各年段中都有一兩個會分心,其他的孩子都能專注地想著他們要製作的作品,且心無旁鶩的完成;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真棒! 而期待多時的春季旅遊,就在星期四成行了,大人小孩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分乘四台遊覽車,前往位於阿蓮鄉的農春鎮。行程規劃有土炸彈、趣味釣魚、紅龜粿DIY、拖牛犁體驗、趣味童玩、水火箭、餵小動物、控窯等,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下,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好吃的炒飯、蔬菜蛋花湯,烤地瓜,因農場主人是仁和的校友,加贈每人一顆Q彈可口的土雞蛋,在黃小姐大力的介紹與推銷下,園長也購買贈送所有的員工,結帳時發現一顆蛋至少要13元可不便宜,比一般至少貴了一倍以上。 農春鎮空間大小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的腳程,特別是幼幼和小班的小朋友。透過旅遊、參觀、同儕的互動,團體出遊,開闊視野與學習的領域,在成長的路上紀錄了學習的點滴。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 因為孩子還處於很依賴父母、很需要保護的時候,要踏入一個新的團體生活又沒有爸媽的情況下,對於在這麽小年紀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難適應的事情。 但爸媽送小孩去上幼兒園的原因有很多,譬如:雙薪家庭,父母都要工作,沒空照顧小孩;或是父母希望小孩可以學習獨立,學習團體生活等。不管我們的原因是什麽,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小孩可以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 2016年美國經濟學家研究顯示,小孩幼年時期的校園生活會影響他們長大後的收入增長、婚姻生活、以及生活態度和行為。美國多所名校持續追蹤700多位孩子20多年(從他們的幼兒園時期到25歲以後)。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幼兒園所學習到的社交技巧和經驗,對於未來20年後的他們有著深遠的影響。 孩童時期人際關係就表現相對出色的孩子,至25歲時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工作上,相較於比孩童時期社交能力較不足的孩子表現得更好;除了更能夠在25歲以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得到一份全職工作,擁有存款買房,也更有心且更能以適當關懷的方式幫助他人。不少研究都顯示,幫助孩子學習良好的情緒控管和社交技巧,能夠使他們在未來更能有健康的人生狀態。 因此,決定上學後,爸爸媽媽如何幫孩子做準備是很重要的幼兒園教育不僅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更將是幫助孩子飛向更寬廣世界的力量,父母應在判斷該不該讓孩子上幼兒園時,進行各種不同的考量,才不會道聽塗說,事後後悔選擇不是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讓孩子喜歡運動、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能夠訓練肌力及身體反應能力,提升自我免疫力,也能促進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而多巴胺是影響孩子情緒與專注力的重要元素。運動機會較少的孩子,肌力及身體反應能力較弱,或缺乏自我控制與自我保護的能力,當遇到跌倒、衝撞或意外發生時,較無法運用身體的力量及反應支撐,受傷的程度往往比起有運動機會的孩子更為嚴重。因此每天能有戶外體能活動,是非常重要。 讓孩子擁有能帶著走、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我們期望養出什麼樣的小孩?試想如果這個孩子,雖然年齡上逐步成長,但無法照顧自己,因鮮少承擔責任而不敢負責、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團體互動,更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過於自我中心,覺得一切是他人的錯,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成就佳,但是爸媽會不會擔心他/她的社會生活能力?憂心於未來與他人無法相處? 我們期許孩子能夠具備挫折忍受力,帶著我們培養他們的能力,不只面對小學,在未來面對中學、搬家、轉學、大學、就職、轉換跑道等等重要人生階段,都能從容面對。在幼兒園裡,我們培養的是孩子都能帶著走、一輩子受用的能力,而這些正是許多幼兒園每天正在做的事!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守護健康與環境

