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8

園長的話 – 歡樂新春

六天的春節假期很快就過了,週三是各行各業、各級學校上班、上學日,大家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裡,感覺不是剛過年,怎麼一下子就要上班開學了?若能再多放幾天假該有多好?因此,有人乾脆就多請三天假,讓自己開心點。 對幼兒園小朋友而言,似乎沒甚麼差,除了少數小小孩外,大家都開開心心的來上學,因為來幼兒園很好玩,有可以和朋友見面,享受在一起玩遊戲、一起學習的美好。 校園裡又恢復了生氣,充滿歡樂的笑聲,大家互道恭喜、問安,彼此分享過年的生活點滴,趁機了解小朋友們過年的去處,有到阿公阿媽、爺爺奶奶家玩的;有去野外踏青的;去近郊走走的;還有在家裡都沒出去的;搭乘甚麼交通工具呢?爸爸開車,搭公車,乘坐高鐵,騎摩托車。今年年假較少,大家行程都不遠,但總要外出走走,走春,台語說剩餘之一,藉由走春,向新的一年討吉利、求得好兆頭。 順著話題問:為什麼爸爸要自己開車~省錢、方便、很近、自由;那坐高鐵呢?很貴、不方便。嗯~大班小朋友對方便和錢有了概念。那過年一共收到幾個紅包?有十個、九個、八個…,都沒有收到的?誒~有四個孩子站起來,其中三個是中班,不會吧,連問了三次,孩子的答案都一樣。其中一位家長來接時,我好奇的問道:「小孩說過年都沒收到紅包?」媽媽哭笑不得的說:共領了十個,說一個都沒有?差很多餒! 老師說:若真的都沒收到紅包,至少有領到園長送的。 沒錯!今年幼兒園贈送每位小朋友一個一元復始的祝福紅包,裡面是有鈔票的。玹鋐阿媽驚喜的告訴園長,紅包裡面有錢,原以為只有一元代表而已,還好有發現。 2月21日上學第一天,剛巧是221世界母語日,幼兒園每年都會在母語日當天做成果分享會,今年巧遇開學日,因此提前在歡樂過春節的活動中,各班以台灣囝仔歌為表演的主題,大班十二生肖的戲劇表演;中班過年景象的組曲表演,恭喜大家過個好年;達文西的舞獅造型讓人驚豔、印象深刻;諾貝爾的歡樂組曲,孩子唱作俱佳;天鵝家的錢,希望大家有錢好過年;大家歡歡喜喜的樂在表演中。透過兒歌吟念,孩子們台語的聽、說能力也愈來愈進步了。 熟能生巧、練習就會,是園長常勉勵小朋友的話語。 隨著放假日數愈來愈多,一週就有二天,一年共有115個放假日,親人朋友間的互動頻繁,出遊機會也增多,反倒是年味、節日的氣氛愈來愈淡了。 下週五三月二日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元宵提燈籠、猜燈謎、吃元宵,是節日的習俗,我們也不免俗的於當日有提燈猜謎活動,準備燈籠讓小朋友彩繪,在下週懸掛在活動室,為年節畫下圓滿的句點。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歲末更要小心

本週又有一波寒流來襲,氣溫下探到10度,寒風刺骨,冷颼颼的令人直顫抖,即使是穿上了厚厚的禦寒外套,依然很冷,冷冷冷,就是冷,空氣瞬間被凝結了。 雖然冷,尻川三斗火的小孩們依然不畏寒冷,一如往昔盡情的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他們的嬉笑聲、吵雜聲劃破了凝結的空氣,溫暖了整個園地,有孩子的地方真是好。 就在這麼冷的天氣裡,週二深夜,傳來了花蓮地震的噩耗,6.0的強震,震醒了睡夢中的人們,造成了花蓮4棟大樓傾塌,其中一棟是老字號的花蓮地標-統帥飯店大樓下陷,四樓變一樓,實在太可怕了。 地震造成大樓傾斜、下陷,住戶的死傷,不禁令人想起二年前美濃的地震,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的往事,至今仍餘悸猶存。 為此,以地震為題,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分享,提醒他們平時的演練、準備很重要,不可輕忽,家裡要備有地震包,問:當地震來時該怎麼辦?「趴下、掩護、穩住」會說也要會做,大家一起就地演練,希望能牢記,成為保護自己的能力,並一起吟念地震的兒歌。 「地震地震不可怕 ,沉着冷静最重要;摇動時刻不能跑,找個牆壁躲起来;摇動過後跑出去,開闊地方最安全。」 天災無法預測,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而健康的身體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養成運動的習慣、充分的睡眠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擁有健康身體的途徑。 冬季節是病毒性腸胃炎-諾羅病毒流行好發期,傳染的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手部的衛生習慣、接觸或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品(如生食海鮮類),當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應速就醫並充分休息及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 天冷,很多小孩甚或大人忘了洗手,或隨便沖一下,病菌就入侵了;提醒小朋友,洗手是不分季節、天氣,養成正確的洗手好習慣很重要。 下週就要過農曆春節了,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過節的樂趣。 祝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預防冬季傳染病

