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7

親子教養篇~ 兒童口腔保健

口腔保健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從小擁有健康的口腔,可以一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及牙齦。 兒童如何正確使用牙刷 刷牙並不困難。越早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你就能越早擁有一口美麗亮白的牙齒,而且你的牙齒亦會一輩子的健康潔白。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下: 使用一般牙刷的刷牙方法 刷頭大小一定要適合你的嘴巴。刷頭太小,牙齒會刷不乾淨;刷頭太大,你的嘴巴會受傷。此外,你應該選擇刷毛柔軟的牙刷。多數牙刷的包裝上會清楚註明,該項產品是適合哪個年齡層的人使用。 斜握刷柄,刷毛要朝著牙齦,這樣才能把有累積牙菌膜的牙齦線部位刷乾淨。 要用打圈的方式移動牙刷,彷佛是要個別刷好每一顆牙齒,這樣才能把所有牙齒都刷乾淨。 .牙齒的正面和背面都要刷,只刷前排牙齒尤如洗手時只洗一隻。.刷牙齒背面時,要斜握牙刷。要記得用打圈的方式移動牙刷。.記住-要用前後移動的方式刷牙齒的咀嚼面,這樣才能清除卡在牙縫間的食物殘渣。每3個月就必須更換新的牙刷。 使用電動牙刷的刷牙方法 .使用電動牙刷時,身旁一定要有大人在,以免你有任何問題需要問人.使用電動牙刷最棒的一點,就是牙刷會負擔大部分的刷牙步驟。要先將刷頭放在牙齒上,才能啟動開關,否則牙膏和水會噴得到處都是。.先後將刷頭移動到每一顆牙齒上,讓刷頭在牙齒上停留數秒,再把刷 頭移到下一顆牙齒上。.牙齦和牙齒都要刷乾淨。先刷牙齒的正面,然後再刷背面,跟著再刷 咀嚼面。.別太用力壓刷頭或刷牙齒,讓牙刷自己刷牙。.每3個月就必須更換新的刷頭。 兒童如何正確使用牙線 每天都必須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因為有些部位牙刷刷不到。學會如何正確使用牙線後,你就能清潔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你的牙齒也會變得超乾淨。你若還不太會使用牙線,就請你的爸爸媽媽或牙醫教你如何正確使用牙線。 使用牙線的清潔方法 .要握好牙線。先取長度18吋左右的牙線,然後將牙線兩端分別纏繞 在左右兩手的中指上,手指間留下兩吋左右的長度。.利用拇指和食指,將牙線穿入牙縫。要小心別太用力,以免牙線碰到 牙齦時斷裂。.將牙線拉成C型,然後輕輕在每道牙縫間上下移動,並且要將牙線滑入牙齒與牙齦交接的縫內。.每一段牙線只限用來清潔一顆牙齒。.人人都該刷牙與使用牙線。不過,另外有幾個妙法可確保你的牙齒永久健康。 .喜歡吃點心的人,要儘量選擇含糖份低的食物,例如新鮮蔬菜、椒鹽卷餅或乳酪脆餅。.一定要買品質好的牙刷。不過,再好的牙刷在使用幾個月後,也會磨 損變舊。所以每3個月或當刷毛開始出現磨損時,就必須更換新的牙刷 每一次刷牙都必須刷滿兩分鐘。 .別忘了刷舌頭。刷舌頭很有趣,而且還能避免臭。 .要想辦法讓刷牙變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有兄弟姊妹的人可以和兄弟姊妹比賽,看誰刷牙刷得最久,誰能把牙齒刷得最乾淨。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連假小感

