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18

園長的話 – 終身學習 從培養閱讀開始

週四晨光集合時間,頒發生活美語與親子共讀的獎勵品,每位受獎者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從園長手中接過那份得來不易的獎品,代表著親與子的用心,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有恆心、有毅力、不輕言放棄的成果,更是一種受肯定的榮譽;生活美語有三十六位,閱讀有六十二位小朋友受獎,其中有二十二位兩項都達標。 為了瞭解幼兒園推動的各項教學與活動的成效,小朋友學習的態度,家長配合的情形,唯有近距離的接觸,與他們一個個的對話,才會清楚,也藉此觀察瞭解孩子的優勢能力;同一個人進行,標準才會一致,只是要花很多時間罷了! 家長說:「小孩面對園長應該很緊張吧?」也許哦,不過園長平常都有和他們互動,多少會緊張,但還不致於害怕;所以,檢視生活美語時,會先以和緩的語氣做說明,讓他們清楚園長要問甚麼,要怎麼回答;並告訴小孩會就回答,不會就說不會,沒關係的,最後會說「are you ready?」「ready」「Go!」才開始。 親子共讀,小朋友拿著紀錄本依序讓園長過目,園長不厭其煩的一本本詳閱,與孩子對話,了解在家閱讀繪本的情形。「問孩子~喜歡聽故事嗎?喜歡;是誰唸給你聽的?媽媽、爸爸、姐姐、阿嬤;圖是誰畫的?多數是自己,有的是哥哥、姐姐、媽媽;最喜歡哪一本?故事一定很有趣,園長沒聽過,要不要說一點點給園長聽?」有的嗯~嗯~的,就不為難他;有的孩子不假思索大方的說著,園長就會接著說:「想不想上台說給更多人聽?」有搖頭的、有點頭的,從對話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孩子的表現與父母的教養態度、關心與陪伴的情形,有相當的關係。 閱讀是一種習慣,是教育的靈魂,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透過閱讀,孩子可以穿越時空,與不同的思惟交會;透過閱讀,孩子打開了更寬闊的視野。閱讀對孩子的意義,就如遊戲、探險般,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冒險,可說是充滿了吸引力。閱讀讓孩子的世界大不同。 祝 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指導孩子閱讀──親子共讀好處多

一. 前言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際;而吾人的生命,則極其有限。身處知識蓬勃發展的今日,縱使發揮一目十行,日讀百卷的超人功力,仍無法將世間所有知識消化完畢,因為知識的發展與衍生、孳變,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縱使聰穎如莊子,在二千多年前即發出如此浩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如讓莊子身處現代,對於如此浩瀚無垠的學海洪波,其感慨恐將更甚於如履薄冰之戒懼。俗話說:「從三歲看到老。」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尤其是三到五歲時,就像一片大塊海綿,對於外界的各項刺激,不斷的吸收、強烈的吸收,是人生學習最快速、效果最佳的黃金時期。能把握這段學習黃金歲月,您的孩子便已「贏在起跑點」上了!許多的研究資料顯示,兒童學習的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是愈早愈好的。就以藝能學習為例,著名的日本音樂教育學家鈴木鎮一教授便主張「才能啟發自零歲起」;而有關一般學習方面,「胎教」的呼聲在本世紀以來,更是此起彼落,不曾停歇,這在在顯示:愈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學習效果會愈好。親子共讀,便是培養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利器。 二.什麼是閱讀 人天生便具有好奇心,想對週遭事物更加瞭解,以便滿足自己的求知渴望,進而掌握事物的特性,而加以運用、駕御。當然,探索事物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增進自己知識、智慧最便捷的途徑,莫過於自己親身去實驗、體會,或者透過學習方式,將他人的經驗結晶直接吸收,化為己有。親身實驗、體會,印象雖然直接深刻,惟頗費時日,成效未必盡如理想;而透過學習方式汲取他人智慧結晶,則顯然輕鬆有效多了。 閱讀,便是透過自己的心、眼,將呈現在各種不同媒材上(主要為平面的紙本書)的前人經驗、智慧,予以充分吸收,而成就自己不斷長進的一種過程。