「園長~我看牙齒都沒哭哦!」、「我塗氟沒哭,醫生說我很棒!」「我有20顆牙齒。」、「我都沒有蛀牙!」、「醫生叔叔說我的牙齒很整齊」、「有獎徵答,我答對了有拿到獎品」…….上週三、四安排小朋友到東門路的美加美學塗氟,檢查牙齒,孩子們爭相告訴園長,他們的好表現,園長也不吝嗇的誇獎小孩們。 仁和配合政府塗氟政策,每半年定期安排專業的牙醫師或到園或到牙醫診所塗氟,為孩子的牙齒把關,穿上防彈衣,幫助他們做好乳牙的保健工作,並透過衛教和相關影片,讓小朋友了解牙齒保健的重要,想要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必須要好好地照顧、愛護,唯有乳牙健康、恆牙才會健康。 不是每半年塗一次氟,平時不刷牙,牙齒就會健康。問小朋友:「早上有刷牙的請舉手?嗯!很多人舉手;沒有刷牙的請站起來?」哦哦~還不少,其中不乏有大班小孩。 「為什麼沒刷牙呢?」「爸爸太晚起床。」「媽媽沒幫我刷!」「爸爸說上班來不及了。」 哎呀呀!小朋友沒刷牙,都是父母的責任。 園長說:「沒刷牙,還怪爸媽,牙齒是自己的,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對呀!牙齒不健康、蛀牙,吃東西會痛、吃不下,肚子會餓,身體就會不健康了,所以健康的牙齒很重要的,要有健康的身體,得從愛護牙齒開始。」小朋友們點頭示意,希望他們能了解,聽進去且做得到。 接著園長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海裡,有一隻小海龜遇到一個東西,小海龜問你叫甚麼龍?它說我就是龍啦;經過一百年,這隻小海龜變成大龜,有一天又與這隻龍不期而遇,海龜說經過一百年了,你還是這麼年輕,你到底是甚麼龍?它說我叫保麗龍。」保麗龍都不會老、不會腐爛,大風雨過後就會浮出海面。 在世界地球日的前夕,與小朋友分享健康與環境的重要,牙齒與身體的關係,環境與人的關係,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的影片,給我們很大的省思,地球只有一個,愛護地球人人有責。小朋友到底能做些甚麼? 「不要亂丟垃圾、垃圾分類、愛護環境、不浪費水、不浪費電…..」 別讓地球再流淚~「萬物之靈的人哪,你在地上做了甚麼?你在標榜人類智慧,地球憔悴無言以對。萬物之靈的人哪,你在地上做了甚麼?你在不斷自我膨脹,地球無奈暗自悲傷。…..」 侑棠:「甚麼叫萬物之靈?」「就是所有有生命的生物,人是最有靈性,最聰明的。」;別小看孩子,他們是有用心在聽、在想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從小我開始,守護地球,盡自己的力量,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與發展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重要的國際性環保運動,它起源於1970年的美國,由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尼爾森和丹 尼斯‧海斯發起,他們號召了兩千多萬人走上街頭,呼籲人類 愛護地球、停止破壞,這一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草根遊行 活動,促使國會迅速通過多項環境保護法案,並成立環保署, 現代環保運動自此展開。 到了1990年,全球已有141個國家、2億人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他們以座談會、遊行、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督促立法等行動,形成一股國際環保勢力,促成全世界第一次地球高峰會議於巴西里約召開,許多國家紛紛設立官方的環保機構。1997年,世界各國領袖更齊聚日本京都,對最迫切的環境危機”全球暖化”展開行動。公元2000年,5億個世界公民為挽救地球,響應「清潔能源」運動,展開新世紀的地球日主題。 「兒童環境宣言」各位大人們好:我們很不好!我們不知道 台灣現在為什麼這麼髒?這麼醜? 我們雖然只是小孩,可是我們知道:地球的臭氧層有破洞、使我們不敢再放心的在陽光下做日光浴;空氣污染嚴重,讓我們每呼吸一口空氣,都必須提心吊膽。許多原本清澈美麗的河川,都變成骯髒的臭水溝,茂密翠綠的森林,變成一片光禿禿的黃土。眾多可愛的生物朋友,都沒有辦法在這個既骯髒又可怕的環境中生活,將來可能連人類都無法生存下去了! 如果藍藍的天空中不再有老鷹翱翔;山林中不再有台灣黑熊龐大的身軀、台灣獼猴輕巧的身影;溪流中不再有台灣細?嬌小的蹤跡、櫻花鉤吻鮭優雅的身姿,這片土地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種孤寂的世界,誰會想居住呢?破壞棲地,將讓植物死亡、動物無家可歸,你們便成為造成物種滅絕的凶手。常聽大家說:「我們愛地球!」,可是你們 真的有好好的愛它嗎? 大人總會跟我們說要做環保,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浪費地球資源,要好好的愛惜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可是為什麼你們大人自己卻做那些你們不要我們做的事情,我每天都看得見大人在亂丟垃圾、浪費資源。你們這樣子的浪費,儘管我們這些孩子再努力也是沒有辦法的。為甚麼我們總認為能源可以永遠用不盡、資源可以永遠用不絕? 臺灣的車陣及林立的工廠就是健康殺手!車子和工廠都排出大量的廢氣和污水,不僅使得空氣品質直線下降,我們可用的水資源也受到大量污染。要不了多久,我們不只會耗盡有限的自然資源,溫室效應的速度也會愈來愈快,海平面年年都在上升,很快的,海水就會讓很多小島的人民被迫逃難到其他國家,這是不是就是我們長大以後的世界? 我們真的好擔心,再過二十年,我們都會成長為大人。我們想要一個更美好的的世界,一個沒有污染、不再傷害植物和動物的世界。但這是可能的嗎?你們要許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親愛的大人們,為了讓我們有更美好的地球,請不要再製造污染了;如果希望我們健康快樂,請給大地喘息的機會。如果希望我們生活得自由自在,請給我們簡單的生活。我們的未來要充滿花的香氣,我們的未來要樹木清新的氣息,我們的未來要動物們的陪伴,我們的未來真的可以這樣嗎 ? 如果你們願意給我們一個快樂的未來,拜託,我們只要一個平衡的環境,一個能與大自然皆平等的環境就好了!我們熱愛台灣,熱愛荒野,也熱愛大自然中的每一位生物朋友。我們雖然只是一群小朋友,但是我們認為只要能尊重生命、關懷自然、生活簡樸、感恩惜福,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我們希望台灣所有的兒童都可以加入我們一起來守護環境,保護我們所熱愛的自然家園。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校園更新!不一樣了!