四天連假,都去哪兒玩?孩子們的分享有海邊、動物園、山上、家樂福、餐廳、住旅館、去露營、湯姆熊、在家裡…等,Lily媽咪說她去台中西屯區的歌劇院,不是看歌劇哦,是參觀歌劇院,不管是看歌劇或參觀歌劇院,聽起來就覺得很美,很藝術。 四天假期,大家的安排都不一樣。成大有個旅展,不曾逛過旅展的我,好奇地去逛了一下,一走進展場,還沒看到商品,就被幾個年輕的推銷員包圍,行銷她們的產品,心裡著實吃了一驚,見識到年輕族群推銷的功力,不過我們很委婉地告知,必須先瀏覽一下,才知道想要買甚麼商品。 旅展主要以國內外旅遊行程和餐飲為主,不論走到哪一個攤位,大家都盡全力介紹自己的商品,有備而來,希望自己的攤位能受青睞,銷售開紅盤;一些港式飲茶攤還備有小點心,讓客人試吃,有的還準備小禮物當贈品;展出的商品都有很大的優惠,希望能吸引顧客的購買慾,最後沒買旅遊券,倒是買了一些餐券,也算有所收穫。 百貨公司卻未因連假而沾光,諾大的空間屈指可算的顧客,櫃姐說:放假大家都去旅遊或到戶外,逛百貨公司的很少,很多專櫃沒業績都收起來了,唉~櫃姐長長的嘆息聲,透露些許的無奈。 不過聽說化妝品的業績可是成長的。 在想要與需要當中,這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改變、調整生活的型態,購物的習慣,善用資源,增廣見聞,親近自然,走出戶外,紓解壓力,讓生活的色彩更多元、更豐富。 教育的議題也在改變,不只在國內,全世界都一樣,不再以不變應萬變。 南半球的澳洲正在興起另一股新風潮,五星級健身中心為了對抗年輕世代日益嚴重的情緒問題,16到24歲的年輕人為焦慮所苦,高達四分之一罹患心理疾病需要就醫,愈來愈多私立中學設計身心健康中心,提供學生更多元紓解情緒的管道。 台灣12年國教架構,從國小到高中課程,健康與體育都是學習的領域,即幼教的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可見此領域的重要性。 再一次檢視仁和的環境和作息安排,感念創辦人的前瞻與遠見,以教育為辦學的理念,提供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環境,滿園的花草樹木,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沈浸在與自然為舞的環境中,以運動感覺智能,營造孩子健康的身心靈。 看著在草場奔跑、踢球、玩沙、盪鞦韆、溜滑梯的孩子們,快樂且自在的玩樂著,舒展他們身體的張力,與情緒的釋放,盡情的享受美好的晨光時間,笑逐顏開,迎接一天的開始。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提 升 心 靈 的 健 康

健康是一種身、心、靈和社會方面的完全良好狀態,不只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而已。不健康的心靈是疾病的泉源,身體的動態平衡是心靈健康的保證,心靈的平衡是身體健康的穩健基礎。提升自己心靈健康的方法如下:1、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塵埃。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或不開心的,愉快或不愉快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章,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暮氣沈沈。若緊抓住不快樂的理由,無視快樂的處方,就是讓自己覺得難受、鬱悶的原因。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靈變得光亮;把事情處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寬廣的空間。 2、放下煩惱–練習微笑,快樂其實很簡單練習微笑,不是機械地挪動面部的表情,而是努力地改變自己的心態,調節自己的心情。快樂其實很簡單,盡量不要使自己不快樂即可: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著想。能夠如此,陽光就會流進心裡、照進胸懷,驅走恐懼,趕走黑暗,去除所有的陰霾。 3、放下自卑–把自卑從字典裡刪去 人生在世,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偉大的人」。內心的偉大,能夠稀釋一切痛苦和哀愁;內心的偉大,能夠有效彌補外在的不足;內心的偉大,能夠讓自己無所畏懼地走在大路上,感覺到自己的思想,高過所有的建築和山峰!只要相信自己,找對自己的位置,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4、放下猶豫–立即行動,成功無限 認準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對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頭。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時的猶豫,留下的將是永遠的遺憾!機遇就像閃電,只有快速果斷才能將它捕獲。「立即行動」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如果自己有什麼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動!如果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的機遇,那就立即抓住!「立即行動,成功無限」,有些人是必須忘記的,有些事是用來反省的,有些東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該放手時就放手,自己才可以騰出手來,抓住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5、放下狹隘—放寬心胸,天寬地廣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與活路;人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才能奏出美妙和諧的生命之歌。要想沒有偏見,就要創造一個寬容的社會;要想根除偏見,就要摒除狹隘的思想。只有遠離偏見,才有人與內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我們不但要自己快樂,還要把快樂分享給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分享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更高境界的快樂。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滿滿感動在心裏

