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7

親子教養篇~ 不管幾歲都要有改變的勇氣

很多人看到不景氣的新聞,除了同情失業的人,似乎無能為力,而如果是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此事,是否真的只能束手無策? 長期輔導學生面對課業、家庭和感情問題,同時協助失業勞工或家人處理情緒困擾的張主任,認為除了提供當事人具體可用的資源,也可以用陪伴、接納、支持和鼓勵等方式,幫助家人朋友度過難關。 用心陪伴 用愛支持 「陪伴一直是最重要的,當朋友遇到困難或是分手了,你覺得他最近怪怪的,鬱鬱寡歡,想幫他又不知道怎麼幫忙,可以做的就是陪伴,讓他知道旁邊有人,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找誰。」 對當事人來說,情緒的抒發與接納很重要,當他知道有人了解他的辛苦,而且不只是他辛苦,很多人也一樣,就比較容易接納自己的狀況,不會覺得是自己特別倒楣或特別可憐。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只要進步一點就給予獎勵,這樣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就能讓他不被挫折打倒,反而可以藉此重新審慎自己的能力,況且危機也是轉機,當他的自我能量增強時,就更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害怕改變 不如面對改變 現今環境的改變已經超過我們所能掌握,所以我們不能只關注失業議題,而是要去思考如何面對「改變」這個議題。 「不單是你現在失業被迫改變,即使現在的環境是很順遂的,我們也是需要改變。」 由於害怕改變是人的本性,因此我們更需要去認識「害怕」。一般而言可從幾個角度來看: 01.缺乏安全感 在陌生的情境裡,人會去尋找熟悉的東西,而改變代表你要放棄現有熟悉的東西,因而心裡會感到不安全,所以會抗拒改變。 02.未知的不確定 改變是未知,人在面對不確定時,心裡會覺得害怕,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好的,就像眼前有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該往哪走,而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害怕。03.不想負責 當改變可以有所選擇時就代表自己要負責任,擔心怕做錯決定而不想做決定,寧願維持現狀,因為現在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是自己可確定的。 害怕改變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負責,所以很多時候會問別人「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選擇什麼科系、念什麼比較好」。究竟該如何改善害怕改變的心態?其實,沒有人有理由或者有能力要求對方做改變,人會陷入困境就是想要變,卻因為害怕而不敢變,所以才會進退兩難。此時,要先澄清問題,了解真正想改變的原因,幫助他看到不清楚或故意隱藏的地方,再來釐清利弊得失,一旦明白改變的動力是什麼,也明白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能確立方向勇往直前。例如,轉系的問題。如果是擔心考不上轉系,我們就要幫他分析「轉系的影響程度」,花時間蒐集轉系資料,即便只了解百分之五十或七十,至少做出來的決定,就有百分之五十或七十的成功機率。雖然有些人因為個性的關係,即使事先清楚利弊得失,事後還是後悔,那時我們能幫他的是認知上的轉換或強調,提醒他事前就知道這些問題,那麼他的接受度就會比較高。 勇敢改變 未來更驚艷 改變需要勇氣,因為你必須去嘗試一個未知的東西,這個未知可能讓你的生活變更好,但也有可能是風險,就看你願不願意承擔一些風險和挑戰,來使自己的生活更豐富,生命更有意義。如果不願承擔風險,那麼就喪失了讓生命更充實、更積極、更多彩多姿的可能與機會。 為了讓學生學習「改變」,靜宜諮商輔導中心對大一新生進行全面心理普測,針對處在不同困擾類型的學生給予自我探索、正向心理、生涯及時間管理等研習活動,目的就是要學生積極學習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而如果不想永遠陷於不滿足,就要勇敢的踏出去。 改變並不難,重要的是你有多想改變。 文/張學善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體驗是孩子最親切的老師