感謝工作人員的幫忙,在連假期間順利完成花台更新工程   「不一樣不一樣了,二樓變不一樣了!」小朋友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開心的說著,並呼朋引伴的要大家一起上樓。 「感覺很舒服!」、「很亮」、「很寬敞」、「磁磚上有小花」,大家七嘴八舌地描述著,好奇的來來回回走著。 為了提供更寬敞、更舒適的空間,利用五天的連續假期,進行二樓教室走廊花台的拆除工程,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一切照計畫進行,也如期的完工。 天時-五天的連假,工程進行的流程與需要的天數,以及天氣的配合。 地利-拆除的土石廢棄物置放與砂石磁磚擺放,工程車停放的空間。 人和-假期人員的調度。 二月中旬著手進行此項工程計劃,和承包商洽談,經過幾次的溝通、討論到確定,協調擋風帆布工、飲水機、櫃子的拆除等,每一個環節都須注意到,不得疏忽。 因著有很好的計劃,以及負責任的承包商,讓工程進行一切都非常順利,真是感謝。 這其中再次看到基層工人辛苦的一面,為了賺錢,他們必須忍受拆除時的噪音,揚起的塵土,和有足夠的體力,工作中雖然滿頭是汗,也只是用袖子擦了擦汗就繼續工作,即使是寒風刺骨或烈日當頭;這麼辛苦的工作,難怪沒有年輕人願意接棒?但假如沒有這些工人,該怎麼辦?心裡除了感謝,更是佩服。 這期間,園長每天都到場,看頭看尾,巡視工程進度,感謝現場的工作人員,為他們加油、打氣。只是看頭看尾、撿東撿西,身體竟然不堪負荷,不舒服。 整修後的二樓走廊,果然不一樣,呈現嶄新的風貌。彥之媽媽:「園長,環境更舒適,更棒了!」「真好!」 改變,為了提供孩子更舒適的環境,寬闊的視野,在仁和的大家庭裡,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建立美好的品格根基,為童年的歲月,營造更多美麗的回憶。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營養及口腔健康

攝取適當營養代表保持飲食均衡,讓身體得到維持健康體魄所需的營養。如果從飲食攝取的營養,不足以維持身體所需,口腔抵抗感染的能力便會變弱,亦可能導致牙周病,牙周病是成人失去牙齒的主要原因。雖然營養匱乏不會直接引起牙周病,不過眾多研究指出,營養匱乏的飲食會令病情加速惡化,在營養不良的人身上會更為嚴重。如果你有孩子,均衡的飲食加上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發展一副強壯健康的牙齒。特別是鈣、磷和適當程度的氟。 兒童和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和食物選擇是影響蛀牙形成速度的主要原因。當細菌接觸到口腔中的食物,便會產生攻擊牙齒的酸性物質。如果沒有定期使用牙線和刷牙,最終會導致蛀牙。 不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可能會導致牙周病和蛀牙。碳水化合物、糖分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會產生攻擊牙齒琺瑯質的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會分解琺瑯質,從而形成蛀牙。 如果要進食含糖或澱粉量高的食物,盡量選擇在正餐時而非正餐之間,並避免進食會黏牙的食物,因為黏牙食物會製造更多牙菌斑。進食期間唾液分泌會增多,有助於洗去口腔中的食物和酸。 任何含糖的食物均有可能導致蛀牙。幾乎所有食物均含有某種糖分,包括牛奶和蔬果。保持個人或孩子的牙齒健康,你應每天使用牙線一次、每天刷牙兩次以及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你的飲食習慣同樣對牙齒有著重要的影響。含糖量高的食物是導致蛀牙的最常見原因。你不用戒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但將甜點當作點心而非主食有助於長遠保護你的牙齒。將含糖量低的食物加到日常正餐,可以改善個人和家人的牙齒和身體健康。 若要保持均衡飲食,選擇五個主要食物種類中的不同食物,並限制進食零食。選擇點心時,可以挑選有營養的食物例如起司、蔬菜、無糖優格或水果。由於唾液分泌有助於洗去口腔中的食物和酸,作為正餐進食的食物會造成較小影響。 酸性物質攻擊 當您進食及飲用高糖份食物與飲料,無論是精製、加工或是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出現的糖,細菌就能得到養分。口腔中的細菌特別愛糖,並會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產生酸性物質去溶解牙齒的琺瑯質,最終導致蛀牙。 聰明的選擇食物 1. 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攝取穀物、水果、蔬菜、蛋白質及低脂奶製品。2.減少在每頓正餐間隔中吃零食。3.避免高糖份食物於口腔內長期停留,如硬糖果、黏性糖果及需要咀嚼的糖果。4.選擇健康的零食,如起司、水果、優格、花生醬、巧克力牛奶及無糖口香糖。5.在餐後或刷牙前才進食高糖份零食。6.以清水代替高糖份的汽水及果汁。 保持口腔衛生能夠抵抗蛀牙 進食後徹底刷牙能夠清除牙齒上的含糖食物殘渣及細菌,而每天使用牙線則可清潔牙齒之間的間隙,也就是細菌最愛躲藏的地方。外出時,可以為您與孩子準備攜帶式潔牙組,以隨時抵抗細菌酸性。確保家人使0含氟牙膏,強化牙齒之餘增強抵抗力,預防未來的酸性物質攻擊牙齒。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大家一起動起來!