慶祝兒童節,舉辦第四十三屆親子運動會,於上週五,三月二十四日星期五上午九時在仁和的園地熱鬧的展開,成功且圓滿的結束,賓主盡歡,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的人也都笑呵呵,真是太棒了! 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事前各項工作的計畫與準備,老師們的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眷顧我們,參與這場盛會,小朋友們盡情的玩遊戲、做運動,展現他們超強的體能。四十三年來,第一次將運動會時間調整在週五上課日,原本的擔心因著家長熱情的出席,讓擔心變成歡欣,滿滿的感動在心裏。 從開幕的運動員進場、鳴炮,升旗到金雞來報喜,孩子們的表現可圈可點,一舉手、一投足,都展現小小運動員的精神,與團結合作的態度,令人刮目相看;體能活動,幼、小班的神氣活現,從爬、走、跑、跳、滾中訓練身體協調、前庭刺激、四肢靈活運用與大腿肌力的成長;大中班的步步高昇,結合水谷器材與墊子的擺設,從低到高,跳躍翻滾,除了提昇孩子的心肺功能外,加強孩子的方向感,肌力的訓練與更進階的協調功能,而每一個體能動作的訓練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勤練,才能使之靈活、敏捷與增強體力;奪標,每個孩子都使盡全力往前跑,還好通通有獎,不然可會有寶貝淚灑草場了;跳箱,今年進入決賽的孩子較少,探究原因是練習的時間不夠;足球比賽,孩子們展現足下功夫,讓人不禁要按讚。 親子趣味賽-接力賽、桂河大橋、親親寶貝,趣味又好玩,不過聽說玩親親寶貝可累慘了,尤其是大班家長;頒獎皆大歡喜。會後場地的整理,除了工作人員外,感謝協助整理的家長,很快將所有的佈置、物品放回原處。 也是第一次,活動結束後孩子繼續留在幼兒園,正常上課到下午,與平常一樣,老師說小孩們的體力真「驚人」。 心裡的感動並未隨著活動的結束而停止,小朋友們是我們的寶貝,我們的希望,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有歡樂。四月四日是兒童節,在這個屬於孩子的節日,仁和的親子運動會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祝福大家 四天連假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流行感冒的治療與預防

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可以停留在手上,會透過手、口的感染途徑,所以飲食器具、毛巾、漱洗用具等,應分開使用。 感冒病毒主要由飛沫傳染,所以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很多感冒幾乎都由小朋友在學校中感染後,再傳染給家人的。 大人感冒時,應勤洗手、帶口罩,尤其是家中有幼兒時,要避免與寶寶有親密的接觸,也應迴避咳嗽、打噴嚏等動作。 流行性感冒疫苗:主要係針對曾流行的三種(A、B、C)病毒研發的,通常是建議每年於流行期前接種。但因每年流行的感冒病毒都會有變異,所以總來不及作出 目前流行的變異病毒疫苗,緩不濟急。世界衛生組織總是依據前一年的預測,選取少數幾株病毒製成,但各地流行的也不儘相同,所以通常只建議高危險群患者及早接種。 預防藥物:抗病毒藥物(如Amantadine),有預防、治療的效果,不過有副作用及抗藥性等問題,所以沒必要所有人都服用。 治療: 多休息,減少不必要之消耗,以維持體能來對抗病菌。 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循環,維持器官新陳代謝。 症狀治療:服用如退燒藥、止咳藥、鼻塞流鼻水藥等可減輕症狀的藥物。 注意:退燒藥應避免使用Aspirin 類藥物,以免增加罹患雷氏症候群的機會。 看醫生,萬一身體有不良變化,能及早獲得適當的處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生活中的美感教育