四天的連假,讓一成不變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休閒了些,腳步也慢了點。 風和日麗的天氣,吸引了大批外地的遊客到台南來,各知名景點都擠滿了人潮。一向不愛在假期中與人相擠的我,難得安排了市區一日遊活動,騎著電動機車,走訪了五條港文化園區,所到之處都是人潮;隨著人群往前走,只能走馬看花;想解熱,吃霜淇淋,花了一小時;餓了,想吃麵羹,老闆說賣完了;各個攤位排滿了人龍,降低了想吃的慾望,只好往下一個目的地移動-藍晒圖文創園區。 賴市長為大台南擘劃幸福的藍圖,觀光的城市,正一步步地向著目標前進。 假日後的第一個上課日,大家似乎還沉浸在放假中,孩子們看起來庸庸懶懶的,不時的打著呵欠。問放假去哪兒玩?台北阿媽家、台中舅舅家、去農場採草莓、去動物園、去看電影、去公園走走、去吃飯,還有人說放假都在家裡;也有家長告知,孩子放假,是她夢饜的開始,好辛苦。 三月是安全教育月。週三、週四安排地震演習,週四更進行緩降機的操作練習,請消防公司的兩位年輕叔叔來幫忙,並做好安全措施。從二樓降到一樓,叔叔輕鬆的示範,增強了大家的信心,淑敏老師打頭陣,第一個上場,成功的操作,讓接下來的佳莉老師、淑慧老師褪去害怕的心裡,自我挑戰成功;小孩們則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大家爭相著要做練習,沒被點到,感到很失望;品睿更是使出撒嬌本領,第一次不敢下來,拜託讓他再做一次;本來只要選出代表來練習,沒想到想嘗試的孩子很多,看著他們失望的表情,難得小孩願意體驗,園長不忍看他們失望,情商兩位叔叔再繼續幫忙,讓每一位想體驗的小朋友都有機會。 看別人做很簡單,但自己體驗時則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必須有勇氣,並克服懼高害怕的心裡。有幾個小孩當要爬上牆時,臨時打退堂鼓,無法克服心裡的障礙,放棄操作。 因著時間的關係,愛迪生家小朋友沒有進行,園長安排他們下週一再進行體驗。每一個體驗都是孩子最親切的老師。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節水措施

妙計1:新蓋房屋請採用6公升省水型馬桶;將耗水型馬桶換裝二段式沖水配件。 妙計2:留意與檢查馬桶是否漏水。先將進水三角閥關閉,觀察水箱水位高度是否降低,如有漏水,應儘速更換止水橡皮蓋。 妙計3:將小便器沖水裝置改為自動感應式,並調整適當沖水時間。 妙計4:蓮篷頭及水龍頭如水量過大,應加裝適當節流裝置。 妙計5:將橡皮閥水龍頭換裝精密陶瓷閥水龍頭,縮短水龍頭開關時間以減少漏水,並延長水龍頭壽命。 妙計6:隨手關緊水龍頭,以節省水資源。 妙計7:定期檢查水塔、蓄水池或其他水管接頭有無漏水情形。 妙計8:洗澡採用淋浴,並使用低流量蓮蓬頭(淋浴時間以不超過5分鐘為宜)。 妙計9:洗碗、洗菜、洗衣,應放適量的水在盆槽內洗濯,避免用水龍頭直接沖洗,以減少使用水量。 妙計10:利用洗米水、煮麵水洗碗盤,可節省生活用水並減少洗潔精的污染。 妙計11: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可用來洗車、擦洗地板或沖馬桶。 妙計12:收集除濕機、純水機、蒸餾水機等設備的排放水並予以回收再利用。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台南公園百周年