冬季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大多數冬季傳染病通過空氣飛沫或接觸傳播。市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預防傳染病。 首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淨化室內環境、保持空氣清新。應每天定時開窗戶適度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入室內。身邊、家中有病人時,可用食醋燻蒸房間,必要時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進行噴霧消毒或直接使用消毒器械消毒。 其次,要保證飲食營養,補充水分,多吃綠色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的攝入。適度鍛鍊,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加快人體血液循環和代謝,增強對氣候環境適應能力,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講究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勤洗手,儘量少去人羣集中的公共場所,尤其是老人、兒童和孕婦、久病患者。同時,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接種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此外,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三早”有助於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或加重,切忌自己亂吃藥或因忽視而耽誤病情。任何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時還應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附近的醫療機構報告。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期末歡樂火鍋

一○六學年第一學期在一月三十一日週三結束,感謝家長對我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兒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不斷自我鞭策,學習、成長,調整與改進,因為我們知道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 學期最後一天,特別安排了圍爐火鍋的活動,在寒冷的天氣,可是吃火鍋的好日子。每個孩子都準備少許他最喜歡吃的食材;藉著火鍋活動,老師們也機會教育,引導相關的注意事項-安全與食材種類,以及食材下鍋的順序。 首先提醒小朋友,安全教育,除了火的安全以外,不可奔跑,以免翻鍋;還有享用時,要慢慢吃避免燙到,不可囫圇吞棗,慢慢咀嚼,吃多少拿多少,最後分享食材和下鍋的順序。 食材一定要洗乾淨,再下鍋煮。先煮蔬菜和新鮮的菇類,煮熟後即撈起;先食用蔬菜和菇類,可增加飽足感,也可替湯頭增添清甜味。 接著煮海鮮類,品嘗海鮮的鮮味;海鮮的脂肪比肉類低,所以在此食用可減少之後肉類的食用份量。 肉類下鍋,肉類一定要在海鮮之後再下鍋,因煮過肉類後的湯面常會出現一層油脂,會影響海鮮的味道。還有準備泡麵的,就放在最後再煮。 小朋友似懂非懂的,因為平日不論是在家或在園,很少聽大人分享,也沒機會參與,只有吃而已;沒看過食物烹調的過程,沒有經驗,當然就不了解得來不易的辛苦,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就不懂得珍惜,更多的挑食或不吃。 圍爐火鍋活動,有開始前的分享與教導,過程中小孩們格外的注意。 學期結束後,緊接著隔天二月一日週四就是第二學期的開學日,舉辦了簡單的開學典禮,介紹新入園的小朋友,戲劇加遊戲,大家盡興的樂在當中。 新學期新氣象,雖然天氣冷颼颼的,但是幼兒園的吸引力,老師的熱情,同儕的互動,溫暖了大家的心,克服寒冷的天氣,快樂來上學。 新的一年 祝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教育東西軍:懶惰父母 會教出勤奮孩子嗎?

「認為會的」 教他釣魚勝過給魚 (文/徐慧容 桃園縣) 女兒剛上小學時,好友分享她如何坐在小孩身邊陪讀、協助做功課的經驗,聽完後我不頗不以為然,因為我不想成為他求學生涯中的伴讀書童。 「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這是我教育兒女的原則。大學時期我曾擔任一名國中生的英文家教,月考成績揭曉,她只有英文及格,學生理直氣壯的告訴母親,其他科考不好是因為沒有人陪讀。當時我即下定決心,絕不讓這點成為我小孩的藉口。 女兒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們把「釣竿」交到她手上,要求她獨自完成課業;生活上也要求她自己洗便當、收拾書包等。女兒漸漸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再也毋須我們操心了。 使出絕招大力誇獎 (劉璟華 臺南市) 勤快父母凡事包辦,孩子什麼也學不會。勤奮、能力強的孩子絕對是「懶父母」使出絕招教出來的,秘訣就是在於慎重對待每次教孩子的機會,未來孩子自然會做好。 「懶父母」要懂得示弱以杜絕孩子的依賴性。我一向耐心講解步驟,最後不忘告訴孩子,爸媽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為你做這件事了。在外人面前更要常誇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自己是光榮的事。 當孩子遇到麻煩事問我,我都會認真聽她說完,和她一起分析,然後鼓勵她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孩子能力越來越強,打擾我的次數就很少了。我願意當聰明的「懶父母」,教出既勤奮能力又強的孩子! 「認為不會」 父母懶孩子也不做 (翁璽晴 新北市) 孩子很聰明,他們總是在觀察父母。我看過懶散的父母責罵孩子不做事,孩子卻回答:「你都不做,為什麼我要做?」常看到有些父母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卻直嚷著小孩去寫功課,小孩必然拖拖拉拉的,直到挨了罵,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房間,卻也未必真的會讀書。 聰明的父母總是率先挽起袖子整理家務,然後才請孩子參與。看到父母勤奮的工作,孩子通常很樂意跟在大人旁邊當幫手呢! 父母是孩子最早學習的對象,透過大人的言教與身教,孩子一步步學習成長。懶散怠惰的父母,覺不可能教出勤奮做事的孩子啊! 孩子必然有樣學樣 (曹春蘭 新北市)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常在無形中影響子女。所以懶惰的父母,絕不可能帶出勤奮的孩子。 同事曾經和我分享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誰能教出好孩子?〉,文章提到一位事業成功人士,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太太常叫孩子以父親為楷模,無奈兒子無所事事,毫無奮鬥的動力。於是,他把家門口價值千萬的跑車賣掉,抽時間投身公益做志工,孩子跟隨左右,漸漸找到人生方向。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責任感變得薄弱,父母做好勤奮表率,孩子看著勤奮父母的身影,才會學習變得勤奮哪!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