上週六參加了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主辦,台南大學承辦的「幼兒園美感及藝術教育扎根計畫」研習會,由推動計畫的主持人-藝術學院林玫君院長親自講課。林教授分享幼兒園美感教育的三大能力包含「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及「回應與賞析」,此三項能力,通常大家較著重在表現與創作,忽略了「探索與覺察」及「回應與賞析」。課程中教授提到,美感不必是很專業,只要留意到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去觀察、發現,帶著小孩一起去做,從眼睛開始,感受到色彩、形式、質地等的不同。 自然環境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可以覺察,特別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刻,後門的小葉欖仁換上了嫩葉,翠綠的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一粒粒珍珠,散發出光芒;此時,正是打開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五種感官,盡情體驗美感的好時機,在生活中享受美的洗禮。 美感是一種視覺經驗的累積與學習。在生活裡看見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 生活中也有一種美叫秩序美,從居家空間、商店擺設到街道,樹木的栽種,車子的排列,都隱藏著秩序的概念。大多數的秩序源於自然的規則,如蜂窩的內部結構,六角形的單元構成,是一種自然的秩序;樹木由樹幹到樹枝到葉脈,分支生長,越末端越細,這也是一種自然的秩序。 秩序帶著一種清晰、一目瞭然的意味。不論水果攤或書店,都有一套自己的擺設秩序,最漂亮的果實放上頭,不同顏色穿插並列,相互增色;在書店裡,本月最強打的書一定擺在進門一眼就能看見的位置,並且要將書立起來,讓讀者清楚看見完整的。 美可以很巧妙的藏在我們的生活裡。 教授說:「幼兒園一日課程,都是美感的課程,俯拾皆是。」 問小孩:「上學可不可以美美的?」「可以啊!」「要怎麼做呢?」「笑嘻嘻的;不可以大吼大叫;和朋友相親相愛;有禮貌」;再問:「吃飯可不可以美美的?」「可以;不可以太大口;不可以像大野狼一樣:要細嚼慢嚥;要坐好…」接著又問:「走路可不可以美美的?」「排隊可不可以美美的?」「那運動可不可以美美的?」「當然可以的! 」 今天舉辦第43屆親子運動會。這兩週小朋友們有更多一起練習、互動的機會,藉此互相觀摩、學習,從一次次的練習中,動動身體,了解身體的功能,學會了身體操作的技能,從運動中提升智能的開發,增進自己的體力與耐力,了解秩序還有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強自己的勇氣與信心。不同的運動項目,呈現不同的畫面,每個畫面都是珍貴的,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用錢買不到的。 童年是人一生最珍貴的階段,因為珍貴,所以我們用心,不怕麻煩,熱心付出,在孩子生命的歷程中,畫上許多美麗的色彩。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的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們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更具體了解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 好處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會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還可改善孩子的情緒、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好處2: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0~6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顯著的時期,此時若能透過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奠定初步動作與基礎動作能力,將成為日後各種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 好處3: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功能,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的免疫力。 好處4: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運動還可以增進孩子情緒的安定性與專注力;感覺動作能力越好的孩子,越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好處5:親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係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運動,不僅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可以幫助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親子間的話題也會變多,親子間的默契也會更好。 好處6: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林曼蕙教授根據多年經驗與研究觀察到,絕大多數有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 幼兒運動原則 瞭解運動的好處之後,再掌握好幼兒運動的原則,爸媽就可以檢視孩子的運動量是否足夠,以及運動的品質是否有兼顧到了。1.每天至少一小時活動時間2.運動類型與玩法越多樣越好3.過程比結果重要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盡到自己的力量,來維護我們的環境

「園長~妳戴口罩是感冒還是?」「哦~不是感冒,是空氣品質的問題。」在門口接待來訪的客人時,對方關心的問著。 自從教育局規定,每天要上環境即時通查看空氣品質指標後,我們就更加關心空氣品質的好壞,校園的空氣品質守門員-空汙旗,堅守岡位,提醒大家空品的好壞,做好防護的措施。綠色旗幟代表空氣品質良好;黃色旗幟代表普通,須做初級的防護;橘色旗幟代表對敏感族群不健康,須做中級的防護;紫色旗幟代表對所有族群不健康,須做緊急防護。 為何空氣品質會不好?除了防護以外,因應的措施又為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於帶來各方面的影響,是全體人類必須正視的問題。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公約提出兩項主要策略:減緩與調適的策略。減緩策略是指藉由減少溫室氣體產生或將其捕捉貯存,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對大氣的影響。調適策略則是指調整人類社會運作方式,以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 為改善空氣品質與保障民眾健康,政府於2011年揭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之「永續環境」政策願景,以「綠能減碳、生態家園、災害防救」作為施政主軸。如今已是2017年,匆匆又過了6年,政策是否持續推動,為永續環境的願景邁進,是值得我們關切的。 在植樹的月份,更是我們要深切反省的時刻,我們是否盡到自己的力量,來維護我們的環境? 問小朋友:「為何要種樹?種花?」「讓空氣好。」「環境漂亮」 「我們可以吸氧氣」「讓地球更美麗」 在春暖花開大地回春之際,正是植樹的好時機,降低溫室效應節能減碳,應是普世的共識,人類不僅跟樹木,跟大自然都應該和諧相處,才能使生命得到照顧,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仁和每年舉辦植樹節送樹苗、花苗活動,家長說「恁真厚工」。是呀!倘若每個人都像仁和這麼用心、堅持,就能看見未來的美好。 孩子們在有陽光、綠地的校園與花草、樹木為舞,嬉戲在寬廣的園地裡,學習與朋友相親、和睦相處,為身體播下健康的種子,快樂的成長。 問小孩:「為什麼要運動?」「這樣才會健康」「才不會感冒」「才會長高」 期待下週五第43屆親子運動會的到來。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植樹節