學期初規劃行事曆時,搜尋市府網站,沒有往年百花季的訊息,卻查詢到台南公園今年6月百周年的消息,因此決定於學期初安排小朋友參觀台南公園。 於本週二、週四,分批搭車前往參觀百歲公園,這個在台南人的記憶中,已漸漸淡忘的公園。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踏著輕鬆的腳步,漫步在諾大的公園裡,在地圖的指引下,沿途欣賞不同的樹木與植物;有高聳的大王椰子、110歲的菩提樹、60歲的茄冬樹,還有麵包樹、鐵刀木、金龜樹、榕樹等,和不同的植物,走在念慈橋上看著湖畔,正好有人在釣魚,孩子說:「湖邊有立牌說不能釣魚哦!」是啊,但就是有大人不遵守。 週二,巧遇南二中的大哥哥入公園跑步,孩子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跑起步來可不輸給他們;公園裡稀稀疏疏的人散步其中,以年長者居多,難得有孩子群的出現,引起大家的注意,有遊客要求合影,還有土耳其的朋友,小孩以平常所學的英文與他們對談,中英混和,倒也能溝通。 公園裡有少部分工程在施工,似乎是在為六月的百歲生日做準備。好期待公園能加入新的元素,再現風華。 週二到週四,連三天氣溫上升,尤其是正午時刻,熱到難以忍受,特別是活動力強的小孩,滿身大汗,提醒他們,覺得很熱,可以減少衣服,讓自己舒服點。 「媽媽說不能脫;我只有穿一件;我在感冒….」小孩記住媽媽交代的話,即使已滿身大汗,仍不敢脫衣服。不穩定的天氣,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讓人無所適從,特別是小朋友,稍一不留意,就受風寒,也難怪家長會再三交代,叮嚀小孩,不可脫衣服;園長介紹小朋友洋蔥式的穿衣法,提供變化多端的天氣做選擇。 教養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費神、費心的事很多,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很多事他們不知道危險性,需時時叮嚀、交待,更要隨侍在旁,五、六歲的大班生,正值活動力、好奇心強的年歲,大人們更需多費心。 平時各項安全教育的宣導,除了提醒小孩當事故發生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外,更重要的是需遵守安全措施的規定,才能降低、甚至避免意外的發生。意外不是我們可預期的,而是意想不到的。預防重於治療。 祝福大家 四天連假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居家安全

兒童受傷意外事故時有所聞,而12歲以下兒童受傷時多半有成人在旁,6歲以下兒童受傷時有成人在旁的情況更超過80%,且其中9成以上是家長!有大人在旁,為什麼孩子還會受傷?該學會祕書長白璐指出:成人照顧者的認知與警覺性不足及環境設施的不安全是主要原因。 12歲以下兒童最常受傷的原因是跌墜(39%),其次是撞擊(28%)。由於媒體的報導,一般會以為兒童跌墜事件以墜樓為主,實際上兒童在同一平面上跌倒受傷的情形更為常見(64%);同樣的,最常見的撞擊傷也不是媒體報導較多的被物件砸到,而是兒童自身移動太快撞到物體造成的傷害(67%)。這些傷害事故超過50%發生在家裡,6歲以下兒童更有高達75%是在家裡受傷,顯見居家安全仍有待加強。 另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2條規定不得使6歲以下兒童獨處。資料發現,兒童受傷時為獨處的情況已減少,但若成人照顧者雖陪伴在旁,實際卻在做自己的事,孩子仍舊形同無人照顧。因此,成人照顧者要善盡照顧之責才是重點。要使家成為一ㄧ個「安全的家」,還要把握下面幾個原則: 1.鋪面防滑防跌傷-家中的地板不要用光滑的地磚,採用木質地板,或加鋪地毯或防滑的軟墊,可以預防滑倒,即使跌倒,也不致受重傷。地面應保持整潔清爽,勿把玩具及其他物品等散置地面,電器的電線不要橫置在地面,以防兒童絆倒。 2.護墊護具防夾撞-門窗、抽屜、或有凸角銳邊的傢具、牆柱等應加護墊、護角、護邊,以防兒童夾傷、撞傷。風扇加裝防護網,可以避免兒童的將手指插入風扇內而絞傷。 3.安全鎖住危險物-家中衣櫃、壁櫥、冰箱、烘衣機都應隨時關緊並加鎖,避免幼兒進入後出不來而導致窒息;硬幣、小電池、釦子等小物品,藥品、清潔劑或殺蟲劑等毒性物質,以及剪刀、美工刀、針等利器,都要收納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或收藏在上鎖的櫥櫃內,避免兒童發生梗塞、中毒、或割刺傷。 4.容器加蓋不亂裝-裝著水或其他液體的桶、盆等大容器及抽水馬桶一定要加蓋,以防幼小兒童跌入嗆溺;食品容器(如飲料瓶、鍋碗等)絕對不能用來盛裝藥物、清潔劑等物品,以免誤食;垃圾桶也要加蓋,以防幼兒接觸丟棄的危險物品。 5.加裝偵測逃生易-家中車庫或是大門若是鐵捲門或電動門,一定要加裝偵測器,只要可以偵測到門口處有物體就立即而停止續關閉,以防有人被夾傷;室內應加一氧化碳偵測器以及裝煙霧偵測器,可以在一氧化碳進入室內或火災發生時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地震滿週年 居安更思危