當然閱讀的方式不一──可聽、可看、可感,只要是透過視聽方式,讓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便可統稱為閱讀。 三.帶領閱讀的方法 幼兒閱讀三階段:實物→圖像→文字1.讓兒童有幸福的感覺 2.讀出有情感的聲音3.表現出韻律感 4.聲音與繪圖的結合5.發展幼兒的語彙 6.讓孩子學著念、學著說7.鼓勵孩子想一想 8.幫孩子選書9.養成閱讀的習慣 10.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11.重複的閱讀 12.讓自己也樂在其中 親子共讀的好處 1.父母最能夠了解子女的潛力和學習興趣,並善加利用。2.父母在指導閱讀灌注的愛心與關切,可以賦予學習積極的感情意義3.可以根據子女個人的興趣,訂定學習閱讀的計畫。4.父母能夠提供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5.孩子可以將親子共讀的溫馨甜蜜的親情和書本產生聯想。6.孩子可以學到豐富的語彙、大量各方面知識,入學前可以領先同儕7.孩子可以從「聽」的學習中培養專注力、精辨力、記憶力。8.孩子可以透過父母的敘說表演,激發想像、創造思考、推理判斷等能力。 閱讀像挖寶,充滿了未知和機會,如果孩子在大人有效的引導下,慢慢建立了閱讀習慣,好處是數不盡的。高希均:「再忙碌要讀書,再窮要讀書,家中再擠要藏書,朋友再交淺也要送書。」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陪伴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從不停歇,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轉眼已是2018年了一月下旬了,而學期也即將於一月底結束,各項預定的學習課程將暫告一段落。學期結束前,總希望了解小孩們的學習成果,不論是在自理能力、好習慣、體能、健康、律動、自信心、社交或認知上,經過一學期的洗禮,吸收多少?了解多少?認識多少?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搜尋孩子的表現,做為參考,才能在他們的需要上,看見大人們的責任,成為孩子的幫助。 從洗手、視力檢查、口腔衛生、體適能檢測、認字、生活美語、親子共讀、美語、注音、數學等評量,甚至於活動表演、每日聯絡本、每週週報與教學,每一項都代表仁和對小朋友的負責與用心,陪伴孩子們走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一點一滴的累積,堆疊、建構能力與知識,每個環節都疏忽不得,不是到了哪個年齡才要求,而是開始學習就要重視,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引發學習動機和興趣。 本週拜訪一位住在北區的朋友,她與我分享上小一的孩子學習狀況,孩子沒上安親班,下課後回家,自己帶;她發現孩子回家的功課對她兒子來說很難,必須家長陪伴在旁,才有辦法完成,否則寫功課時間就很長;不是孩子不專心、拖,而是不會,太多的不會,不知該怎麼辦,只好東摸西摸,尤其是國語文,特別是文字接攏的部分;我問她老大當時有沒有這種狀況?朋友說:「哥哥表現很好,不需她擔心,所以那時候沒仔細去看他的功課內容。」 孩子沒上安親班,小學的功課不可不交,孩子因為不會、不懂、不知而引起家長的關注,發現小孩在學習上的障礙,而放下手邊的工作,陪伴。也許孩子在學前階段家長忙著工作,也許是哥哥表現良好,父母認為弟弟也應如此,也許家長認為學前只要玩就好,很多的也許和理由,導致弟弟現階段的學習出現問題,父母必須騰出更多的時間,耐心的陪伴,重新建立孩子學習的興趣。 「我想上廁所。」生:「May I go to the bathroom?」「聖誕節。」生:「Merry Christmas.」我說中文,小朋友說英文。「Love each other.」生:「相親相愛。」「Drink more water.」生:「多喝水。」 我說英文,小朋友說中文。本週生活美語闖關活動,園長當關主,過關門檻大班11句、中班9句、小班7句,幼幼5句,中英文都要會。 大夥兒一班班、一個個有順序的等候,園長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不厭其煩、耐心、重覆的進行。 仔細過目孩子手上的小冊子,多數只有老師的簽章,看不到家長的,也難怪有些小朋友在他的記憶庫裡找不到資料。 不過,整體而言進步很多,特別是家長的部分。家長的陪伴對學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是小朋友學習成長的原動力。 祝 新的一年 健康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人生是場馬拉松