植樹節是個具有環保與象徵意義的節日,在全世界多個國家都有植樹節,而植樹節的由來從美國開始,西元1872年的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園藝會議後,就出現所謂的植樹節,到了1883年,美國林業協會諾斯羅普委員會主席,開始全國的植樹節宣傳活動,藉此告訴美國人民樹木與林業對國家與環境的重要性,當然他的熱情傳遞到了其他國家,像是加拿大、澳洲與歐洲等地。中華民國植樹節的由來 台灣的植樹節日期與國外不同,眼光深遠的 國父早就發現造林的重要性,他曾特別指出:「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所以,政府為感念 國父締造民國的偉大功績,便定3月12日 國父逝世紀念日為植樹節。每年一到這一天,全國擴大舉行造林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來遵行 國父遺訓。 林務局為推動全民植樹綠化理念,自民國92年(2003)起將每年立春日(國曆2月上旬)至3月12日訂為「植樹月」;期間由林務局、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縣市政府、社區辦理下列四項主要活動: 社區植樹活動:以「社區」為中心,由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或工作站)接受具自主性之社區,申請林務局經費補助所辦理之社區綠美化植樹活動。 區域植樹活動:以全台各地閒置國公有土地、農地、濱海地區、機關學校空地等為主,由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結合地方政府並邀集當地居民及企業團體共同辦理之植樹活動。 中樞紀念植樹活動: 由林務局主辦,於3月12日植樹節當天恭請總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所舉辦之紀念植樹活動。 世界的植樹節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超過50個國家舉擁有類似植樹節的節日,但根據每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不同,各國的植樹節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制定植樹節的國家包含美國、墨西哥、澳洲、加拿大、德國、荷蘭、比利時、波蘭、葡萄牙、柬埔寨、巴西、中非共和國、捷克共和國、中國大陸、哥斯大黎加、埃及、印度、日本、伊朗、以色列、肯亞、盧森堡、馬其頓共合國、馬拉威、那米比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斯里蘭卡、韓國、烏干達等。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改變,扭轉的勇氣

習慣是解讀一個人的端倪,而改變,是扭轉一條路的勇氣!改變,要在你不得不改變之前去做。 因著一休一例的問題,加上隔鄰的抗議,今年的親子運動會,從長久習慣於週六假日,調整到週五上課日,訊息一發出,引來少數家長的質疑。 「改在週五,我們就不能參加了,因為要上班、要工作、要開店。」 該怎麼辦?總要有取捨,若不改變,執意要在週六舉行,結果是可預期的。 隔鄰為何會抗議?是否與週六假期有關。在休息日一早就被吵醒,感覺被干擾,權益被剝奪,況且夫婦倆都是大學老師。 家長建議買禮物去拜訪,建立友好的關係。這些動作都做了,但抗議的隔鄰就是不接受。 改變別人比較難,改變自己較簡單。改變是需要勇氣與承擔責任的。 政府一休一例的政策,目的是要保障工作者的權益;若一定要在休息日工作,要付更高的加班費;也可調整補休時間,像國中小一樣,週六舉辦活動,週一補休;或輪休,輪休較困擾,人手會不足。幾個選項討論後,大家覺得在週間舉辦是可行的,因為家長若是工作者應該有假可請,自行開業老闆更簡單了。 計畫跟不上政策的變化。唯有改變,才能看見未來的契機! 本週影響新劇場為大中班孩子帶來「Knock Knock誰來敲門」,由三位工作人員,帶領小孩打開劇場旋轉門,闖入創意想像任意門,讓孩子變身任意門、旋轉門和鐵捲門,體驗不同門的功用和動作,孩子們在哥哥姊姊的帶領下,遨遊在想像的空間裡。 週四大班參觀氣象局,在解說人員的介紹下,小朋友認識了許多關於自然界變化的知識,對氣象雲圖、彩虹、冰雪的形成,地震的發生等,有了粗淺的概念與認知。 參觀,開闊孩子學習的境界。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