在熟睡中被地震搖醒,感覺左右搖晃劇烈,開著的壁燈跟著也熄滅,趕快叫醒熟睡中的家人,正要起身躲避時地震停了,往外一看,黑漆漆的一片,趕緊上網查看,也注意外頭的動靜,聽是否有救護與消防車的鳴笛聲?手機裡各群組的叮咚聲響個不停,彼此的關心與問安溫暖在心頭。 地震停歇,趕緊查看屋內外狀況,還好沒有大礙。 距離去年地震屆滿一周年,地牛又再次在台南地區翻身,且強度達六級,比去年還大,還好搖晃的時刻只有十秒左右,若是時間再久一點的,後果就不堪設想。 古有明訓「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提醒我們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都必須居安思危,才能夠有備無患。 是的,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平時就要有所準備,才能保護自己。 與孩子們討論為什麼要做地震演練?為什麼會有地震發生?房子為什麼會倒塌?地震來時怎麼保護自己?地震何時會來?最後一起吟念地震的兒歌「地震地震不可怕,沉著冷靜最重要;搖動時刻不能跑,找個牆壁躲起來;搖動過後跑出去,開闊地方最安全。」 日本位於歐亞板塊、太平洋海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交會區,為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因此每個國民都需具備防震的常識與準備,學校與機關團體常常做防災的演練。 台灣教育單位規定各級學校每學期221和921前後要做防震演練,本學期在三月舉行。 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就要有所準備,除了學校,家庭也需擁有防震的常識與準備,當地震來臨時,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祝福大家 週末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地震的避難方法

被地震搖醒時,先認清地震的強度,以及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發生4級的中震時,物品通常不會掉落,只有房屋和窗戶搖晃的聲音,通常不會有人受重傷,更少有人死亡。 5級的強震會讓大多數人感到驚嚇恐慌,部分牆壁產生裂痕,重傢俱可能翻倒,物品掉落,但重傷或死亡的機率很低,台灣地區每年大多會發生。 6級的地震稱為烈震,會劇烈搖晃以致於站立困難,重傢俱會翻倒,門窗破裂扭曲變形(引用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台灣地區大約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死亡率估計大多在0.01 至0.5%之間。 7 級稱為劇震,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摔落地面(引用自內政部消防署網站)。台灣地區一般較為堅固耐震的大樓、校舍和核電廠可耐此震度。台灣地區大約每幾十年至一、兩百年會發生一次,死亡率估計大多在0.5 至5%之間。 至於8 級…….會滿地亂滾,無法思考,大部分的房屋會倒塌,死亡率估計約5 至50%以上。 發生地震時,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越小,則離震央越近,反之越遠,同時震央附近的震度會比所處的地區大,災情會更嚴重。如果感覺大多是上下震動,則離震央不遠,本地區的災情會最嚴重。震央的位置則在左右搖晃的延伸線上。如果位處海邊地低,且左右搖晃和上下搖晃的時間差很小,左右搖晃的方向與海岸線的夾角較大,震度又比較大的時候,應迅速往高處移動,並打開收音機,了解地震的情形及海嘯的警報。 被地震搖醒,辨識出地震的強度之後,如果還可以行動,趕快找出放在旁邊的手電筒(不是緊急救難包裏的中小型手電筒),穿上可完全包覆足部的鞋子,先打開大門以防變形打不開,叫醒其他的人,再拿上班穿的衣褲、皮包、手機等塞到緊急救難包裡,再戴上安全帽迅速避難。 發生強烈地震時,如果地板已經傾斜或屋頂倒下來,就要迅速移動到平時堅固物體的旁邊,如電冰箱附近樑柱的底下、旁邊或衣櫥與床之間的空隙,或堅固的沙發、矮櫃等家具旁邊,或房屋中央的牆邊,並找遮蔽物或以救難包、枕頭、椅墊保護頭部,且避開玻璃窗和櫥櫃的正面,坐下或屈膝側躺。強烈地震後如果室內失火,應先設法先滅火,以免災情擴大。地震過後應往室外較安全之處移動避難,在樓上者應由樓梯小心下樓,不要推擠慌張,以免受傷(尤其是碎玻璃)。到了戶外以後,應注意避開大樓和窄巷, 以免被掉落的碎玻璃擊中或倒塌時被壓到。就算是4 級的中震,甚至是只有3 級的小地震,也要往比較安全的地方移動,就算沒有發生更大的主震,也可以當作是演練。抵達較安全的地點之後,應打開收音機或以手機上網或以其他方法瞭解地震的狀況後,再採取適當的行動。 地震的防災: 家裡有幾個人就要準備幾個緊急救難包(幼兒除外),必要配備是一定要的,次要配備也儘量多裝。睡覺時要放在床邊或床下,發現情形不對,第一件事就是快拿緊急救難包背在身上。緊急救難包更要在發生大地震後再次準備好,因為後面可能還有更大的主震或餘震。 大地震或重大災變之後,若住屋已傾倒,應往災民緊急避難場所移動,途中可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以手機或簡訊連絡重要的親友報平安,但若沒有受傷或只是輕傷,則通話宜簡短,避免佔線造成線路阻塞,影響到重傷者或受困者的救災工作。到達災民緊急避難場所後,應先留下基本資料(含通訊資料),以利親友尋找。 平時家裡和工作場所中高處的物品、櫥櫃等應仿照桌上型的薄型電視,背後以五爪釘、鋼釘、螺絲、鐵絲或繩索固定在牆壁上。櫥櫃中的重物應擺在下層,易碎物品應固定住或將門閂拴住,或用橡皮筋、繩索綁住門紐。 文/陳育賢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把愛心分享出去

