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21, 2017

園長的話 – 「乖乖打疫苗,流感不再來。」

10月19日週四上午照預定時間進行流感施打。前一晚侯世婷診所護士小姐就來電,詢問園所停車是否方便?告知會有一位醫師、一位護士和一位工作人員前來服務,並提醒施打疫苗的小朋友一定要備好「兒童健康手冊」,否則將無法施打。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準備是希望讓事情進行更順暢。 雖然千叮嚀、萬交代,總還是有人忘記~ 施打前,衛生所小姐告訴園長,疫苗是進口的,他們會多準備,若有人臨時想注射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必須有兒童健康手冊。 施打前一天,園長分享為什麼要注射預防針?好處在哪裡?為什麼小孩容易感冒?如何預防? 小朋友:「因為我們比較小,抵抗力較弱,容易感冒」 以淺顯易懂的話語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解如何為健康把關,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足夠的睡眠時間以及運動外,預防可是很重要的課題;流感疫苗的注射就是一種預防的動作,提供自己的身體多一層保護,讓病菌不容易進入。 打針,對大多數小孩而言是很害怕的事,光聽就會害怕;為了減輕小朋友害怕的心,園長請大家一起喝兩碗勇氣湯,增強信心,喝完再問:「打針不害怕的舉手?」有啦,喝勇氣湯有增強的作用! 隔天,一早就有孩子哭著不想來幼兒園了。 當天診所團隊和仁和團隊都做好了準備,就連衛生所的林小姐也預備了乖乖,要給施打的小朋友。 衛生所小姐說:「今天疫苗是進口的哦!老師想要打都可以。」 真的很幸運,之前家長問疫苗是國產或進口的?這不是我們或衛生所承辦小姐能決定的。 施打的策略是強棒先出擊,從大班開始,依序施打;醫生叔叔仔細地為每個要施打的小朋友聽診做檢查,篩檢出幾個身體不適,當天不適合接受施打的小朋友;過程中,也有幾個哭叫的小朋友,不過,多數小朋友都很勇敢,嗯~乖乖真的有用,多虧衛生署想出這個好點子來吸引小孩,上面還印著「乖乖打疫苗,流感不再來。」 小姐說:「乖乖是要送給有打針的,今天不能打的也不能拿哦~」原以為送來的全都要給幼兒園的,園長想多拿都不行,剩餘的林小姐都拿走了。 一旁的安安哭叫著他也要….. 下星期六是重陽敬老節,仁和特別於週四舉辦敬老活動,邀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同聚一堂,一起來歡慶這個屬於長輩的節日.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九九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重九成為節日,據文字記載可以早到漢代,「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可見西漢時以過重九節。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重陽節原有許多特殊的習俗,如吃重陽糕,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現在少有此一習俗,倒是以下習俗較常見。 (一)祭祀祖先 漳州籍的移民,在重陽節,供牲醴祭祀祖先。 (二)飲菊花酒 喝菊花酒,菊酒與九九諧音,喝菊酒可以延年益壽,活得更「久」。 (三)賞菊花 菊花在重陽節時正是盛開的時候,所以重陽賞菊便成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動,並且藉賞菊作詩也是常有的事 (四)登山(高)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五)佩茱萸 茱萸是中藥材有去疾殺蟲的作用,民間視為「辟邪翁」。 (六)賽風箏 九月是秋天,天高氣爽,過去青少年在這天爭放風箏,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就是重陽滿天飛的景象。現在在國父紀念館或是木柵河堤邊,有放風箏的活動,增添節日的娛樂氣氛。 (七)拜訪老人 中國社會是一個敬老尊賢的社會,近年來老人地位日漸沒落,老人過去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貢獻,功不可滅,沒有他們過去的努力,就沒有今日社會的繁榮,所以,敬老實只是對老人過去辛勞的一種精神回報。九九重陽,以其長久長壽之義,定重陽為老人節或敬老節當日臺北市長到市內訪問人瑞,並舉辦敬老大會,老人們接受首長的慰問和贈禮,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以宏揚敬老的美德。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