本週進入運動會的時刻,小孩們感受到情境的氛圍,連平日經常性晚到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克服了賴床的習慣,與大家一起享受晨間美好的時光。大家都動起來了,特別是在跳箱的部分,跳過六層的想要超越七層,七層的想要超越八層,八層的想要挑戰九層,九層的還想再往上突破。小朋友想要有好的表現,唯一的方法就是練習,練習就會,會進步。 跳箱屬個人體能的展現,不必與他人合作,只要做自我的操練即可;除個人項目外,還有團隊部分的展現,與他人的合作可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小小運動員的進場、列隊,即是團隊的表現的一項,它是跨班、跨年齡的展現,孩子們配合音樂的節奏,一起緩緩的向前進,到定點後,直向、橫向都需對齊,看起來很簡單,事實是有些難度;我們採取的策略是大班排中間,兩旁中小幼,距離拉開後,左右班級向中間對齊,開始需要老師幫忙,幾次下來,小朋友就學會了,雖無法精準,但表現是值得肯定的;球的旋律是團體舞,分年段練習後再合體練習。 體能表演部分,足球英雄,從與球的互動中找到樂趣,到球的控制,進而到球的技巧;翻滾吧!仁和,器材與難度的增加,此兩項表演從幼、小、中到大班,從初階、中階到進階,看到孩子們發展的能力。 從運動中展現個人的體能,更是團隊精神的默契與培養。 每個步驟、每個項目都疏忽不得。 成功是屬於準備好的人。 果然,30日慶祝兒童節第四十四屆親子運動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熱鬧的展開,成功且圓滿的結束,賓主盡歡,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的人也都笑呵呵,真是太棒了!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再次的展現仁和堅強的團隊,事前各項工作的計畫與準備,老師們的付出,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加上主持人的功力,連天氣都眷顧我們,參與這場盛會,小朋友們盡情的玩遊戲、做運動,展現他們超強的體能。 會後,家長的感謝更是不斷,感謝仁和有這麼好的空間與學習環境,感謝園長的用心、負責與認真,讓他們很放心,滿滿的感動在家長的心裏。 孩子們就像一棵小樹,需要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和陽光,才能夠健康、快樂的茁壯;需要大人與師長用心的陪伴、教導、關心、照顧,長大後才能有好品格,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但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們的祝福。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有: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改善孩子情緒、增強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 2.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孩子並不是透過語言來社交,而是自然而然玩在一起。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3.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所有的動作都和知覺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神經網對感覺的記憶愈多、經驗愈多,遇事時判斷、思考能力就會愈好。」0~6歲是孩子生理成長發育和心理發展最顯著的時期之一,此時透過身體各部位學習而來的動作經驗和運動能力,會成為日後學習的重要基礎。小時候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動作會笨拙,連帶會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知覺發展、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4.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強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5.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絕大多數的孩子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