「很開心來到兒福館,把滿滿的愛心分享出去,讓所有小孩都能在愛中成長、茁壯。」 週二和Emma媽咪,帶著愛迪生家小朋友搭乘娃娃車,到位於市政府旁的台南兒福中心,不是去玩、而是去捐款。他們因著教學主題「撿到一塊錢」的探討,發展延伸到製作撲滿,儲蓄-存錢,到如何使用這些錢;過程中精采萬分,每個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當有小孩提出將撲滿裡的錢捐出去時,卻引起大家的共鳴,覺得很有意義而達成共識。 至於捐款的對象?老師和園長商量,討論以兒童有關的單位為目標。剛好園長年初參加了由台南市YMCA社福基金會兒福中心助學計畫為弱勢兒童舉辦的活動,詳細了解單位的性質,提供老師做為選項,最後決定捐給這個單位。 當日整個捐款活動均以孩子為中心,唯一要求是,不論撲滿裡的錢有多少,希望每個寶貝都能擁有一張感謝狀,得到中心的允諾。在他們用心的規劃,主任代表中心接受捐款,孩子們依序將手中的撲滿捐出,開心的接受了寫著他名字的感謝狀;還有達人說故事、享受三四樓的遊戲設備。 愛心不落人後,每一張感謝狀代表著孩子滿滿的愛,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也能夠一起來參與。 仁和從民國八十年開始,每年聖誕節前為瑞復益智中心、殘障兒童福利中心、創世基金會、獨居老人等單位發起捐款活動,舉辦跳蚤市場、園遊會或募款活動;92年後,為讓大家的愛心能夠持續,不被消滅,認養世界展望會兩位兒童,一個國內、一個國外,成為資助人,由小朋友和老師共同來參與,每人每月只要20元,就可以做愛心,讓小小的愛集結成大大的感動,培養小朋友從小就有助人的行為,讓人間有情、仁和有愛!(捐款時間每月15日到25日間) 愛在你我心中滋長,在元宵的時刻,學期的開始,一起立下愛的志願。 祝福大家 周末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世界母語日