二十多年前,我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長, 當時女兒就讀師大附中,會中有不少家長發言表示意見,他們認為聯考即將到來,校長應派來一些老師負責管理同學晚自習,讓學生放學後可以在學校繼續念書,準備聯考。 我一聽,相當不以為然,便以家長兼師大附中的校友身分發言,以我的經驗與觀察,師大附中畢業的同學們在社會上的表現都很好,我認為這是因為學校重視平衡的教學與生活。所以,我不主張學校把學生都留到晚上,只為了準備聯考。 當時的校長黃振球也非常同意我的看法,他接著比喻,師大附中希望培養學生成為人生旅程中的「馬拉松」選手,而不是「跑百米」選手。 二十多年來,當時的情景至今還存在我的記憶中,沒錯,人生,是馬拉松的學習! 我們的教育制度迫使孩子們不斷在跑,每一次都是為了考試,考完一關再考一關,每一次都只是衝刺百米而已;家長將「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奉為圭臬,揠苗助長,不斷鼓勵孩子參加補習及才藝訓練。殊不知一場馬拉松比賽,一開始跑太快的選手大都後繼無力,只有持久耐力的選手才能跑完全程。 那麼,要怎樣跑這場學習的馬拉松呢?我的經驗與現在的學生不太一樣。我從初中開始學鋼琴,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打開琴蓋練琴,拜師學琴直到高二。高二、高三雖然忙著讀書考大學,有一天,我跟兩、三個同學發現國文老師的書法寫得真好,我們就央求老師每個星期寫幾張字供我臨摹。我們回家寫完之後再交給他們講解。為了寫出漂亮的書法,我每天清晨五點鐘起床練毛筆字,練完了讀書、上學,下課之後再練鋼琴。因此,我的學習馬拉松就在廣泛發展的興趣中進行。雖然當時升大學的壓力大,讀書的時間仍然嫌不足。只是,我發現每樣事物都有其趣味,越深入,越會發現它有趣,也就學的越有勁;假如我們只停留在每樣事物的表面,就無法深入探究他的奧妙。 我萬沒想到,這些興趣累積我的設計能量,為我日後成為建築師奠下良好的基礎。直到今日,有機會獲需要時,我都會提起毛筆寫幾個字,事務所同事也常用我的毛筆字輔助設計概念的呈現;每當事務所有同事工作年資屆滿十年,我便會為他們題字慶賀。這些興趣都不是我的專業,卻成為素養與修為,增添我生命的色彩。人生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培養孩子的不應該是短暫的爆發力,而是面對一生的人格、素質、涵養與能力--一個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奔進的馬拉松選手。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寒流來襲

天氣說變就變,冷到令人受不了,雖然氣象預報已告知今年首波寒流會在週一下午來報到,儘管心裡有準備,但仍然無法抵擋驟降的氣溫,不管濕冷還是乾冷,都很冷,冷到很想就躲在被窩裡,冷到直打哆嗦。大人、小孩都穿著厚厚的外套,像個不倒翁似的。不過小孩們好像比老師還不怕冷,問小孩:「為什麼?」彥之:「因為小朋友活動量比老師大」,沒錯。 儘管寒流來報到,週二預定的體適能闖關活動依然照常進行,孩子們也不因此而表現失常,從棒上單足立(平衡性)、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坐姿體前彎(柔軟性)、到屈膝仰臥起坐 (腹部肌耐力),闖關前先做說明、示範,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一關關的接受挑戰,只有二十公尺向前衝測試小朋友的速度感,因需在草場進行,得擇日再做。 冬天因天冷,很多時候上完廁所,就是連大人也都會忽略洗手,更何況是小孩,再說又是這麼冷的天氣;不過,這可是不行的,因現在正值入冬流感高峰期,除了注意保暖外,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像是戴口罩、勤洗手等,才能對抗空污、病菌,防止流感疫情擴大。 為了讓小朋友有更衛生、更乾淨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室內空間-教室、寢室、廁所、辦公室將裝設紫外線殺菌燈,進行殺菌,本週一樓已完成,其他空間視廠商排定時間後再裝設。紫外線殺菌燈開燈設定時間在晚上八點左右,四小時候自動滅燈。 冬天還會忘了喝水,因為不會流汗、不口渴而忘了,但不流汗卻頻尿,所以得時常提醒小朋友要喝水;冬天家長應該為小孩準備保溫水壺,內裝溫水,且教導他們使用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大人們也不要忘了補充水分,特別是年長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預防重於治療。健康就是財富。 祝 新的一年 健康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冬季預防小孩感冒咳嗽

