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24, 2018

園長的話 – 兒童戲劇之美

孩子們喜歡聽故事,聽故事時都很專心;當故事變身舞台劇時,他們彷彿也置身於繪本的世界中。 週一上午,豆子劇團工作人員來園做宣傳,二個姐姐一個哥哥,在他們的帶動與片段演出中,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全場鴉雀無聲,有獎徵答,更難不倒小朋友,有夠厲害。 今年二十歲的豆子劇團,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是愛爾蘭作家爾德童話改編的「巨人的朋友」,這部戲所要呈現的是「愛與分享」及「真正好朋友」的定義;三月開始從高雄出發,全台演出;台南場是四月28日週六,假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有二場演出。 「想不想看呀?」「想…..」大家異口同聲的;不過,想歸想,還得爸媽答應。豆子姐姐私下告知,幼兒園團體購票八折優惠,好耶! 戲劇不是單一的藝術表演形式,它是音樂,舞蹈,文學,建築,繪畫,雕塑,燈光,音響,多媒體的結合。 兒童劇是專門為兒童而表演,感染兒童成長的表演藝術。包括:形體劇,木偶劇,皮影戲,繪本劇,舞劇,音樂劇等,通常由成人演員演出。它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融入於課程中亦可輕易達到寓教於樂的功效。 兒童單純的心,最容易受到戲劇影響而感動,透過兒童戲劇的演出,可以引導兒童模仿與學習,從而栽培其道德良知的發展,公平正義的美德。不僅如此,透過戲劇扮演,亦可充分的擴張其自身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孩子進一步瞭解美的概念與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 台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林玫君論戲劇對兒童的貢獻有:1.全方位學習、多元智能的發展;2.社會發展、自我概念、情緒處理、同理心、社會技巧;3.認知發展、生活問題解決、創造、判斷等;4.語言發展,聲音口語故事的表達與理解;5.肢體動覺、身體覺察、空間覺察、動作組合創造;6.美感覺知、五官覺察、視覺探索、綜合美感表現。 好的兒童劇是美的,語言、布景、情節無一不美,可以給孩子帶來美感教育,最重要的是,看劇的過程是歡樂的,享受和孩子一起去看戲,將是與孩子難忘的溫馨的甜蜜時光與回憶。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習慣決定機會 品格決定命運

我請在美商任人力資源部經理的朋友,來跟我的學生講求職策略和面試應注意的細節。她一上台,就在黑板上寫下「習慣」兩字,然後說,「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會影響你的升遷。」 學生聽了都很驚訝,因為他們從小被灌輸學歷和能力很重要,從來沒有人強調習慣也重要。 她舉例說明:辦公室是個小型社會,你的工作習慣,包括說話的態度、坐的儀態、處事的涵養,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間接影響你的升遷。 又因為辦公室空間不大,所以衛生習慣特別重要。絕對不可當眾剔牙、摳鼻、梳頭(因為梳頭時,頭皮屑會飛起來不衛生,所以應該去廁所梳)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有人喜歡在喝茶時,先在嘴裡咕嚕咕嚕漱一下,再吞下去,那也是很令人不舒服的。 她說,曾經有位很有能力的課長,老闆有意調升他。一次宴請重要外賓後,課長在電梯內,用牙線剔牙,外賓嚇得直往後躲,生怕被他剔出來的殘渣噴到。老闆眉頭一皺,他就升不成了。 所以,衣冠不整不是名仕派,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說話不可口沫橫飛,更不可講得太興奮,用手指去戳別人。打呵欠要用手蓋住嘴巴,不可讓別人看到你的大牙。與人說話時,要保持一臂之距,不可貼著人說話,更不可咄咄逼人。 學生聽了都嚇一跳,反省起來,好像自己也有很多壞習慣。一個學生問:那麼該怎麼辦? 這是好問題,習慣是你建立的,你當然可以改,孟子說,「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不過,要花很多力氣,因為習慣是個不自覺的行為。「不自覺」就表示,已經不動用到大腦什麼資源,可能連意識的門檻都沒過,所以改掉壞習慣需毅力,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做。 我們的大腦像一個草原,本來沒有路,是經驗在闢路。走路會把草踩平,走的次數愈多,路愈大條,下自成蹊,最後形成習慣。 習慣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大腦只有三磅(約一.三六公斤)重,只佔體重的二%,卻用掉人身體二○%的能源。大腦是全身最花能源的器官。因此,大腦會盡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動作變成習慣,使我們不花什麼力氣就能過一天,好把節省下來的資源拿去處理跟生存有關的重要事項。 所以,要改變一個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 你必須在大腦中另闢一條新路,每天去走它,不讓草長出來,久一點後,新路成蹊;舊路許久不走,被草淹沒,最後就看不見痕跡了。 習慣看似個人小事,其實影響深遠,因為現在是團隊的時代。團隊中, 只要有一個人跟別人合不來,生產力和創造力就會減弱。在二十一世紀,品德和習慣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學識和能力。 文/洪蘭教授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