世界母語日的誕生與孟加拉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密不可分。1947年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巴基斯坦包括兩部分,東巴基斯坦為孟加拉,西巴基斯坦則是今日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在東巴基斯坦人們使用孟加拉語,而在西巴基斯坦主要使用以烏爾都語為主的4種語言。 因為巴基斯坦將烏爾都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此舉引起東巴基斯坦強烈的不滿,也因此孟加拉民眾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而1952年2月21日許多參與此次運動的民眾在達卡(今孟加拉國首都)被捕,且有數名示威者在這次的衝突事件中犧牲;故國際社會稱這些犧牲者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語言犧牲的語文烈士」。  在孟加拉獨立後,即為這幾位語文烈士建立紀念碑,而他們的壯烈犧牲也喚醒了大眾對孟加拉語言文化的重視。於是1956年,巴基斯坦憲法規定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第30屆大會上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及多語種化。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以同理心面對改變

教育局召開的一學期一次幼兒園園長行政會議,像是例行公事似的,固定在每學期結束當月月底舉行。本學期的行政會議依舊循往例,未因春節即將到來而調整,是在春節放假前二天舉行,來自本市各行政區域公私立幼兒園園長,放下忙碌的園務工作,到長榮大學開一整天的會,早上8點30分出門,下午5點15分才回到園所。 若是有很重要的議題必須及時討論或佈達,就是再忙也要配合,但與其說是行政會議,實際上像是園長專業知能研習似的,會中安排了上下午各一場專講,還有勞工局的勞動基準法一例一休工時計算宣導與勞動署的職安法說明,其中有很多的規定與罰則,聽了人心慌慌,加上教育局各局室的業務交代與要配合的事項,討論的議案則是安排在四點到四點二十分,這二十分鐘才是會議的主題,卻放在快end的時刻,大家已歸心似箭,無心也不想開口,二分之一的與會者選擇在科長主持時離席,也許真的時間太晚(超時了)、也許是無言的抗議。 園長專業知能的充實是很好,但應該另外舉辦,不是安排在行政會議裡,又安排了兩講,似乎要大家開會來聽講就好,不要有意見。 面對公單位愈來愈繁重的事務,勞基法的規定,讓各園所壓力愈來愈大,支出愈來愈多,愈聽頭愈大,大家心驚膽跳,憂鬱隨著壓力而來,讓原本懷抱熱情,願意為幼兒教育付出的園長們心驚驚,熱情減退,深怕一個不小心觸法受罰。 仁和一再顧念年輕家長經濟的負擔,大中小班已八年沒調高收費,政府課徵的地價稅卻帶頭大幅調漲,讓支出又增加一筆;一例一休議題,各項民生物資齊漲,看來這波政府政策的改變,仁和已無法以不變應萬變了,特別是加班費的支出。 讓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有充分的兩天休息時間,不過勞,應是政策制定的目的,我們只能選擇服從。與其抱怨,不如選擇改變,希望大家都能有同理心,調整自己的心態,理解對方的立場。以往週五晚上、週六舉辦的講座或親子活動,必須調到週一到週五上課日來舉辦,或是享受者付費了。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當然要有所獲益才行。李偉文醫師主講的「與孩子悠遊在自然荒野」中提到,自然對人類的重要,人本來就是在大自然中成長的,接近自然、多運動,可以讓情緒放鬆,生活有熱情,延續天生人類對自然的好奇,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李醫師的分享,讓我又懷念起仁和的創辦人,洪南海先生,有著同樣的想法,提供孩子們寬廣的空間、滿園的花草,讓小孩們與自然為舞,悠游在當中,快樂的成長。 「子喻每天都開開心心上學,快快樂樂回家,真的覺得能在仁和上學是最好的選擇!」媽媽這樣寫著。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週三舉辦歡喜過春節慶祝會,孩子們身穿紅色衣服,頭戴瓜皮帽,齊聚一堂,有著濃濃的年節味;唱歌、跳舞、舞龍舞獅、欣賞年獸的故事、介紹過年應景的食物、寫春聯,互道恭喜,說吉祥話,開心的從園長手中領到「一元復始、財源滾滾」的祝福卡和玩具,最後大夥兒一起吃圍爐火鍋,歡喜的準備迎接長達六天的春節假期。 過年期間,外出旅遊,要注意路況與交通、旅遊地點與居家安全,勿暴飲暴食,因為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才是。 2月2日週四開學,週三就要收心,恢復正常作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祝福大家2017 雞年行大運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