寒冷的冬天已經來臨,我們知道兒童的體內溫度與體外溫度相差很大,小孩子的抵抗力沒有成人來的強。那麼在這冬季小孩子就比我們大人會更加容易感冒,咳嗽。再加上冬季來臨,我們經常會開暖氣,會使室內的空氣變得格外的乾燥,這也會使感冒更加容易發生,咳嗽會加劇。這樣的話,當我們的孩子感冒咳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在飲食上做好調理呢?但並不是什麼樣的水都是適合給孩子喝的,我們要選擇溫水,不要讓我們的小孩喝太冷或者太熱的水。因為太冷太熱的水對我們小孩子的咽喉和腸胃有刺激作用。如果感冒咳嗽的時候再喝這樣的水那就會使病狀加劇,只會是雪上加霜,所以我們就得十分注意。當感冒發燒的時候,喝溫水是最好的退熱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幫助身體消炎。咳嗽的時候喝溫水,也可以有效滋潤咽喉,減輕咳嗽症狀.所以說,感冒咳嗽的時候要多喝水,是最明智的選擇。當然,身體健康的時候,也應該每天養成喝水補水的習慣,好身體是平時的好習慣養出來的。 在飲食上我們要選擇清單的食物,不能吃冷或者辛辣的。感冒的時候,喉嚨就已經很不舒服了,再吃這些食物會更加刺激我們的咽喉,那麼就會加劇我們身體的炎症,會那麼的身體功能下降,而導致脾生痰。那樣生病的時間就回再一次拖長,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就必須要選擇清單的為主,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小孩健康的成長。 感冒咳嗽的時候,我們可以吃些緩解症狀的食物,比如梨、枇杷、百合、白蘿蔔,還有冬瓜、銀耳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可以試著做一些冰糖雪梨,或者蘿蔔和蜂蜜一起煮水,這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冬天已經來臨,讓我們早早做好準備,讓我們的孩子健康陽光的成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又是一年的開始,而一向把農曆過年視為新年開始的台灣人,這些年瘋跨年的情形不輸給國外。各縣市紛紛舉辦跨年晚會,邀請知名歌手演唱,在寒冷的夜晚,聚集一起熱鬧的慶賀,倒數計時,迎接新一年的開始。 幼兒園的跨年活動雖沒有市府舉辦的這麼盛大,但卻是為小小孩量身設計的,有表演、有遊戲、有許願,還有倒數計時,沒有煙火、沒有水舞秀,只有氣球ㄆㄧㄌㄧㄆㄚㄌㄚ的聲音,孩子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教學中,老師和孩子分享中華民國的由來,由簡述戰國七雄開始加上扮演,延伸到兵馬俑的由來,孩子們樂在學習中,也儲存在腦中。「哇!瑜竟然知道秦始皇、戰國七雄、荊軻刺秦王、齊對燕用火牛陣、兵馬俑、末代皇帝溥儀、孫中山革命建國那麼多歷史知識。注音、數學、生活自理、常規也都進步了,連廚藝方面也能當個小幫手,洗菜、剪枝、下麵,做三明治,都會哩,謝謝老師,讓她的2017年沒有虛度。」多姿多采的幼兒園生活,不僅身量長高,智慧、能力都增加了。 新一年的開始,不僅個人、幼兒園會有新的願望、新的期許,地方與中央政府也會制訂新的政策;記得臺南市政府為帶給民眾一個幸福永續生存的綠色幸福城市,從2012開始實施綠能環保,訂定2012為低碳元年,2013年為公共運輸元年,2014是創意產業元年,代表台南低碳綠能城市將邁入重要的里程碑;在邁入2018年的今天,不知這項政策落實的成果如何? 近日空氣汙染甚是嚴重,很多時候是呈現紅色的警戒。空氣汙染人人有責;雖然我們知道空氣汙染會引發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同時和心臟疾病和癌症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研究,大部分的汙染源來自火力發電與汽機車等交通工具,必須要能夠減少這些汙染源的使用,才能有效提升空氣品質,擁有健康的生活;否則外出須戴口罩,家裡要靠空氣清淨機來過生活,如此會很辛苦。 在要求政府的同時,我們更需檢視自己,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從「看見台灣」到「看見台南」,從小我開始到家庭-學校-城市-國家,在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為城市盡一份心力。 祝 新的一年 幸福、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話元旦

世界各國因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時間也不同,所以慶祝新年的日期也略有差別。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國際換日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新年的國家。而位於換日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西元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慶賀元旦的國家。 在台灣,元旦時大家會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近年來,受到西方影響,台灣各地也興起慶祝新年的風潮,縣市政府會舉辦跨年晚會、燃放煙火等,大家在群聚、熱鬧的氣氛中與親朋好友共同迎接新的一年來臨。元旦當天也會有升旗活動,大家會早起看曙光、參加升旗典禮。 美國:一同除舊迎新的瞬間 在美國,1月1日這一天是聯邦節日。由於美國是外來移民為主的國家,因此新年的風俗來源於各種文化背景。 在美國,新年雖不如感恩節或聖誕節那樣熱鬧,但也是每年都要舉行慶祝活動的主要節日之一。新年前夜,全美的教堂都會舉行隆重的禮拜活動,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或許願,一同迎候除舊更新的瞬間。午夜12點整,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有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互相擁抱,甚至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互相親吻。人們就這樣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中國:「元旦」 最初指中國新年 在中國,西元新年又被稱作「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西元(實際使用是西元1912年),並規定西元1月1日為「新年」。「元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 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得會占有太重要的地位。 日本:敲鐘108下 日本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鐘聲齊鳴,而且往往敲鐘108下。日本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108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鐘聲響後,人們湧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籤算命。日本人稱元旦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在現在日本,多數人已放棄新年吃素習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以祝福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韓國:「燒髮」辟邪 韓國新曆1月1日,是法定的休息日。晚上會有大型的晚會,但相對於其他節日來說,新年只是個很小的節日。新年清晨,朋友見面互道祝福。傍晚有「燒髮」的習俗,把上一年梳頭時掉落後的頭髮存放在梳妝盒內,新年傍晚,將這些頭髮燒於門外,以此避邪驅瘟。韓國人在新年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 英國:撥弄壁爐火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著糕點和酒出去拜訪,按英國人的風俗,午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有些英國人有「守歲」的習慣,除夕舉家圍坐,直至教堂鳴鐘時才集體前往祈禱。人們高唱辭歲歌,圍火跳起土風舞,徹底歡騰直到天明。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必須瓶中有酒,櫥中有肉,因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 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